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中产生的问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双方之间互相沟通交流、互相启发与思想补充,加以解决,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中产生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學习能动性,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捕捉有效的教学信息反馈,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具有创造发散思维的问题,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思维途径,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广阔天地。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课堂提问;有效性
随着科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师也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进行提问是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因此,教师要想提升科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成效,就要不断地对课堂中的问题提问进行钻研、探索和实践。
一、初中科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思维含量的问题
教师在对“观察与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拿出一个试管提出了问题:“这个我们之前见过吗?”学生回答说:“没有。”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缺乏必要性,而应该换种提问方式,如“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学生知道就会回答,如果不知道就不会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告知学生“这是滴管”,但是这位教师之后又提出问题:“你们能给他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花费了3分钟回答了将近十几个名字,最后教师回答说:“我们在科学课堂中称它为试管。”这种现象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严重浪费了教学时间。
2.问题提问过于随意
在科学课堂的整体提问过程中,部分教师的问题过于随意,缺少必要问题,问题提问的效率低,甚至经常会发生提问错误。如在课堂中,教师在“如何导出矿泉水瓶中的气体”这个问题上花了近2分钟的时间,得到了各种莫名其妙的答案。究其原因,是教师对于问题没有设置具体的场景,提问过于随意。教师可以先将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和自制的矿泉水瓶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有一个直观认知,就可以避免各种随意的答案,也可节约时间。类似问题造成答非所问的情况也相对较多,经常会导致课堂提问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问题的认知水平过低
在科学课堂的教学开展中,部分教师并不能依照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提出适当的问题。比如,在“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的课堂教学开展中,曾经有教师提问“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哪些”,然后归纳板书,就这样花费了5分钟完成课堂提问,此种低水平的问题无法满足中学生的课堂提问需求。
4.问题难度过大
在课堂教学开展中,笔者发现部分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无法解决问题,不能找到相应的切入点进行思考,有的时候甚至出现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没有关系的情况。比如,学生在学习欧姆定律知识点后,教师提问:“对于公式R=U/I,我们可以说是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自身的通过电流成反比吗?”全班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两种答案:可以或不可以。通过课后反思,我们发现该问题的难度过高,学生无法回答,缺乏一定的思维过程。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解决切入点应当设置在课程的难重点或新旧知识的具体关联和疑难处,避免问题的提出过于随意和盲目。
二、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
1.循循善诱,层层递进
教师在问题提问过程中,要面对全班学生,充分考虑问题相关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衔接的过渡性,尽量避免问题的跨度过大,又要避免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过于零碎。既要保证学生可以找到思考的方向,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2.欲擒故纵,迂回反问
“欲擒故纵”的提问方式,即教师对实验现象进行即时反问,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动性。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当对问题可能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充分预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有思考的契机。
3.间接明了地提问
问题的提出要直接明了。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原本用明白清晰的话语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但是由于教师的问题提问方式过于复杂,从而导致原本的问题失去了探究意义。
4.逐层追问
在问题提问中,要想让学生的思维真正融入教师的教学节奏中,教师要吊着学生的胃口,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逐层深入的探究思考,那么在此过程中逐层追问就会起到很大的启发作用。
科学课堂的教学较为严格,但是学生的思维却是可以无限拓宽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如线索,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扩散。因此,教师要走出问题提问的误区,不断改进、提升科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朱志平.预设与生成是教学的基本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7(10).
作者简介:郑君利(1987— ),女,浙江台州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课堂提问;有效性
随着科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师也更加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进行提问是一个较为关键的环节。因此,教师要想提升科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成效,就要不断地对课堂中的问题提问进行钻研、探索和实践。
一、初中科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思维含量的问题
教师在对“观察与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拿出一个试管提出了问题:“这个我们之前见过吗?”学生回答说:“没有。”笔者认为这个问题缺乏必要性,而应该换种提问方式,如“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如果学生知道就会回答,如果不知道就不会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告知学生“这是滴管”,但是这位教师之后又提出问题:“你们能给他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花费了3分钟回答了将近十几个名字,最后教师回答说:“我们在科学课堂中称它为试管。”这种现象在课堂中经常出现,严重浪费了教学时间。
2.问题提问过于随意
在科学课堂的整体提问过程中,部分教师的问题过于随意,缺少必要问题,问题提问的效率低,甚至经常会发生提问错误。如在课堂中,教师在“如何导出矿泉水瓶中的气体”这个问题上花了近2分钟的时间,得到了各种莫名其妙的答案。究其原因,是教师对于问题没有设置具体的场景,提问过于随意。教师可以先将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和自制的矿泉水瓶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有一个直观认知,就可以避免各种随意的答案,也可节约时间。类似问题造成答非所问的情况也相对较多,经常会导致课堂提问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问题的认知水平过低
在科学课堂的教学开展中,部分教师并不能依照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提出适当的问题。比如,在“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的课堂教学开展中,曾经有教师提问“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哪些”,然后归纳板书,就这样花费了5分钟完成课堂提问,此种低水平的问题无法满足中学生的课堂提问需求。
4.问题难度过大
在课堂教学开展中,笔者发现部分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无法解决问题,不能找到相应的切入点进行思考,有的时候甚至出现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没有关系的情况。比如,学生在学习欧姆定律知识点后,教师提问:“对于公式R=U/I,我们可以说是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自身的通过电流成反比吗?”全班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两种答案:可以或不可以。通过课后反思,我们发现该问题的难度过高,学生无法回答,缺乏一定的思维过程。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解决切入点应当设置在课程的难重点或新旧知识的具体关联和疑难处,避免问题的提出过于随意和盲目。
二、初中科学课堂提问的优化策略
1.循循善诱,层层递进
教师在问题提问过程中,要面对全班学生,充分考虑问题相关的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衔接的过渡性,尽量避免问题的跨度过大,又要避免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过于零碎。既要保证学生可以找到思考的方向,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2.欲擒故纵,迂回反问
“欲擒故纵”的提问方式,即教师对实验现象进行即时反问,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动性。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当对问题可能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充分预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有思考的契机。
3.间接明了地提问
问题的提出要直接明了。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原本用明白清晰的话语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但是由于教师的问题提问方式过于复杂,从而导致原本的问题失去了探究意义。
4.逐层追问
在问题提问中,要想让学生的思维真正融入教师的教学节奏中,教师要吊着学生的胃口,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逐层深入的探究思考,那么在此过程中逐层追问就会起到很大的启发作用。
科学课堂的教学较为严格,但是学生的思维却是可以无限拓宽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如线索,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扩散。因此,教师要走出问题提问的误区,不断改进、提升科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朱志平.预设与生成是教学的基本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7(10).
作者简介:郑君利(1987— ),女,浙江台州人,本科学历,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