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近年来职教课改的热门话题,其课程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工作过程指的是企业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开展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职教课改面临着“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的关键时期,校企合作是关键。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对教学的要求
经过20多年持续快速的发展,广东已成为国内室内灯具灯饰产品的最大产区,灯饰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调研发现,灯饰设计岗位要求有别于其他产品设计,要求设计人员能独立完成灯饰方案构思、制图表达、样灯装配、生产技术文件编制等工作,灯饰设计师晋升经历从装配加工、绘图到设计的过程,岗位注重产品及零配件的加工、结构、材料、装配关系等可实现的创意工程技术因素。
灯饰设计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通过工作过程、工作环境模拟和典型工作任务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从事灯饰设计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在教学环境、师资力量、教学载体、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对教学硬件的要求
灯饰设计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立在符合职业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教学环节必须具备与学生未来工作环境相吻合的硬件条件。灯饰拆装、打样、绘图、设计所需场地、工具、设备要与实际工作一致,这样才有利于师生角色的转换与教学效果的提升。
2.对师生的要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培养学生解决现场工作问题以及协调、合作、沟通能力,是一种以沟通、理解、体验和感悟为理念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应淡化讲授者角色,扮演学习情境的设计、组织、引导、监督及挖掘潜能的管理者,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这就要求师生转变长期以来学科体系教学的观念和教学习惯,以适应行动体系的课程模式要求。
3.对教学载体的要求
灯饰设计专业教学要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内容。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相关职业能力。教学载体要包含灯饰设计职业成长规律,使学生具备完成今后不断变化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跨专业、多功能的能力,以及为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学习的能力。
4.对教学评价的要求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是一个包括获得知识——技能信息——制订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质量控制)——检验成果——评估总结等环节的完整行为模式。强调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应避免单一的量化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校企合作的模式
1.建立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
人才的供求需求把校企连接在一起。表面上,校企合作是职教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的举措,实际上,企业是最终的受益者。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以满足双方需求为前提,根据各自的要求,形成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可以把生产实习安排在灯饰企业生产旺季,缓解其生产力暂时不足;可以联合举办各类活动,通过院校平台提高社会知名度;可以邀请企业参与专业的课程改革,满足专业人才相互交流的需要;可以通过设计竞赛、专题教学,为企业提供灯饰创新方案;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发掘与储备人才;可以通过产学协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等。
除了校企层面的合作外,组建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是校企合作的延伸。聘请企业专家为教学体系、教学标准、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诊断把脉,为课程开发、实施、持续改进出谋献策;选聘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设计师、技师等为客座讲师,联合开展教学活动,传递校内外的专业信息;委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开办教学活动,为企业员工的传授各类知识,促进校企的横向交流。
2.政府搭建平台,开展校企合作
目前,国内灯具市场中民用家居类灯饰产品70%以上来自广东省中山市古镇及周边地区。为了寻求地方经济的增长点,政府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有目的地扶持支柱产业或新兴产业,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参加灯饰产业发展研讨会等各类活动,加强政府、校、企三方联系,共同策划培养人才方案。职教院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两个主体,政府的介入、政策的支持,有助于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和深入发展。
3.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践并行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体验式教学,突出对学生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通过灯饰产品的拆装、测绘、打样等校内实训,掌握产品的结构、材料、装配和技术要求,消耗的人力、物力少。便于教学实施和管理,保证了教学效果和实训的安全。
然而,校内实训与实际工作岗位有较大的区别。再真实的情境也是模拟,学生难以社会人角色投入工作,而校外实习基地是校内实训的拓展与延伸,培养学生面对真实岗位的应对能力。学生分散到灯饰企业的相关工作岗位,如生产线、仓库、样版间、销售部、设计部门,周围是技术纯熟、经验丰富的员工,群体效应消失,纪律性、责任感明显提高。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践并行,工学结合,各展所长,体现了人才成长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规律。
4.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既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评价学习效果的主体。教师不是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价者,单一的评价体系不能满足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要求。评价教学效果应该实现自我评估与教师评价的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课堂考核与技能比武相结合,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企业是职教院校的最终客户。学生是否能胜任相关工作岗位,企业最有发言权。教学过程中,邀请灯饰企业专家、客座讲师对教学效果进行第三方评价,找出教学效果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明确教学方向,坚定办学宗旨和理念。对工作成果如灯饰制图、设计方案的客观评价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实习实践中,学生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能力展现更直观、更明显,以企业员工作为参照进行评价,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5.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角色互换
与学科课程独立、点状的“能力点”“技能点”“知识点”不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专业教师只有具备熟练完成灯饰设计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才能胜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灯饰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对相关岗位知识的一知半解、技能操作不熟练,必然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灯饰设计师的表达能力、课堂掌控能力可能不及专业教师,但他们丰富的岗位阅历能给教学活动带来更到位的实践性指导。
建立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角色互动模式,让专业教师参与灯饰企业的设计工作,让企业专家定期到校授课,既保证了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又有利于校企合作的稳定与双赢。
三、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胜任工作。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化灯饰设计专业的课程开发,印证了校企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育人、用人是赋予职教院校和企业的社会使命,通过政府、校企共同搭建合作平台,深化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技能人才培育机制会更加完善。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技师学院)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对教学的要求
经过20多年持续快速的发展,广东已成为国内室内灯具灯饰产品的最大产区,灯饰设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调研发现,灯饰设计岗位要求有别于其他产品设计,要求设计人员能独立完成灯饰方案构思、制图表达、样灯装配、生产技术文件编制等工作,灯饰设计师晋升经历从装配加工、绘图到设计的过程,岗位注重产品及零配件的加工、结构、材料、装配关系等可实现的创意工程技术因素。
灯饰设计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通过工作过程、工作环境模拟和典型工作任务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从事灯饰设计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在教学环境、师资力量、教学载体、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对教学硬件的要求
灯饰设计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立在符合职业情境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教学环节必须具备与学生未来工作环境相吻合的硬件条件。灯饰拆装、打样、绘图、设计所需场地、工具、设备要与实际工作一致,这样才有利于师生角色的转换与教学效果的提升。
2.对师生的要求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培养学生解决现场工作问题以及协调、合作、沟通能力,是一种以沟通、理解、体验和感悟为理念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师应淡化讲授者角色,扮演学习情境的设计、组织、引导、监督及挖掘潜能的管理者,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这就要求师生转变长期以来学科体系教学的观念和教学习惯,以适应行动体系的课程模式要求。
3.对教学载体的要求
灯饰设计专业教学要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内容。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相关职业能力。教学载体要包含灯饰设计职业成长规律,使学生具备完成今后不断变化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跨专业、多功能的能力,以及为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学习的能力。
4.对教学评价的要求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是一个包括获得知识——技能信息——制订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质量控制)——检验成果——评估总结等环节的完整行为模式。强调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应避免单一的量化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校企合作的模式
1.建立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
人才的供求需求把校企连接在一起。表面上,校企合作是职教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培养实用技能人才的举措,实际上,企业是最终的受益者。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以满足双方需求为前提,根据各自的要求,形成形式多样的合作模式。可以把生产实习安排在灯饰企业生产旺季,缓解其生产力暂时不足;可以联合举办各类活动,通过院校平台提高社会知名度;可以邀请企业参与专业的课程改革,满足专业人才相互交流的需要;可以通过设计竞赛、专题教学,为企业提供灯饰创新方案;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发掘与储备人才;可以通过产学协作,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等。
除了校企层面的合作外,组建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是校企合作的延伸。聘请企业专家为教学体系、教学标准、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诊断把脉,为课程开发、实施、持续改进出谋献策;选聘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设计师、技师等为客座讲师,联合开展教学活动,传递校内外的专业信息;委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开办教学活动,为企业员工的传授各类知识,促进校企的横向交流。
2.政府搭建平台,开展校企合作
目前,国内灯具市场中民用家居类灯饰产品70%以上来自广东省中山市古镇及周边地区。为了寻求地方经济的增长点,政府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有目的地扶持支柱产业或新兴产业,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参加灯饰产业发展研讨会等各类活动,加强政府、校、企三方联系,共同策划培养人才方案。职教院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两个主体,政府的介入、政策的支持,有助于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和深入发展。
3.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践并行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体验式教学,突出对学生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通过灯饰产品的拆装、测绘、打样等校内实训,掌握产品的结构、材料、装配和技术要求,消耗的人力、物力少。便于教学实施和管理,保证了教学效果和实训的安全。
然而,校内实训与实际工作岗位有较大的区别。再真实的情境也是模拟,学生难以社会人角色投入工作,而校外实习基地是校内实训的拓展与延伸,培养学生面对真实岗位的应对能力。学生分散到灯饰企业的相关工作岗位,如生产线、仓库、样版间、销售部、设计部门,周围是技术纯熟、经验丰富的员工,群体效应消失,纪律性、责任感明显提高。校内实训与企业实践并行,工学结合,各展所长,体现了人才成长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规律。
4.建立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既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又是评价学习效果的主体。教师不是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价者,单一的评价体系不能满足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要求。评价教学效果应该实现自我评估与教师评价的结合,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课堂考核与技能比武相结合,老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企业是职教院校的最终客户。学生是否能胜任相关工作岗位,企业最有发言权。教学过程中,邀请灯饰企业专家、客座讲师对教学效果进行第三方评价,找出教学效果与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明确教学方向,坚定办学宗旨和理念。对工作成果如灯饰制图、设计方案的客观评价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实习实践中,学生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能力展现更直观、更明显,以企业员工作为参照进行评价,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5.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角色互换
与学科课程独立、点状的“能力点”“技能点”“知识点”不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专业教师只有具备熟练完成灯饰设计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才能胜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灯饰设计课程的教学工作。对相关岗位知识的一知半解、技能操作不熟练,必然影响教学的正常开展。灯饰设计师的表达能力、课堂掌控能力可能不及专业教师,但他们丰富的岗位阅历能给教学活动带来更到位的实践性指导。
建立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角色互动模式,让专业教师参与灯饰企业的设计工作,让企业专家定期到校授课,既保证了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又有利于校企合作的稳定与双赢。
三、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胜任工作。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化灯饰设计专业的课程开发,印证了校企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育人、用人是赋予职教院校和企业的社会使命,通过政府、校企共同搭建合作平台,深化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技能人才培育机制会更加完善。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