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当代文学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老中青几代作家持续发力,使文学豫军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文学豫军不仅佳作频出,不断获得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各大文学奖项,更为重要的是,文学豫军也是一支代际衔接完整的文学队伍。上世纪80年代,生于三十年代的张一弓成为当时中国文坛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四十年代的田中禾,五十年代的刘震云、阎连科、李佩甫、张宇等人则在此时成长起来。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生于五十年代的刘震云、李佩甫等人,先后获得茅盾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代表作家,同时,生于六十年代的李洱、邵丽、冯杰,以及生于七十年代初期的乔叶则在这一时期也迅速成长起来。近年来,生于1980年代、1990年代的河南青年作家也已经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一支新生力量。
具体到当下河南这批青年作家,目前河南文学80、90后的青年作家又可以细分为生于70年代末与80年代的一批80后作家,以及生于90年代初的90后作家。之所以把70年代末出生的作家划为80后作家群体,主要是考虑这些作家在生活经历以及发表作品时间上,都和80后作家更为接近。就目前河南青年作家的写作现状而言,目前可以非常明晰地看到的是,80后作家的创作已经成熟,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近年来佳作不断,已经在中国当代文坛初步显示出了自己的存在,相比较之下,90后作家还稍显稚嫩,虽然有个别作家成就不低,但是作为一个整体,这批作家显然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80后的代表作家是出生于1980年代初期的南飞雁,以及出生于1979年的李清源,出生于1978年的陈宏伟,另外,出生于1980年代初期的寇洵、王小朋、张艳庭,也都显现出了成熟的写作风格,
南飞雁是河南青年作家中的领军人物。他成名颇早,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出版了长篇小说《冰蓝世界》,之后几年内连续出版多部长篇小说,并且以长篇小说《大瓷商》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不过,作为一个小说家,南飞雁真正的成熟是在2008年之后。2008年之后,南飞雁作品数量减少,不如早期高产,只发表了一些中短篇小说,但是,其小说写作却显然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年以来,南飞雁连续发表了《红酒》、《暧昧》、《天蝎》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引起文坛瞩目,其中《红酒》还入围鲁迅文学奖,获得河南省杜甫文学奖。《红酒》、《暧昧》这些小说,既聚焦于中年官场人士的职场升迁,同时又呈现出他们的情感生活,这样,南飞雁的小说,既是在叙述官场中的官员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状态,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所有中年男性的精神状态的一种呈现。这种獨特的题材的发掘,以及对其中人的精神状态的微妙的呈现,使南飞雁的小说具有了独特的“这一个”的意味。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南飞雁已经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表达领域,也就是如他所说的,找到了自己的那盏灯。南飞雁曾经说到,“我想任何作家,都会执着地找到自己的一盏灯,而且希望这盏灯独一无二。七厅八处,七八个人,有老有小,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当下的中国有太多这样的存在。当我意识到我和我关注的人无法分开,我觉得我的那盏灯就触手可及了。”当然,从南飞雁的表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自己独特的表达领域的寻找,显然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作家在生活中历练,体悟。如南飞雁自己所说,他的创作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生活在提醒我:你小子不知道吧,七厅八处那儿有一群人,他们生活得蛮有趣,你可以来看一看,关注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打动你的。第二个阶段,生活又来提醒我了:你小子听好喽,你也好,你关注的人也好,其实是分不开的,你们都是七厅八处的人,是一条道上的人,是一条船上的人。”南飞雁的这个有趣的表述,其实也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了当代河南青年作家中80后作家的日渐成熟和90后作家的稍显稚嫩。
某种程度上,南飞雁的关于找到自己一盏灯的理论也是适合李清源的。出生于1979年的李清源,应该算是70后,不过,他的成长过程,其实和出生于1980年的人差别不大。相比较南飞雁早早就出版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李清源的文学之路则显得有些坎坷,甚至说是意外。李清源出身于农村,大学念的也不是中文,而是学医。医专毕业之后,李清源还回到农村开诊所谋生,后来又因为孩子教育问题进入城市。显然,从李清源的个人经历来看,我们如果不怕过于简略的话,也可以将之简单概括为一个乡下青年的进城故事。这样的生活经历,显然也对李清源的写作构成了影响,或者说,让他找到了自己写作的一盏灯。李清源目前的写作既有以县城为故事背景的《门房里的秘密》、《红尘扑面》等小说,也有描述乡下青年进城的小说,如《苏让的救赎》。相比较来说,这种描述乡下青年进城的小说成就更大,也更能代表目前李清源的写作。《苏让的救赎》获得了河南省杜甫文学奖,小说描述出身农村的大学生苏让,自毕业之后,并没有立刻过上美好的生活。相反,迎接他的是生活的残酷: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得不居无定所到处流浪;美丽的女友离他而去……在这个过程中,他找到一个新女友谢春丽,但是谢春丽的面容丑陋,完全不符合他关于女友的设想,于是他对谢春丽也便有很多伤害,这又导致谢春丽离他而去。当他在城市压抑、无奈地生活的时候,家乡的父亲又因为打人被捕。他赶紧回家营救父亲。试图卖肾,甚至自杀。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谢春丽伸出援手,给他提供经济资助,并帮助他打赢官司。感激涕零的苏让回城之后求得了谢春丽的原谅,并且把父亲接到城里生活。小说关于苏让的描述,其实是非常准确地呈现了当下乡下青年艰难的进城之路。显然,相比较1980年代,当下的城乡差别已经很小,甚至城乡之间的人为界限已经消失——乡下人随时可以进城找工作。但是,城乡之间还存在着看不见的鸿沟,这在那些从乡下进城的乡下青年那里,显然更为明显。苏让的经历,则显然是把进城的乡下青年的窘况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了。苏让大学毕业之后,在城市蹉跎无成。甚至连婚姻都成了问题。苏让工作的不顺畅,婚姻的不顺畅,不是苏让不够努力,他其实很用心地在经营自己的生活,努力想要提升自己的阶层,但是,仅仅凭借一个不入流的大学的大学生的身份,显然他还没有能力迅速改变自己的经济困境。当然,从苏让的身份,他的家庭环境,以及他遭遇困境时的无奈,显然我们都可以看到乡下进城青年的生存困境。从李清源的小说书写来看,李清源讲故事的技巧非常高明,更难得的是,李清源的写作,也非常自觉,“写作者首先要描写自己熟知的领域和事物,这是一种发乎天然的本能……我小说里有大量由乡入城的青年,与我自己的经历有关系……而我之所以比较多地描写这个群体,不仅因为我熟悉他们,可能还基于某种责任‘离乡’二字说起来简单,其所寓却大,从中可以窥见这个时代的荣枯与得失……我坚持认为,作为一个写作者,有责任就所处的时代发声。写作者可以不必为某个群体或阶层代言,但一定要为所处的时代发声。”从这个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清源书写的自觉。 陈宏伟的写作,在近年来也愈发自觉与成熟。从一个小说家的角度来说,陈宏伟也非常善于讲述故事,无论是他的《三角形的秘密》,还是《远方那么远》,这些小说中都有一个颇为好看的故事。更为重要的是陈宏伟的写作,在一个有趣的故事之下,往往也包裹着颇为复杂的精神意蕴。《远方那么远》讲述了一个中年机关男性与他大学时期互有好感的一个女记者的婚外情。当年女记者志向远大,而机关男性则是似乎不思进取。多年过去,志向远大的女记者先是婚姻不顺,接着是所在行业日渐困难。相比较之下,退守小城的机关男性,则似乎成了一个智者。更有意味的是,女记者一腔热情,要救助一个小女孩,但是最终却不过被所救助的对象骗走了十万块钱。其间对人性的探寻,对生命道路的思考与呈现,都尽在纠葛交错的故事情节中呈现出来。寇洵的写作也颇为有趣。从小说立意而言,寇洵似乎是尽量要呈现出生活的小。他的小说绝不讲述世界的困境,国家的问题,他并不想进行一种宏大叙事。寇洵的很多小说都是在讲述一个城市青年的生存状态,其中,很多和情感有关,和男女两性关系有关。在寇洵的小说中,没有极端戏剧化的情节,某种程度上,寇洵的小说,似乎是反戏剧化的,他就只是把生活中似乎司空见惯的,或者说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他不过是写一个男青年的相亲,喝酒,压马路,等等。不过,通过对这种日常琐屑状态的书写,寇洵实现了对人的精神状态、存在状态的呈现。寇洵的小说没有心理描写,也没有打断的文学性语言的铺排,他的小说语言细腻、准确、节制,往往在不动声色的讲述中,在对我们日常琐屑生活状态的呈现中,给人带来意味深长的思考。焦作的青年作家张艳庭,近年来连续出版了《摇滚乌托邦》等长篇小说多部,另外还出版有诗集,以及散文集。张艳庭的小说,早年尚有理念化浓重的痕迹,这其实也是很多有学院背景的青年作家共有的通病,但是近年来的写作,已经圆融自然,基本少见雕琢痕迹。洛阳的青年作家王小朋,也是同时做小说和散文,不过,相比较之下,他显然还是在散文方面更有天分。其散文《读城笺》,从食事、诗人、形色、风物四个方面,介绍了洛阳这座城市的现在和历史、文化,其文字舒缓自然,徐徐道来,把一个古城的风貌、特色极为详尽地呈现了出来。另外。梦情的青春文学书写也独具特色。
不过80后作家中,还有一个更为年轻的寒郁颇值得注意。寒郁出生于1988年,如果从年龄来算,其实倒是和出生于90年代初的90后作家更为接近,但是寒郁的作品却并没有年少者的稚嫩之气,这个大约也是和其生活经历有关。寒郁少年即辍学出外打工,经历颇多。这些生活经历,显然促进了其心智的成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更深刻的关于生活的思考。寒郁的小说中都在彰显一种特殊的精神追求。其小说《孤步岩的黄昏》叙述了一个律师在遭遇重大人生挫折之后——事业失败,妻子离开。反而放下一切,不被现实物欲所困扰,来到山村,追求一种纯粹的精神,从而获得了精神的平静。小说对我们现实世界的成功与失败,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与批判。他获得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的小说《明月怆》,讲述了云师傅有着武侠梦想,但却只能安心于日常农耕,而且,就连自己的孙女车祸死亡,他似乎也不能帮孙女讨回公道,这对他向往的武侠精神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不过,无论遭遇伺種打击,但是云师傅却始终坚守着自己品质和希望。在这些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寒郁有一种超越其年龄的成熟。能穿越纷乱的世相表象。呈现出他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假以时日,寒郁必将还有更大的文学成就。总之,从当下河南80后作家总体的创作来看,基本上都已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其叙事语言都颇为流畅、自然,叙事也都能表现出自己对生活颇有深度的理解。
在80后作家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文学豫军的90后作家也已经破土而出,呈现出自己的风采,小托夫、郑在欢、尚攀、丁奇高、智啊威、忻尚龙、牛冲等一批年轻的90后作家都已经在文坛崭露头角。这一批90后作家,虽然年龄尚小,但是就他们的创作时间来说来说,却有很多人都已算的上是“老”作家了,尚攀、小托夫、忻尚龙、郑在欢等年轻作家都已经出版过长篇小说或者中短篇小说集,在各大文学期刊上,也经常发表作品。总体来说,这批90后作家已经各具特色,郑在欢、尚攀的小说写作,牛冲的诗歌写作,都已达到一定的高度。不过,相比较80后作家的成熟,90后作家就整体而言,在创作上还略显稚嫩。具体来说,一个方面是,创作上还存在较严重的理念化倾向。比如智啊威的《解放动物园》这个小说,描述母亲、父亲相继变成了鹅和鸡。小说的书写,的确符合陌生化的叙事理念,通过对母亲变鹅过程的描述,以及父亲变成一只鸡,最终自己回到家再也见不到亲人的描述,能带给读者陌生的审美体验,从而引导读者去进行思考小说的主旨,比如可能有关于城镇化时代乡村衰败的描述,等等,但是就小说艺术而言,缺少对父亲、母亲变形的充分合理的交待,就显得是为了陌生化而陌生化。卡夫卡的《变形记》当然也有人变成甲虫的描述,但是作为一种叙述手法,卡夫卡是直接呈现了人变成虫子,更多的叙述则是强调在格力高尔变成虫子之后,家人与他的关系,从而呈现小说的主旨。换言之,智啊威的《解放动物园》虽然使用了陌生化的艺术手法,但是因为所要表达的东西没有在陌生化的过程中充分呈现,就显得有些过于理念化了。90后小说的问题之二在于,他们显然还缺乏对生活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也导致自己在小说中无法提供更为独特的关于生活的理解。比如尚攀的小说《优雅螽斯》,就描述了一个青年男子在穷愁潦倒的情况下,被一个富家小姐看上,结婚,从而过上了幸福、体面的生活。但是这个男子并不是非常爱自己的妻子,他和岳父的公司里具有文艺气质的女孩子成了情人关系,而且,这个情人还怀上了自己的孩子,并且要求他和妻子离婚。小说以男主人公和妻子在山间别墅的下午茶作为开端,一层一层呈现出男主人公的生活秘密。从叙事艺术上说,尚攀显然已经知道怎么去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但是,就小说主题来说,显然并没有作家相对独特的认知呈现出来。不过,相比较来说,郑在欢的小说显然颇值得注意。郑在欢的小说《外面有什么》写了一个家庭中的悲剧故事。小说中的父亲,以偷窃为生,还经常打骂母亲。母亲形象姣好,在一个饭店做服务员。母亲所在饭店的店长喜欢上母亲,而母亲也终于厌恶了父亲的打骂,决定和店长私奔。但是,就在大年夜两人私奔的时候。正好被在外面与同学打架的母亲的儿子看到,为了阻止母亲,儿子被汽车撞断了双腿,而母亲却还并不知道。这个小说是一个关于底层生活者的悲剧,当然也可以归于我们传统所谓的底层文学范畴中。但是,这个小说显然又和一般的底层文学并不一样。小说中关于儿子学校生活的描述。关于底层生活者这种自得其乐的日常生活的描述,都呈现出作者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和一些理念化的底层描述截然不同。从叙事技巧的角度,小说不断采用类似电影蒙太奇式的镜头切换,把一家三口的不同的生活状态同时呈现出来,也使小说更具有了悲剧的意味。从郑在欢的小说来看,我们可以发现,郑在欢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他的小说中却已少见年轻人的稚嫩之气,而颇有沧桑之感。总之,从河南文学的90后青年作家的创作来看,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颇有实力的创作队伍,他们的未来显然值得期待。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豫军称号在中国文坛叫响。一般认为,文学豫军是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形成的。在文学豫军的形成过程中,有四代作家撑起了河南文学发展的脊梁。为当代河南文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第一代作家是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创作的一批老作家。这批作家主要代表人物有苏金伞、青勃、李准、何南丁、张有德、郑克西、任访秋、段荃法等。文学豫军的第二代作家是出生在上世纪30、40年代,在上世纪80年代大放异彩的一批作家,代表人物有张一弓、叶文玲、田中禾、乔典运、王怀让、张斌、叶鹏等。文学豫军的第三代作家是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80年代中后期成熟,代表人物是李佩甫、刘震云、阎连科、张宇、周大新、刘庆邦等。文学豫军的第四代家主要是出生于60年代和70年代的一批作家。这批作家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不断获得各种全国性的奖项,代表人物是何向阳、邵丽、李洱、墨白、乔叶、冯杰等一批优秀年轻作家。在文学豫军崛起的过程中,这批80、90后作家还和文学豫军没有什么关联。但是现在,河南这批80、90后作家的强势崛起,让我们看到了文学豫军第五代作家的光辉未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将成为文学豫军新的代表。
责任编辑 王小朋
具体到当下河南这批青年作家,目前河南文学80、90后的青年作家又可以细分为生于70年代末与80年代的一批80后作家,以及生于90年代初的90后作家。之所以把70年代末出生的作家划为80后作家群体,主要是考虑这些作家在生活经历以及发表作品时间上,都和80后作家更为接近。就目前河南青年作家的写作现状而言,目前可以非常明晰地看到的是,80后作家的创作已经成熟,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近年来佳作不断,已经在中国当代文坛初步显示出了自己的存在,相比较之下,90后作家还稍显稚嫩,虽然有个别作家成就不低,但是作为一个整体,这批作家显然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80后的代表作家是出生于1980年代初期的南飞雁,以及出生于1979年的李清源,出生于1978年的陈宏伟,另外,出生于1980年代初期的寇洵、王小朋、张艳庭,也都显现出了成熟的写作风格,
南飞雁是河南青年作家中的领军人物。他成名颇早,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出版了长篇小说《冰蓝世界》,之后几年内连续出版多部长篇小说,并且以长篇小说《大瓷商》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不过,作为一个小说家,南飞雁真正的成熟是在2008年之后。2008年之后,南飞雁作品数量减少,不如早期高产,只发表了一些中短篇小说,但是,其小说写作却显然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年以来,南飞雁连续发表了《红酒》、《暧昧》、《天蝎》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说,引起文坛瞩目,其中《红酒》还入围鲁迅文学奖,获得河南省杜甫文学奖。《红酒》、《暧昧》这些小说,既聚焦于中年官场人士的职场升迁,同时又呈现出他们的情感生活,这样,南飞雁的小说,既是在叙述官场中的官员这个特殊群体的存在状态,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所有中年男性的精神状态的一种呈现。这种獨特的题材的发掘,以及对其中人的精神状态的微妙的呈现,使南飞雁的小说具有了独特的“这一个”的意味。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南飞雁已经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表达领域,也就是如他所说的,找到了自己的那盏灯。南飞雁曾经说到,“我想任何作家,都会执着地找到自己的一盏灯,而且希望这盏灯独一无二。七厅八处,七八个人,有老有小,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当下的中国有太多这样的存在。当我意识到我和我关注的人无法分开,我觉得我的那盏灯就触手可及了。”当然,从南飞雁的表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自己独特的表达领域的寻找,显然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需要作家在生活中历练,体悟。如南飞雁自己所说,他的创作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生活在提醒我:你小子不知道吧,七厅八处那儿有一群人,他们生活得蛮有趣,你可以来看一看,关注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打动你的。第二个阶段,生活又来提醒我了:你小子听好喽,你也好,你关注的人也好,其实是分不开的,你们都是七厅八处的人,是一条道上的人,是一条船上的人。”南飞雁的这个有趣的表述,其实也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明了当代河南青年作家中80后作家的日渐成熟和90后作家的稍显稚嫩。
某种程度上,南飞雁的关于找到自己一盏灯的理论也是适合李清源的。出生于1979年的李清源,应该算是70后,不过,他的成长过程,其实和出生于1980年的人差别不大。相比较南飞雁早早就出版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李清源的文学之路则显得有些坎坷,甚至说是意外。李清源出身于农村,大学念的也不是中文,而是学医。医专毕业之后,李清源还回到农村开诊所谋生,后来又因为孩子教育问题进入城市。显然,从李清源的个人经历来看,我们如果不怕过于简略的话,也可以将之简单概括为一个乡下青年的进城故事。这样的生活经历,显然也对李清源的写作构成了影响,或者说,让他找到了自己写作的一盏灯。李清源目前的写作既有以县城为故事背景的《门房里的秘密》、《红尘扑面》等小说,也有描述乡下青年进城的小说,如《苏让的救赎》。相比较来说,这种描述乡下青年进城的小说成就更大,也更能代表目前李清源的写作。《苏让的救赎》获得了河南省杜甫文学奖,小说描述出身农村的大学生苏让,自毕业之后,并没有立刻过上美好的生活。相反,迎接他的是生活的残酷: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得不居无定所到处流浪;美丽的女友离他而去……在这个过程中,他找到一个新女友谢春丽,但是谢春丽的面容丑陋,完全不符合他关于女友的设想,于是他对谢春丽也便有很多伤害,这又导致谢春丽离他而去。当他在城市压抑、无奈地生活的时候,家乡的父亲又因为打人被捕。他赶紧回家营救父亲。试图卖肾,甚至自杀。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谢春丽伸出援手,给他提供经济资助,并帮助他打赢官司。感激涕零的苏让回城之后求得了谢春丽的原谅,并且把父亲接到城里生活。小说关于苏让的描述,其实是非常准确地呈现了当下乡下青年艰难的进城之路。显然,相比较1980年代,当下的城乡差别已经很小,甚至城乡之间的人为界限已经消失——乡下人随时可以进城找工作。但是,城乡之间还存在着看不见的鸿沟,这在那些从乡下进城的乡下青年那里,显然更为明显。苏让的经历,则显然是把进城的乡下青年的窘况非常清晰地呈现出来了。苏让大学毕业之后,在城市蹉跎无成。甚至连婚姻都成了问题。苏让工作的不顺畅,婚姻的不顺畅,不是苏让不够努力,他其实很用心地在经营自己的生活,努力想要提升自己的阶层,但是,仅仅凭借一个不入流的大学的大学生的身份,显然他还没有能力迅速改变自己的经济困境。当然,从苏让的身份,他的家庭环境,以及他遭遇困境时的无奈,显然我们都可以看到乡下进城青年的生存困境。从李清源的小说书写来看,李清源讲故事的技巧非常高明,更难得的是,李清源的写作,也非常自觉,“写作者首先要描写自己熟知的领域和事物,这是一种发乎天然的本能……我小说里有大量由乡入城的青年,与我自己的经历有关系……而我之所以比较多地描写这个群体,不仅因为我熟悉他们,可能还基于某种责任‘离乡’二字说起来简单,其所寓却大,从中可以窥见这个时代的荣枯与得失……我坚持认为,作为一个写作者,有责任就所处的时代发声。写作者可以不必为某个群体或阶层代言,但一定要为所处的时代发声。”从这个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李清源书写的自觉。 陈宏伟的写作,在近年来也愈发自觉与成熟。从一个小说家的角度来说,陈宏伟也非常善于讲述故事,无论是他的《三角形的秘密》,还是《远方那么远》,这些小说中都有一个颇为好看的故事。更为重要的是陈宏伟的写作,在一个有趣的故事之下,往往也包裹着颇为复杂的精神意蕴。《远方那么远》讲述了一个中年机关男性与他大学时期互有好感的一个女记者的婚外情。当年女记者志向远大,而机关男性则是似乎不思进取。多年过去,志向远大的女记者先是婚姻不顺,接着是所在行业日渐困难。相比较之下,退守小城的机关男性,则似乎成了一个智者。更有意味的是,女记者一腔热情,要救助一个小女孩,但是最终却不过被所救助的对象骗走了十万块钱。其间对人性的探寻,对生命道路的思考与呈现,都尽在纠葛交错的故事情节中呈现出来。寇洵的写作也颇为有趣。从小说立意而言,寇洵似乎是尽量要呈现出生活的小。他的小说绝不讲述世界的困境,国家的问题,他并不想进行一种宏大叙事。寇洵的很多小说都是在讲述一个城市青年的生存状态,其中,很多和情感有关,和男女两性关系有关。在寇洵的小说中,没有极端戏剧化的情节,某种程度上,寇洵的小说,似乎是反戏剧化的,他就只是把生活中似乎司空见惯的,或者说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他不过是写一个男青年的相亲,喝酒,压马路,等等。不过,通过对这种日常琐屑状态的书写,寇洵实现了对人的精神状态、存在状态的呈现。寇洵的小说没有心理描写,也没有打断的文学性语言的铺排,他的小说语言细腻、准确、节制,往往在不动声色的讲述中,在对我们日常琐屑生活状态的呈现中,给人带来意味深长的思考。焦作的青年作家张艳庭,近年来连续出版了《摇滚乌托邦》等长篇小说多部,另外还出版有诗集,以及散文集。张艳庭的小说,早年尚有理念化浓重的痕迹,这其实也是很多有学院背景的青年作家共有的通病,但是近年来的写作,已经圆融自然,基本少见雕琢痕迹。洛阳的青年作家王小朋,也是同时做小说和散文,不过,相比较之下,他显然还是在散文方面更有天分。其散文《读城笺》,从食事、诗人、形色、风物四个方面,介绍了洛阳这座城市的现在和历史、文化,其文字舒缓自然,徐徐道来,把一个古城的风貌、特色极为详尽地呈现了出来。另外。梦情的青春文学书写也独具特色。
不过80后作家中,还有一个更为年轻的寒郁颇值得注意。寒郁出生于1988年,如果从年龄来算,其实倒是和出生于90年代初的90后作家更为接近,但是寒郁的作品却并没有年少者的稚嫩之气,这个大约也是和其生活经历有关。寒郁少年即辍学出外打工,经历颇多。这些生活经历,显然促进了其心智的成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更深刻的关于生活的思考。寒郁的小说中都在彰显一种特殊的精神追求。其小说《孤步岩的黄昏》叙述了一个律师在遭遇重大人生挫折之后——事业失败,妻子离开。反而放下一切,不被现实物欲所困扰,来到山村,追求一种纯粹的精神,从而获得了精神的平静。小说对我们现实世界的成功与失败,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与批判。他获得第二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短篇小说佳作奖的小说《明月怆》,讲述了云师傅有着武侠梦想,但却只能安心于日常农耕,而且,就连自己的孙女车祸死亡,他似乎也不能帮孙女讨回公道,这对他向往的武侠精神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不过,无论遭遇伺種打击,但是云师傅却始终坚守着自己品质和希望。在这些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寒郁有一种超越其年龄的成熟。能穿越纷乱的世相表象。呈现出他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假以时日,寒郁必将还有更大的文学成就。总之,从当下河南80后作家总体的创作来看,基本上都已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其叙事语言都颇为流畅、自然,叙事也都能表现出自己对生活颇有深度的理解。
在80后作家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文学豫军的90后作家也已经破土而出,呈现出自己的风采,小托夫、郑在欢、尚攀、丁奇高、智啊威、忻尚龙、牛冲等一批年轻的90后作家都已经在文坛崭露头角。这一批90后作家,虽然年龄尚小,但是就他们的创作时间来说来说,却有很多人都已算的上是“老”作家了,尚攀、小托夫、忻尚龙、郑在欢等年轻作家都已经出版过长篇小说或者中短篇小说集,在各大文学期刊上,也经常发表作品。总体来说,这批90后作家已经各具特色,郑在欢、尚攀的小说写作,牛冲的诗歌写作,都已达到一定的高度。不过,相比较80后作家的成熟,90后作家就整体而言,在创作上还略显稚嫩。具体来说,一个方面是,创作上还存在较严重的理念化倾向。比如智啊威的《解放动物园》这个小说,描述母亲、父亲相继变成了鹅和鸡。小说的书写,的确符合陌生化的叙事理念,通过对母亲变鹅过程的描述,以及父亲变成一只鸡,最终自己回到家再也见不到亲人的描述,能带给读者陌生的审美体验,从而引导读者去进行思考小说的主旨,比如可能有关于城镇化时代乡村衰败的描述,等等,但是就小说艺术而言,缺少对父亲、母亲变形的充分合理的交待,就显得是为了陌生化而陌生化。卡夫卡的《变形记》当然也有人变成甲虫的描述,但是作为一种叙述手法,卡夫卡是直接呈现了人变成虫子,更多的叙述则是强调在格力高尔变成虫子之后,家人与他的关系,从而呈现小说的主旨。换言之,智啊威的《解放动物园》虽然使用了陌生化的艺术手法,但是因为所要表达的东西没有在陌生化的过程中充分呈现,就显得有些过于理念化了。90后小说的问题之二在于,他们显然还缺乏对生活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也导致自己在小说中无法提供更为独特的关于生活的理解。比如尚攀的小说《优雅螽斯》,就描述了一个青年男子在穷愁潦倒的情况下,被一个富家小姐看上,结婚,从而过上了幸福、体面的生活。但是这个男子并不是非常爱自己的妻子,他和岳父的公司里具有文艺气质的女孩子成了情人关系,而且,这个情人还怀上了自己的孩子,并且要求他和妻子离婚。小说以男主人公和妻子在山间别墅的下午茶作为开端,一层一层呈现出男主人公的生活秘密。从叙事艺术上说,尚攀显然已经知道怎么去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但是,就小说主题来说,显然并没有作家相对独特的认知呈现出来。不过,相比较来说,郑在欢的小说显然颇值得注意。郑在欢的小说《外面有什么》写了一个家庭中的悲剧故事。小说中的父亲,以偷窃为生,还经常打骂母亲。母亲形象姣好,在一个饭店做服务员。母亲所在饭店的店长喜欢上母亲,而母亲也终于厌恶了父亲的打骂,决定和店长私奔。但是,就在大年夜两人私奔的时候。正好被在外面与同学打架的母亲的儿子看到,为了阻止母亲,儿子被汽车撞断了双腿,而母亲却还并不知道。这个小说是一个关于底层生活者的悲剧,当然也可以归于我们传统所谓的底层文学范畴中。但是,这个小说显然又和一般的底层文学并不一样。小说中关于儿子学校生活的描述。关于底层生活者这种自得其乐的日常生活的描述,都呈现出作者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和一些理念化的底层描述截然不同。从叙事技巧的角度,小说不断采用类似电影蒙太奇式的镜头切换,把一家三口的不同的生活状态同时呈现出来,也使小说更具有了悲剧的意味。从郑在欢的小说来看,我们可以发现,郑在欢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他的小说中却已少见年轻人的稚嫩之气,而颇有沧桑之感。总之,从河南文学的90后青年作家的创作来看,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颇有实力的创作队伍,他们的未来显然值得期待。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豫军称号在中国文坛叫响。一般认为,文学豫军是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形成的。在文学豫军的形成过程中,有四代作家撑起了河南文学发展的脊梁。为当代河南文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第一代作家是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创作的一批老作家。这批作家主要代表人物有苏金伞、青勃、李准、何南丁、张有德、郑克西、任访秋、段荃法等。文学豫军的第二代作家是出生在上世纪30、40年代,在上世纪80年代大放异彩的一批作家,代表人物有张一弓、叶文玲、田中禾、乔典运、王怀让、张斌、叶鹏等。文学豫军的第三代作家是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在80年代中后期成熟,代表人物是李佩甫、刘震云、阎连科、张宇、周大新、刘庆邦等。文学豫军的第四代家主要是出生于60年代和70年代的一批作家。这批作家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不断获得各种全国性的奖项,代表人物是何向阳、邵丽、李洱、墨白、乔叶、冯杰等一批优秀年轻作家。在文学豫军崛起的过程中,这批80、90后作家还和文学豫军没有什么关联。但是现在,河南这批80、90后作家的强势崛起,让我们看到了文学豫军第五代作家的光辉未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将成为文学豫军新的代表。
责任编辑 王小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