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绘画肌理的制作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c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艺术语言的探索应是画家的责任和追求,但如何巧妙、灵活使用艺术语言则是画家艺术功力的体现。不同的绘画技巧与之而产生的画面肌理效果,往往与绘画创作者的风格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肌理作为一种形式语言,我们可以在实践中驾驭它,强化它,使之变成“个性语言”。肌理来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培养绘画创作者的洞察能力,它是對人类共同拥有的众多艺术文化遗产的吸纳和补充,从自然界的动、植物身上发现了这种美并巧妙的运用到创作作品中去,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一、肌理的自然属性
  1.肌理
  肌理是造型艺术特有的美感特征,因所有工具或材料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感觉。是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例如,油画和中国画的肌理就因为使用了不同的工具和材料而不同。另外在当代艺术作品中已对各种材料的进行大胆的使用,从画面来看已形成了各种肌理效果,逐步形成绘画语言之一。不同工具和材料所表现出来的美感特征已成为艺术家进行各种思想情感、技能应用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肌理的技巧性和偶然性
  肌理源于画家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它是对人类共同拥有的众多文化遗产的吸纳与补充,画家从古老的文物上,山中的青石裂纹中,在自然界的动植物身上发现了这种美并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大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形式。肌理作为一种情感符号的表现形式,需要巧妙的运用。绘画肌理是自然肌理的人为升华,是对原状态的一种创造。创造过程光靠想象不行,还要具备一定的技巧,技巧的成熟,平淡的东西也会产生神奇的艺术魅力。在大千世界里我们身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自然肌理形态,要这些充满神秘色彩、耐人寻味的美质引入画关键在于如何表现。
  首先,要研究形成该肌现象的条件,分析其产生原理,以相应的材料、效仿的手法,从视觉效果上谋求相仿的美质果。肌理效果的形成,虽然具有一定的偶然但是这种偶然也是画家早有预料的,画家应对整个画面有一定的把持能力,利用千姿百态的肌理效果,根据画面的表达的需要,选用与其相适应的情态语言和肌理格调,来表达意想中的肌理效果,从而更好地发挥肌理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肌理在现代中国画表现中的作用
  (一)肌理表现的优势
  肌理作为中国画的一种表现语言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许多关注肌理的画家的不断研究和发展,不仅形成了一定的气候,而且具有相当的学术性的质量,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意义。一是肌理形成了一些新语言的规范和标准。二是肌理语言的运用进一步拓宽了中国工笔画的题材范围,为中国工笔画切入当代社会,紧跟时代步伐提供了可能和途径。
  肌理在多种表现形式也是它在中国画中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其一,使描绘的客观对象更具质感,刻画上更具体入微;其二,营造意境,增加气氛,使画面更加生动多姿;其三,丰富了画家的表现技巧,扩大了观赏者的审美视野;其四,肌理语言本身具有的诱惑性能大大增强作品的趣味;其五,可以弥补笔墨所无法表现的效果,并于笔墨相得益彰。
  (二)肌理表现的弊端
  首先,在肌理形成过程中,因其制作性较强的缘故,肌理语言容易成为画家描摹、再现客观对象的手段。语言本身制作性痕迹显露的太明显和过多,很容易降低作品的艺术性,使作品陷入表现的机械呆板,甚至匠气。其次,技术的操作在肌理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容易使肌理表现成为花样的翻新,为肌理而肌理,只顾工具和材料的变化而造成杂乱无章、顾此失彼、本末颠倒的后果。最后,肌理语言的审美标准与传统中国画的审美原则有着较多的差异,肌理表现容易削弱中国人物画的民族性,从而导致肌理失去作为中国画笔墨语言的意义和价值。
  所以,在肌理运用中应当注意几个方面:第一,不能仅仅花样翻新,只顾工具,材料的变化而造成杂乱无章,顾此失彼,本末倒置的后果。第二,以不脱离开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为前提来使用肌理语言才具有生命力。
  三、肌理在现代中国画中的运用
  1.加剂肌理的应用
  加剂肌理是指在作画时,于水中或笔毫上加入某些溶剂,可以改变水的某些性能,获得特殊的肌理效果。常用的是加矾、加胶水等。矾、胶与水融合可以控制墨色的渗化。矾水画过之处,不易吃墨,可以保持宣纸本色。
  2.冲洗肌理的运用
  该方法是在已有的笔墨基础上,清水冲洗,或用橡皮、细砂纸磨擦,使笔墨产生斑。生宣纸上的墨色冲洗后,可产生朦胧感。冲洗肌理制作中运用最多的是撞水撞粉法,这种方法在苏百钧的作品体现的最为明显。“撞水撞粉”法其中的这个“撞”字,正反映了该画法的精神所在。水与色、水与墨、色与色之间,一旦在画面上用“撞”的技法则可生动异常,千变万化。画中的肌理效果,使画面的形式美感得到充分的表达。层环环相套的纹理,淋漓渗化的墨、色以及难以名状的意趣,无不给人一种新奇的美感。画面上斑斑驳驳的墨色之强弱,有点、有线、有面,极其自然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在干、湿、浓、淡、虚、实、聚、散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节奏和韵律,不仅如此如此,就连肌理本身,也具有着极强的形式美感。
  3. 揉纸肌理的应用
  揉纸肌理是将宣纸揉皱后,再展开作画,笔墨会因其表面起伏不平而出现丰富的肌理变化,或清晰或模糊,干湿浓淡自然丰富,层次感强。多用于表现山石、地面、枯树干等比较粗糙的物体。当代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为肌理表现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必将给人物画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具、材料可以提供给画家来表现肌理,再加上关注肌理的画家不断改革与创新,肌理语言的运用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肯定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前景,至于发展的程度如何,我想只能由发展过程和历史来判定。
其他文献
“互联网从诞生到现在,虽只经历了短短数十年的发展时间,但却在各个领域引起了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互联网的发展从根本上引发了生产方式,特别是消费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预示着未来创业的重要方向,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研究生创业的首选和获得创业成功的主要渠道,成为在研究生群体开展“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业教育实践工作的必然方面。在这个方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北二外”)在研究生群体中
期刊
学校教育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优化课堂教学,这学期,我进行了“前置性探究学习”方面的探索。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进行前置性探究学习教学的前提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带着一定的兴趣去学习,可以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进去。学习时精力就会非常集中并且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的主动性也就能很好的发挥出来。兴趣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
期刊
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度引人注目,学生对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着实让人担忧。生命教育这一课程以充满浓厚的生命意识关怀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我国虽然对生命教育进行了比较丰富的理论研究,但把生命教育引入学校的实践探索还较为薄弱。北京市昌平区燕丹学校,大胆地引入这门课程,不仅以学科渗透的方式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更是在分析本校的物质和文化环境的基础上,结合三、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单独开设了这门学科
期刊
从事英语教学10年左右了,感触颇深。从最初的对英语教学的茫然无知,到现在的熟练掌控课堂,各种情况应付自如,学生学起来也得心应手,不再感觉学英语很困难,让他们找到学习的一种自信。目前很多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很再棘手,困难重重,我就初步谈一谈我的教学方式。  一、创设情景教学  人教版的教师用书上面有很多情景教学的具体方法,可以借鉴参考。以前没有多媒体的时候,我会把书上的目标语言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先读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对英语学习应保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在学习中乐于参与,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  课程标准倡导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京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课时。主要学习运用句型What color is…?以及It’s…來询问颜色,进而来理解本课中LingLing和GuoGuo在游泳池
期刊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是这个过程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教师要搭建一个能使学生多方面成长需要的舞台,让每个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生命活力,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课堂教学的效率最优化,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与学的整体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期刊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上海市的职业教育,提出了:“让学生成为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探索课堂与实训地点的一体化,实施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育新模式。  笔者在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中,一直在探寻新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对驱动教学法也进行过尝试。在实践中感受到,任务驱动教学法对
期刊
专业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好技能教学、切实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的前提,有利于中职学校“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实现,并为学生的技能学习和发展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技能知识时更轻松、更有效。  一、研究背景  建筑装饰行业在上海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才的培养是建筑装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我校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
期刊
小学数学内容丰富多彩,教学难点也多种多样。学生学习时不易理解,或是虽然不难理解,但容易混淆或出错的知识点都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拦路虎,难点不能及时突破,就会阻碍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严重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化解难点,解除疑惑,是教学过程顺畅有效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在突破难点时,要讲究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突破教学难点的几点做法:  一、启发引导,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第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本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生活性、活动性、活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本单元内容是以儿童与自然为核心,在大自然变化的同时,引导学生愉快、积极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使儿童获得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体检,为儿童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  第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评价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