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组的卧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以颈部疼痛、胸骨后疼痛、发热、烦躁不安以及出汗等症状为主,中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发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患者发病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比如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脏破裂等[1],不仅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患者直接死亡,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疾病。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6例。对照组中4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为(52.4±9.2)岁,病程30min~7h,平均病程为(3.2±2.3)h,其中下壁心梗2例,前壁心梗4例。观察组中5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为(52.6±9.3)岁,病程35min~7.2h,平均病程为(3.3±2.4)h,其中下壁心梗1例,前壁心梗5例。两组患者的梗死部位、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临床上主要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指导、皮肤护理、体位护理以及口腔护理等多个方面内容。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一般来说,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入院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家属办理相应地住院手续,给予呼吸、血压以及心电监护,准备好起搏器、除颤仪等相关抢救设备。同时,护理人员要热情给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医疗设备以及管理制度等,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2)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再加上起病较急,往往容易产生极度紧张、焦虑不安以及抑郁等负面心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认识到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同时给患者讲解治疗方法、目的、效果以及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疑虑,帮助患者调整好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3)基础护理。叮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饮食习惯,合理安排患者饮食,尽量给患者准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容易消化的、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叮嘱患者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同时,对患者尿液的性狀、颜色以及量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立刻上报医生,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尽量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4)康复训练。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和被动四肢活动,避免形成下肢静脉血栓[2]。同时,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定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出现压疮的几率。
1.3 观察指标
护理期间,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同时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相应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护理,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44±2.01)d;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0.11±7.45)d,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临床上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但是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再加上合并诸多慢性疾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所以临床护理难度较大[3]。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说明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能够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延长患者的寿命,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同时,有研究表明,制定临床护理路径,使诊疗护理得到规范化管理,实现了医疗工作的科学性和计划性,同时,进一步加强医护合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性,增强患者的责任感,转变医院风气,使工作效率提高,从而为护理质量提供有效保障[5]。因此,临床上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素青.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11:1374-1376.
[2]许发发,陈宇英,孙丽君,吴晓庆.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4:3865-3867.
[3]赵淑珍.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路径的应用与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0,08:1598-1599.
[4]王继君.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8:45-47.
[5]李粉妮.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4,01:194-195.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 应用效果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表现以颈部疼痛、胸骨后疼痛、发热、烦躁不安以及出汗等症状为主,中老年人为该病的高发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且患者发病后,如果治疗不及时,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比如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心脏破裂等[1],不仅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加重,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导致患者直接死亡,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疾病。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运用效果,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6例。对照组中4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年龄40~81岁,平均年龄为(52.4±9.2)岁,病程30min~7h,平均病程为(3.2±2.3)h,其中下壁心梗2例,前壁心梗4例。观察组中5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年龄41~82岁,平均年龄为(52.6±9.3)岁,病程35min~7.2h,平均病程为(3.3±2.4)h,其中下壁心梗1例,前壁心梗5例。两组患者的梗死部位、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临床上主要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其中包括心理指导、皮肤护理、体位护理以及口腔护理等多个方面内容。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临床护理路径,一般来说,护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入院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家属办理相应地住院手续,给予呼吸、血压以及心电监护,准备好起搏器、除颤仪等相关抢救设备。同时,护理人员要热情给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医疗设备以及管理制度等,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2)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年龄较大,再加上起病较急,往往容易产生极度紧张、焦虑不安以及抑郁等负面心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要经常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认识到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同时给患者讲解治疗方法、目的、效果以及成功的病例,消除患者疑虑,帮助患者调整好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3)基础护理。叮嘱患者尽量卧床休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饮食习惯,合理安排患者饮食,尽量给患者准备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容易消化的、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叮嘱患者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同时,对患者尿液的性狀、颜色以及量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立刻上报医生,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尽量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4)康复训练。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和被动四肢活动,避免形成下肢静脉血栓[2]。同时,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定时帮助患者变换体位,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出现压疮的几率。
1.3 观察指标
护理期间,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同时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相应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护理,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44±2.01)d;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0.11±7.45)d,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临床上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但是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再加上合并诸多慢性疾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所以临床护理难度较大[3]。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效果显著,说明将临床护理路径运用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能够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延长患者的寿命,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同时,有研究表明,制定临床护理路径,使诊疗护理得到规范化管理,实现了医疗工作的科学性和计划性,同时,进一步加强医护合作,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性,增强患者的责任感,转变医院风气,使工作效率提高,从而为护理质量提供有效保障[5]。因此,临床上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素青.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11:1374-1376.
[2]许发发,陈宇英,孙丽君,吴晓庆.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4:3865-3867.
[3]赵淑珍.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路径的应用与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0,08:1598-1599.
[4]王继君.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8:45-47.
[5]李粉妮.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4,01: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