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年第7卷重点刊拟主题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p_dre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带血管腓骨和髂骨移植修复四肢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2年 1月~ 2004年 1月,对 49例四肢骨缺损患者采用带血管腓骨( 33例)和带血管髂骨( 16例)移植治疗 .参照 Enneking系统对患肢进行功能评价,移植骨转归参照国际挽救肢体专题讨论会制定的 关于同种及带血管移植的放射学评价方法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 1~ 12年,带血管腓骨移植组患肢功能恢复率为 82.7%,
目的 研究跳跃性脊柱骨折的损伤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 1994年 1月~ 2003年 12月间收治的 35例跳跃性脊柱骨折患者的损伤机制、诊断和治疗.结果车祸伤及坠落伤是跳跃性脊柱骨折的主要原因.跳跃性脊柱骨折常伴发较复杂、严重的合并损伤,在其 处理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误诊和延迟诊断.除 3例患者死亡外,余 32例患者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对有此类暴力损伤患者,建议摄全脊柱 X线片或行其它影像
目的 探讨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在修复合并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手指外伤中的疗效.方法 2002年3月~2005年7月应用游离静脉动脉化皮瓣移植修复同时合并双侧指动脉损伤及皮肤缺损的手指外伤患者11例12指,缺损面积0.5 cm×2.0 cm~2.0 cm×4.5 cm,术中行静脉动脉化皮瓣10指,静脉干动脉化皮瓣2指.结果 除1例合并真菌感染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术后所有患者获得2~2
病例组研究的结果说明:选择开放复位内固定或全髋关节置换对结果影响不大,但并发症如异位骨化等前者比后者的发生率高.研究人群的不同,尤其是年龄因素,可以单独影响结果.全髋置换的研究人群年龄大于开放复位内固定者,这使得关于更佳方法的结论不具有可行性.还需要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更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期刊
目的 总结 FJ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 1999年 3月~ 2003年 3月,我院用 FJ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64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 12~ 48个月,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 45.3%恢复至术后 87.6%,椎体后缘高度由术前 81.0%恢复至术后 96.2% ,Cobb角由术前平均 18.5°恢复为术后 2°.结论 FJ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坚强,是较好的胸腰椎骨折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2月~2004年10月,应用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60~95岁,平均74.5岁.按AO分类31-A1型7例,A2型29例,A3型6例,最终随访时进行评分.结果39例获得11~24个月(平均20.9个月)随访.37例骨折愈合,2例延迟愈合.按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优2
目的 观察应用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预防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 2004年2月~2005年3月,对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板切除减压和椎弓根内固定后,在硬膜外放置可吸收医用膜.定期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不良反应,防粘连效果良好.结论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是一种良好的预防硬膜外粘连的材料。
目的 探讨髋臼后壁边缘压缩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2000年2月~2005年10月,对11例涉及髋臼后壁边缘压缩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所有患者的后壁边缘压缩骨折、髋关节后脱位均由CT扫描得到证实.患者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对边缘压缩骨折进行撬起和植骨,重建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平均5~56个月(32.4个月)随访,临床结果采用改良d'Aubigne和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