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荐人才进黄埔
1924年2月的一天,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刚刚结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廖仲恺,亲自到码头迎接从北京南下广州的共产党员张申府。
张申府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曾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国共合作后,在李大钊的推荐下,张申府前来广州,参加黄埔军校的筹备工作。
当晚,廖仲恺在粤港大酒店设宴,戴季陶、邓演达等人作陪。
廖仲恺热情地说:“蒋介石在上海,至今未回,孙中山先生让我负责军校的筹备工作。现在,季陶兄暂代军校政治部主任,择生兄(邓演达之字)是军校训练部副主任,我拟请你为政治部副主任。”
张申府说:“政治部副主任一职,我可以暂时兼代。广东大学正在筹备,邹鲁校长聘请我为该校的图书馆馆长,以后,恐怕我将以那边为主。”
廖仲恺说:“目前,黄埔军校急缺人才,我希望张先生能够推荐一些贵党在国外学习的优秀学生。”
张申府说:“我给你举荐几个,都是屈指可数的人才。”他拿出自来水笔,写的第一个人是“周恩来”,第二个人是“周佛海”。
戴季陶一看就问:“两个人都姓周,是不是一家子?”
张申府笑着说:“周恩来是江苏淮安人,是留日、留法学生;周佛海是湖南沅陵人,是留日学生。”
戴季陶说:“周恩来,我不太熟悉,‘周佛海’这个名字,用一句京剧戏词,叫‘提起此马来头大’。我戴某人被称为国民党的理论家,此君在翻译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很有名气。在陈独秀的《新青年》,张东荪的《解放与改造》上,经常有周佛海署名的文章,介绍社会主义。”
这时,廖仲恺问:“周恩来的情况怎样?”
张申府说:“周恩来从早稻田大学和日本大学两所学校毕业,又在法国里昂大学勤工俭学,是中共旅欧支部的领导人,有实际斗争经验,组织能力特别强。”
廖仲恺说:“我们需要组织能力强的人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你说呢,季陶?”
戴季陶说:“国共合作,对于优秀人才是多多益善。申府,你写信给周恩来,我给周佛海写信,谈谈这里的情况,谁愿意回来,我们就给谁汇去路费,如何?”
聘请军校政治部主任之事定了。
重担压垮周佛海就这样
很快,周恩来回信,表示同意;周佛海也回信,愿意回来,戴季陶寄去路费,周佛海迟迟没有音信。
原来,周佛海在京都绯闻缠身,正焦头烂额。周佛海有两次婚姻,在家乡,发妻为他生了一儿一女,后来,他在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期间,又和一富家女子杨淑慧“拍拖”,产生感情,于是向杨淑慧求婚。此事被一小报记者得知,披露于报端,杨老太爷坚决反对,并将女儿禁闭在楼上。杨淑慧也是烈女子,从楼上跳下来,与周佛海“私奔”到日本,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周佛海说:“当时,我们穷得要命,多了一个孩子,事情就麻烦很多。有时,我苦心思考、研究一个问题,结果,小孩大声啼哭,让人心烦。淑慧除烧饭、洗衣,加上抚养小孩,产后不到4天,她就起床烧饭。”
为了生计,周佛海“焦虑万状”。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接到国内来信,他不敢耽搁,立即回信,十多天后,回国的路费寄来了,他又借了路费,这才回国。周佛海到了广州,黄花菜都凉了,周恩来已经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如今,只能重打鼓另开张,我一是想去北京大学做教授,有地位,月薪有200元,但是,没有门路,可望不可即啊;二是想去上海印书馆做编辑,最高薪水每月有150元,又谈何容易r周佛海说话都有些底气不足。
戴季陶微微一笑:“如果愿意,你的前途由我安排。我推荐你去广州大学任教授,每月薪水240元,这是最高的。你还可以去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最少还有百十元的收入,你以为如何?”
周佛海怀疑自己听错了:“有这样的好事吗?”
戴季陶说:“国民党已经在广东掌权,将来要统一中国,共产党是来帮助国民党的,一旦国民党统治完善了,势必采取分共清党的方针。现在,国共两党的斗争就很激烈,我希望周先生看清方向,正确对待两党的斗争。”
周佛海说:“只要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愿赴汤蹯火,在所不辞。”
戴季陶说:“我与孙中山,包括现在的实力人物蒋介石,都有极好的关系,只要你听我的,我保你前程锦绣、富贵荣华。”
“戴先生,我明白你的意思。”
不久,周佛海去广东大学当教授,同时,身兼黄埔教官,只要有空,他就去军校给学员们讲课。他讲的《国民革命与三民主义》课,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此时,在国民党内部掀起一股“反共浪潮”。戴季陶极力反对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相继发表一系列文章,被称为“戴季陶主义”,成为国民党右派的理论基础。戴季陶将《国民革命和中国国民党》一文的原稿,拿给周佛海,周佛海一看,击节叫好,在戴季陶和邹鲁的影响下,周佛海写了一封信给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要求脱离共产党。
身为广东区执行委员的周恩来,深感震惊。为了挽救周佛海的政治生命,周恩来多次予以批评教育,耐心帮助。
周恩来说:“入党的时候,我们都站在党旗下,要为理想和前途贡献出自己的一生,乃至生命,这样一点小小的挫折,怎么就使你动摇了?”
“如果找不到职业,饭都没有吃,哪里能革命?哪怕你志气比天高,哪怕你野心比海大,不能生活,什么都是空的。志气不能充饥,野心不能御寒。生活这两个字,古往今来,不知埋没多少英雄豪杰,志士仁人。”
结果,谁也没有说服谁。
周佛海投奔蒋介石,从此,成为蒋介石的亲信。
1924年2月的一天,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刚刚结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廖仲恺,亲自到码头迎接从北京南下广州的共产党员张申府。
张申府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曾在北京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国共合作后,在李大钊的推荐下,张申府前来广州,参加黄埔军校的筹备工作。
当晚,廖仲恺在粤港大酒店设宴,戴季陶、邓演达等人作陪。
廖仲恺热情地说:“蒋介石在上海,至今未回,孙中山先生让我负责军校的筹备工作。现在,季陶兄暂代军校政治部主任,择生兄(邓演达之字)是军校训练部副主任,我拟请你为政治部副主任。”
张申府说:“政治部副主任一职,我可以暂时兼代。广东大学正在筹备,邹鲁校长聘请我为该校的图书馆馆长,以后,恐怕我将以那边为主。”
廖仲恺说:“目前,黄埔军校急缺人才,我希望张先生能够推荐一些贵党在国外学习的优秀学生。”
张申府说:“我给你举荐几个,都是屈指可数的人才。”他拿出自来水笔,写的第一个人是“周恩来”,第二个人是“周佛海”。
戴季陶一看就问:“两个人都姓周,是不是一家子?”
张申府笑着说:“周恩来是江苏淮安人,是留日、留法学生;周佛海是湖南沅陵人,是留日学生。”
戴季陶说:“周恩来,我不太熟悉,‘周佛海’这个名字,用一句京剧戏词,叫‘提起此马来头大’。我戴某人被称为国民党的理论家,此君在翻译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很有名气。在陈独秀的《新青年》,张东荪的《解放与改造》上,经常有周佛海署名的文章,介绍社会主义。”
这时,廖仲恺问:“周恩来的情况怎样?”
张申府说:“周恩来从早稻田大学和日本大学两所学校毕业,又在法国里昂大学勤工俭学,是中共旅欧支部的领导人,有实际斗争经验,组织能力特别强。”
廖仲恺说:“我们需要组织能力强的人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你说呢,季陶?”
戴季陶说:“国共合作,对于优秀人才是多多益善。申府,你写信给周恩来,我给周佛海写信,谈谈这里的情况,谁愿意回来,我们就给谁汇去路费,如何?”
聘请军校政治部主任之事定了。
重担压垮周佛海就这样
很快,周恩来回信,表示同意;周佛海也回信,愿意回来,戴季陶寄去路费,周佛海迟迟没有音信。
原来,周佛海在京都绯闻缠身,正焦头烂额。周佛海有两次婚姻,在家乡,发妻为他生了一儿一女,后来,他在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期间,又和一富家女子杨淑慧“拍拖”,产生感情,于是向杨淑慧求婚。此事被一小报记者得知,披露于报端,杨老太爷坚决反对,并将女儿禁闭在楼上。杨淑慧也是烈女子,从楼上跳下来,与周佛海“私奔”到日本,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周佛海说:“当时,我们穷得要命,多了一个孩子,事情就麻烦很多。有时,我苦心思考、研究一个问题,结果,小孩大声啼哭,让人心烦。淑慧除烧饭、洗衣,加上抚养小孩,产后不到4天,她就起床烧饭。”
为了生计,周佛海“焦虑万状”。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接到国内来信,他不敢耽搁,立即回信,十多天后,回国的路费寄来了,他又借了路费,这才回国。周佛海到了广州,黄花菜都凉了,周恩来已经就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如今,只能重打鼓另开张,我一是想去北京大学做教授,有地位,月薪有200元,但是,没有门路,可望不可即啊;二是想去上海印书馆做编辑,最高薪水每月有150元,又谈何容易r周佛海说话都有些底气不足。
戴季陶微微一笑:“如果愿意,你的前途由我安排。我推荐你去广州大学任教授,每月薪水240元,这是最高的。你还可以去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最少还有百十元的收入,你以为如何?”
周佛海怀疑自己听错了:“有这样的好事吗?”
戴季陶说:“国民党已经在广东掌权,将来要统一中国,共产党是来帮助国民党的,一旦国民党统治完善了,势必采取分共清党的方针。现在,国共两党的斗争就很激烈,我希望周先生看清方向,正确对待两党的斗争。”
周佛海说:“只要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愿赴汤蹯火,在所不辞。”
戴季陶说:“我与孙中山,包括现在的实力人物蒋介石,都有极好的关系,只要你听我的,我保你前程锦绣、富贵荣华。”
“戴先生,我明白你的意思。”
不久,周佛海去广东大学当教授,同时,身兼黄埔教官,只要有空,他就去军校给学员们讲课。他讲的《国民革命与三民主义》课,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此时,在国民党内部掀起一股“反共浪潮”。戴季陶极力反对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相继发表一系列文章,被称为“戴季陶主义”,成为国民党右派的理论基础。戴季陶将《国民革命和中国国民党》一文的原稿,拿给周佛海,周佛海一看,击节叫好,在戴季陶和邹鲁的影响下,周佛海写了一封信给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要求脱离共产党。
身为广东区执行委员的周恩来,深感震惊。为了挽救周佛海的政治生命,周恩来多次予以批评教育,耐心帮助。
周恩来说:“入党的时候,我们都站在党旗下,要为理想和前途贡献出自己的一生,乃至生命,这样一点小小的挫折,怎么就使你动摇了?”
“如果找不到职业,饭都没有吃,哪里能革命?哪怕你志气比天高,哪怕你野心比海大,不能生活,什么都是空的。志气不能充饥,野心不能御寒。生活这两个字,古往今来,不知埋没多少英雄豪杰,志士仁人。”
结果,谁也没有说服谁。
周佛海投奔蒋介石,从此,成为蒋介石的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