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ey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实现我国在本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我国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人才培养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显得日益迫切。现实告诉我们,学校及教师为学生营造的学术环境与学习氛围对于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中国目前的本科专业教学中,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或科学经验多数还只是通过“啃”课本、“钻”试题及“熬”考试来完成的。学生鲜有机会接触真正意义上的科研,至于如何通过规范的科学探究方法来研究问题就更是知之甚少了。
  如果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他们应该具有的科学精神,那么如何让学生拥有这种自由的科学精神呢?是从传授课本上晦涩难懂的抽象教条(即所谓“难”)开始,还是将复杂的专业理论通过教师的加工使之通俗易懂(即所谓“易”),从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开始?这样一些问题能否在本科教学阶段就得到更多的关注甚至进而加以解决呢?以下是对培养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几点思考。
  
  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
  
  科学精神的获得源于对科学的热爱,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对专业科学知识的热情。科学精神的培养可以通过舍“难”求“易”式的训练,简化那些艰深的问题,使其更加直白,使其更加贴近现实问题本身,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必有所用。
  首先,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让他们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自己回答专业科学知识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功用所在之类的问题。其次,要让学生学会提问,把问题讲出来或者是写出来,要将复杂的问题或过程表达得简单、准确、易懂,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科学知识的潜能。再次,要让学生具备强烈的实践欲,他们要很自然地就想到通过实践,通过科学探究方法来回答自己所提出的问题。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发展学生个性,不仅是教育的本质,而且是社会及各学科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学校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式,让学生的潜能、兴趣、爱好得到充分激发,鼓励他们在学习及相关的研究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不墨守成规,而是勇于开拓、敢于求异;另一方面,学生不应该轻“易”地崇拜和盲从科学教条和传统套路,而是要不厌其“难”地去分析、推敲,甚至是怀疑它们,因为成功的科学探索很多都是通过突破现成的理论体系完成的,科学研究应该从现实的问题出发来实施。
  学生发展个性需要有广阔的空间,学校教育者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各学科诸专业应该尽可能地扩大口径,专业之间的差别不应划分得过细,尽可能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第二,建立在厚实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是我们应该提倡的,为此,学校应当开设更多的选修课,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养料;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应当避免“填鸭式”教育,要重视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
  
  营造崇尚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
  
  科学精神的培养需要有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实际也就是要在学术上重归“简单的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让学生有机会领会学术真谛、钻研科学问题。科学精神的培养同样需要平等交流的机会,这种平等的交流不仅在师生之间需要,在教师之间、学科内外同样需要。如果有限的学术观点或者受到保护的思想盛行则会背离真正的科学精神。
  自由平等的学术氛围需要长期营造。首先需营造求真的氛围,即追求真理,不应该对事物存有偏见,培养学生开放的心胸与自由的精神;其次需营造学生独立思考的氛围,鼓励学生拥有独立的思想;再次,需营造“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的氛围,任何人特别是学生都不能趋炎附势。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 邓明茜
其他文献
人物简介:翦伯赞(1898~1968年),湖南桃源县人,维吾尔族,著名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1949年在北京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生前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等职务。他为传播唯物史观、开拓历史学的新道路,为文科教育的建设呕心沥血,献出了毕生精力,留下了宝贵的史学思想和丰富的历史研究成果。他公开发表的著作有《中国史纲要》等17部
交流动态    刘延东向全国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和各国来华留学生祝贺新年  200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和各国来华留学生致以新年问候与良好祝愿。  刘延东指出,过去一年,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和师生员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敬业奉献,为提高国民素质和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新的一年要围绕完成“十一五”规划和启动实施
[摘 要] 为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教育并不是我们的一项选择,而是攸关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它不仅是一个科学概念,也是一种道德理念。提升所有人的生活质量,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拯救地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亚太地区正面临着挑战,它拥有世界上2/3的人口,其中约半数人口处于贫困状态。除了贫困,整个亚太地区还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和人性、文化、道德、精神层面的危机。为了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一种崭新的整体性理念
2009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工作会议于2008年11月28日在重庆召开。教育部有关司局领导、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秘书处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委)、人事厅(局)和有关部委、全国主要高等院校负责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的同志等约400人与会。会议总结了2008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情况,公布了2009年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选派计划。  会议恰逢改革开放三十年,会上,与会代表回顾总结了三十年
关键词:氧化还原;真实情境;主题式教学;青果巷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whitehead)认为:“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学生在进入化学课堂前已经积累了许多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生活经验,但却不明晰其中所涉及的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唤醒学生将两者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基于化学学科核心概念理解真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那么学生所体验的生活,无论是在当下还是未来,都会因为他们所
[摘要] 文章结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暨2010年中国留学论坛主题,对与会代表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以为我国广大留学工作者和关注留学的读者提供参考。文章指出,面对新时期我国留学工作和多元化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要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出国留学,要把全球化和本土化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政策环境,构建良好的法律框架,加强质量保证障系建设,增强教材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促进学分、学历和学位的互认,促进办学模式的多
本文选取位于俄罗斯一个欠发达地区的高校——乌苏里斯克国立师范学院(USPI)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校在教师科研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采取的管理措施,旨在分析高校科研管理的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探索高校教师科研管理的一般规律,以供国内高校进行教师科研管理时借鉴。    一、俄罗斯高校教师科研问题    在教师科研及管理方面,俄罗斯高校既有共同的问题,又有各自特殊的困难。  1 全俄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  俄
[摘 要] 进入新世纪,俄罗斯社会趋向稳定,鉴于教育对振兴俄罗斯经济和实现国家富强所具有的重要推动作用,俄罗斯政府把教育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优先发展战略,并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及教育财政拨款机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改革。  [关键词] 21世纪初 俄罗斯 教育改革战略    一、21世纪初俄罗斯教育改革战略目标  21世纪初俄罗斯联邦政府通过了一系列的教育文件:《2001~2005年联邦教育发展
以实现学校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质量发展为目标的系统监测,代表着当今国际教育领导的新路径。它可以分为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其终极价值是基于数据的学校发展。  在过去近四十年中,以学校教育质量为主题的研究与实践,走过了从教育评估到学校发展再到教育领导的曲折道路。创立于1973年的德国多特蒙德理工大学学校发展研究所,是德国教育评估学家、学校发展研究者、教育领导研究者和中小学校长的摇篮。该研究所长期承担“国际学
[摘 要] 2009年4月28日~29日,欧洲博洛尼亚进程第六次部长级峰会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召开。会议对过去十年博洛尼亚进程的成果进行了评估,讨论了未来十年该进程的优先发展领域,最后发表了主题为“未来十年欧洲高等教育区优先发展领域”的《鲁汶公报》。文章以《鲁汶公报》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指出未来十年欧洲高等教育区着重发展的领域是“高等教育社会公平,终身学习,就业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教学宗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