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艺术与传媒艺术之艺术形式关系探究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ey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是不断突破的新时代,生物艺术和传媒艺术作为新型艺术形式诞生并非偶然,强大的科技助推是主要原因。生长在如此相似的环境下,生物艺术与传媒艺术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它的解答十分耐人寻味。从生物艺术与传媒艺术的艺术形式角度出发,对两者的纵横向度发展关系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追溯两者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关键词】生物艺术;传媒艺术;艺术形式
  一、生物艺术与传媒艺术之纵向历时发展
  众所周知,当代所呈现的成熟完备的各种艺术,其形式载体与特征绝非生来如此,而是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进而随着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而完备,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的过程。由此可见,一个艺术的“生成”要经历悠久的发展过程。
  生物艺术作为一个前沿的年轻学科,是生物学和艺术最激烈的交叉碰撞,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结合,是艺术的进步,更是人类的进步。若要探究生物艺术的艺术形式,首先,需厘清生物艺术的概念。生物艺术在狭义上而言,就是活的,有生命的艺术。当然,这也并非是我随心所欲的定义,而是引用了路易·贝克的观点,“生物艺术也就是生命艺术”。就广义概念而言,生物艺术指的是艺术家将各个生物特征符号化后,通过艺术形式重构生物艺术作品,其表现特征包含无生命体和有生命体或者两种兼容的形式。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19世纪上半叶摄影的诞生,人类源远流长的艺术长河再次分流,这次分流逐渐形成了一支庞大的艺术群体,这便是由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组成的艺术集体—传媒艺术。[1]从概念的两方面分析认识,广义上的传媒艺术范围甚广,涵盖一切艺术品类,所以不作为这篇文章的探究点;在狭义上而言,传媒艺术主要是借助科技的迅猛发展,并蕴涵着媒介性和大众参与性的不同于传统艺术形式的艺术形式。传媒艺术的兴起与发展,也促使传统艺术格局发生了新的扭变,这也是给我们提供从传统的艺术认知中脱离出来的机遇,用新的思维和方式重新诠释这一新型的艺术群体。同时,也是对传统艺术思维的一种挑战。
  二、艺术形式的内在形式分析
  艺术形式的研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研究,更是其内容的剖析。只有当我们把形式拿来同材料,以及由形式通过艺术作品的内容赋予它以新的生命的材料一起加以考察时,形式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示出来。
  1、内容要素的联系分析
  探究生物艺术与传媒艺术的艺术形式内形式关系时,考察了两者共有的要素及其内在的联系。由于艺术不同深度的融合发展于社会系统之中,避无可避的会与社会的各种组成因素产生着复杂而又耐人寻味的关系。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就曾提出,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去呈现。而生物艺术和传媒艺术的创作恰恰是艺术家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把对于生活的思考融于艺术中,体现超越现实物象的艺术价值,使作品更具有了集中性、典型性与艺术性。
  2、内容特征的对立分析
  权衡一件艺术作品的艺术成就,不仅要注重内容的诠释,还应该分析艺术形式是否完满地呈现了内容。因此,我们以内容特征为依据,将其分为两部分,即表现艺术与再现艺术。传媒艺术的内容特征多为摄影、电影、广播电视类等等,属于再现艺术;而生物艺术内容特征较为广泛,有声乐、绘画、影视类等等,既属于表现艺术,又属于再现艺术。虽然两者的内部构造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内容体系,但是生物艺术和传媒艺术都是新时代背景下所诞生的艺术群体,并且都为人类艺术打开了新格局。
  三、艺术形式的外在形式分析
  1、科技性的联系分析
  现如今,科技性无论对生物艺术还是传媒艺术都是极其重要的“灵魂”定位,从生物艺术和传媒艺术发展史来看,很多创新艺术形式的出现,都是因为科技的推动发展。艺术是一种情感诉求,科技则是一种便于诠释的工具;艺术传达精神世界,科技改变客观世界,那么,科学和技术的融合就是将精神世界通过“媒介”客观实在的展现给受众。
  传媒艺术的科技性主要指科学技术在传媒艺术的生产、创作、传播和接收过程中所发挥的深刻作用。具体来说,指的是科技在传媒艺术的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深度拓展,是介入对传媒艺术本身形态、传播与接收方式和价值实现等方面所产生的非可取代性的影响。[2]生物艺术的科技性主要是近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入,全新生物结构下的生命艺术。科技性的推进也对生物艺术本身的形态和传播的方式,以及重构生命价值等方面产生了深遠的影响。生物艺术的科技性更多表现的是科技智能与人类的融合,在接近或超越人类智慧的“奇点”状况下创作艺术。因此,“科技性”无疑占有两大艺术群体的“灵魂”地位。
  只有在技术突破的不断冲击下,艺术才会保持新鲜感、绽放魅力、让人心旷神怡。
  2、艺术形象的对立分析
  探究生物艺术与传媒艺术的艺术形式外形式的对立关系时,分别从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审美方式和物化形式三维度加以分析。
  首先,以存在方式作为依据,可以划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传媒艺术的内容特征多为摄影、电影、广播电视类等等,属于时空艺术;而生物艺术内容特征涵盖范围较广,同时包含三种艺术特征。
  其次,以审美方式作为依据,对艺术进行分析,艺术是由审美创造与审美接受两部分构成。生物艺术的研究,目前主要限于视觉艺术领域的探究,另附加少量的声音和装置艺术。而传媒艺术的发展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高度融合发展。因此,传媒艺术独具视听艺术的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而生物艺术的艺术形象的审美更加丰富,是具有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的穿插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艺术的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
  最后,以物化形式作为依据,可以将艺术作品划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生物艺术是一种在传统艺术形式上加入新“媒介”的艺术,打破传统艺术作品“静”的本质,所以,生物艺术既是动态艺术又是静态艺术。传媒艺术则更多地追求技术性“质”的物化表现,属于动态艺术范围。
  四、结语
  总体上看,在纵横对比中,生物艺术与传媒艺术的联系统一,首先基于他们艺术形式的结构力量,这主要表现在他们使用的物质材料或是支撑主体都与科技性牢牢捆绑,同时他们都直接产生于人类生活,亦或是诉说人类生活等等。综上所述,生物艺术与传媒艺术是在有限的时空中绽放出多样中建统一,共生中现差异的无限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胡志锋、刘俊:《何谓传媒艺术》,《现代传播》2014年第1期,第72~76页。
  [2]刘俊:《论传媒艺术的科技性》,《现代传播》,2015年第1期,93~100页。
  作者简介:
  于春瑶(1995.10.08),女,汉族,籍贯:辽宁省瓦房店市,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综合艺术媒介材料与实验研究。
  通讯作者:
  任戬,大连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一个知识点,教师讲了很多遍,学生也很认真地听,但是学生还是一脸茫然、似懂非懂,不理解这些知识。究其原因,是学生所认知的知识领域与新知识脱节,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被教师忽略的隔膜,没有联通。要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就必须从学生所认知的知识领域开始逐步引入新的知识,以常识及学生所熟悉的知识去讲解新知识,这样往往使知识变得通俗化、简单化、趣味化,学生很容易就能深刻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  【关键
期刊
【摘要】科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材料也来自生活。同样,一些来自生活中的工具也能很好地运用在科学实验里,特别是一些电子测量工具,如电子秤、电子温度计、电子万用表和电子分贝仪等,它们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测量数据精确,可以让实验过程更简短,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方法更多样。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实验;电子测量工具  在2017版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里,“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
期刊
【摘要】在课程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和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以灌输式为主教学模式的缺陷逐渐显现出来,如何在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将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引入到课堂中来,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改革和发展是教师关注的话题。而微课作为信息化教学产物在课堂上得到广泛运用,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了便利。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和切入点,针对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促使二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融合,基于信息技术而开展的教学活动越来越多,如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对信息搜索技术的应用等,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更加生动的活力,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本文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间课堂融合实践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发挥信息技术在多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融合  引言  随着教育的
期刊
【摘要】考试是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教学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也要重视对考试试卷的讲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和巩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为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关于数學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策略,为提高初三数学教学效率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策略;分析研究  为了能够使试卷发挥更高效的检测效果,试
期刊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顺应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能获得自然科学规律等内容的认知,也是认识科学现象以及培养小学生科学精神的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动脑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基于农村背景下的教育现状,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探求其基本途径及策略,应是当下教师在小学课程教学中关注及探究的重点。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基本途径;策略 
期刊
【摘要】以思维导图来进行小学中段语文教学可以使语文知识结构化,重点内容清晰化,教学策略丰富化,教学过程细实化,语言学习有效化,思维发展形象化。把“单向教”转化为“双向学”,把“已学会”转化为“已会学”,把“厌倦学”转化为“乐意学”,这种学习方法是切实有效的。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中段;阅读水平  引言  在学习思维导图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学生根据文本的内容和情境自由选择图形和文字,表达自己的
期刊
【摘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如今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能够为儿童终身的心理健康发展、健全的人格塑造打好坚实基础。而游戏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能让小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和感受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其更充分地投入课程,提高教学效果。文章因此对游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当下,学校对小学生的教育工作应将学习与心理健
期刊
【摘要】戏剧中涉及到演员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人物语言既台词之外,肢体语言更是在表演和戏剧表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那么在台词上还是有一定的壁垒,但是人的行为和动作则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况且还有哑剧等一些不需要台词的种类全程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因此,肢体语言尤为重要。不同的人物就需要有不同的人物形体,表达不同感情和塑造不同角色也要通过熟练的肢体语言进行角色创作。本文就
期刊
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4.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环境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如何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且在七上就已经有了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