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脸的哲学与“后真相时代”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ing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被打脸,已经成为现代人“网上冲浪”的一种常规性境遇;相比之下,不被打脸反而是一件罕事。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但凡关心时事又爱发表看法之人,难免被其所累。
   比如,曾经的“毕节幼儿园性侵事件”,就有很多人被打了脸,我也是其中一员。事件一出,目睹当事人得意洋洋炫耀之样貌,联想到无辜孩童被凌虐之惨状,怒火中烧,心汤沸腾,急着转发相关报道,还附上一番义正词严的谴责之语。
   但是很快,事件就翻转了。先是有网友扒出相关图片涉嫌造假,紧接着警方发出调查声明,澄清了事件原委。
   我被打脸了。
   不过,除了灰溜溜地删掉“打脸记录”,似乎也无其他过甚的反应,因为被打脸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快递员丢芒果下跪”,同情女快递员,谴责顾客恶意投诉和非人道的行业规则,被打脸了——快递员私自寄了假快递;
   “乐清男孩失踪”,积极帮忙转发寻人启事,关心当事家长,被打脸了——妻子为了考验丈夫,把小孩藏起来了;
   “王凤雅小朋友之死”,跟随大V步伐,谴责不负责任、利用病童圈钱的父母,被打脸了——营销号扭曲了事实,善款并未被滥用。
   现在,想不被打脸实在太困难了。我们并非圣贤,没有一双慧眼能看透事件真相;更无一对可以穿透屏幕的手足,对事件进行亲身实地的调查。
   偏偏互联网又是一个“语境塌陷”的场域,我们能看到的都只是支离破碎的碎片化真实,被打脸的风险自然很高。

2


   其实说到打脸这事儿,也和社会现实与集体心理有关。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后真相时代”。所谓“后真相”,指的是个人的情感及信念,往往比客观事实更能影响人们的判断。
   在这个时代,真相并没有被篡改,只是变得非常次要。与真相相比,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凡是与自身立场相悖的事物,只会遭到无视和扭曲。
   “后真相”这一词汇随着英国脱欧公投、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一系列事件而逐渐为人熟知。在这些事件中,真相的作用力是滞后的,情绪却是先行的。
   换言之,人们在判断一件事时,事件真相退居二线,而情绪取而代之成为首要标准。因此在大多数公共事件的讨论甚至决策中,人们作出判断的首要标准,只取決于自己的情绪。
   这倒不单单是我们这个时代出现的新现象。追溯漫长的历史,人类的天性就是更相信情感而非理性,这正是《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念兹在兹的信条。
   只不过,互联网的种种特性加剧了这种趋势。
   其一在于,互联网的平等特性,降低了普通个体发表言论的准入门槛,人人把持麦克风,皆可参与公共讨论。
   其二在于,自媒体的兴起,消解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前者以海量、迅速的特性,将后者的影响力大大瓜分;而一些自媒体所传播的低质信息,将舆论场域搅成一锅乱粥,真相无处可循。
   《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指出:“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当人们既不了解真相,又拥有随便发言的权利,而且全靠自己的情感作为判别标准时,那就自然很危险了。
   结果就是,事件一出,众人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大量建基于情感的意见被肆意表达;然后事件反转,表达者被打脸……如此循环往复,构成当代互联网场域的一道奇观。
   打脸与“后真相时代”相伴相随。

3


   话说回来,打脸这件事本身倒是没什么,问题在于,现在很多人被打脸而不自知,甚至热衷于被打脸。
   对他们来说,意见表达是无负担的,被打脸也不会耗费什么成本。所以,他们不会因为一两次被打脸就停止意见表达,甚至哪怕是在表达上谨慎一点点。
   键盘啪啪,义正词严,既过了嘴瘾,又宣泄了情绪。如果事后被打了脸,那也无所谓,微博一删,我还是正义且无过错的好青年。
   但他们忽略了打脸行为所指涉的实质性后果,比如对当事人(特指被针对一方)的影响。
   很多当事人会被各种嘴炮连成的舆论暴力所伤害,受到极大的精神压力;当这种暴力以“人肉搜索”的方式穿透网络时,又会严重影响当事人的现实生活与工作。
   永远不要低估言论所能造成的恶劣影响,许多人甚至因不堪重负而结束自己的生命,比如四川德阳自杀的女医生。
   此时,被打脸者诚然可以用“法不责众”为幌子躲避惩戒,也能用“言论无罪”外加一点点反思来逃避内心谴责,但一些个体的真实人生,已经因此面目全非乃至无法挽回。

4


   那是不是为了不被打脸,我们就要不发声甚至不关注时事了呢?
   倒也不是,这显然有点矫枉过正了。公共领域的合理讨论,是公民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舆论关注,很多黑暗与不公会被隐于暗处,无人发现。
   只是,为了不被打脸,你首先要知道一点:新闻的真实性是一个过程,而非静态化的存在。真实并非确定之物,而需要各方力量的参与,通过不断地发掘、跟进、调查,方可展现。
   即便是假新闻,仍有被澄清的机会。权威媒体调查报道也好,官方调查结果出台也好,多方主体的跟进,自然会让事件真相愈发清晰。
   而“吃瓜群众”在其中能扮演的角色,或者说能发挥的作用,就是保持持续的关注。流量时代,注意力是稀缺而宝贵的;在很大程度上,普通人的关注就是推动事件真相不断被挖掘的动力。
   所以,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面对各种让你心急如焚、心如刀割的事件时,切忌宣泄情绪、急于发声、随意定性;相反,应该有“让子弹飞一会儿”的耐心,冷静下来,保持持续关注即可。
   这才是在“谣言漫天、真相难觅”的“后真相时代”,避免被打脸的正确姿势。
  (摘自微信公众号“正经研究”)
其他文献
一个普通的徽州山村,因江水而滋润,因码头而繁华,无论世道怎么变化    阅景无数,那些美得如仙境童话的世外桃源在记忆中只留下一幅空壳,倒是淡妆模样的乡村,在时空的沉淀之后,愈发记忆深刻。  徽州朱家村一个普通的徽州村庄,委实没有橖樾、西递、宏村、汪口、渔墚那么名声在外,也缺少胡家祠堂、斗山街、徽园那样厚重历史文化。因其地处新安江谷地练江谷地之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俗奇异,在人文地理自然地理都很凸
期刊
正是迎合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让限价房的上市成为大势所趋,但能否真正突围“住房难”之困,还需要政策的倾斜    每次送完小孙子去幼儿园后,张锦华都要在回家的途中去看看刚刚竣工的旗胜家园,抬头细数着自己未来新家的位置、阳台在哪里,以至于形成了一种习惯。  旗胜家园是北京首个两限房项目,18栋住宅楼目前已经筑建完工并进入初装阶段。与此同时,该地块还将建设10.8万平方米的配套基础设施,涵括体育中心
期刊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腐败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伴随着公权力的产生而出现。进入现代社会,随着产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财富的极大增长、公权力的急剧扩张,腐败现象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更加深刻、复杂和普遍。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末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开始进入以经济体制转变为主导的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整个社会的转型期,腐败现象和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日
期刊
院子,枣树,飞檐,门牌……所有承载这些过去时光的东西,连缀成平凡角落的一段胡同传奇    北京半下午的空气温热而干爽。南锣鼓巷一家四合院的门“吱呀”一声开了,迎面走出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大妈,穿着深蓝底缀枣花的中长棉袄,灰色卡其布裤子,边套护袖边说请进请进。  合上有百年历史的红漆大门,一种完全陌生的生活形态在眼底徐徐漾开。    淹没在民间的传奇    雕花窗槅蕴藏了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斑斓,垂花门迎
期刊
社保制度的全国统一,在中国各地区社会平均工资差距颇大的现实背景下,可能需要30到50年时间    “你1997年整整一年没有记录……从吴中转过来的记录少一年,可能是你老家转到吴中区就缺了1997年的记录,你应该去找吴中那边。”工作人员再三解释道。  “那我就只有再跑一趟了?”纪光很失望,这是他第五次跑社保中心了。看来这次又要白来一趟,还有因请假损失的数百元工资。  老纪从陕西来到苏州,至今已有9年
期刊
591年来,苏禄王的后人们一直在中国坚守和印证中菲友好的信念。但是,我们不停地听到菲律宾觊觎中国南海岛屿的新闻。这,应该会让长眠于中国的苏禄王深感失望的    站在北营村的街头,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慌不忙地越过村里清真寺高耸的屋顶,吹拂在你的脸上,此时你体会到的是安详、宁静和怡然自得。  坐落在山东德州北郊的北营,一个典型的城市里的村庄。这里回族的先世,既不是中国回族中所谓的“西域回族”,也不是
期刊
每当走在南京的老巷里,就像站在了历史的面前,人们不免会融入其中。  也许,多愁善感的人会幻想着多年前这里发生的故事—那种感觉,不是走在喧嚣的城市街道上所能体会到的。  历史的逝去,好像流水。这种感觉在南京,这座多年前被评为“中国最伤感”的城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那些故事发生在南京,就会变得特别奇崛,这也许是一座城市的悲情在作怪。  照片记录历史,收集图片就是收集历史和世界。那些影像在不经意间,从一些
期刊
没有哪座城市可以像哈尔滨一样,一条街演绎了一座城的文明史    北京向北,出山海关至长白山,天池奔突而去的松花江水,到冰城徒然缓慢而旖旎了。  冰城是哈尔滨的誉名。三月里的这座城市,乍暖还寒。松花江之水,在这个月份尚未完全解冻。于是在落日余晖的抚爱下,江面的冰凌被折返的阳光照得剔透晶莹。耸立在江水南岸上的防洪胜利纪念塔此时化为一个剪影,连天接地。一群鸽子在天空盘旋几周后,安静地落在塔顶的青铜雕像上
期刊
冰岛独一无二的地理构造,才是吸引世界游客蜂拥而至的根本原因    冰岛是欧洲最年轻的山麓岛国,它位于大西洋的最北端,北极圈的南部。  国土面积达10余万平方公里的冰岛,人口却只有30万。并且大多数的居民都居住在首都及其郊区,所以在这里陆地上基本看不到火车,而河流里也看不见船舶。  旅游业是冰岛主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之一,这里历来也是世界上喜欢旅游的人们心目中的天堂。    不能不去的间歇泉    由于
期刊
“袭文达公赐第在宣武门内石虎胡同……厅西小房两楹,曰‘好春轩’,为文达燕见宾客地,北壁一门,横通小屋两极楹,童仆夜宿其中,睡后多为魅出,不知是鬼是狐,故无敢下榻其中者。”  —纪晓岚 《阅微草堂笔记》    我曾因为在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编书,没事儿的下午,最喜欢在北京紫竹院公园茶室喝茶。那是一个秋阳艳艳的午后,茶室座位旁边来一白胡子老大爷,和旁边几位大爷级的人物寒暄之后,说起了想当年。  不知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