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呈现出较多新的特征,如发射系统、传输系统以及监测系统等,智能化特征极为明显,这样传统维护管理方式很难满足广播电视发展要求,需做好维护管理方式改进工作。文章主要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的主要特征、维护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以及维护管理方式改进的相关建议进行探析。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广播电视;维护管理;改进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6-0022-02
作为传媒领域中的主要形式,广播电视在现代媒介融合的环境下,面临较多发展难题。而这些问题中以维护管理最为突出,其是保证传播质量的关键所在,若维护管理方式过于滞后,将无法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图像,由此便造成广播电视受众不断流失,此时便需做好维护管理方式创新工作。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进行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特征
1.1 广播电视系统复杂性提高
现行广播电视发展中,系统整体复杂性逐渐提高,如总控制系统模式在单频道中的体现,这一系统模式融入较多功能,如视频切换、音频切换等功能,且将同步机、转换器设置于设备周边。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保证转播车、电视台模式同时实现,与现代综艺节目播放要求相适应。尽管系统功能优势较为明显,但实际维护管理中却存在较多问题,一旦运行过程中某一环节有故障出现,系统整体功能将会受到影响。因此,系统的复杂性特征成为当前维护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1]。
1.2 发射系统与传输系统特征
以发射系统为例,新媒体环境下,其融入较多新技术手段,如固体化发射系统技术,逐渐被引入到系统设计中。这种类型系统在优势上主要表现为可靠性较高、耗能小等,对于解决传统发射系统设备故障率高、改造困难、能耗大等问题可起到明显的作用。同时,在控制室设计方面,将较多高科技内涵融入其中,强调控制室精简设计。尽管固态化发射系统与控制室对推动广播电视发展,可起到明显作用,但在维护管理中需引入配套的方式,否则将难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另外,在传输系统方面,新媒体环境下,为使受众需求得以满足,要求采用多元化的传输手段,且传输系统在容量上需提高许多。这样在维护管理工作中需采用的手段也将表现出多样化特点,为维护管理带来极大的难题。
1.3 播出频率高
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要求广播电视发展中需不断改善播出时间、播出频率,以此使广播电视吸引更多受众。从广播电视播出情况看,较多频道多采取24小时播出形式,尽管可符合受众欣赏要求,但会有更多维护工作量产生。除此之外,现行广播电视系统在数字化、功能化等特点上也逐渐明显,以往模拟方式逐步向数字化方式过渡,如发射系统、传输系统以及播控系统等都体现出明显的数字化特点,较多传输技术、图文电视技术、多声道传输技术等,极大程度上推动广播电视的发展,此时相应的技术维护手段也需不断完善,这样才可保证所有技术得以实现[2]。
2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的
问题
2.1 从技术能力角度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在实际传播、接收时都要求引入相应的技术通道,确保为节目传输提供可靠的信息载体,此时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开始融入其中,较多如接收系统、发射系统、控制系统、监测系统以及制作系统等系统都不断完善。然而需注意的是这些系统运行过程中,都以技术手段作为保障,但当前广播电视行业在相关的维修管理工作上仍表现出技术缺失状态,一旦其中某个系统出现异常故障,便会导致整个电视系统难以可靠运行。因此,当前维护管理技术的缺失成为制约维修管理水平的主要原因,要求在实际解决中注重检修技术含量的提高[3]。
2.2 从人员素质角度
技术维护人员作为维护管理的主体,其综合素质是影响整个电视系统运维的主要因素,如前端机房、电视传播网络等,都要求人员掌握基本的技术能力与职业素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较多如网络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开始引入,对人员技术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整个人员团队在新技术掌握程度、新技术接受程度、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等都需不断提高。然而当前广播电视领域中,真正掌握高端技术的人才少之又少,在维护管理中多会采用传统方式,维护管理效率极差,且维护管理质量难以保障。由此可见,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维护管理难题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员素质方面。
2.3 部门间配合的缺失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其要求广播电视行业在节目制作、节目传播等各方面进行创新,而该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广播电视单位中所有部门间相互配合。但当前单位中各部门配合仍表现出缺失状态,如步调不一致、行动不统一等极为常见,一旦有故障问题发生,便会有节目停播、错播等情况出现,且难以具体追责。因此,部门间的配合是影响维护管理水平的重要原因,应在日后发展中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以保证为受众带来高质量的电视服务[4]。
3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方式在新媒体背景下改进建议
3.1 设备检修的相关要求
設备检修作为维护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在维护中首先要求对设备运行原理充分掌握。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系统多选择全固态化设备,这些设备应用的多以复杂线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为主,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故障问题多集中在隐蔽位置,此时为及时判断故障位置并对其解决,便要求人员能够对设备信号流程、电路特征充分掌握,引入相应的辅助工具,确保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同时,应注意广播电视设备运行中,本身负担繁重的播放任务,很容易出现失灵情况,其很可能为整个电台带来极大损失。这就要求做好定期检修工作,尤其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设备,更应做好及时检查。实际检查中需注意对设备风冷、电源位置等进行判断,以电源部位为例,若其运行中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很容易损坏元件的整体性能,要求在检修过程中做好散热、通风等工作。若在检修中发现设备有故障问题出现,可判断电线是否存异味,且机器内部有无异常声音,一旦发现元件温度超出实际标准,应及时进行处理。另外,设备检修中还需对设备运行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尤其故障状态下的参数信息,可将其以往维护记录进行对比,其目的在于完成故障类型、故障性质的判断[5]。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广播电视;维护管理;改进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6-0022-02
作为传媒领域中的主要形式,广播电视在现代媒介融合的环境下,面临较多发展难题。而这些问题中以维护管理最为突出,其是保证传播质量的关键所在,若维护管理方式过于滞后,将无法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图像,由此便造成广播电视受众不断流失,此时便需做好维护管理方式创新工作。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进行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特征
1.1 广播电视系统复杂性提高
现行广播电视发展中,系统整体复杂性逐渐提高,如总控制系统模式在单频道中的体现,这一系统模式融入较多功能,如视频切换、音频切换等功能,且将同步机、转换器设置于设备周边。系统运行过程中,可保证转播车、电视台模式同时实现,与现代综艺节目播放要求相适应。尽管系统功能优势较为明显,但实际维护管理中却存在较多问题,一旦运行过程中某一环节有故障出现,系统整体功能将会受到影响。因此,系统的复杂性特征成为当前维护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1]。
1.2 发射系统与传输系统特征
以发射系统为例,新媒体环境下,其融入较多新技术手段,如固体化发射系统技术,逐渐被引入到系统设计中。这种类型系统在优势上主要表现为可靠性较高、耗能小等,对于解决传统发射系统设备故障率高、改造困难、能耗大等问题可起到明显的作用。同时,在控制室设计方面,将较多高科技内涵融入其中,强调控制室精简设计。尽管固态化发射系统与控制室对推动广播电视发展,可起到明显作用,但在维护管理中需引入配套的方式,否则将难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另外,在传输系统方面,新媒体环境下,为使受众需求得以满足,要求采用多元化的传输手段,且传输系统在容量上需提高许多。这样在维护管理工作中需采用的手段也将表现出多样化特点,为维护管理带来极大的难题。
1.3 播出频率高
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要求广播电视发展中需不断改善播出时间、播出频率,以此使广播电视吸引更多受众。从广播电视播出情况看,较多频道多采取24小时播出形式,尽管可符合受众欣赏要求,但会有更多维护工作量产生。除此之外,现行广播电视系统在数字化、功能化等特点上也逐渐明显,以往模拟方式逐步向数字化方式过渡,如发射系统、传输系统以及播控系统等都体现出明显的数字化特点,较多传输技术、图文电视技术、多声道传输技术等,极大程度上推动广播电视的发展,此时相应的技术维护手段也需不断完善,这样才可保证所有技术得以实现[2]。
2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的
问题
2.1 从技术能力角度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在实际传播、接收时都要求引入相应的技术通道,确保为节目传输提供可靠的信息载体,此时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开始融入其中,较多如接收系统、发射系统、控制系统、监测系统以及制作系统等系统都不断完善。然而需注意的是这些系统运行过程中,都以技术手段作为保障,但当前广播电视行业在相关的维修管理工作上仍表现出技术缺失状态,一旦其中某个系统出现异常故障,便会导致整个电视系统难以可靠运行。因此,当前维护管理技术的缺失成为制约维修管理水平的主要原因,要求在实际解决中注重检修技术含量的提高[3]。
2.2 从人员素质角度
技术维护人员作为维护管理的主体,其综合素质是影响整个电视系统运维的主要因素,如前端机房、电视传播网络等,都要求人员掌握基本的技术能力与职业素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较多如网络化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开始引入,对人员技术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整个人员团队在新技术掌握程度、新技术接受程度、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等都需不断提高。然而当前广播电视领域中,真正掌握高端技术的人才少之又少,在维护管理中多会采用传统方式,维护管理效率极差,且维护管理质量难以保障。由此可见,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维护管理难题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员素质方面。
2.3 部门间配合的缺失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其要求广播电视行业在节目制作、节目传播等各方面进行创新,而该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广播电视单位中所有部门间相互配合。但当前单位中各部门配合仍表现出缺失状态,如步调不一致、行动不统一等极为常见,一旦有故障问题发生,便会有节目停播、错播等情况出现,且难以具体追责。因此,部门间的配合是影响维护管理水平的重要原因,应在日后发展中采取针对性的策略,以保证为受众带来高质量的电视服务[4]。
3 广播电视技术维护管理方式在新媒体背景下改进建议
3.1 设备检修的相关要求
設备检修作为维护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在维护中首先要求对设备运行原理充分掌握。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系统多选择全固态化设备,这些设备应用的多以复杂线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为主,实际运行中出现的故障问题多集中在隐蔽位置,此时为及时判断故障位置并对其解决,便要求人员能够对设备信号流程、电路特征充分掌握,引入相应的辅助工具,确保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同时,应注意广播电视设备运行中,本身负担繁重的播放任务,很容易出现失灵情况,其很可能为整个电台带来极大损失。这就要求做好定期检修工作,尤其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设备,更应做好及时检查。实际检查中需注意对设备风冷、电源位置等进行判断,以电源部位为例,若其运行中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很容易损坏元件的整体性能,要求在检修过程中做好散热、通风等工作。若在检修中发现设备有故障问题出现,可判断电线是否存异味,且机器内部有无异常声音,一旦发现元件温度超出实际标准,应及时进行处理。另外,设备检修中还需对设备运行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尤其故障状态下的参数信息,可将其以往维护记录进行对比,其目的在于完成故障类型、故障性质的判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