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是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文章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手段来促进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原则、实施模式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特殊教育;应用原则;实施模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育的先锋。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日趋丰富,手段也日益完善,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作用:技术可以使教育更有成效、更富有个性,更为迅捷的学习,同时使教育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使受教育机会更加均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惠及到接受教育的每一个人。“我们在为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而雀跃得时候,我们那些特殊的同胞正以他们特殊的方式惊喜地关注着信息技术的一举一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那些特殊的同胞更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善、促进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将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一、当前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
1.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教育资源是信息化教学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也是教育信息化重点建设的内容。许多特殊学校的领导认为只要有了计算机,学校就能够进行信息化教学,就达到了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只是简单的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建设,更加是软硬件的协同作用,缺少软件的支持,硬件只能是简单的摆设,不可能发挥出其对教学的强大支持作用。
2.特殊学校教师在信息化方面的状况。一是特殊学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教师是信息化的参与者、利用者和执行者,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理解将影响着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二是特殊学校教师接受培训情况。教师参与信息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一项内容,但培训的内容是以普通教育为样本;培训后,教师难以把所学的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教学中,再加上特殊学校的信息化设备相对落后,没有办法使用;三是特殊学校学生在信息化方面的状况。特殊儿童是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障碍,使其身心的发展异于正常发展规律,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借助于教育上的特殊帮助,才能充分发展其潜在能力的儿童。特殊儿童也称为发展过程中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二、信息技術的独特优势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具有以下优势:
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特殊教育中,每个学生的需要都不相同,因此,因人而异式的教学显得至关重要。
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且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简单的单一刺激,而是集图形、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感官于一体的综合刺激。
3.多媒体网络可以使盲童、聋童、肢残儿童等存在行为困难的学习者,足不出户就能从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得到有关老师的指导。与全球互联网结合,多媒体不受时空的限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所谓“不受时空限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信息来源不受限制,多媒体的信息来源可以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现象如火山爆发、海啸、医学手术等,都可详细真切地呈现在学习者眼前;二是指信息的获得不受时空限制,多媒体信息借助多媒体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等实现远距离输送,达到资源共享。
三、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的原则
1.正确运用缺陷补偿理论。“缺陷补偿理论认为任何人在一个方面出现缺欠,将会在另外一个或几个方面得到补偿”。
2.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特殊教育教学是以形象直观为其特点的,但是直观的感性的教学只能产生表象认识,知识的掌握还必须从大量直观材料中去提高、概括和抽象,以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中注意将直观性与抽象性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主要是对一些已有的材料重新组织,编制成教学软件和相应的素材库,它们是记录、存储、传输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制的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严格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检验教学效果标准的基础,技术性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艺术性是为科学性和技术性服务的。
四、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实施模式
1.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实施模式。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等感觉器官,从整体入手注重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理清知识脉络的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形象、生动,使得学生能透彻理解,系统掌握,灵活运用。
2.生活技能培训中信息技术实施模式我们进行特殊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教师要尽量引导他们在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
3.职业技能培训中信息技术实施模式。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特殊学习者回到社会生活中,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因此,要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分,强化劳动技能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实际开设一些技能培训课程,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习者完全理解掌握技能培训的每个要点。
五、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1.建立推进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机制。一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换。观念变革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先导。教育观念对人们的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观念变革是先导,教育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质量与效益提高是目标;二是加大特殊教育资金投入力度。特殊学校的教育经费是由国家统一由财政划拨的,但是所有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提出经费困难。尤其是“买得起马,配不起鞍”是许多校长的共同问题,有的学校还在配备信息化设备后,要负债前进。
2.优化特殊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建立特殊教育信息资源库。一是优化特殊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开展或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首先要有一定的信息化技术装备,需要加强教育的物质技术建设,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水平。针对特殊需要的儿童,除了要有与普通教育相同的信息化设备以外,还要有适应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的设备,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二是建立特殊教育信息资源库。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有强大的教育信息资源库的支持。
随着数字化技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方便地在听觉、视觉和其他感知方式之间进行转化,帮助人们实现多渠道学习,克服或弱化了某一感官障碍带来的困难;实现了个性化的网络学习,信息无障碍为特殊教育带来了全新视野和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赵凤娟,《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
[2]方俊明,《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师知识结构和现状》;
[3]周超敏,《浅析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赤子;
[4]祁立杰,《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方法的探析》,学周刊;
[5]孟明芳,《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吉林教育;
[6]张惠霞,《试论信息技术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育学报.
关键词:信息技术;特殊教育;应用原则;实施模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育的先锋。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日趋丰富,手段也日益完善,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作用:技术可以使教育更有成效、更富有个性,更为迅捷的学习,同时使教育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使受教育机会更加均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惠及到接受教育的每一个人。“我们在为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而雀跃得时候,我们那些特殊的同胞正以他们特殊的方式惊喜地关注着信息技术的一举一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那些特殊的同胞更需要信息技术的帮助。”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善、促进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将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一、当前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
1.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教育资源是信息化教学中最为关键的要素之一,也是教育信息化重点建设的内容。许多特殊学校的领导认为只要有了计算机,学校就能够进行信息化教学,就达到了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只是简单的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建设,更加是软硬件的协同作用,缺少软件的支持,硬件只能是简单的摆设,不可能发挥出其对教学的强大支持作用。
2.特殊学校教师在信息化方面的状况。一是特殊学校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教师是信息化的参与者、利用者和执行者,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概念的理解将影响着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二是特殊学校教师接受培训情况。教师参与信息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一项内容,但培训的内容是以普通教育为样本;培训后,教师难以把所学的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教学中,再加上特殊学校的信息化设备相对落后,没有办法使用;三是特殊学校学生在信息化方面的状况。特殊儿童是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障碍,使其身心的发展异于正常发展规律,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借助于教育上的特殊帮助,才能充分发展其潜在能力的儿童。特殊儿童也称为发展过程中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二、信息技術的独特优势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具有以下优势:
1.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特殊教育中,每个学生的需要都不相同,因此,因人而异式的教学显得至关重要。
2.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且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简单的单一刺激,而是集图形、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感官于一体的综合刺激。
3.多媒体网络可以使盲童、聋童、肢残儿童等存在行为困难的学习者,足不出户就能从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者得到有关老师的指导。与全球互联网结合,多媒体不受时空的限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所谓“不受时空限制”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信息来源不受限制,多媒体的信息来源可以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现象如火山爆发、海啸、医学手术等,都可详细真切地呈现在学习者眼前;二是指信息的获得不受时空限制,多媒体信息借助多媒体网络、信息高速公路等实现远距离输送,达到资源共享。
三、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的原则
1.正确运用缺陷补偿理论。“缺陷补偿理论认为任何人在一个方面出现缺欠,将会在另外一个或几个方面得到补偿”。
2.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特殊教育教学是以形象直观为其特点的,但是直观的感性的教学只能产生表象认识,知识的掌握还必须从大量直观材料中去提高、概括和抽象,以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中注意将直观性与抽象性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活动,主要是对一些已有的材料重新组织,编制成教学软件和相应的素材库,它们是记录、存储、传输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制的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严格的科学性。科学性是检验教学效果标准的基础,技术性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艺术性是为科学性和技术性服务的。
四、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实施模式
1.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实施模式。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发展学生的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等感觉器官,从整体入手注重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理清知识脉络的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形象、生动,使得学生能透彻理解,系统掌握,灵活运用。
2.生活技能培训中信息技术实施模式我们进行特殊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教师要尽量引导他们在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
3.职业技能培训中信息技术实施模式。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特殊学习者回到社会生活中,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因此,要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分,强化劳动技能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实际开设一些技能培训课程,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学习者完全理解掌握技能培训的每个要点。
五、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1.建立推进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机制。一是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换。观念变革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先导。教育观念对人们的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观念变革是先导,教育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质量与效益提高是目标;二是加大特殊教育资金投入力度。特殊学校的教育经费是由国家统一由财政划拨的,但是所有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提出经费困难。尤其是“买得起马,配不起鞍”是许多校长的共同问题,有的学校还在配备信息化设备后,要负债前进。
2.优化特殊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建立特殊教育信息资源库。一是优化特殊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开展或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作用,首先要有一定的信息化技术装备,需要加强教育的物质技术建设,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水平。针对特殊需要的儿童,除了要有与普通教育相同的信息化设备以外,还要有适应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的设备,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二是建立特殊教育信息资源库。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需要有强大的教育信息资源库的支持。
随着数字化技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方便地在听觉、视觉和其他感知方式之间进行转化,帮助人们实现多渠道学习,克服或弱化了某一感官障碍带来的困难;实现了个性化的网络学习,信息无障碍为特殊教育带来了全新视野和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赵凤娟,《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
[2]方俊明,《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师知识结构和现状》;
[3]周超敏,《浅析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赤子;
[4]祁立杰,《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方法的探析》,学周刊;
[5]孟明芳,《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吉林教育;
[6]张惠霞,《试论信息技术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教育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