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众多的随堂听课中文章作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没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语言”特长,使学生丧失自信,课堂气氛沉闷,缺乏创新。基于此,文章对如何更好地改进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自信;语文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孩子们天真、幼稚,天生好奇和单纯,常常会说出一些令成人意想不到的话,做出一些让成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而这些话、这些事却不一定是错的。即便真的错了,教师也应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们的错误,再择机耐心诱导。可是,在课堂上,有学生回答问题错了,或者总是想不出来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你的耳朵带来了吗?”“你有没有长脑袋?”等,这些话语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本来兴趣盎然的学生情绪一下子跌落了许多,兴致被无情地抹杀了。此时,我们教师为什么就不会用自己的爱心去贴近学生的心灵,怜听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声音呢?如“这个问题需要帮忙吗?”“别着急,你想好了再说,行吗?”学生得到了鼓励和关爱,心情不紧张了,就学得轻松,学得主动。例如,有节识字课教学案例:
师:你最喜欢哪种动物或水果,挑一个拼给大家听。(课件出示隐去情境图的带拼音的词语)
师:(学生拼读后,教师趁机插入评价语)瞧!你那么准确地叫出苹果的名字!它高兴地出来跳舞了!(点击后相关水果闪现)你是不是正确地叫出了花猫的名字呢!听听它快活的叫声,像是表扬你呢?(点击播放相关动物叫声的录音)……如果学生拼不正确,则说:“唉呀!你叫错了,它不愿意和你见面了。哪位小朋友帮帮忙,提醒提醒?”一只只小手又举得高高的。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创设了一个童话情境,评价语言充满童真童趣,一下子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在学生学习时,教师适当地鼓励、表扬、赞许,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浓厚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第一,不輕率急躁。新课程要求教师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这个氛围需要教师用亲切、饱满稳定的教态去创设。
第二,不轻率下结论。有的教师上课时容易轻率下结论,对于学生的回答,轻率地评价“对”或“错”,这样不利于展现学生思维的过程,发现不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学生有其独特的想法、感悟,教师绝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强加在学生身上。
第三,不轻率重复。语文教师上课容易“话多”,在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时都要重复一次,这样的重复是低效的,同时挤占了许多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导致课堂拖沓、乏味枯燥、没有效率。
课堂上,很多教师带有较浓重的主观色彩,认为优等生什么都好,学困生什么都差,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一节公开课上,一个一贯不太发言的学困生竟然在迟疑之下举起了手,教师在惊讶的同时,和蔼地鼓励她站起来朗读课文。她有些胆怯地不太流利、不够准确地朗读了一遍,许多小朋友们纷纷举起小手要给她指出缺点。此时,她显得局促不安。这时,老师来到她身边,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肩,亲切地当场表扬她大胆朗读,很有勇气。小朋友们用掌声给予她鼓励,那位学生满脸通红,激动地坐下。后面小朋友们真诚地指出她朗读中的不足时,她愉快地接受了同学们的帮助。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激励性的引导,化解了这位学生的尴尬情绪,小心翼翼地呵护了学生的心灵。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会了欣赏别人,宽容同学的不足。而宽容产生的巨大力量让学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和怕失败的局促,在课堂中品尝到了尊重的喜悦,感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多样化、个性化、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既能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又能点燃学生自信的火花,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1]姜 红.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3):57-59.
[2]王 芳.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的三个把握点[J].吉林教育,2011(10):103.
关键词:自信;语文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不讽刺,要关注学生兴趣
孩子们天真、幼稚,天生好奇和单纯,常常会说出一些令成人意想不到的话,做出一些让成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而这些话、这些事却不一定是错的。即便真的错了,教师也应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们的错误,再择机耐心诱导。可是,在课堂上,有学生回答问题错了,或者总是想不出来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你的耳朵带来了吗?”“你有没有长脑袋?”等,这些话语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本来兴趣盎然的学生情绪一下子跌落了许多,兴致被无情地抹杀了。此时,我们教师为什么就不会用自己的爱心去贴近学生的心灵,怜听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声音呢?如“这个问题需要帮忙吗?”“别着急,你想好了再说,行吗?”学生得到了鼓励和关爱,心情不紧张了,就学得轻松,学得主动。例如,有节识字课教学案例:
师:你最喜欢哪种动物或水果,挑一个拼给大家听。(课件出示隐去情境图的带拼音的词语)
师:(学生拼读后,教师趁机插入评价语)瞧!你那么准确地叫出苹果的名字!它高兴地出来跳舞了!(点击后相关水果闪现)你是不是正确地叫出了花猫的名字呢!听听它快活的叫声,像是表扬你呢?(点击播放相关动物叫声的录音)……如果学生拼不正确,则说:“唉呀!你叫错了,它不愿意和你见面了。哪位小朋友帮帮忙,提醒提醒?”一只只小手又举得高高的。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创设了一个童话情境,评价语言充满童真童趣,一下子拉近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在学生学习时,教师适当地鼓励、表扬、赞许,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浓厚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二、不轻率,要关注学生个性
第一,不輕率急躁。新课程要求教师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这个氛围需要教师用亲切、饱满稳定的教态去创设。
第二,不轻率下结论。有的教师上课时容易轻率下结论,对于学生的回答,轻率地评价“对”或“错”,这样不利于展现学生思维的过程,发现不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学生有其独特的想法、感悟,教师绝不能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强加在学生身上。
第三,不轻率重复。语文教师上课容易“话多”,在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时都要重复一次,这样的重复是低效的,同时挤占了许多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导致课堂拖沓、乏味枯燥、没有效率。
三、不偏不倚,要关注学困生
课堂上,很多教师带有较浓重的主观色彩,认为优等生什么都好,学困生什么都差,不能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
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一节公开课上,一个一贯不太发言的学困生竟然在迟疑之下举起了手,教师在惊讶的同时,和蔼地鼓励她站起来朗读课文。她有些胆怯地不太流利、不够准确地朗读了一遍,许多小朋友们纷纷举起小手要给她指出缺点。此时,她显得局促不安。这时,老师来到她身边,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肩,亲切地当场表扬她大胆朗读,很有勇气。小朋友们用掌声给予她鼓励,那位学生满脸通红,激动地坐下。后面小朋友们真诚地指出她朗读中的不足时,她愉快地接受了同学们的帮助。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和激励性的引导,化解了这位学生的尴尬情绪,小心翼翼地呵护了学生的心灵。在这样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学会了欣赏别人,宽容同学的不足。而宽容产生的巨大力量让学生消除了内心的自卑和怕失败的局促,在课堂中品尝到了尊重的喜悦,感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多样化、个性化、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既能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又能点燃学生自信的火花,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姜 红.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3):57-59.
[2]王 芳.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的三个把握点[J].吉林教育,2011(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