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年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国家乃至社会发展的积蓄力。信仰是人们心中的信念,当人拥有信仰时,人会根据信仰不断努力,向着信仰不断前进,当人缺少信仰时,人的意志容易消沉,心态极易动摇,受到不良思想的迷惑。随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当代青年信仰问题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结合青年学生现实状况,分析青年学生信仰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确立崇高的人生信仰。
关键词:青年学生 信仰 马克思主义 信仰危机
什么是信仰?广义地说涉及人的世界观,狭义地说是人对人生的一种取舍态度。信仰本是人们行为的原动力,然而在如今的中国社会,信仰却被人们无情的践踏。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然而在“利”与“义”进行激烈碰撞的市场经济中,很多人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不断下降,人们最基本的信仰渐渐丧失了。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校园中也出现了精神文化缺失和道德滑坡的现象,青年学生信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青年学生作为我国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接班人与中坚力量,这代人的信仰则显得尤为重要。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性理论,同时,实现共产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每一个愿意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
一、青年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
(一)盲目追求西方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也如洪流般涌入中国,而青年学生作为站在时代最前沿的群体,首当其冲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已经在很多人心里生根发芽。时至今日,很多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很陌生,而对西方的节日却极度疯狂的崇拜,并且以过国外的节日为荣,比如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均成为青年学生狂欢的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青年学生却不以为然,甚至极少参与,比如端午节、清明节等。
(二)道德信仰日益弱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开放程度逐步增大,而对于我国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了解不深的青年一代,过多地接受了西方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形成了近似于西方观念的崇尚自由,崇尚自我的思维模式,盲目追求自由,更加注重心灵的释放,过度追求自由,渴望享受自由的生活,发表所谓自由言论,我行我素,自由主义泛滥。这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观念有所冲突,而西方主导的思维更加突出的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无政府主义与充分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殊不知,西方的这些思潮是与其超度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高福利相联系的。我国的青年人由于出生于信仰的真空期,并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导致了道德滑坡、信仰缺失。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多元文化冲击马克思主义信仰。文化的多元化必然会对青年产生深刻的影响,青年是学习的时代,是创造的时代,同时也是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国家的开放与网络的发达带来了丰富的思想,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带来的文化却深深吸引着青年人,向往追捧、向往明星、向往奢靡的生活,同时借助文化产品的输出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宣扬西方的社会制度,并散布“西方文化中心论”,侵蚀着很多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严重影响了本土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极大地削弱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既公开又合法的渠道,主导着当代青年一代人的文化消费倾向,把自己的文化不断向全世界灌输,希望把中国这个礼仪之邦催生成为“本土文化弱势,西方文化强劲”的状况。西方多元文化正逐步淡化青年一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一定问题。在现行的教育机制下,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为了上大学。学习成绩成为老师和家长关注的绝对方面,从而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信仰培养。学生只注重考试科目的学习,却很少有机会学习人文科学,这必然导致青年学生的情绪无法宣泄而选择用低级趣味来麻痹自己。现在,很多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认知很少,更谈不上对高雅艺术的追求。精神上的迷失,加剧了信仰的迷茫与缺失。在校园内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读书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沉醉在爱河之中,有的奔忙于赚钱,有的无所事事成天混日子。因此,我们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是造成部分青年学生政治信仰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青年学生信仰危机的对策
(一)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有着不可抗拒的强大魅力,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软实力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从现实看,利用自身的文化魅力来抵抗西方文化的入侵,必须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拥有民族精神,用强大的文化认同感和信仰来凝聚力量,不断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使其日益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社会功能。作为青年学生自己,应该抛弃低俗的行为习惯,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涵养。青年学生应以天下为己任,坚定“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砥砺品德,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优化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高校有很大的责任义务。在教学模式上,教育者着需要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生动形象地对其进行分析,在教学工作中可以选择引导学生们观看一些爱国教育影视作品或者书籍,避免枯燥的理论知识读本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教育者需要将社会上一些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事例有效结合理论教材,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代入感,有效解决青少年的信仰教育危机。
四、结束语
总之,信仰是个人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崇尚和选择,信仰,是支撑一个人和民族及国家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朱玉.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及解决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6):54-57.
[2]高晓娟,张军.“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与对策——以山西省四所高校为例[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4):71-74.
[3]周飞飞. 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7.
[4]周豐生.试论“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缘起及对策[J].河池学院学报,2016,36(06):74-79.
关键词:青年学生 信仰 马克思主义 信仰危机
什么是信仰?广义地说涉及人的世界观,狭义地说是人对人生的一种取舍态度。信仰本是人们行为的原动力,然而在如今的中国社会,信仰却被人们无情的践踏。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然而在“利”与“义”进行激烈碰撞的市场经济中,很多人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线,伦理底线不断下降,人们最基本的信仰渐渐丧失了。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校园中也出现了精神文化缺失和道德滑坡的现象,青年学生信仰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青年学生作为我国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接班人与中坚力量,这代人的信仰则显得尤为重要。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性理论,同时,实现共产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念,每一个愿意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
一、青年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
(一)盲目追求西方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文化也如洪流般涌入中国,而青年学生作为站在时代最前沿的群体,首当其冲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已经在很多人心里生根发芽。时至今日,很多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很陌生,而对西方的节日却极度疯狂的崇拜,并且以过国外的节日为荣,比如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均成为青年学生狂欢的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青年学生却不以为然,甚至极少参与,比如端午节、清明节等。
(二)道德信仰日益弱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开放程度逐步增大,而对于我国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了解不深的青年一代,过多地接受了西方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形成了近似于西方观念的崇尚自由,崇尚自我的思维模式,盲目追求自由,更加注重心灵的释放,过度追求自由,渴望享受自由的生活,发表所谓自由言论,我行我素,自由主义泛滥。这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观念有所冲突,而西方主导的思维更加突出的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无政府主义与充分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殊不知,西方的这些思潮是与其超度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及高福利相联系的。我国的青年人由于出生于信仰的真空期,并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影响,导致了道德滑坡、信仰缺失。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多元文化冲击马克思主义信仰。文化的多元化必然会对青年产生深刻的影响,青年是学习的时代,是创造的时代,同时也是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国家的开放与网络的发达带来了丰富的思想,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带来的文化却深深吸引着青年人,向往追捧、向往明星、向往奢靡的生活,同时借助文化产品的输出公开或隐蔽地推销其社会政治理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宣扬西方的社会制度,并散布“西方文化中心论”,侵蚀着很多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严重影响了本土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极大地削弱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既公开又合法的渠道,主导着当代青年一代人的文化消费倾向,把自己的文化不断向全世界灌输,希望把中国这个礼仪之邦催生成为“本土文化弱势,西方文化强劲”的状况。西方多元文化正逐步淡化青年一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现行的教育体制存在一定问题。在现行的教育机制下,从小学到中学都是为了上大学。学习成绩成为老师和家长关注的绝对方面,从而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信仰培养。学生只注重考试科目的学习,却很少有机会学习人文科学,这必然导致青年学生的情绪无法宣泄而选择用低级趣味来麻痹自己。现在,很多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认知很少,更谈不上对高雅艺术的追求。精神上的迷失,加剧了信仰的迷茫与缺失。在校园内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读书而是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沉醉在爱河之中,有的奔忙于赚钱,有的无所事事成天混日子。因此,我们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是造成部分青年学生政治信仰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解决青年学生信仰危机的对策
(一)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有着不可抗拒的强大魅力,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软实力在国际社会上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智慧,从现实看,利用自身的文化魅力来抵抗西方文化的入侵,必须大力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拥有民族精神,用强大的文化认同感和信仰来凝聚力量,不断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使其日益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社会功能。作为青年学生自己,应该抛弃低俗的行为习惯,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和道德涵养。青年学生应以天下为己任,坚定“四个自信”,尤其是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砥砺品德,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二)优化传统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高校有很大的责任义务。在教学模式上,教育者着需要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生动形象地对其进行分析,在教学工作中可以选择引导学生们观看一些爱国教育影视作品或者书籍,避免枯燥的理论知识读本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教育者需要将社会上一些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具体事例有效结合理论教材,丰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代入感,有效解决青少年的信仰教育危机。
四、结束语
总之,信仰是个人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崇尚和选择,信仰,是支撑一个人和民族及国家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朱玉.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及解决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6):54-57.
[2]高晓娟,张军.“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与对策——以山西省四所高校为例[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4):71-74.
[3]周飞飞. 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7.
[4]周豐生.试论“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缘起及对策[J].河池学院学报,2016,36(06):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