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记《酒香千秋》巨幅画卷作者潘直亮伉俪
我要介绍的酒事名人,是一对艺术夫妻—潘直亮、程惠钊伉俪。
2002年12月14日,国际美术家联合会成立六周年庆典暨首届国际名家书画作品大赛活动在中国的重镇虎门举行。笔者是在参加这次盛典时结识潘、程夫妇的。因为,这次作品大赛中,最受青睐的获奖作品,便是直亮先生的《酒香千秋》巨幅画卷(长38米,高1米)和惠钊老师的《三十三观音图》。展后,有关人士收藏了《酒香千秋》画卷。
一
这对伉俪都是湖北人氏。他们不嗜烟酒,生活节俭。65岁的潘先生,曾任中国美协湖北分会第四、五届理事,孝感市文联副主席、市画院院长等职务。64岁的程老师,是中国书画研究院二级画师,上个世纪80年代就到中央美术学院深造,曾任孝感市政协常委、市电影美术研究会会长等职。退休后,这对艺术夫妻比翼南飞,于1996年定居广州,开始了他们的职业画家生涯。近些年,他们联袂到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省和祖国大陆一些大城市办画展,作品曾获美国“第三届国际书画金鹅奖”、韩国“韩中优秀作家选拔交流展”、台湾“纪念孔子诞辰书画大展”的特别金奖、铜奖等奖项。日本村上美术馆、比利时王国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澳洲东方美术馆等,都收藏有他们的作品。
有趣的是,被画界誉为当今画坛“实力派”人物的潘直亮先生,父亲嗜酒他忌酒,却偏偏又对酒文化情有独钟。他耗近10年的精力,搜集整理中华五千年来与酒文化相关的历史典籍,然后舍粗取精,百里挑一,从酒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遴选了24组有关中国酒文化的典故传说,精心构思,数易其稿,在不足90平方米的居室中,绘就了巨幅珍品—《酒香千秋》
画卷的时间跨度,从先秦杜康造酒开始,绵延而下,至汉唐,至明清,各朝各代均有典故入选编绘。潘先生积多年创作人物画的丰富经验和文化素养,运用传统的中国水墨人物画技法,放笔直取,恣肆纵横,一气呵成!画面或金戈铁马,或竹林清风,或景物繁复,或简约清纯,真可谓人物百态,栩栩如生。有行家评曰:李白斗酒诗百篇,醉态可掬;关公温酒斩华雄,英武逼人;霸王列酒鸿门宴,气势壮阔;牡丹花下醉杨妃,纤柔婉约;青梅煮酒论英雄,杀机横藏;刘伶嗜酒封醉侯,童趣天真……而且,每幅画典故的内容,用古宋体一笔不苟,撰于画幅,既便欣赏,更是美工,堪称一绝。有识者赞赏说:“此画卷乃是仅见的酒文化鸿篇巨制,其文化内涵及艺术成就,堪称是一部难得的经典之作。”《南方日报》、《中国酒报》、《中华书画报》等媒体,从不同角度作过专题报道推介。
二
谈到《酒香千秋》的创作,潘老师说,我谋划酒文化系列作品,是十多年前还未退休时的事。由于退前工作忙,多年一直未能动手,只有零星的单幅作品。1996年,我和老伴到台北办画展,两幅有关饮酒的作品深为观者喜爱并被收藏,这对我是个启发。一夜之间,我感觉身上的酒虫睡了,而酒神却醒了……退休后,我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酒文化系列的创作中了。创作前,我系统学习了有关酒的基本知识、历史源流,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等。感谢致力于中华酒文化研究的学者们,为我提供了种种色彩斑斓的文献资料,才使我能在短时间里大致了解“酒世界”的辉煌。
为体会酒神之神秘,为理解酒文化的精深,同时,也为了将中国酒文化典故之精髓通过精妙构思更好地跃然笔墨,曾经是滴酒不沾的直亮先生约了几位画坛老友,叫老伴炒了几个酒菜,在画室兼客厅并阳台的“半步庐”“放量”喝酒。所谓“放量”,其实也就抿了不到二两而已。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醉方休的画家们,醉态可掬,潘先生体会到了腾云驾雾的感觉,程老师则看到了判若两人的老伴和同行们……
似乎就是在此次“放量”之后,潘先生体内蠢蠢欲动的酒虫被醉倒了,沉睡了。而对酒有了“终身免疫”的直亮同志,却仿佛得了“酒神之道”,对酒之威力有了不同凡响的理解,终于深知了“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年,祭祀祈福,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的道理。回忆往事,潘先生不无感慨,深情地说:从理论到实践,由怕酒到品酒,再由醉酒到忌酒,使我对中华数千年来的酒文化的理解产生了质的飞跃。酒是个什么东西?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或许,武松不喝酒,便成不了打虎英雄;李白没酒喝,就不可能成诗圣;曹操不煮酒,不会成枭雄……然而,因酒误事者同样大有人在:有人因酒失“荆州”,有人因酒落圈套,有人因酒空蹉跎……这就是酒之神秘,酒之精深,酒之无常。中华酒文化之所以如此博大精深、绵延不绝、亘古不衰,就与其因人而异、变化莫测、威力无穷不无关系。因此,中国的酒文化备受关注,备受欢迎,备受珍惜。这也是驱使我创作《酒香千秋》的原动力。我把《酒香千秋》视为自己学习中华酒文化的心得和体会,诚望得到酒界和书画界等各方专家的匡正。
酒虫睡了,酒神醒了!愿这对艺术伉俪与时俱进,在艺术征途上结伴冲刺,夺取更多的“制高点”,联袂抵达艺术高峰!
我要介绍的酒事名人,是一对艺术夫妻—潘直亮、程惠钊伉俪。
2002年12月14日,国际美术家联合会成立六周年庆典暨首届国际名家书画作品大赛活动在中国的重镇虎门举行。笔者是在参加这次盛典时结识潘、程夫妇的。因为,这次作品大赛中,最受青睐的获奖作品,便是直亮先生的《酒香千秋》巨幅画卷(长38米,高1米)和惠钊老师的《三十三观音图》。展后,有关人士收藏了《酒香千秋》画卷。
一
这对伉俪都是湖北人氏。他们不嗜烟酒,生活节俭。65岁的潘先生,曾任中国美协湖北分会第四、五届理事,孝感市文联副主席、市画院院长等职务。64岁的程老师,是中国书画研究院二级画师,上个世纪80年代就到中央美术学院深造,曾任孝感市政协常委、市电影美术研究会会长等职。退休后,这对艺术夫妻比翼南飞,于1996年定居广州,开始了他们的职业画家生涯。近些年,他们联袂到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省和祖国大陆一些大城市办画展,作品曾获美国“第三届国际书画金鹅奖”、韩国“韩中优秀作家选拔交流展”、台湾“纪念孔子诞辰书画大展”的特别金奖、铜奖等奖项。日本村上美术馆、比利时王国皇家历史美术博物馆、澳洲东方美术馆等,都收藏有他们的作品。
有趣的是,被画界誉为当今画坛“实力派”人物的潘直亮先生,父亲嗜酒他忌酒,却偏偏又对酒文化情有独钟。他耗近10年的精力,搜集整理中华五千年来与酒文化相关的历史典籍,然后舍粗取精,百里挑一,从酒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遴选了24组有关中国酒文化的典故传说,精心构思,数易其稿,在不足90平方米的居室中,绘就了巨幅珍品—《酒香千秋》
画卷的时间跨度,从先秦杜康造酒开始,绵延而下,至汉唐,至明清,各朝各代均有典故入选编绘。潘先生积多年创作人物画的丰富经验和文化素养,运用传统的中国水墨人物画技法,放笔直取,恣肆纵横,一气呵成!画面或金戈铁马,或竹林清风,或景物繁复,或简约清纯,真可谓人物百态,栩栩如生。有行家评曰:李白斗酒诗百篇,醉态可掬;关公温酒斩华雄,英武逼人;霸王列酒鸿门宴,气势壮阔;牡丹花下醉杨妃,纤柔婉约;青梅煮酒论英雄,杀机横藏;刘伶嗜酒封醉侯,童趣天真……而且,每幅画典故的内容,用古宋体一笔不苟,撰于画幅,既便欣赏,更是美工,堪称一绝。有识者赞赏说:“此画卷乃是仅见的酒文化鸿篇巨制,其文化内涵及艺术成就,堪称是一部难得的经典之作。”《南方日报》、《中国酒报》、《中华书画报》等媒体,从不同角度作过专题报道推介。
二
谈到《酒香千秋》的创作,潘老师说,我谋划酒文化系列作品,是十多年前还未退休时的事。由于退前工作忙,多年一直未能动手,只有零星的单幅作品。1996年,我和老伴到台北办画展,两幅有关饮酒的作品深为观者喜爱并被收藏,这对我是个启发。一夜之间,我感觉身上的酒虫睡了,而酒神却醒了……退休后,我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酒文化系列的创作中了。创作前,我系统学习了有关酒的基本知识、历史源流,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等。感谢致力于中华酒文化研究的学者们,为我提供了种种色彩斑斓的文献资料,才使我能在短时间里大致了解“酒世界”的辉煌。
为体会酒神之神秘,为理解酒文化的精深,同时,也为了将中国酒文化典故之精髓通过精妙构思更好地跃然笔墨,曾经是滴酒不沾的直亮先生约了几位画坛老友,叫老伴炒了几个酒菜,在画室兼客厅并阳台的“半步庐”“放量”喝酒。所谓“放量”,其实也就抿了不到二两而已。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醉方休的画家们,醉态可掬,潘先生体会到了腾云驾雾的感觉,程老师则看到了判若两人的老伴和同行们……
似乎就是在此次“放量”之后,潘先生体内蠢蠢欲动的酒虫被醉倒了,沉睡了。而对酒有了“终身免疫”的直亮同志,却仿佛得了“酒神之道”,对酒之威力有了不同凡响的理解,终于深知了“酒者,天之美禄,帝王所以颐养天年,祭祀祈福,扶衰养疾,百礼之会,非酒不行……”的道理。回忆往事,潘先生不无感慨,深情地说:从理论到实践,由怕酒到品酒,再由醉酒到忌酒,使我对中华数千年来的酒文化的理解产生了质的飞跃。酒是个什么东西?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或许,武松不喝酒,便成不了打虎英雄;李白没酒喝,就不可能成诗圣;曹操不煮酒,不会成枭雄……然而,因酒误事者同样大有人在:有人因酒失“荆州”,有人因酒落圈套,有人因酒空蹉跎……这就是酒之神秘,酒之精深,酒之无常。中华酒文化之所以如此博大精深、绵延不绝、亘古不衰,就与其因人而异、变化莫测、威力无穷不无关系。因此,中国的酒文化备受关注,备受欢迎,备受珍惜。这也是驱使我创作《酒香千秋》的原动力。我把《酒香千秋》视为自己学习中华酒文化的心得和体会,诚望得到酒界和书画界等各方专家的匡正。
酒虫睡了,酒神醒了!愿这对艺术伉俪与时俱进,在艺术征途上结伴冲刺,夺取更多的“制高点”,联袂抵达艺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