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动向把握建设新方向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3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教育的生态格局,各国政府重新审视教育信息化的新战略地位,打造教育数字新平台,制定教育信息化新标准,建立数字教育新规范,致力于填平数字教育鸿沟.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国进入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新阶段,教育信息化迎来实现跨越发展新机遇.同时,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暴露出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短板.在分析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动向和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该文提出推进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六点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以机器学习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教育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型科技公司教育软件和教学平台被大量采用并融入到教育领域的核心环节.在此背景下,不仅要关注新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潜力和机会,同时也要对数据驱动的智能教育进行批判性反思.文章从两个方面阐述数据驱动的智能教育可能对教育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一是“学习界差”,表现为由于智能学习平台的所有者和用户对数据知识的掌握和了解不同,而导致的多种明显不平等现象;二是“行为主义”的回归,即众多智能教育产品和应用以落后的行为主义学习
为使学生能够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数字公民,需要对学生进行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教育.其中,信息社会责任是核心素养中一个重要内容.文章以信息社会责任素养为切入点,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实施信息社会责任教育必要性的原因分析以及对信息社会责任相关概念的解读,提出针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开展有效的项目式学习;实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全面提升自身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等建议,以促进高中生信息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以往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价研究较少考虑组织信息化的问题.文章从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系统组成、高校教学与组织两大系统的耦合关系入手,构建高校教育信息化与组织信息化的融合评价模型.首先,按照系统性、关联性和稳定性原则,分别设计与构建教学系统信息化和组织系统信息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教学信息化评价包括网络基础设施、教学与科研基础设施、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成果信息化四个方面;组织信息化评价包括高校信息化保障体系、政府信息化推动力度、企业信息化水平三个方面.其次,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最后,对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