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世纪,信息技术新的发展和不断突破,将会对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乃至日常生活发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国已经开始把信息技术教育列为中学必修课,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旨在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并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现代信息的能力和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这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和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下面我就如何开展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谈几点做法,欢迎指正和批评。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要立足普及学生电脑知识,树立信息意识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由于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较为不足,对计算机的理论和原理仍感到很高深莫测,我们的教学如果重理论而轻应用,结果只能是学生害怕电脑。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是立足于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电脑知识,树立他们的信息意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作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师生要密切配合,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5分钟开个好头。
教育部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课也绝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一个模式的专家人才,从现实上说,中学生刚刚在打基础,也不太可能就成为专家。教学应着眼于建立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增强信息技术意识;着眼于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着眼于让学生掌握文字、图形输入、输出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和安全忧患意识、合作意识等。
二、改革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同时,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作用要从信息的提供者变为指导者,是任务或问题的展现者,是提供学习支架的人。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习的主动权应交给学生,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模式来教学,更不能采用“机灌式”来教学。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制作一些适合于本课的演示教学课件,适时控制进行上课或上机;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这种模式具有实效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双向的。信息技术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一定不能用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和动手,要大胆让学生去探索、去操作,要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技能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才能为学生将来步入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工作、生活和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要充分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否则将抑制学生的创造精神,影响一代人的成长。
三、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
学生发展是不平衡的,学习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兴趣也是各异的。从社会需要的人才来看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行业部门计算机的用途也是不同的,如果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性能和计算机强大功能充分的结合起来,那还有什么会学不好和做不好呢?因此,中学信息技术课不仅要开好必修课,而且要办好选修课,来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也是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必修课的内容应是一些基础的共性的知识、方法论的知识,它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和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选修课的开设是必修课的一种延伸,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和志向的差异而开设。选修课则要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空间余地,尽量使学生都能朝着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方向发展。多年来,我们在选修课程设置中,提供了许多跟学生兴趣相结合的学习软件,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如与美术结合的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与音乐结合的有音乐编辑创作软件,与影视结合的有视频、动画编辑创作软件,有多媒体创作软件,有网面设计软件,有程序设计语言软件,有数据处理软件,等等。现在的应用软件都很庞大,功能也很强,每一个应用软件都可以成为一门专业,学一学期是不成问题的,然而有句老话说得好:“师傅领入门,修行在个人。”在选修课的教学中宜多采用探索式教学,学校应尽可能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教师要起点拨和指导作用。现在的软件都有自身强大的在线帮助功能,可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并掌握相应软件的使用,从而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要建立灵活的成绩评价体系
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中的交流与合作、动手实践和操作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确定成绩时,我们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一、中学信息技术课要立足普及学生电脑知识,树立信息意识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由于已有的知识和社会经验较为不足,对计算机的理论和原理仍感到很高深莫测,我们的教学如果重理论而轻应用,结果只能是学生害怕电脑。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应是立足于在中小学生中普及电脑知识,树立他们的信息意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为学生上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要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课时,一方面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作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师生要密切配合,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尤其是上机课能充分利用好45分钟开个好头。
教育部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目的是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具有收集、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课也绝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一个模式的专家人才,从现实上说,中学生刚刚在打基础,也不太可能就成为专家。教学应着眼于建立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增强信息技术意识;着眼于让学生了解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和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着眼于让学生掌握文字、图形输入、输出的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和安全忧患意识、合作意识等。
二、改革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同时,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强调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作用要从信息的提供者变为指导者,是任务或问题的展现者,是提供学习支架的人。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学习的主动权应交给学生,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模式来教学,更不能采用“机灌式”来教学。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制作一些适合于本课的演示教学课件,适时控制进行上课或上机;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这种模式具有实效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双向的。信息技术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很强,一定不能用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和动手,要大胆让学生去探索、去操作,要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知识,熟练基本操作技能和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才能为学生将来步入现代化信息社会的工作、生活和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要充分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我们万万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一门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否则将抑制学生的创造精神,影响一代人的成长。
三、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
学生发展是不平衡的,学习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兴趣也是各异的。从社会需要的人才来看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行业部门计算机的用途也是不同的,如果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性能和计算机强大功能充分的结合起来,那还有什么会学不好和做不好呢?因此,中学信息技术课不仅要开好必修课,而且要办好选修课,来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也是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必修课的内容应是一些基础的共性的知识、方法论的知识,它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和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选修课的开设是必修课的一种延伸,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和志向的差异而开设。选修课则要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空间余地,尽量使学生都能朝着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方向发展。多年来,我们在选修课程设置中,提供了许多跟学生兴趣相结合的学习软件,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如与美术结合的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与音乐结合的有音乐编辑创作软件,与影视结合的有视频、动画编辑创作软件,有多媒体创作软件,有网面设计软件,有程序设计语言软件,有数据处理软件,等等。现在的应用软件都很庞大,功能也很强,每一个应用软件都可以成为一门专业,学一学期是不成问题的,然而有句老话说得好:“师傅领入门,修行在个人。”在选修课的教学中宜多采用探索式教学,学校应尽可能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教师要起点拨和指导作用。现在的软件都有自身强大的在线帮助功能,可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并掌握相应软件的使用,从而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要建立灵活的成绩评价体系
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中的交流与合作、动手实践和操作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确定成绩时,我们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