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近年关,有一类书画作品格外引人注目,它们虽然不是真迹,也没有拍出天价,但对于广大收藏爱好者来说,却成了他们眼中的香饽饽,一时间,形成一股抢购浪潮,这就是逼真的一对一书画复制品,这种书画复制品比日本二玄社的木版水印还高明许多,那么,它有何利弊?市场的需求点又在哪里?带着问题,记者在业内进行了走访。
高科技书画复制让人搞不懂
上个周末记者在湘子庙街闲逛时,无意间走进一家画廊,发现悬挂着几张吴昌硕的花鸟六尺立轴,笔墨设色整体构图线条都堪称一流,乍一看就是昊昌硕的代表力作。记者指着其中一张问老板咋卖?老板笑而不语,继而说底下有标价。记者凑上前去仔细看了半天,一看标价着实吓人一大跳,3000元,我以为是自己看错了,又仔细看了一遍,没错就是3000元。记者心里嘀咕着是不是老板标错了。正在纳闷时老板说,这是一对一的复制品。哦,原来如此,就说这价钱只能买吴昌硕画一小角都不够。但那为什么却如此逼真呢,连印章的金石味,笔线墨色的自然变化都有呢?老板笑着说这就是高科技的魅力。好多藏家包括一些知名专家要不了解这种宣纸一对一的复制技术,一般都会认不出来。
记者指着旁边另外一张黄胄的六尺人物,很肯定地说,这张绝对不是复制品。老板说,好眼力。当记者问及多少钱卖时,老板说这是撑门面的,属非卖品。对面墙上的一组方济众的山水小精品,记者端详了半天,老板笑着说没看出来吧,也是复制品。不过要的人很多,十个一组打包卖,一起走最低两万元,前几天一南方老客户一次订了十套。真的很抢手,是送礼、办事、收藏、悬挂家里的最佳礼品。
谈起书画复制,老板陈先生说,从古至今,中国书画的复制技术总是伴随科技进步提高与发展。最古老的复制方式是“临”,即对照原作画面,仅用手工描绘的方法进行复制。这种方式既慢又很难准确复制,于是古人又发明了“摹”的复制方式,将透明性较强的薄纸覆盖在古帖或字画作品上再进行复制。或者利用从后背射来的光线,将原作画面透射在纸上再进行复制。后来又出现了木刻雕版复制书画的技术,特别是木板水印和珂罗版技术出现后,使中国书画复制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代胶版彩色印刷、丝网印刷等技术与设备广泛应用于中国书画复制后,其产量巨大,销售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陈老板坦言,值得注意的是,在木板水印走俏的同时,一些特殊的复制书画也吸引着关注市场藏家们热切的目光。那就是这种一对一高仿复制品。早在2011年的春拍,一套范曾木板水印《十二生肖》。估价15万至2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56万元,在当年的秋拍中,张大千的木板水印仕女,成交价达到了13.8万元。藏友郑虎道出了木板7K印受到市场追捧的重要原因,“可以乱真的高质量结合有据可查的数量,便产生了市场需求。”
陈老板说,上世纪70年代,台湾故宫委托日本“二玄社”独家仿真复制该馆宋元古字画。日本专家通过20年的努力,研制超大型摄像机,进行同比例摄影制版和多色印刷技术,制作之精细,模仿之逼真,超过以往任何一种仿真技术。然而,日本二玄社仿真技术之后,我国国内出现了利用独特的立体扫描技术,记录画作的三维数据,像素高达3.8亿,仿真作品惟妙惟肖,如果不声明是印刷品。专家几乎难以辨认。目前国内掌握这一技术有名的两家是雅昌文化公司和圣彩虹文化公司。
三种作伪手法极具欺骗性
业内人士刑磊告诉记者。书画复制印刷造假法,其实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作伪手法无外乎就下面几种情形:
作伪法一:全部印刷。全部印刷指造假者瞄上某名家某件真迹作品作为母本后,以印刷的方式原原本本、不作任何变动地“绝对克隆”出来。此作伪手法其实与传统的印刷复制书画技艺在制造思路和操作方法上应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所不同的是在操作者所凭借的工具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策划理念上。印刷仿品可以说大大改良了“印刷通病”,它既能仿效书画作品中一般性浓淡墨色的不同层次变化,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书画作品中点或线所具有的厚实与节奏感。
作伪法二:局部印刷。所谓局部印刷,纯粹是造假者在总结了全部印刷得失后,为了使所赝制伪作外观上更像真迹。而采取“对症下药”式的造假举措。通俗说就是当造假者选好一件母本后,如果对该成品的所有内容都采取印刷的手法作伪,肯定会存在有的部分相对较接近真迹、有的部分相对差距大一些的情况。
作伪法三:书画复制印刷与手工结合。印刷与手工结合是指造假者在实施了全部印刷或局部印刷后,对成品印刷部分再用毛笔作“手工还原”式的修饰举动,如在原印迹上再添加一些墨渍;补作若干皱、擦、点、染之类的笔触,以起到消减印痕,增强笔感的效果。将此法运用到书法作品的造假仿真效果明显更“胜”于画作。
名画复制千元就搞定
如此多的赝品来自哪里?藏家胡澄海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亲历的故事。他去年年末的一天在书院门画廊一条街闲——几位操着江西口音的年轻人围上来问他要不要名人字画,想要谁的有谁的,价钱好商量。他好奇地问都是谁的作品?对方很热情地给他介绍说全国一线著名画家的作品,应有尽有,从几百几千到几万不等,一分价钱一分货。店就在前面,去看看,要不要无所谓。胡澄海说他当时也挺好奇便随一年轻小伙前往。从一个胡同走进一家二层楼,在一面积不足60平方米的画廊内,店内挂满四壁的字画署名除了一些不知名的画家外,还有刘文西、王西京、范曾等名家作品,还有部分山水作品没有题名落款。年轻老板虽只20岁出头,但说话举止十分老练。得知他想购画送人,立马来了兴致声称:“店里的画可以按买家的要求题词题名,笔迹绝对是专业的,保证行家都看不出破绽。你不用管东西是怎么出来的,只要你给定金,我按时交货,要是太次你可以不要”。胡澄海从所带的图册中找出一幅刘文西的人物画,对方称:“需先交300元定金,余下的700元可在一个星期后拿货时给付,如果是作为礼品送人,建议进行装裱,这样看上去更有档次,也不贵。”据了解,像刘文西这样的三开彩色《陕北小姑娘》在去年最少也在35万左右,而他们千把元就能搞定。
业内人士蔡一阳告诉记者。其实:1000元买个仿品并不便宜,多是找些不知名的画家进行仿画,或是找美院的学生代笔,一般两三百元就能搞定。除了艺术品市场暴利的吸引外,礼品市场的火热,也让假画有了庞大的市场需求,这也滋生了造假沃土,令人防不胜防。
高科技仿品谈不上艺术
西泠印人骊山印社社长董扬对于书画造假有着独特的见解。他称,连食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也有造假行为,书画造假自然可以理解。董扬说,许多年轻画家或大师都有过“造假”行为,但或是临摹学习,或是追于生计。书画界中,有许多名人就提倡不打假。造假总归是不好的,但是也要有宽容之心。作为一名画家只有不断提升个人修为和实力,对于创作持虔诚之心,才能更好地创作更多优秀作品,给造假者不留余地。临摹学习并非不可,也是个人的一种提升,但将其谋利是对艺术品的一种玷污。特别是借助高科技来复制名家书画,根本就谈不上有任何艺术价值,甚至算不上是艺术品。不仅扰乱市场,更是对原作画家的名誉严重损害。
业内人士牛源告诉记者,以水印木刻或其他印制方式有限量复制的名家书画作品,从另一个层面也是属于正面的传播性质,旨在让人学习或观赏。凡是上述那些传世书画名作或副本或摹本或复制品等等,它们所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也正迎合了市场一部分人心理需求。但恶意作伪完完全全是动机不纯,居心险恶。对整个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大,性质十分恶劣。其危害不外乎有三:一是侵害当局名家的知识产权、亵渎了至高无上的中华艺术;二是破坏与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三是让消费者蒙受或大或小的经济(包括精神)损失。
当然,对待书画一对一复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将其全盘否定;也不能一味地姑息宽容,而要采取有区别对待的实事求是态度。对于古代既存的书画赝品,应尊重与保护它的原始状态;对于当今诸多种人为的恶意作伪,则必须坚决地制止与打击。维护中华传统艺术的圣洁与艺术品市场的健康有序,保护书画收藏者们的基本权益是未来书画市场的重中之重。
高科技书画复制让人搞不懂
上个周末记者在湘子庙街闲逛时,无意间走进一家画廊,发现悬挂着几张吴昌硕的花鸟六尺立轴,笔墨设色整体构图线条都堪称一流,乍一看就是昊昌硕的代表力作。记者指着其中一张问老板咋卖?老板笑而不语,继而说底下有标价。记者凑上前去仔细看了半天,一看标价着实吓人一大跳,3000元,我以为是自己看错了,又仔细看了一遍,没错就是3000元。记者心里嘀咕着是不是老板标错了。正在纳闷时老板说,这是一对一的复制品。哦,原来如此,就说这价钱只能买吴昌硕画一小角都不够。但那为什么却如此逼真呢,连印章的金石味,笔线墨色的自然变化都有呢?老板笑着说这就是高科技的魅力。好多藏家包括一些知名专家要不了解这种宣纸一对一的复制技术,一般都会认不出来。
记者指着旁边另外一张黄胄的六尺人物,很肯定地说,这张绝对不是复制品。老板说,好眼力。当记者问及多少钱卖时,老板说这是撑门面的,属非卖品。对面墙上的一组方济众的山水小精品,记者端详了半天,老板笑着说没看出来吧,也是复制品。不过要的人很多,十个一组打包卖,一起走最低两万元,前几天一南方老客户一次订了十套。真的很抢手,是送礼、办事、收藏、悬挂家里的最佳礼品。
谈起书画复制,老板陈先生说,从古至今,中国书画的复制技术总是伴随科技进步提高与发展。最古老的复制方式是“临”,即对照原作画面,仅用手工描绘的方法进行复制。这种方式既慢又很难准确复制,于是古人又发明了“摹”的复制方式,将透明性较强的薄纸覆盖在古帖或字画作品上再进行复制。或者利用从后背射来的光线,将原作画面透射在纸上再进行复制。后来又出现了木刻雕版复制书画的技术,特别是木板水印和珂罗版技术出现后,使中国书画复制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代胶版彩色印刷、丝网印刷等技术与设备广泛应用于中国书画复制后,其产量巨大,销售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陈老板坦言,值得注意的是,在木板水印走俏的同时,一些特殊的复制书画也吸引着关注市场藏家们热切的目光。那就是这种一对一高仿复制品。早在2011年的春拍,一套范曾木板水印《十二生肖》。估价15万至2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56万元,在当年的秋拍中,张大千的木板水印仕女,成交价达到了13.8万元。藏友郑虎道出了木板7K印受到市场追捧的重要原因,“可以乱真的高质量结合有据可查的数量,便产生了市场需求。”
陈老板说,上世纪70年代,台湾故宫委托日本“二玄社”独家仿真复制该馆宋元古字画。日本专家通过20年的努力,研制超大型摄像机,进行同比例摄影制版和多色印刷技术,制作之精细,模仿之逼真,超过以往任何一种仿真技术。然而,日本二玄社仿真技术之后,我国国内出现了利用独特的立体扫描技术,记录画作的三维数据,像素高达3.8亿,仿真作品惟妙惟肖,如果不声明是印刷品。专家几乎难以辨认。目前国内掌握这一技术有名的两家是雅昌文化公司和圣彩虹文化公司。
三种作伪手法极具欺骗性
业内人士刑磊告诉记者。书画复制印刷造假法,其实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作伪手法无外乎就下面几种情形:
作伪法一:全部印刷。全部印刷指造假者瞄上某名家某件真迹作品作为母本后,以印刷的方式原原本本、不作任何变动地“绝对克隆”出来。此作伪手法其实与传统的印刷复制书画技艺在制造思路和操作方法上应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所不同的是在操作者所凭借的工具设备的技术含量和策划理念上。印刷仿品可以说大大改良了“印刷通病”,它既能仿效书画作品中一般性浓淡墨色的不同层次变化,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书画作品中点或线所具有的厚实与节奏感。
作伪法二:局部印刷。所谓局部印刷,纯粹是造假者在总结了全部印刷得失后,为了使所赝制伪作外观上更像真迹。而采取“对症下药”式的造假举措。通俗说就是当造假者选好一件母本后,如果对该成品的所有内容都采取印刷的手法作伪,肯定会存在有的部分相对较接近真迹、有的部分相对差距大一些的情况。
作伪法三:书画复制印刷与手工结合。印刷与手工结合是指造假者在实施了全部印刷或局部印刷后,对成品印刷部分再用毛笔作“手工还原”式的修饰举动,如在原印迹上再添加一些墨渍;补作若干皱、擦、点、染之类的笔触,以起到消减印痕,增强笔感的效果。将此法运用到书法作品的造假仿真效果明显更“胜”于画作。
名画复制千元就搞定
如此多的赝品来自哪里?藏家胡澄海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亲历的故事。他去年年末的一天在书院门画廊一条街闲——几位操着江西口音的年轻人围上来问他要不要名人字画,想要谁的有谁的,价钱好商量。他好奇地问都是谁的作品?对方很热情地给他介绍说全国一线著名画家的作品,应有尽有,从几百几千到几万不等,一分价钱一分货。店就在前面,去看看,要不要无所谓。胡澄海说他当时也挺好奇便随一年轻小伙前往。从一个胡同走进一家二层楼,在一面积不足60平方米的画廊内,店内挂满四壁的字画署名除了一些不知名的画家外,还有刘文西、王西京、范曾等名家作品,还有部分山水作品没有题名落款。年轻老板虽只20岁出头,但说话举止十分老练。得知他想购画送人,立马来了兴致声称:“店里的画可以按买家的要求题词题名,笔迹绝对是专业的,保证行家都看不出破绽。你不用管东西是怎么出来的,只要你给定金,我按时交货,要是太次你可以不要”。胡澄海从所带的图册中找出一幅刘文西的人物画,对方称:“需先交300元定金,余下的700元可在一个星期后拿货时给付,如果是作为礼品送人,建议进行装裱,这样看上去更有档次,也不贵。”据了解,像刘文西这样的三开彩色《陕北小姑娘》在去年最少也在35万左右,而他们千把元就能搞定。
业内人士蔡一阳告诉记者。其实:1000元买个仿品并不便宜,多是找些不知名的画家进行仿画,或是找美院的学生代笔,一般两三百元就能搞定。除了艺术品市场暴利的吸引外,礼品市场的火热,也让假画有了庞大的市场需求,这也滋生了造假沃土,令人防不胜防。
高科技仿品谈不上艺术
西泠印人骊山印社社长董扬对于书画造假有着独特的见解。他称,连食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也有造假行为,书画造假自然可以理解。董扬说,许多年轻画家或大师都有过“造假”行为,但或是临摹学习,或是追于生计。书画界中,有许多名人就提倡不打假。造假总归是不好的,但是也要有宽容之心。作为一名画家只有不断提升个人修为和实力,对于创作持虔诚之心,才能更好地创作更多优秀作品,给造假者不留余地。临摹学习并非不可,也是个人的一种提升,但将其谋利是对艺术品的一种玷污。特别是借助高科技来复制名家书画,根本就谈不上有任何艺术价值,甚至算不上是艺术品。不仅扰乱市场,更是对原作画家的名誉严重损害。
业内人士牛源告诉记者,以水印木刻或其他印制方式有限量复制的名家书画作品,从另一个层面也是属于正面的传播性质,旨在让人学习或观赏。凡是上述那些传世书画名作或副本或摹本或复制品等等,它们所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也正迎合了市场一部分人心理需求。但恶意作伪完完全全是动机不纯,居心险恶。对整个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大,性质十分恶劣。其危害不外乎有三:一是侵害当局名家的知识产权、亵渎了至高无上的中华艺术;二是破坏与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三是让消费者蒙受或大或小的经济(包括精神)损失。
当然,对待书画一对一复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将其全盘否定;也不能一味地姑息宽容,而要采取有区别对待的实事求是态度。对于古代既存的书画赝品,应尊重与保护它的原始状态;对于当今诸多种人为的恶意作伪,则必须坚决地制止与打击。维护中华传统艺术的圣洁与艺术品市场的健康有序,保护书画收藏者们的基本权益是未来书画市场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