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避免的思维偏误

来源 :阅读(决策智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e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成偏误:你为什么宁可用一张错误的地图,也不愿没有地图?
  “他终生吸烟,每天3盒,却活到了100多岁。因此吸烟的危险不可能有多大。”“汉堡是安全的。我认识一个人,他住在白沙岛(德国汉堡城北的一个区)中部,他从不锁门,哪怕出去度假都不锁门,他家还从未失窃过。”
  上面这些话是想证明某种东西,但它们其实什么也证明不了。这么讲话的人,就是犯了现成偏误。
  现成偏误是指: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这当然是愚蠢的,因为外界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频繁。
  由于现成偏误,我们的脑子里总有一张错误的风险卡。于是我们系统性地高估了因飞机坠毁、汽车事故或谋杀而遇难的风险。我们低估了因为糖尿病或胃癌这样不太能引起轰动的方式死亡的风险。炸弹袭击要比我们认为的少得多,抑郁症则要常见得多。壮观、华丽或声音大的一切,我们都高估了它们出现的概率;而无声、无形的一切,我们都低估了它们出现的概率——因为我们的大脑更容易接受壮观、华丽或声音大的东西。我们的大脑是剧本式思维的,而不是量化思维的。
  医生更常成为现成偏误的执行者。他们有他们最喜欢的疗法,用它们治疗所有可能的病例。虽然有可能存在更合适的疗法,但那些疗法在他们的思想里是不存在的,因此他们总是采用自己熟悉的方法。企业顾问也经常陷入这种偏误。如果遇到一种新形势,他们不会双手交叉在头顶上,叹息说“我实在不知道我能向你提供什么建议”,相反,他们会启动一个他们熟悉的顾问程序——不管它合不合适。
  某种东西重复出现,我们的大脑就很容易重新提取它,但它并不一定是真的。纳粹领导人不就是经常重复“犹太人问题”,直到大众坚信确实存在一个严肃的问题。所以,你只需要足够经常地重复“不明飞行物”“生命能量”或“轮回”这些词,人们就会相信它们。
  现成偏误的蠕虫深深地钻在董事会的沙发椅里。这些大人物只讨论管理层呈送给他们的东西——大多是季度数据——而不讨论管理层未呈送的但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如何巧妙地将竞争对手一军,如何更好地应对员工积极性的下降或客户行为的某种意外变化。我多次观察到:人们都是先使用现成的数据或配方。他们习惯于在这个基础上作决定——结果经常是灾难性的。例如:10年前人们就知道,用所谓的期权定价模型公式确定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是行不通的。但因为没有别的公式,人们宁可使用这样一个错误的公式。“波动率”也一样。用它测量一种金融产品的风险是错误的,但它是现成的。于是现成偏误给银行造成了巨额损失。这就好像你身在一座没有地图的陌生城市里,但你口袋里有另一座城市的地图,于是你就使用了那张地图。你宁可用一张错误的地图,也不愿没有地图。
  弗兰克·西纳特拉曾经唱道:“噢,我的心狂跳不已,皆因你在这里。我若不在我心爱的女孩身旁,我就爱我身旁的女孩。”这就是绝对的现成偏误。应对办法是,请与跟你想法不同的人合作,跟那些与你拥有截然不同经验的人合作,因为你独自战胜不了现成偏误。
  结果偏误: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
  来看一个小小的思维试验。我们假设有100万只猴子在股市上投机。它们疯狂地、自然也是纯随机地买卖股票,结果会发生什么事?一年后,约一半猴子的投资赚钱了,另一半亏钱了。第二年这帮猴子又是一半赚钱,另一半亏钱。长此以往,10年后大约只剩下1000只猴子,它们的每次投资都是正确的。20年后只剩下1只猴子每次投资总是正确的——它成了亿万富翁。我们就叫他“成功猴”吧。
  媒体会如何反应呢?他们会冲向这只动物,去阐述他的“成功原理”。接着他们会找到某种原理:也许这只“成功猴”吃的香蕉比其他猴子多,也许它坐在笼子的另一个角落里,也许它是头朝下吊挂在树枝上的,或者也许他捉蚤子时思考的时间很长。它一定拥有某种成功秘诀,不是吗?否则它怎么会有这么出色的表现呢?一只20年来总是作出正确投资决定的猴子,怎么可能只是一只无知的猴子呢?不可能!
  猴子的故事说明了结果偏误:我们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作决定的过程。这种思维错误又名史学家错误。
  一个经典例子就是日本人偷袭珍珠港事件。这座军事基地是不是应该疏散呢?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自然应该疏散,因为有大量线索说明,日本即将对其进行袭击。不过这些线索是事后回顾时才显得如此清晰的。在1941年,当时存在着无数自相矛盾的线索,有的说明要袭击,有的说明不会袭击。要判断决定(是否疏散)的好坏,必须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之中,并过滤掉我们事后知道的一切信息(尤其是珍珠港果真遭到了袭击的事实)。
  再来看另一个思维试验。研究人员分析了3位心脏外科医生的成绩。他们让每位外科医生进行5次高难度的手术。多年后这些接受手术的病人的死亡率在20%左右。具体结果是:医生A的5个病人一个也没死,医生B的病人死去一个,医生C的病人死去两个。你如何评价这3位医生的成绩呢?如果你像大多数人那样思考,你会认为医生A是最优秀的,医生B次之,医生C是最差的。
  这样你正好犯了结果偏误。你应该已经明白原因了:抽样试验的范围太小,结果相应地说明不了什么。那么,应该如何评价这3位医生呢?只有当你对他们的技术有所了解,仔细观察过他们的手术准备和执行过程时,你才能正确评价他们。也就是说,你要分析过程而不是结果。或者,你应该进行一次规模大得多的抽样调查: 100次或1000次手术。这里只要理解一点就够了:一位普通的外科医生,病人一个不死的概率是33%,死一个的概率是41%,死两个的概率是20%。以结果评判外科医生是否优秀,不仅不准确,而且不道德。
  结论是,请你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结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作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你最好仔细研究一下这样作决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或者为一个也许是纯属偶然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这个决定是出于理性而作出的吗?如果是,那你下回最好仍然这样做,哪怕上回的结果很糟。   不作为偏误:为什么不是答案就是问题?
  有两名登山者。第一个人掉进了一个冰川缝隙里,你本来可以帮助他、营救他,但你没有这么做,结果他死了。你将第二个人主动推进了冰川缝隙,不久后第二个人也死了。这两种行为哪种更严重呢?理性地看,这两种行为同样应该遭到谴责,无论是放弃不救还是主动谋杀——两者的结果都是死亡。但某种感觉告诉我们,放弃不救不如后者严重。这种思维错误人们称之为不作为偏误。不作为偏误总是出现在无论放弃还是行动都会带来损害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放弃,因为这样引起的损害主观看来更无害。
  假设你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面临着是否要批准将一种药品用于垂死病人的决定。这种药品的副作用很强,它会当场杀死20%的病人,但能在短期内挽救80%的人的性命。你会怎么决定?
  如果你像大多数人一样思考,你会禁止审批通过。你感觉当场将20%的病人送去西天的药物要比本来能够抢救80%的病人但没有施救的事实更严重。这是一个荒唐的决定,但符合不作为偏误。假设你知道不作为偏误,以理智和道德的名义决定批准这种药品,如果第一个病人用药后死去了,会发生什么事呢?媒体会大呼小叫,你就会丢了工作。作为官员或政客,你要认真对待民众中的不作为偏误——保护自己,对你有利。
  司法判决表明,这一“道德扭曲”在我们体内是多么的根深蒂固。主动的死亡援助,哪怕它符合垂死者的口头愿望,在德国和瑞士也是要受罚的,而故意放弃维持生命的措施是不受罚的。
  不作为偏误解释了为什么事实证明注射疫苗能降低生病的风险,但家长们在要不要给自己的孩子注射疫苗时还是会犹豫不决。客观看来,如果孩子后来果然生病了,应该指控父母主动伤害孩子。没错,我们感觉故意放弃不如受谴责的主动行为严重。
  不作为偏误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更喜欢让某人自己撞上刀口,而不愿直接伤害他。投资者和经济记者感觉不研发新产品不如研发错误产品严重,虽然两者都会导致公司破产。我们觉得死抱着几年前买的一堆差股票不卖不如卖了再买错股票严重;不在一座煤电厂安装废气清洗器不如因成本原因拆除废气清洗器严重;不给自己的房子安装隔热层不如为了取暖燃烧明火严重;不申报收入不如伪造纳税资料严重——虽然结果都是相同的。
  不作为偏误很难辨认——放弃行动不像采取行动那么容易看出。我们不得不承认,1968年的欧洲学生运动看穿了不作为偏误,提出了一个醒目的口号来反对它:“如果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摘自《清醒思考的艺术》)
其他文献
小布什:刷盘子成为“新内政”  乔治·沃克·布什,是美国第43任总统。退休后的小布什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的家中过得挺悠闲。他透露说,现在在家常被夫人劳拉使唤做家务,劳拉告诉他,刷盘子是他的“新内政”。此外,他还经常被劳拉打发去买杂物。有一次去买电池时,店里的工作人员惊奇地问小布什说:“有没有人说过你长得很像前总统?”小布什当时回答说:“这种事经常发生。”结果这名工作人员随后还跟了一句:“那肯定会让你
期刊
夜幕降临!释放你的魅力光芒,在他的呼吸间留下你浪漫、神秘、性感的气息。
期刊
作者:韩毓海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4月  马克思是谁,他做了什么,他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意义?这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作者以平实、诙谐但又激情澎湃的语言,结合马克思波澜壮阔的一生,和我们一起阅读了马克思几乎所有的经典著作。本书跟随马克思批判的目光,回顾和总结希腊、罗马的遗产,重读西方社会科学经典和西方思想史,并且告诉你,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知识系统的基本程序,全世界到处都是
期刊
我们为什么“在一起”?  菲菲和乐涛正在经营一家studio,主要做App设计和开发,同时也会孵化一些自己看好的产品。目前主打一款和吃喝玩乐、图片分享相关的社交App,叫“赞呐”。林乐涛的背景是设计师,擅长做特别好玩的网站和App,菲菲在某次合作中,遇到乐涛,并在共事中渐渐熟悉。他们的看法、性格、做事风格,都非常合拍,一起做T作室,也是水到渠成。乐涛说:“我们第一次见面就聊了一下午,从设计到App
期刊
热热闹闹的新年过完,才发现,脸色变得好难看。不过在防晒、保养上,小小偷懒—下,谁知道后果这么严重!亲爱的,别在怨念自己啦,我们有办法,让你对症下药白回来,还给你百倍精神和新年好气色。我为什么变黑了?  透过你皮肤的颜色,就可以初步判断病症根源。晒出来的黑,最好分辨,最明显,却也最易缓解。如果偏暗黄,说明是皮肤氧化,产生了过多自由基,毒素堆积在表面代谢不掉。久坐不动引起的代谢不畅、气血阻滞,则会导致
期刊
传统的写作指导多注重技巧方法上的改变,缺少作文理念上的根本变革,带着应试的镣铐在跳舞,没有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构建整个作文教改体系,使得写作指导很难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综合性学习的写作指导着力于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培养,侧重于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素质教育观下的写作指导应体现综合性。    1 读写结合,以读激写    小学生观察社会关注生活的面毕竟窄了些,他们的很多认识和经验都是从课外阅读
期刊
在农村,尤其是在山区小学,教学设备、设施简陋,教具、学具缺乏。教师们常常要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教具,而制作教学挂图则是许多农村小学教师的家常便饭。作为一名山村小学教师,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已记不清自己多少次绘制过教学挂图了。以前,我一直认为,制作教学挂图只是为了便于指导学生看图。在指导学生看图时,老师设计好问题,学生按按教师的提问观察、回答。在学习中,学生受教师设计思路的牵制,缺少自主
期刊
语文教育在我国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是崇高的,德国学者说:"放弃母语是亡国的捷径",我国著名女诗人秋瑾说:"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之心。"可见学习母语的功能不仅在于实用,更在于文化,是民族的粘合剂。可是,我国现行的语文教育存在不少弊端,比如大一统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及统编教材与我国的国情不相适应;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限制了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语文能力训练不足,脱离学生实际……新时代迫切需要智慧
期刊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文言诗词的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 有着无可取代的社会和文化功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名言警句所体现的丰富内容和宝贵经验对教育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 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诗词的教育价值, 并将其发扬光大, 完成其现代化转化,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而且对构建现代教育模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言诗词;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校本研究也是方兴未艾,校本课程研究,校本行动研究,校本文化研究,校本师资培训研究等等,都是校本研究的范畴。而校本教学研究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笔者就自己学校开展的校本教学研究的实践,谈几点拙见。    1 样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1.1 教学问题:关键问题课题化校本教学研究强调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实际的问题。不过,并非任何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