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它蕴含丰富的美育内容:美的心灵,美的结构,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为审美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挖掘美育内容,让学生在感悟、品味中得到美的陶冶,培养学生审美素质。
第一、在阅读教学中感受美
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紧扣教材,挖掘种种课型里美的因素,力求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语言,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先要选取意境优美、诗情浓郁的文章,挖掘其中美的因素。然后可以利用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一入课就感受到那份美的意境,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可以通过“情感引读”来实现,教师可以利用添加的词语或原有的语句创设强烈的情感,合理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情感引读,读中想象。这样,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就能很好地品味课文中的崇高美感,起到塑造美好心灵的作用。
在授课中,教师要抓住美词美句,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欣赏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入境动情,与作者同享那诗意般的境界所给予的美,从而自然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第二、在作文教学中创造美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途径之一。作文实质上是学生在感知美、发现美的基础上创造美的一个过程。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审美教育的贯穿,教师已让美的内容、美的形象、美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一幅美的画卷,培养了他们初步的美感,为作文中再现美打下基础。在作文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命题导向,有意识地在作文命题上渗透美育因素,使学生原来所漠视的事物变为颇受学生关注的审美对象。如对常来常往的大街小巷、对司空见惯的四季变更、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等,学生以往可能并未体会出这些有何美感,但一经被摄入作文内容,就会激活学生的审美感受,促使他们留心到身边寻常事物所蕴含的美,发现到身边普通人所具有的美的思想和美的行为。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作文训练,以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从而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例如布置写景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起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布置写家庭生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发现亲情的美,从而更加珍惜身边的亲情;布置写学校和社会生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辨别哪些是美,哪些是丑,从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想象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地观察、了解事物的全貌,指导学生在观察中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发掘事物的美,并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已发生的情节中想象出新的情节,把自己找寻到的美鲜明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作的过程同时也是美的创造过程。同学们可以在作文中体现一些美的事物,提高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第三、在语文活动课中体验美
语文活动课是集中感知美的一种活动,通过大量美的集中表现,能够让学生识别美的类型,增强审美能力。在语文活动课中开展审美教育,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一种氛围,如书法欣赏就要展示各种流派的书法作品、古诗欣赏就要诵读古今中外的诗词。同时可以配上与诗词或书法意境相符的画面,也可以在室内放上一曲古乐,营造出一份浓浓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地欣赏讨论,老师在一旁充当讲解员。在初步感知到美之后,大家再聚拢来,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借助于画、书法、音乐、朗诵、时代背景的介绍、作者简介……给学生创设出了一份意境,就能更深层次地领悟审美对象所蕴含的各种形式的美。情感体验是美育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种声情并茂、多姿多彩的语文活动课中,学生能更好地体验美,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受到陶冶和熏陶。
小学教材中入选的课文,无论是内容、结构、语言、还是意境,许多课文都是美的结晶,是我们进行审美教育的广阔舞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而且能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与真理的渴望和追求。
责任编辑丁洪刚
第一、在阅读教学中感受美
教师应该在阅读教学中紧扣教材,挖掘种种课型里美的因素,力求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语言,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先要选取意境优美、诗情浓郁的文章,挖掘其中美的因素。然后可以利用挂图、幻灯、录像、多媒体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一入课就感受到那份美的意境,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可以通过“情感引读”来实现,教师可以利用添加的词语或原有的语句创设强烈的情感,合理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通过情感引读,读中想象。这样,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就会栩栩如生地浮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就能很好地品味课文中的崇高美感,起到塑造美好心灵的作用。
在授课中,教师要抓住美词美句,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欣赏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入境动情,与作者同享那诗意般的境界所给予的美,从而自然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第二、在作文教学中创造美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途径之一。作文实质上是学生在感知美、发现美的基础上创造美的一个过程。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审美教育的贯穿,教师已让美的内容、美的形象、美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一幅美的画卷,培养了他们初步的美感,为作文中再现美打下基础。在作文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命题导向,有意识地在作文命题上渗透美育因素,使学生原来所漠视的事物变为颇受学生关注的审美对象。如对常来常往的大街小巷、对司空见惯的四季变更、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等,学生以往可能并未体会出这些有何美感,但一经被摄入作文内容,就会激活学生的审美感受,促使他们留心到身边寻常事物所蕴含的美,发现到身边普通人所具有的美的思想和美的行为。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作文训练,以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从而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例如布置写景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起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布置写家庭生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发现亲情的美,从而更加珍惜身边的亲情;布置写学校和社会生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辨别哪些是美,哪些是丑,从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想象和分析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地观察、了解事物的全貌,指导学生在观察中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发掘事物的美,并要特别重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已发生的情节中想象出新的情节,把自己找寻到的美鲜明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作的过程同时也是美的创造过程。同学们可以在作文中体现一些美的事物,提高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第三、在语文活动课中体验美
语文活动课是集中感知美的一种活动,通过大量美的集中表现,能够让学生识别美的类型,增强审美能力。在语文活动课中开展审美教育,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一种氛围,如书法欣赏就要展示各种流派的书法作品、古诗欣赏就要诵读古今中外的诗词。同时可以配上与诗词或书法意境相符的画面,也可以在室内放上一曲古乐,营造出一份浓浓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由地欣赏讨论,老师在一旁充当讲解员。在初步感知到美之后,大家再聚拢来,自由发表自己的感受。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借助于画、书法、音乐、朗诵、时代背景的介绍、作者简介……给学生创设出了一份意境,就能更深层次地领悟审美对象所蕴含的各种形式的美。情感体验是美育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种声情并茂、多姿多彩的语文活动课中,学生能更好地体验美,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受到陶冶和熏陶。
小学教材中入选的课文,无论是内容、结构、语言、还是意境,许多课文都是美的结晶,是我们进行审美教育的广阔舞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而且能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与真理的渴望和追求。
责任编辑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