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bianhongyaog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实话,写《生命的起飞》这个作品,我们经历了艰苦的过程。罗阳是研制国之重器的航空英雄,他的去世颇具悲壮的戏剧性,令华夏震惊,举国大恸;生活中,他又是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好干部、好丈夫,宣传他的材料有百万字之多,我们从开始就被深深感动着,沉浸其中。
  浏览完材料,决定以情入手。故事从罗阳母亲在干休所的家中写起,罗妈妈和邻居们一群老军人守着电视机等待罗阳凯旋,大家在谈笑声中从不同角度讲述着罗阳的事迹,直到噩耗襲来……
  题目定为《情系海天》。
  初稿文字流畅、人物亦显生动,但罗阳的形象、生命、事业承载得太重,用常见的人物表演加事迹介绍的手法,难以表现罗阳为大国长剑献身的情怀,缺乏深度开掘人物精神世界的空间,我们只有忍痛割爱。
  我们决定调换载体平台,放弃家庭从舰上正面着手。以“飞鲨”在辽宁舰上着舰、起飞过程为情节线,起降时间为串联点,通过设计的人物对话、内心独白、回忆,反映出罗阳的情怀和品德,故事还是到罗阳生命结束戛然而止。
  题目定为《亮剑长空》。
  坦率地说,虽然调整了创作方向,有了大框架结构,可具体要写罗阳什么,我们俩并没考虑成熟,头脑中满是激情大概念,觉得有如此多素材支撑,一定能写出丰满的有血有肉的罗阳,准备阶段没有做实想透,没有抓住故事的核,就仓促动了笔,故事中罗列的数据、穿插的事迹繁多,可人物却缺乏艺术感染力。在不断的讨论中,删繁就简调整了两稿,效果仍不理想,作品该如何突破提升呢?我们深深思考着……
  现在回过头来分析,当时正是因为被罗阳的事迹感动并情绪其中,所以进入了创作的思维误区,总是花心思运用写作技巧想把更多的事迹带入故事情节中,浓墨重彩地诠释这是一个优秀设计师、好党员干部、好丈夫……可恰恰事与愿违。那天,我们又在电话里讨论稿子,我爱人杜青青在旁边突然插了一句:这些材料电视、报纸上都有,还用你们故事里再说吗?在舰上还说那么多,也假啊。这两句话重重地敲醒了我们。
  是啊,反复编排这些事迹宣传材料,那作品的艺术标准在哪呢?艺术家的责任不是把生活中的罗阳照搬给观众,而是在他原型的基础之上塑造一个艺术的罗阳,升华出一个更具广谱意义的英雄形象。我们的思想情感必须挣脱事迹宣传材料的束缚,遵循艺术本体的创作规律,即:寻找矛盾冲突。写最激烈最震撼的冲突才能刻画出最具鲜明个性的人。那么罗阳在舰上最大的矛盾冲突是什么?是他的生与死。“飞鲨”完美升空,罗阳却失去了生命,这是悲壮最具戏剧性的一刻,这才是我们要写的故事的核。
  找到了故事的核,一切结构、布局、安排都围绕这个中心展开。以“飞鲨”在航母上的起降为情节线,起降时间为串联点,写罗阳生死的全过程,即:写飞机起飞瞬间,他生命最后时刻身体无法忍受的极度痛苦;写飞机升空后,他的精神之魂磅礴壮美的升华过程;以此形成强烈反差和对比,衬托出航空英雄的报国情怀和尊严气节。
  题目定为《生命的起飞》。
  想通了写什么,我们在动笔改稿之前,专门走访了心脏科专家,了解被抢救过来的心肌梗死病人发病之前的先兆和症状及病人回忆的生命垂危时真实的思维、器官感受。写作时,删除了所有与情节发展、刻画人物不相关的数据、穿插的事迹、设置的人物。故事通篇没有人物对话,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使用人物的内心独白,只有飞机起降过程中罗阳的身体、精神对生与死的强烈感受,以此折射出罗阳为研制追赶西方军事强国的新型战机以命相拼的现身精神。
  这是一段“人保活儿”的作品,为演员在舞台上刻画罗阳这个人物预留了表演空间,能引发演员内心的激情和张力,对考验演员的说表功力也具有挑战性。作品完成后,在全国各地演出了40余场。
  借写“创作构想”之机,我们师徒俩再次认真回顾梳理了创作过程中应汲取的经验、不足,切切实实感受到创作准备阶段首先要想明白“写什么”的重要性。思考越深,分析越透,下笔把握会越准。当然,做到这一点,则要求我们不断增强文学素养,不断提升艺术审美鉴别力。
  与大家借鉴共勉。
其他文献
若平心静气,本着客观求实的精神,考察目前评弹界“说噱弹唱演”的创新现状,可谓:  说,如书法中的用笔,约定而俗成,似乎较难对“说”去谈论创新,因为“说”千古不易其语言本体;然,好多的演员自己本身已经被“说”——这一道越不过的难关——逼到了招架不住的边际。说书难,就难在一个“说”上,故而,“说”的创新又叫人从何谈起!  噱,如植物中的昙花,难得有一现,已经很难就“噱”来评论创新,因为“噱”且衰并微在
期刊
上 1955年的中国,万象更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今天是9月初一个星期天的上午,为了庆祝抗战胜利十周年,位于北京海淀的中国人民大学礼堂正在播放电影《赵一曼》。礼堂里座无虚席,静穆无声,哎观众中有一位二十四五岁眉清目秀的男青年,神情专注看得特别投入,看到动情之处禁不住还红了眼眶。随着一曲优美动人的片尾曲响起,电影从高潮走向尾声,观众们纷纷离场,只有俚还坐在那,好似还沉浸其中,跟着音乐哼唱着“蜂儿酿就
期刊
8月22日至30日,由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曲协承办的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走进邯郸、秦皇岛、开封、洛阳、牡丹江等地,通过表演艺术家的真情讲述,真实展现了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让更多人追随道德模范的脚步,感受他们高尚的情操。(曲讯)  “送欢笑”惠民演出走进拉萨  8月18日至22日,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文艺志愿服务团“送欢笑”走进西藏拉萨。19日,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
期刊
扬州评话艺人,一直被人们尊称为“说书先生”。先生,当然都是有学问的人,说古论今,警世诲人,先生靠的是一肚子的学问教化世人。教化,绝对不是说教。泛泛的照本宣科被行内人称为“空书”,说“空书”,会把全场的听客说得一个不剩。扬州,自清朝康乾盛世以后,二百余年间,说书市场久盛不衰,自城内到城外,上规模的书场多达数十家,能数得出来的艺人,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还有两百多人。他们凭什么历久弥新地受到成千上万书迷
期刊
这是一个初夏的夜晚,云贵大山区的原始森林里万籁俱寂。午夜12点钟,密林深处传出一个低沉的声音:“号-手-就-位-!”话音儿没落,几人高的蒿草“咔啦、咔啦、咔啦”向两边儿移开一道大裂缝,“嗡—”一座黑魆魆的钢架升了上来,紧贴着钢架旁是一棵大树,树皮枝叶“噼里啪啦”瞬间脱落,裸露出笔直浑圆的金属躯干,尖尖的头儿上泛着绿光,迅速向钢架倾斜过去,“鞥—,咔嗒”扣进了钢架的卡槽。几乎同时啊,钢架下的几块巨大
期刊
众所周知,相声发展大体历经了“撂地期”“茶馆期”“剧场期”“广播电视期”几个阶段。据曲艺理论家陈笑暇考证,最早专门表演相声的茶馆在天津。1930年,天津兴建了“连兴茶社”和“声远茶社”。这两座茶社是相声艺人自己筹划并兴建的第一批专门表演相声的茶社,可以称为是“茶馆期”的开端,在相声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撂地相声”逐渐消失,茶馆相声和剧场相声几经沉浮,
期刊
西方美学家认为审美是无功利性的“无用之用”,而中国传统文艺观却秉持着古代政治或道德功利主义的“审美功利主义”文艺观。这一观点经过启蒙思想家的现代性转化,就发展成利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来实现大众教育,即希望通过文艺的“美育”来对民族思想文化进行重建,这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不谋而合。借助“美”的力量来实现当代意义上的“诗教”,是文艺家孜孜以求的境界,也是曲艺家心向往之的目的。然而可惜的是,新中国文艺史上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人类历史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奏响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华章。七次曲代会以来,广大曲艺工作者奋力投身这一历史征程当中,用智慧汗水、用行动担当抒写着这一伟大史诗。  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心连心,与时代同奋进是曲艺界的优良传统,也是广大曲艺工作者的内心呼唤。在新中国成立65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等
期刊
2017年3月至5月,笔者在四川旅游学院开设《相声鉴赏与表演》选修课,共计32课时,每课时长40分钟,其中包含30课时教学,2课时考试。选修该门课程的学生来自学校10个学院,基本涵盖主要学院。人员共50名,男生26名,女生24名,性别比例较均衡;学历分布本科生48名,专科生2名;年级分布2015级学生8名,2016级学生42名;综合考评及格42名,不及格8名。  通过近半年时间的课程准备、近三个月
期刊
京韵大鼓是我国北方鼓曲的代表性曲种,一百多年来传承发展,至今已臻精美,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是趋于成熟完美的民族艺术瑰宝。这一曲种演化过程中不仅涌现了众多艺术造诣深厚、流派特征突出的著名演员,同时通过他们的演唱留下了一大批风格各异、曲调优美的经典曲目,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京韵大鼓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唱词的雅训脱俗,句式的灵活多变,篇章结构的错落有致,叙事抒情的委婉动人。就是说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