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心包炎的药物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32例急性心包炎的药物治疗情况,总结用药方法。结果:经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全部患者症状得以改善,其中18例Ⅱ级转为Ⅰ级;12例Ⅲ级转为Ⅱ级;2例Ⅳ级转为Ⅲ级。结论:心包炎是一种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因此在临床上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是成功治疗心包炎疾病的关键。急性心包炎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包炎;药物;治疗
0引言
急性心包炎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是由心包脏层和壁层急性炎症引发的。患者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疲劳乏力等,心脏听诊有心包摩擦音,心电图检查出现一系列心电异常变化。该病的病因较多,有的是心包自身的疾病,有的是全身疾病引起的心包病变,因此急性心包炎的治疗需对原发疾病的病因进行治疗,同时解除和缓解心脏压塞和对症治疗。本文就32例心包炎患者的药物治疗总结分析如下:患者必须住院观察、卧床休息,胸痛时给予镇静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必要时可使用吗啡类药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急性心包炎患者32例, 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在12~76岁之间, 病程为2~31个月。按照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 心功能Ⅱ级18例, Ⅲ级12例, Ⅳ级2例。全部患者不同程度的胸痛。有的剧痛、刀割样痛,有的是钝痛或压迫样感。部分患者伴有呼吸困难,气急、心悸、胀痛、疲劳、食欲不佳。个别患者伴有水肿、颈动脉怒张等。
1.2方法
32例患者进行住院观察治疗。 首先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吲哚美辛镇痛药物治疗。疼痛严重的患者给予吗啡类药物治疗。吲哚美辛是消炎痛药物,口服首剂25---50mg,一日三次,以后减量,每次25mg至疼痛缓解后可停药。阿司匹林每次0.3---0.6g,一日三次,必要可没隔4小时服用一次。对于疼痛严重无法忍受的患者可给予吗啡类药物如杜冷丁。口服每次50~100mg。极量:每次150mg,每日600mg。皮下注射或肌注:每次25~100mg,极量:每次150mg,每日600mg。2次用药间隔不宜少于4小时。心包炎患者止痛的同时需进行病因治疗。风湿性心包炎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抗风湿治疗。口服泼尼松,每次15~20mg,每日2~3次。2~3周取得满意疗效后后逐渐减量,总疗程6~8周。结核性心包炎者,采用相应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成人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按体重每日口服5mg/kg,最高0.3g;小儿按体重10—20mg/kg,每日不超过0.3g,顿服。2如果肌内注射治疗剂量同上。重症病例需静脉滴注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并稀释后静滴,一日0.3—0.6g(注射多用于不能口服的患者)。抗结核治疗药物还有乙胺丁醇、利福平、链霉素等。急性心包压塞时,行心包穿刺抽液。心包穿刺抽液是解除压迫症状的有效措施之一。
1.3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
Ⅰ级:有心脏病,平日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会导致疲劳过度、心悸等。
Ⅱ级:有心脏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一般体力活动引发过度疲劳、心悸等。
Ⅲ级: 有心脏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就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等。
Ⅳ级:患者不体力活动完全受限。无任何活动时也出现心衰症状 , 活动后加重。
2结果
经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全部患者症状得以改善,其中18例Ⅱ级转为Ⅰ级;12例Ⅲ级转为Ⅱ级;2例Ⅳ级转为Ⅲ级。
3讨论
心包炎是心内科一种常见的疾病之一,胸骨后、心前区疼痛是急性心包炎的主要特征。
急性心包炎疼痛部位为胸骨后、心前区,疼痛主要出现在纤维蛋白渗出阶段。 疼痛常因体位改变、深呼吸、咳嗽等等而加剧。当患者坐位或前倾位时疼痛减轻。因此心包炎患者治疗时需卧床休息,尽量不要活动,以减轻和缓解疼痛。吲哚美辛解热、缓解炎性疼痛作用明显,不宜与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盐同时应用,不能增加疗效,而肠胃道副作用明显增多,并可增加出血倾向。异肼是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合成抗菌药,对结核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其生物膜穿透性好,由于疗效佳、毒性小、价廉、口服方便,故被列为首选抗结核药。主要用于各型肺结核的进展期、溶解播散期、吸收好转期,尚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和其他肺外结核等。该品常需和其他抗结核病药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和克服耐药菌。泼尼松,中效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等作用,与大量抗菌药物配合使用,可有良好的降温、抗毒、抗炎、抗休克及促进症状缓解作用。
急性心包炎的实验室诊断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液化验、心脏CT或心脏MR。临床治疗前,需借助相应的诊断确诊心包炎的病因,方可对症诊疗。积极控制结核病和HIV的流行能显著减少心包炎发病率;积极治疗各种肾脏疾病,防止发展成终末型肾病是减少尿毒症性心包炎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各种疾病一旦出现急性心包炎,尚无有效措施预防其发展成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因此心包炎的预防很重要。总之 ,在临床上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是成功治疗心包炎疾病的关键。急性心包炎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莉.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81-82.
[2]张文博,徐文香,李翠香,等.急性心包炎诊断治疗的新近观点[J].滨州医学院學报,2006,29(1):29-32.
[3]陈凤君.急性心包炎治疗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07):206-207.
关键词:急性心包炎;药物;治疗
0引言
急性心包炎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是由心包脏层和壁层急性炎症引发的。患者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疲劳乏力等,心脏听诊有心包摩擦音,心电图检查出现一系列心电异常变化。该病的病因较多,有的是心包自身的疾病,有的是全身疾病引起的心包病变,因此急性心包炎的治疗需对原发疾病的病因进行治疗,同时解除和缓解心脏压塞和对症治疗。本文就32例心包炎患者的药物治疗总结分析如下:患者必须住院观察、卧床休息,胸痛时给予镇静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必要时可使用吗啡类药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急性心包炎患者32例, 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在12~76岁之间, 病程为2~31个月。按照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 心功能Ⅱ级18例, Ⅲ级12例, Ⅳ级2例。全部患者不同程度的胸痛。有的剧痛、刀割样痛,有的是钝痛或压迫样感。部分患者伴有呼吸困难,气急、心悸、胀痛、疲劳、食欲不佳。个别患者伴有水肿、颈动脉怒张等。
1.2方法
32例患者进行住院观察治疗。 首先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同时给予阿司匹林、吲哚美辛镇痛药物治疗。疼痛严重的患者给予吗啡类药物治疗。吲哚美辛是消炎痛药物,口服首剂25---50mg,一日三次,以后减量,每次25mg至疼痛缓解后可停药。阿司匹林每次0.3---0.6g,一日三次,必要可没隔4小时服用一次。对于疼痛严重无法忍受的患者可给予吗啡类药物如杜冷丁。口服每次50~100mg。极量:每次150mg,每日600mg。皮下注射或肌注:每次25~100mg,极量:每次150mg,每日600mg。2次用药间隔不宜少于4小时。心包炎患者止痛的同时需进行病因治疗。风湿性心包炎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抗风湿治疗。口服泼尼松,每次15~20mg,每日2~3次。2~3周取得满意疗效后后逐渐减量,总疗程6~8周。结核性心包炎者,采用相应药物进行抗结核治疗。成人与其他抗结核药合用,按体重每日口服5mg/kg,最高0.3g;小儿按体重10—20mg/kg,每日不超过0.3g,顿服。2如果肌内注射治疗剂量同上。重症病例需静脉滴注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并稀释后静滴,一日0.3—0.6g(注射多用于不能口服的患者)。抗结核治疗药物还有乙胺丁醇、利福平、链霉素等。急性心包压塞时,行心包穿刺抽液。心包穿刺抽液是解除压迫症状的有效措施之一。
1.3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
Ⅰ级:有心脏病,平日活动量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不会导致疲劳过度、心悸等。
Ⅱ级:有心脏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一般体力活动引发过度疲劳、心悸等。
Ⅲ级: 有心脏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就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等。
Ⅳ级:患者不体力活动完全受限。无任何活动时也出现心衰症状 , 活动后加重。
2结果
经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全部患者症状得以改善,其中18例Ⅱ级转为Ⅰ级;12例Ⅲ级转为Ⅱ级;2例Ⅳ级转为Ⅲ级。
3讨论
心包炎是心内科一种常见的疾病之一,胸骨后、心前区疼痛是急性心包炎的主要特征。
急性心包炎疼痛部位为胸骨后、心前区,疼痛主要出现在纤维蛋白渗出阶段。 疼痛常因体位改变、深呼吸、咳嗽等等而加剧。当患者坐位或前倾位时疼痛减轻。因此心包炎患者治疗时需卧床休息,尽量不要活动,以减轻和缓解疼痛。吲哚美辛解热、缓解炎性疼痛作用明显,不宜与阿司匹林或其他水杨酸盐同时应用,不能增加疗效,而肠胃道副作用明显增多,并可增加出血倾向。异肼是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合成抗菌药,对结核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其生物膜穿透性好,由于疗效佳、毒性小、价廉、口服方便,故被列为首选抗结核药。主要用于各型肺结核的进展期、溶解播散期、吸收好转期,尚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和其他肺外结核等。该品常需和其他抗结核病药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和克服耐药菌。泼尼松,中效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抑制结缔组织增生等作用,与大量抗菌药物配合使用,可有良好的降温、抗毒、抗炎、抗休克及促进症状缓解作用。
急性心包炎的实验室诊断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液化验、心脏CT或心脏MR。临床治疗前,需借助相应的诊断确诊心包炎的病因,方可对症诊疗。积极控制结核病和HIV的流行能显著减少心包炎发病率;积极治疗各种肾脏疾病,防止发展成终末型肾病是减少尿毒症性心包炎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各种疾病一旦出现急性心包炎,尚无有效措施预防其发展成心包积液或心包填塞。因此心包炎的预防很重要。总之 ,在临床上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是成功治疗心包炎疾病的关键。急性心包炎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莉.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81-82.
[2]张文博,徐文香,李翠香,等.急性心包炎诊断治疗的新近观点[J].滨州医学院學报,2006,29(1):29-32.
[3]陈凤君.急性心包炎治疗新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07):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