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说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在理论维度上提炼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对于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机 构】
: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说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在理论维度上提炼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对于丰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和组成,形成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的“思想之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从理论根基、文化基因、实践路径这三重内涵来考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质内涵.
其他文献
医疗卫生福利是中国儿童福利的重要内容。1949—1978年,中国儿童医疗卫生福利体系具有制度保障,也有相对系统的服务建设。从提供服务的主体来看,主要有儿童保健机构、儿童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组织;从内容来看,主要有儿童保健、儿童医疗、儿童卫生等。该时期,中国儿童医疗卫生福利基本上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尤其是合作医疗制度提升了儿童生活质量,提高了儿童保健公益性和可及性。它秉承积极预防的理念,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较充分发挥了基层卫生组织及相关人才的作用,对目前中国儿童医疗卫生福利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民族事务治理作为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少数民族人口频繁流动而成为社会治理的热点.本文通过对CNKI期刊数据库中收录文献进行计量分析,
现有区域发展研究存在忽略区域和区域发展内涵、错置区域发展与相关研究因素的因果顺序,忽视区域、市场、政府三者在区域发展中的不同作用机理及整合途径等问题。本文在明确区域与区域发展的内涵基础上,对区域、市场、政府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路径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区域禀赋应该是区域发展首先考虑的因素,市场实际上是区域内部自发形成稳定制度的过程,而政府则能够通过自身力量对市场这种制度自发演化过程进行干预。区域、市场及政府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均将发挥其作用,但最为重要的是将这三者的作用路径加以协调整合,以保持区域的可持续发
马克思从现实的、社会的、实践的人的生存需要出发,揭示物质生产活动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并认为推动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人。唯物史观的本质是群众史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根本立场和观点,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风格的理论命题,丰富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构建了人民本位的发展主体观、生产力决定论与人民主体论相统一的实践逻辑,是对马克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底气,是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力量。文化自信是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而提出的,同时又是对中华文化价值内涵的挖掘,包含着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文化的自信,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培育文化自信对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历史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时代培育文化自信的三大支点。培育文化自信,需要构建文化自信的
新时代,我国基于民族工作和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来,贵州民族工作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为指导的同时,结合贵州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