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卷30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一)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三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图中O点为1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109°E,34°N)向正西偏531km,向正北偏448km。P1、P2分别是仅考虑单一因素影响所形成的2000年土地覆盖重心。据图回答1~2题。
  
  1. O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 )
  A. 沼泽大面积萎缩 B. 土地荒漠化
  C. 森林面积锐减 D. 生态用水紧张
  2. 关于1980年到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心从O点移到P1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B. 重心从O点移到P2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
  C. 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D. 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 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
  A. 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 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 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 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4. 下列四项中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
  A. 2009年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B. 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C. 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 黄淮地区的洪涝
  5. 该地区为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经济,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 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
  B. 增大牧场牲畜数量以增加牧民收入
  C. 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冬春季农田作物覆盖率
  D. 建设人工草场种植牧草
  图为我国鄂尔多斯(中部某地)地区Ⅰ、Ⅱ两历史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 下列因素中,影响鄂尔多斯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拔 B. 水分 C. 热量 D. 光照
  7. 为遏制“半固定半流动沙地荒漠草原牧业带”向东扩张的趋势,宜采取的措施是( )
  A. 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沙漠侵袭
  B. 退耕还林还草,稳定生态系统
  C. 实行休耕政策,恢复自然植被
  D. 恢复湿地生态,增强调节能力
  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8~9题。
  
  8. 图中,甲表示( )
  A. 土地盐渍化 B. 下游河流水位上升
  C. 下游河流流量减少 D. 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
  9. 导致图示区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原因有( )
  ①燃料短缺 ②砍伐森林 ③不合理灌溉 ④盲目扩大耕地 ⑤风沙侵袭 ⑥人口和贫困问题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④⑥ D. ③⑥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第10题。
  [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hm2)\&沙地\&468.7\&草地\&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
  
  10. 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 )
  A. 治理盐碱地 B. 退耕还草
  C. 保护沼泽地 D. 植树造林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 20世纪50年代,苏联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及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组织大规模的垦荒。在垦荒初期人们没有考虑到垦荒区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结果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地农垦区冬春季常有6~8级大风,分析该地区冬春季多大风的原因。
  (2)垦荒区面临的最主要生态问题是 ,当地人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取了收获后在田间留残茬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3)评价该农垦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12.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完成了2000 hm2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二 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
  [地
  点\&海拔
  高度
  (m)\&1月
  均温
  (℃)\&7月
  均温
  (℃)\&1月
  降水
  量(mm)\&7月
  降水
  量(mm)\&年降
  水量
  (mm)\&年日
  照时数
  (小时)\&R\&201\&2.6\&20.7\&54.1\&60.6\&824.5\&1 975.3\&Q\&1 111\&-8.4\&23.3\&1.2\&42.2\&193.7\&2 975.7\&]
  材料三
  
  (1)分析R地1月份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
  (2)与法国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
  (3)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4)图中P处地势 (高/低)于Q处;土壤盐分 (高/低)于Q处,请分析原因。
其他文献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读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 由于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 )  A. 降水增加 B. 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C. 水汽输送量增加 D. 地下径流增加  2. 若要增加该区域的年降水量,则下列措施中目前可行性较差的是( )  A. 封山育林 B. 退耕还林  C. 增加水汽输送量 D. 修建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读图,回答第1题。    1. 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A. 断裂上升 B. 褶皱弯曲  C. 冰川堆积 D. 风力侵蚀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完成2~3题。    2. 下列地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 M层 B. N层 C. P层 D. E层  3. 图中F岩体( )  A. 相对于两侧岩体垂直上升  B. 相对于两侧岩体垂直下降  C.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读图,回答1~3题。    1. 上左图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高山气候  2. 近年来,当地政府组织拆除塞纳河流域的某些水坝,其主要原因是( )  A. 水电运营成本增加 B. 水坝防洪功能丧失  C. 核电成本比水电更低 D. 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3. 上右图所示地区建设的水坝使用年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读甲、乙两图,回答1~2题。    1. 有关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  B. A、B两城市所在的自然带类型相同  C. 铁路线均位于西部平原  D. B、C两城市间的距离超过100km  2. 已知D区域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mm以上,其形成原因是( )  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多对流雨 ②盛行东北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③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下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亿吨]  1. 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 )  A. 中国 B. 美国 C. 印度 D. 日本  2. 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 )  A. 单位GDP能耗 B. 碳排放量  C. 能源进出口量 D. 煤炭自给率  山西省是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马铃薯原产于安第斯山地的高山区,目前已广泛种植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是第一生产大国。内蒙古中部的乌兰察布占全自治区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2,产量位居全国前列。2011年乌兰察布马铃薯获得丰收,但却遭遇滞销。据此回答1~2题。  1. 内蒙古乌兰察布与安第斯山地的高山区相比,适合马铃薯种植的相似自然条件是( )  A. 纬度较高 B. 地势起伏大  C. 气候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A][B][C][D][N]右图中,AB表示晨昏线,N为北极点,并且NC、ND两侧日期不同,据此完成1~3题。  1. 若∠CND为120°,则北京时间是( )  A. 4时 B. 0时  C. 6时 D. 18时  2. 若NC所在经度为30°E,此时( )  A. 地球公转速度正在减小  B. 太阳直射点北移  C. 南极科考正值最佳时期  D. 伦敦正午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 读我国南方某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图例中的数码分别代表( )    A. ①—居住用地、②—工业用地、③—绿化用地、④—仓储用地  B. ①—绿化用地、②—居住用地、③—工业用地、④—仓储用地  C. ①—居住用地、②—仓储用地、③—绿化用地、④—工业用地  D. ①—工业用地、②—绿化用地、③—仓储用地、④—居住用地  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下图是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 A地区的重点产业可能是( )  A. 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  B. 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  C. 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  D. 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采掘业  2. 图中所示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形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分布状况 B. 主要交通线走向  C.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  1. 读1990~2009年珠江三角洲三大产业产值图,有关该区域此时段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是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  B. 是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C. 2000年以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到了后工业化发展时期  D. 2009年,第三产业的产值高于第二产业  读福建省铁路网远景规划示意图,完成2~3题。    2. 福建省工业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