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应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k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夯实水泥土桩以其设备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工期短、桩体强度较高等优点,广泛应用到各类地基处理。本工程就该基础处理方法在高层砂类土层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 夯实水泥土桩
  【 abstrac 】 Rammed soil-cement piles with its simple equipment, construction is convenient, low cost,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pile intensity higher, widely applied to all kinds of foundation treatment. This project is the fundamental processing method in the top of the application of sand soil is summarized.
  【 key words 】 rammed soil-cement piles
  中圖分类号:TU47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近年来,夯实水泥土桩设计理论和作用机理日趋成熟,并且以其设备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工期短、桩体强度较高等优点,广泛应用到各类地基处理。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是用人工或机械成孔,选用相对单一的土质材料与水泥按一定配比预先充分拌合均匀制成水泥土,分层向孔内回填并强力夯实,制成水泥土桩。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承担基础传来的荷载,可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变形特性。当采用具有挤土效应的成孔工艺时,还可将桩间土挤密。夯实水泥土桩属中等粘结强度桩,适用于出来地下水位以上的软弱地基加固。夯实水泥土桩通过两方面作用提高地基的强度:(1)水泥土桩本身是夯实成桩,成桩夯实工程中挤密桩间土,使桩间土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水泥与土料充分混合成桩后,水泥和土颗粒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最终形成相互连接的致密结构,是桩体本身有较高强度和水稳定性。但是大多应用于地基土强度要求提高和地基土层变形要求改变的多层和小高层建筑中,在高层住宅中很少应用。本文就该基础处理方法在高层砂类土层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总结,以便同类工程借鉴。
  二. 工程概述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总用地面积为8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8.2万平方米,设10栋住宅楼,地上18层,地下一层,四个地下车库,一个人防车库。住宅楼为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其中3#楼南北长38.8米,东西宽14.2米,由于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强度的要求,需进行地基处理。
  2.工程地质条件
  该场区内自然标高为28.5m,设计±0.000标高为28.800m,4#楼基底标高为24.78米,场区总体地势较平坦,场地地貌单元属第四纪冲积平原地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见下表),4#楼地质条件复杂,经过承载力验算地基不能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所以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对地基进行处理。设计3#住宅楼传到基底的单位荷重为250KPa,夯实水泥土桩以第④层砂层为桩端持力层,地基土承载力特征植为260Kpa。
  
  三. 地基处理
  1.施工处理方案
  根据住宅楼上部结构传至基底的荷载大小计算出夯实水泥土桩的各种参数,其设计参数如下:1)、桩径:350mm。2)、施工桩长为6.00m,有效桩长5.80m,保护桩头0.20m,以第④层细砂作桩端持力层。3)、桩体配合比:水泥与土的体积配合比为1:7(实方比)4)、置焕率:m=10.6%。5)、桩数:711根:总延米为4266米。6)、桩体材料:水泥为p.s32.5矿渣硅酸盐水泥,土料为粉土、粉质粘土,但有机质含量不能大于5%,7)、褥垫层:桩顶铺设200mm厚的碎石褥垫层,碎石粒径≤20mm,褥垫层宽出素砼垫层200mm,夯填度不大于0.90。本工程水泥土桩横向和竖向间距均为950mm,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 2 0 k p a。
  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1)施工准备
  施工前总承包方应将场地挖至设计标高,做到“三通一平”,清除地下障碍物,分包方组织设备进场施工。
  (2)施工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a)混合料最优含水量通过室内试验确定。
  b)桩身压实系数≥0.93,以轻便触探(N10)≥40击/30cm为宜。
  c)夯实水泥土桩全部竣工养护15天,做静载荷试验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
  (3)施工控制要点
  a)在成孔过程中要求严格控制孔位、孔径和垂直度以及桩孔形态。
  b)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配合比进行。
  c)混合料经机械粉碎,必须均匀,颜色一致。含水量要达到技术要求,混合料制成后要及时填孔成桩,搅拌好的料存放时间超过2小时不再使用。
  d)采用夯实机,填料前先夯击孔底,然后随填料夯实,直至桩顶。
  (4)质量检测及保证措施
  a)成孔质量检测:成孔过程必须严格监督检查,成孔后须经监理工程师见证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b)混合料质量检查1)、混合料所用水泥必须合格;2)、检查土粒径及含有机物;3)、检查含水量是否达到最优含水量要求;4)、检查混合材料的搅拌均匀性。
  c)桩体质量检测:采用轻便触探按当天施工桩数的2%随机抽检,要求成桩2h内锤击数(N10)不小于40击/3 0 c m。
  d)质量要求桩位允许偏差:筏板≤0.40D,桩径:-20mm,垂直度:不大于1.5%,土料粒径:不大于20mm。
  (5)施工难点
  a)水泥桩成孔后及时注入混合料,因为时间长了桩孔容易塌方,造成桩长不足或断桩。
  b)混合料的搅拌及存放时间容易超时,要及时注入孔中。因时间过长会影响桩的强度。
  四. 处理效果检测
  1.检测概况
  采用静载试验法对三组桩的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检测。检测环境为天气晴朗,气温2~8℃,湿度40~60%RH,周围无震动干扰,无明显噪声干扰。
  2.检测方法和依据
  (1)检测仪器及方法
  静载试验:试验采用堆载加载方式,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提供荷载。荷载从小到大由一台50T千斤顶逐级施加,其量值由压力表读取油压,根据千斤顶的率定曲线换算荷载。承压板下沉量由固定在基准梁上的百分表量测。
  检测方法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每级荷载下的承压板下沉量达到稳定标准后再加下一级荷载,直至加到要求最大荷载或破坏,结束试验。再加下一级荷载,直至加到要求最大荷载或破坏,结束试验。
  
  (2)检测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检测结果
  静载试验检测结果
  本次检测的符合地基静载试验结果列于表3。
  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79——2002,小区住宅楼的场地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20kpa,满足设计要求。
  五.沉降观测
  在住宅楼施工过程及施工完成后的使用期间,在各楼四个大角各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每周进行观测一次,竣工后四个沉降观测点累积沉降值各为9.1mm、9.0mm、9.2mm、9.1mm,属于楼体均匀沉降,说明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高层建筑地基工程中应用可靠、安全,具有推广价值。
  六.结束语
  通过在砂类地层和粉质粘土层混合的地基中应用夯实水泥土桩,能够达到设计承载力要求,且和碎石换填等其它方法比较成本低,工期短,是可以推广的一种地基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应用,范鹏超,《山西建筑》,2011年31期;
  【2】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工作机理分析,黄昊、海钧,《山西建筑》,2008年35期;
  【3】高层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浅析,武明元、周长富,《莱芜日报》,2005-07-0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风荷载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风荷载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 风荷载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we pay attention to the designing high-rise st
摘要:工程的防水设计及施工是建筑工程中重要分部工程,仅次于保证安全使用功能的结构设计,影响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及使用功能 。  关键词:房屋建筑防水 成因 措施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of the waterpro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branch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
笔者自 1 997年~ 2 0 0 0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百日咳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4 0例中男性 1 8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5个月~ 5岁 ;病程 3~ 7天。患儿均
在建筑施工中常碰到大体积混凝土,为学习交流大体积混凝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混凝土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到混凝土浇注施工以及后期维护等方面,并将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对
内容简介:西汉武帝(前140-前87)时,张骞饱尝千辛万苦,开辟了一条连接汉朝与西域的通商之路。随着历史的发展,丝绸之路经历了繁荣和衰落。19世纪末,以德国地理地质学家李希霍
[摘要]:建筑管理是实现建筑企业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于建筑管理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简单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建筑管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TS95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Building management is to realize the goal of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重视地下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设计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地下建筑设计中的防火设计要求的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