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j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者不仅要有全局思维能力,还要不断磨炼对整体的掌控能力,不断思索并精准把握演出构成中各种舞台元素的能力,并做出有设计感的灯光语汇,完成戏剧空间视觉形象的创造。
  关键词:舞台 灯光 艺术本体
  光是任何视觉效果的基础,而视觉又是光的第一感受體。当代舞台灯光已经确立并延续了近一百年的历史,它在舞台领域已经有了清晰的艺术定位,且灯光艺术的本体艺术功能从未被颠覆与改变。
  一、遵循艺术的基本规律,为戏剧服务
  舞台美术是非常物质化的艺术,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物质条件和外部因素。由于舞台灯光及其在舞台领域较为强烈的技术因素,因此其在艺术呈现方面与科技相辅相成。科技的运用丰富了灯光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创新了灯光艺术的表达语汇。灯光的艺术创造需要有物质、设备、材料的支撑,但更重要的是其中的艺术创作,这是创作者应有的本体观念。让·科蒂埃说:“所有灯发出的光都不应亮过演员心中的光芒。”将种观念带入创作,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例如,河北省邯郸市的豫剧《蓝花碗·金豆子》,其灯光变化的节奏包括角色特写都与剧中的人物表演、戏曲音乐的韵律节奏相同步,既打造了贴合剧目的灯光语汇,又衬托了演员的表演。该剧在竞争极其激烈的“梅花奖”的角逐中,女主演郭英丽成功“夺梅”。
  二、走向创作的自然境界
  设计是一种戏剧创作的特殊语言,是一种全局观念,是对结构的把握、沟通及呈现,是元素的选择及组织。戏剧是综合艺术,舞台美术也是综合艺术,演出灯光也不例外。这种综合艺术的呈现需要协同工作的艺术家整体性的有机合作,使舞台呈现出和谐的节奏、同步的音律。目前,我们常见的奢侈、浮华、大制作的舞台美术,往往缺乏对演出整体性的思考、创作的自律意识不足,创作人员在沟通中没有形成一致、清晰的演出共识。这同时也是创作者不自信的表现,是在舞台创作中要尽力规避的。
  设计的终极目标是创造舞台的整体。例如,辽宁演艺集团的《女儿风流》,其创作者对器乐演奏、舞台机械、杂技、舞蹈反复揣摩,让深入沟通贯穿在整个创作的流程中,贯穿在所有创作者当中。这部作品在全国巡演中大获成功,并在北京参与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优秀作品展示。
  三、注重科技手段,为艺术创造服务
  当代舞台科技与舞台艺术是唇齿相依、共存同荣的关系,它们共同催化了灯光艺术的发展。捷克舞台美术家斯沃博达曾预言:“利用灯光和投影替代颜料画的布景就是未来。”这具有相当的前瞻性,灯光领域在近三四十年中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当代舞台灯光艺术的进步发展,不断地在舞台上打造出一道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例如,万达集团制作的首秀《海棠秀》,其舞台运用了各种技术手段,包括灯光、视频影像、威亚、烟雾效果,以一个整体形象和谐地出现在剧场中,形成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一树海棠花开,惊艳海角天涯”,这个项目在海南三亚进行了三年的常态化演出。
  我们需要把技术手段作为展现艺术内涵的有效工具,用艺术的方式运用技术手段。由此,艺术就会充满美的力量,技术会因为美的展现而倍受垂青,二者也会同时朝着健康的方向迈进。一旦我们只想用技术的方式表现舞台效果时,艺术之美将无从存在,而技术也会因缺乏美的力量而丧失其强大的吸引力,或许会在畸形的发展中越走越窄。因此,要坚持创作的根本,在戏剧的构思中不断扩展设计思维,积极运用新科技、新技术,不断创作符合当前时代审美的“光与运动的演出”。
  四、担当传承中华传统舞台艺术责任
  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学观念及表现形式已十分成熟,且为大众所广泛接受并应运。例如,传统的诗词歌赋、绘画音律所传达的意象美学及哲学理念等。这种美学观念同样渗透到传统舞台艺术创作的各个部分。传统舞台中意象化的美学理念经过与观众不断地相互适应,形成约定俗成的审美习惯以及程式化的创造法则,是成熟的舞台艺术语言。其已经搭建了畅通的观演关系,这种整体性的理念需要潜移默化地展现在我们的创作当中。
  当我们舍弃了繁文缛节、人为的复杂化的,及所谓“前卫”的舞台构想,加强对传统文化和舞台艺术的敬仰、尊重与传承时,所获得的成功将远远超过想象。例如,在乌鲁木齐市京剧院落成的开幕庆典中演出的《天山雅韵 丝路华章》中,演出摈弃了当下人们常用的炫目、刺激的舞台表达方式,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水墨、梅兰竹菊等传统元素融入舞台,营造意蕴,演出一开场就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彩,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围绕舞台高唱京歌《我和我的祖国》。
  作为当代的舞台艺术工作者,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传统舞台艺术面前,不应一味地追求外来艺术,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仅停留在对“非遗”的浅层保护上,而应回归当下,认识我们祖宗的家当,不忘积淀下来的优秀的文化馈宝。在与时代的同步前进中,在更开阔的艺术空间里展翅翱翔。
  (作者简介:卢忠,男,本科,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创研室,国家二级舞美设计,研究方向:戏剧戏曲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和大发展的过程中,文化馆的作用极为重要,其不仅承担了培养群众文化素养的责任,同时还要将自身社会功能充分彰显出来。因此,加强文化馆建设,做好群众文化工作非常有必要。基于此,本文将主要针对新形势下的文化馆建设与职能发挥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關键词:文化馆建设 群众文化工作 职能发挥  文化馆是国家建立的一种公益性全民所有制的机构,是普及科学文化知
期刊
摘要:文化馆服务职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新时代,文化馆必须强化以宣传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以文化惠民为重头戏、以非遗传承发展为立足点、以免费开放为新标志的服务职能,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能力。  关键词:文化馆 服务水平 服务职能  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工作的不断深化,各级文化馆的服务职能都在不断拓展、延伸,其履职能力得到了提升,服务设施、服务方式、服务效能和服务品牌等方面
期刊
摘要:数字媒体的普及,使读者对纯文学刊物的兴趣逐渐下降,阅读习惯的选择也倾向于可视化、娱乐化。即便文学期刊陷入发行量骤减的窘境,也依旧能发挥其传承、传播文化的作用,作为文学期刊的工作者,应当积极应对,抓住机遇,以文学期刊自身的优势为依托,不断挖掘文学期刊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新潜力。  关键词:文学期刊 《十月》 编辑  国内大型综合性老牌文学期刊《十月》,以其独有的办刊风格和影响力在数字媒体的影响下平
期刊
親吻  手和手握在一起  紧紧地长出枝条  唇和唇挨在一起  浸润在雪花膏里  在甜腻的亲吻里  慢慢地开花  慢慢地融化  胡思乱想  灯一亮,就吵了起来  听歌的人多了,就俗了  热闹是我的,沉默也是我的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我想和你亲近  在草地上,在帐篷里  扯一张毛毯盖住肚脐  累了我们就抬头看月亮  待明朝叶子舒展  生个晶莹的孩子出来  女子  每一个女子  都是上帝手心的一只布
期刊
摘要:在热内的剧作中,镜子作为一个重要意象高频率地出现。主体在镜子前完成扮演,塑造出自己的理想形象,但这种形象只是虚假的映像。主体在通过反复的仪式性行为后,深陷虚假映像之中,“第三人称的他者”在此过程中推波助澜,使得主体自我认同错误,将理想形象当成真实自我。“伪自我”使得主体将现实中的憎恶和不满转嫁到其所扮演的对象身上,做出在精神上消灭对手的举动,最终自我毁灭。  关键词:热内 镜子 扮演  镜子
期刊
摘要:本文将简要论述新历史主义批评文学理论的历史观与文本观,并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通过对新历史主义文学理论的批判性探讨,对其价值与局限性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批评 历史观 文本观 批评方法  新历史主义批评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兴盛于英美的一种注重研究与考察文本历史因素的批评理论流派,它不仅对旧历史主义的历史观进行了革新,还提出了新的历史观,而且对之前盛行的主导新批评文学研究的批评方法
期刊
摘要:河南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河南民间舞蹈艺术以其感情丰沛、艳丽多姿的风采展现了中原文明的特点,是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诠释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历史文明的宝贵财富。因此,河南非遗舞蹈就成了众多学者、专家研究的对象。本文以河南非遗舞蹈代表作《九莲灯》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对河南民间舞蹈发展的综合现状进行
期刊
摘要:“炼字”是古诗文鉴赏的突破口,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行路难》为例,结合“炼字”在初中古诗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方法,分析语言审美能力、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语言感受能力,进而阐述古诗学习中的“炼字”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教学 “炼字”  一、引言  “炼字”这个概念来源于南朝梁代刘勰《文心雕龙·炼字篇》。刘勰认为缀字属篇,必须炼择;取舍之间,不可不察。
期刊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拥有5000多年的辉煌历史,而博物馆作为记录我国文化、历史的载体,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对博物馆文化发展的意识加深,开辟出一条博物馆文化发展的新道路。随着各种新兴博物馆文化的宣传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大众对于博物馆文化的好奇心被再次点燃。本文将阐述当下较热门的宣传方式,利用SWOT模型分析它们的优劣、机遇、威胁,最后针对大众对博物馆文化发展的偏好和期待,分析博物馆文化宣传的可行性及发
期刊
摘要:文学和影视总是在不断碰撞中产生出新的思想,也在用不同的形式诠释着故事核心的真谛。通过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多种形式表达的分析,发现关于陌生女人的人物形象的设定是多方面的和全方位的,本文试图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去体会陌生女人的苦楚。  关键词:文学改编 外国文学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陌生女人的神秘感有多形式的创造方式,在关于这部小说的影视作品和戏剧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