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c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作为文本的载体,是最直观也是最丰富的呈现。纵观近几年高涉及外国小说阅读的考题,我们发现,针对语言的考查,多借助小说人物语言或作家语言来解读人物形象、分析心理活动和挖掘主题思想等,将语言与小说的这些要素熔于一炉综合考查。
  看下面的题干:
  ①(病人)“吃力地动着嘴唇想要说些什么。”病人到底要说什么?试做补充。
  ②分析X段文字的语言特点。
  ③小说开头/结尾/第X段xxx的话有哪些作用?
  分析  ①要求我们补充(推断)人物未说出的话,属于“还原语言”类。还原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场合、心理、性格等,要根据语境合理推测和补充。②要求我们分析某个指定位置的语言特点,属于评价小说文本语言类。解答类题一般从修辞、表达技巧的角度评析。要通过对指定语言特色的品评,凸显人物特征,还要析出字里行间作者寄寓的情感。③要求我们把握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这就要求我们抓住小说的主题,联系人物形象具体分析。
  例1  读《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片段,回答:母亲的四处语言是否与后面概括母亲形象特点的词语“慈祥”矛盾?
  那位妇女停下来不吃了。
  “把鞋穿上!”她对小姑娘说。
  小姑娘向窗外张望了一下。映入她眼帘的还是那片荒凉的旷野。她把剩下的饼干塞进袋子里,连忙穿上鞋。妈妈递给她一把梳子。
  “梳梳头!”妈妈说。
  小姑娘正在梳头的时候,火车的汽笛响了。那个女人擦干脖子上的汗水,又用手抹去脸上的油污。小姑娘刚梳完头,火车已经开进一个镇子。这个镇子比前面几个要大一些,然而也更凄凉。
  “你要是还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女人说。
  “往后就是渴死了,你也别喝水。尤其不许哭。”
  小姑娘点点头……她母亲也用慈祥的目光看了她一眼。
  分析  从句式上看,这4处都是命令语气、强制口吻,近乎粗暴、不近人情。寥寥数语,从一位母亲的嘴里出来似乎更显冰冷。字里行间,文本的张力就在此,极度的反常恰恰是受深层心理影响的刺激。从主题上看,从母亲说话的背景和心情可以看出,言语的背后,流露的是这位母亲备受煎熬、满怀悲愤的情感。从说话对象——小姑娘的角度,她其实不知道要面对什么,可是母亲却明确要求她不许哭。其实,这句话未尝不是母亲对自己的警告,对自己的心理暗示。也说明母亲此时是十分难过、脆弱的,想要痛哭一场都不能,只能抑住悲痛,勇敢面对。所以,此情此景、此时此刻的生硬语气并不影响母亲的慈爱形象。隐忍恰恰是真挚母爱的深沉所在。
  示例  四处语言描写与“慈爱”并不矛盾。内容上看,依然是一个母亲从穿鞋、梳头、喝水等生活角度对女孩的关心,只是受特定场合、强烈情绪的影响,使这种关心显得“严厉”,而这种“严厉”恰恰是极度紧张、悲痛时母爱真情的流露,不管自己是什么糟糕状况,对孩子的爱并未减少,把爱放在非常态的情况下考验,反比普通平常的设置有更深的感染力。所以,这四处语言与“慈爱”不仅不矛盾,反而从另一个角度深化了母亲“慈爱”形象。
  例2  读《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片段,结合此片段中的语言描写,分析作家是怎样塑造“小偷的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
  “卡络斯·森特诺的墓。”女人回答说。
  “谁?”
  “卡络斯·森特诺。”女人重复了一遍。
  神父还是听不明白。
  “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女人不动声色地说,“我是他母亲。”
  神父打量了她一眼。那个女人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住神父。神父的脸刷地一下子红了。他低下头,准备填一张表。一边填表一边询问那个女人的姓名、住址等情况。她毫不迟疑地、详尽准确地做了回答,仿佛是在念一份写好的材料。神父头上开始冒汗了。
  分析  “怎样塑造……这一人物形象”之问,既考查人物语言,也兼顾作家笔法,应由点到面,适当挖掘,全面作答。从内容、语气上看,母亲内心是不承认自己的儿子是小偷的,她甚至不愿意让儿子独自来承受这样一种耻辱的称呼。最后一段描写可圈可点,足显作家匠心。
  示例  ①母亲的回答不卑不亢,用孩子的真实名字来回应,体现她对自己孩子的坚定信赖;母亲的回答语气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特别是最后一处语言,在说出小偷后补上一句“我是他母亲”,坚持与孩子一起承受一切,这不仅仅是勇气,更是用自己的尊严撑起儿子的脊梁,使人物形象更高大。②作家除了说话内容的精心设置外,独立简短的句式,精彩的细节刻画也很到位。故作平静的外表下是心潮澎湃、激流暗涌。作家除了对母亲神情的特写,还有说话对象——神父的侧面烘托。母爱是个常见的主题,而超越道德的伟大母爱,并不是所有作家都能驾驭的。
  归纳  从思维层面上看,解读小说语言有三部曲:定性,说话的内容是什么(如例1,说的是穿鞋、梳头、喝水等琐屑小事);定位,是什么时候说的,什么场合下说的(如例1,越来越接近孩子被打死的地方,即将见到可怜的孩子的坟墓);定神,话语的背后透露的是人物的那种心理、情感、精神、韵味。(如例2,母亲故作平静的神态背后是激荡不平的内心)
  从答题的层面上看,首先要读清题目意图,确认方向。语言有无特殊之处,是关注人物语言还是评论小说语言,明确思维路径。如例1,以语言赏析为主,探讨言语含义及内因。其次,建立考点关联,再锁定区域分析。言为心声,人物语言背后透露的是形象、心理、性格品质,因而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的身分与社会地位、预示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作品的主题与时代特点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孤立开来。如例2,从语言赏析切入,上升到形象、主旨层面。
   [练习]
  题目  下面是小说《报复》开头的文字,说说彭恩打电话说的话有哪些作用?
  写字台上的台灯只照亮书房的一角。彭恩刚从剧场回来,他坐到写字台前,伸手拿起电话要通了编辑部:“我是彭恩,你好!我又考虑了一下,关于《蛙女》的剧评,最好还是发下午版,因为我想把它展开一些……别提啦!太不像话了!所以我才打算写一篇详细的剧评。上午版你只要留出个小方块刊登一则简讯就行了。你记下来吧:‘奥林匹亚剧院:《蛙女》上演,一锅可笑的大杂烩,一堆无聊的废话和歇斯底里的无病呻吟。看了简直要让你发疯。详情请见本报下午版。’你是不是觉得我的措词还不够激烈?这样就行?那好,再见!”(2012年高考江苏卷)
  示例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点明言者的剧评家身份;③体现了主人公的性格;④为下文作铺垫。
其他文献
历史材料解析题具有取材广泛、考查功能全面、设问灵活等特点。它对同学们的能力要求较高,注重考查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同学们对于此类题型普遍认为“难”,出现这种情况,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审题的技巧、平时又缺少相应的训练而造成的。为此,本文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将材料解析题的一般审题方法与技巧进行归纳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提高高考成绩。  第一步 读:先读设问,后读材料。  例1 材料一 “方
期刊
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愈来愈深刻,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历代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荒漠化现象日趋严重,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荒漠化危害  1.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造成:(1)表土吹蚀,养分流失;(2)生态环境恶化,生存条件破坏。80年代以来,沙尘暴越来越频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3)干旱加剧,加深了贫困程度;(
期刊
水库的建设给防洪、发电、灌溉、供水与旅游开发等方面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以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河流开发忽视了河流的其他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也改变了河流生态平衡,对库区、库周乃至整个流域的生态系统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总结水库建设对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树立正确的资源
期刊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而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就是同学们对试题案例所提供信息的提炼和整理。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查的角度出发,不断地引入新材料、构建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含较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要求同学们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这
期刊
【题目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正是赏荷花的时节。  微风送来清香,沁人心脾。我正凝视着眼前的一朵待放的花苞,忽然听到远处有人喊:“哎,别光看这儿哟,远处还有一大片好看的呢!”  我随着话音抬起头,果然,在远离行人通道的河塘上,还有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花朵。这样由近及远地望去,高下开合,多样生姿,层次鲜明,别有一番意趣。  让我又惊又喜的是,启发我也启发了所有人的,是一个孩子。  请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干预国民收入的分配、第三产业和“新经济”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在题型方面,本考点选择题和主观题并重,多以数据图表为切入,考查同学们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迁移分析能力;在命题思路上,着眼于经济政策调整变化的具体背景、特点和影响分析。本文结合近年来高考真题和典型例题,解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
期刊
复习备考中,同学们除了掌握具体的考点史实之外,要注意联系历史背景,公正客观地评价斯大林模式。要注意加强横向知识的联系比较,如: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苏联经济;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异同点;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因果联系;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多以新材料、图表形式来创设新情境考查上述知识点。  “斯大林模式”的
期刊
见过孩子水汪汪的大眼睛,清澈的眸子透出纯粹的美好。走在路上,坐在车里,常常看着孩子的眼睛。心怀羡慕,开始思考。  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霓虹灯点缀着弥散了各种欲望的大道。我常常穷尽目力,眺望城市中人流涌动。想象着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  忙碌的生活夺走了太多人的审美时间。他们像流水线上的罐头,无暇欣赏生命中的美丽。可是孩子是聪明的,他们亮晶晶的眼睛,总是在寻找美,发现美。  打捞生活中珍贵
期刊
一个孩子,或有心,亦或天真,告诉了大人们远处是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当人们抬头之时,便领略到了赫然于眼前的美妙之景。  抬头之时,妙景即至。  抬头之时,我们放宽了眼界。  中国历史上,正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的人抬起了头,才发现了国家的落后,由此,才倡导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等一系列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行动。与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只会弯腰低头的时代相比,我们会发现,国人只有抬起
期刊
同学们可能发现了,近两年在大家使用的新教材内容里没有河流补给的知识点,但是在新教材必修一“陆地水”章节部分做题训练或考试的过程中会常常见到河流的补给类型练习题,有点棘手,不用紧张,下面我们就河流补给类型的有关内容一起来总结,并探讨下做此类型题目的规律和方法。  河流水是地球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水体的相互关系如下:  常见河流的补给类型有如下几种方式:  [流量][月份][雨量][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