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阶层焦虑日益扩散,已不限于特定群体,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情绪.作为一种小资产阶级意识的反映,强烈的物质欲望和攀比心理是阶层焦虑的直接动因,它源自主体对阶层流动性问题的无奈,也蕴含着主体对社会公平的强烈期望.阶层焦虑蕴含如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形态风险:情绪共鸣扩大偏见表达,感染阶层焦虑,引发社会矛盾;西方意识形态长期渗透,煽动阶层焦虑,扰乱群众思想;敌对势力恶意曲解事实,利用阶层焦虑削弱民众自信;网络媒体充当工具载体,激化阶层焦虑,制造舆论危机.探讨了阶层焦虑中的政治稳定因素与不稳定因素、阶
【机 构】
: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阶层焦虑日益扩散,已不限于特定群体,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情绪.作为一种小资产阶级意识的反映,强烈的物质欲望和攀比心理是阶层焦虑的直接动因,它源自主体对阶层流动性问题的无奈,也蕴含着主体对社会公平的强烈期望.阶层焦虑蕴含如下几个方面的意识形态风险:情绪共鸣扩大偏见表达,感染阶层焦虑,引发社会矛盾;西方意识形态长期渗透,煽动阶层焦虑,扰乱群众思想;敌对势力恶意曲解事实,利用阶层焦虑削弱民众自信;网络媒体充当工具载体,激化阶层焦虑,制造舆论危机.探讨了阶层焦虑中的政治稳定因素与不稳定因素、阶层焦虑与现代化的问题,以及阶层焦虑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相关议题.
其他文献
1920年代的安源工人运动中,歌谣成了组织动员工人的重要媒介.与传统的安源煤矿歌谣不同,安源工人歌谣突破了“田园风味”的自然共同体和以赞“物”为主的虚假共同体的塑造,开创了充满无产阶级共同体想象的歌谣创作实践.这一实践表现出双重叙述面向:一方面,歌谣歌咏阶级“团结”,召唤出工人“建设新社会”的渴望,为工人建构出一种新的生活世界图景;另一方面,这一创作实践表征出早期中国革命文艺遭遇的“革命叙述”难题,在歌谣的话语形态、承载的政治内涵和美学趣味之间呈现出难以弥合的叙述裂隙.
我国基层治理的模式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孕育着法治、德治、自治、共治等元素.儒法并用的治理思想促成了周朝乡官礼治模式向秦汉时期乡教里治模式转变;两宋时期的乡村自治有所发展,但整体上基层治理开始由隋唐时期的乡辅里主模式向保甲制发展,国家对基层管控加强;明清时期,里甲保甲开始并行;封建王朝推翻后,国民政府按照民权主义的主张尝试基层自治,但因现实条件不具备转向保甲.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打破政社合一体制后,建立起了乡级政权、村级自治模式,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多元参与、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模式.这一变迁过程表明,我
语言文字事务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国家治理方略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法治化要求,语言文字事务治理面临完善法治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任务.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言文字事务法治体系,这一体系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用良法善治标准衡量,其在结构、内容和实施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贯彻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念,适应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语言文字事务治理还需要不断完善法治体系,提升治理能力,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良法善治.
新时期以来的宁夏文学批评在40年的风雨历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推动宁夏文学的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的宁夏文学批评处于蜕变发轫期,呈现了两种现象特征:摆脱长期庸俗社会学批评的羁绊,重新恢复现实主义文学批评的活力;批评理论化薄弱,基本上还是印象与感悟式的批评.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市场经济与社会转型,宁夏文学批评呈现了另一种风貌:围绕着“宁夏青年作家群”展开丰富多彩的研究;热哀于新概念的命名与热点的制造;批评方法呈现多样化以及批评队伍逐渐壮大的态势.不可否认,新时期以来的宁夏文学批评还存
从“五个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视角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政治文明角度看,人类和平安全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诉求,要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从物质文明角度看,人类利益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经济通道,要建设一个利益共享、共同繁荣的世界.从精神文明角度看,人类价值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意蕴,要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价值共享的世界.从社会文明角度看,人类责任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社会责任,要建设一个同舟共济、责任共融
事件是认知语义学的关键概念之一.按照戴维森的异态一元论,客观事件是物理事件,物理事件引发的心理事件是人们运用不同层面的心理语言描述同一物理事件.物理事件与心理事件之间不是决定论的因果关系,而是心理事件附随于物理事件,且心理事件涌现出超越物理事件的新意义.“事件”实际上应分为实存事件、原生事件、次生事件三个不同层面.实存事件是客观存在的事件,原生事件指人们使用普通心理语言描述的原发性心理事件,次生事件是指原生事件与其他心理事件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复杂心理事件.
以境外园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7年69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就境外园区对中国ODI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园区合作显著带动了中国对园区所在国的直接投资,并弱化了政治风险对中国ODI的影响.就不同产业类型与区位而言,境外园区的带动作用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其中资源利用、加工制造、综合利用与物流商贸型园区带动ODI的作用非常显著,而农业产业园区不显著;东南亚、南亚、独联体以及非洲所建园区显著带动了中国ODI的发展,而西亚与欧洲所建园区不显
优质受教育权是保障“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之权利话语的转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现实性需要是人本身发展的需要,优质受教育权是实现这种需要的基础.优质受教育权根源于人的社会属性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优质受教育权提供了内生动力.优质受教育权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教育生活需要的一种权利诉求,国家负有积极为每个公民提供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教育的义务.国家通过物质给付义务、教育服务义务和制度保护义务的履行来推动、促进、保障优质受教育权的实现.
本文借助可视化技术,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作者共现分析等,系统和定量地讨论了近30年来权变理论研究的演进路径和发展趋势,对权变理论的最新应用进行了梳理.基于该主题年度发文量和高频关键词演变特征,将该领域CSSCI期刊研究分为四阶段:引入探索阶段(1993-2000年)、井喷发展阶段(2001-2008年)、系统深入阶段(2009-2014年)、协同多元阶段(2015-2020年).首先,通过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定量呈现了权变理论研究的演进态势、期刊分布、高产学者及其合作网络等关键特征.其次,对
黄季刚先生提出的“笔意”“笔势”说是研治古文字的重要理论方法.“笔意”指文字的点、画所体现的意义,字形中只有不省不变的笔意才可以说解,如果字形发展至只存有变化的笔势,探求“笔意”就要以《说文解字》为主要依据.季刚先生认为“笔势”指汉字书写的笔画,包括“点”“画”“直”“斜”,笔势变易的原因有: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不同,书写时用笔方法不同,书写者求新求异.黄季刚先生进而提出“笔意可说”和“笔势从变”,认为研治古文字既要知晓笔意,又要知晓笔势变化才可以正确释读甲骨文及金文字形.“笔意”“笔势”说对汉字学有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