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察法是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最常用的方法,同时也是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观察机会,还要培养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接下来,我将结合日常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能力;教学方式;实验探究;专业素养
科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一方面,科学课程为学生打开了观察生活的新视野,有利于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科学课可以为学生中学阶段的理科学习奠定基础,帮助他们培养理科思维。而一直以来,科学课都不太被重视,为了应试,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背诵。随着素质教育对学生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课的价值,并且要意识到学好这门课,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从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机会和观察方法出发,真正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努力。
一、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某方面能力,最先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学方式基本还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虽然这种形式可以直接将重点知识呈现给学生,但是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无法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转变教学方式,在小学科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
我们以《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为例,虽然学生进行观察会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但是,太阳的东升西落周期太长,并且不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太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首先,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制作太阳东升西落的动画,并标明随着太阳的变化,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接着,在课上我们可以为学生进行播放,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我们为学生布置这样的课下作业:“课下利用太阳的位置自己辨别一下东南西北;并查阅資料了解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哪些重要影响?”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二、设计实验探究,增加学生观察机会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做一些实验,为学生增加观察的机会,这样随着学生观察机会的增多,学生的观察能力自然会有所提升。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可以从实验现象的生动性入手,考虑如何设计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当然也可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既能增多观察机会,又能促使学生认真、用心观察实验现象。
我们以《神奇的纸》这一部分的内容讲解为例,首先,我们引导学生拿出两张一模一样的白纸,让学生把其中一张纸折成瓦楞状;接着,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同学们,接下来老师要演示一个实验,大家要仔细观察。”然后,教师取出等高的两本字典,以一定间隔平放在桌面上,分别将普通白纸和瓦楞状纸放在两本字典上,通过放置不同重量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白纸发生什么现象;最后,我们还可以为学生布置课下作业,让他们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瓦楞状纸,并可以说出这些瓦楞状纸有什么应用之处。通过这样的实验形式,教师不仅可以轻松的把教材内容展现给学生,而且可以为他们增加实验观察的机会,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也能看出来,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都很简单,教师在课堂很容易完成,这就意味着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为学生设置更多的实验,增加他们观察的机会,进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学生观察方法
当学生有了观察的兴趣,并且观察机会增多以后,要想培养观察能力,还需要教师教给他们观察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会观察实验现象,导致事半功倍,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即在观察开始之前学生需要明确观察目的,并且要全面而且有重点的观察,如果是对比试验还要注意对比观察。
我们以《种子发芽实验》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我们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首先,实验之前,我们为学生明确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观察之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通过改变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也就是让学生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不但掌握了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还能掌握准确的观察方法。
综上所述,观察是保证实验效果的基础,小学科学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学生增加观察机会,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胡文平.智慧观察 提升素养——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9(06):41-42.
[2]宗若灿.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34(04):77-80.
关键词:小学科学;观察能力;教学方式;实验探究;专业素养
科学是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一方面,科学课程为学生打开了观察生活的新视野,有利于他们对日常生活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科学课可以为学生中学阶段的理科学习奠定基础,帮助他们培养理科思维。而一直以来,科学课都不太被重视,为了应试,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背诵。随着素质教育对学生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应该认识到科学课的价值,并且要意识到学好这门课,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从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机会和观察方法出发,真正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努力。
一、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某方面能力,最先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学方式基本还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虽然这种形式可以直接将重点知识呈现给学生,但是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无法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转变教学方式,在小学科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
我们以《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为例,虽然学生进行观察会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但是,太阳的东升西落周期太长,并且不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太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我们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首先,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制作太阳东升西落的动画,并标明随着太阳的变化,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接着,在课上我们可以为学生进行播放,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我们为学生布置这样的课下作业:“课下利用太阳的位置自己辨别一下东南西北;并查阅資料了解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哪些重要影响?”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二、设计实验探究,增加学生观察机会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需要教师通过做一些实验,为学生增加观察的机会,这样随着学生观察机会的增多,学生的观察能力自然会有所提升。在设计实验时,教师可以从实验现象的生动性入手,考虑如何设计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当然也可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既能增多观察机会,又能促使学生认真、用心观察实验现象。
我们以《神奇的纸》这一部分的内容讲解为例,首先,我们引导学生拿出两张一模一样的白纸,让学生把其中一张纸折成瓦楞状;接着,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同学们,接下来老师要演示一个实验,大家要仔细观察。”然后,教师取出等高的两本字典,以一定间隔平放在桌面上,分别将普通白纸和瓦楞状纸放在两本字典上,通过放置不同重量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白纸发生什么现象;最后,我们还可以为学生布置课下作业,让他们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瓦楞状纸,并可以说出这些瓦楞状纸有什么应用之处。通过这样的实验形式,教师不仅可以轻松的把教材内容展现给学生,而且可以为他们增加实验观察的机会,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也能看出来,实验材料和实验过程都很简单,教师在课堂很容易完成,这就意味着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为学生设置更多的实验,增加他们观察的机会,进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三、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学生观察方法
当学生有了观察的兴趣,并且观察机会增多以后,要想培养观察能力,还需要教师教给他们观察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会观察实验现象,导致事半功倍,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即在观察开始之前学生需要明确观察目的,并且要全面而且有重点的观察,如果是对比试验还要注意对比观察。
我们以《种子发芽实验》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我们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首先,实验之前,我们为学生明确教学目的,让学生在观察之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通过改变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也就是让学生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不但掌握了实验过程和实验原理,而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还能掌握准确的观察方法。
综上所述,观察是保证实验效果的基础,小学科学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学生增加观察机会,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察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胡文平.智慧观察 提升素养——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9(06):41-42.
[2]宗若灿.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8,34(04):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