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mi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阐述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说明了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关注点,对如何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演示实验 兴趣 能力 直观 启发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部分。特别是演示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它能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在这一点上,演示实验的效果最好。例如大气压强的覆杯实验: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这时,老师适时地问学生:“当我把手移开后,会有什么现象?”学生肯定好奇,期待结果。在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后,老师松开手,学生会惊喜地发现,塑料片被“吸”住了!这时,学生怀揣惊讶,就会兴趣盎然地学习这一章节的内容。直观实验,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初中物理有很多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想办法,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直观的“物理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物理情境”中体会、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对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他们普遍认为物理难学。其实物理难就难在学生头脑中缺乏直观的“物理情境”,对物理概念、规律难以准确、深刻理解;同时,“物理情境”的缺乏影响了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影响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何给学生创设体验、寻找、再现“物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应该是物理教师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在这一方面,演示实验不仅能验证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过程,同时具有直观性、真实性、趣味性的特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
  笔者认为,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运用演示实验展示物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或者是与经验相抵触的现象。这样做,不仅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还有利于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概念,为认识物理规律奠定基础。例如在讲“压强”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问学生:“魔术师睡在钉子做的床上会不会受伤?”有的学生认为魔术师会被钉子刺得千疮百孔,原因是钉子很尖。到底怎么样?为了验证部分学生的猜想,老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先把一个装满水的塑料袋放在一个由几颗钉子制成的“小钉床”上,学生观察到塑料袋漏水了;接着,老师又把一个装有相同质量水的塑料袋放在由100多颗钉子制成的“大钉床”上,这时,学生惊奇地发现塑料袋并没有破裂。于是,老师让全班同学讨论刚才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经过讨论,学生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听老师讲。当老师讲解完压力、受力面积、单位面积与压强的关系的时候,学生顿时恍然大悟:第二次实验过程中,塑料袋没有被刺破的原因,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很小!这样,学生就直观、正确地建立了压强的概念,掌握了压强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内在规律。
  四、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
  托兰斯认为,课堂应该给学生更多翱翔的空间,这样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应该成为模仿老师的“机械手”,更不应该成为教师思维的执行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是由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的。作为老师,应该善于创设情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找到适合学生个性学习的途径,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在主动学习中探究规律、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以生为本”,才会事半功倍。
  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观察启发思维,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合作中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通过不断的发现,达到发展能力的目的。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时,学生会由自然好奇上升為认知的意识。这样,这种元意识的认知和现实实验认知的矛盾,就自然地升华为思维的动力,从而开启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另外,演示著名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他们向科学家学习,培养学生不畏困难、攀登科学高峰的意识品质,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当然,要使演示实验真正达到演示目的,还要注意三点:一是实验现象要明显,变化过程要显著,这样便于学生直观理解和接受;二要实事求是,用负责任的科学态度,客观地展示实验过程,尊重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三是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要直观地体现“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过程,让学生正确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当然,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远不止这几点,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物理学科的发展,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会更广、更重要,还将是教学值得深入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等,逐步培养职业中专女生的体育兴趣,以及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我校中专女生占有较大比重,笔者根据中专女生年龄、生理、心理等特征,在体育课教学中渗透“快乐体育”、“成功体育”的教学思想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女生体育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且领域广泛。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应用范围宽广。初中生物教学以讲授法、讨论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向学生们传授知识,虽然教学方法多样,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信息技術与课程教学整合就帮我们有效地解决了此问题。  关键
期刊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思维过程都有一个与之相反的思维过程,在这个互逆过程中存在着正逆向思维的联结。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和正向思维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联系的思维过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想”。  逆向思维属于发散性思维的范畴,是一种创造性的求异思维。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教学往往对正向思维关注较
期刊
摘 要:“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值得广大教师深入思考的话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二、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三、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四、培养认真作业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习惯养成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期刊
科学幻想绘画活动是小学生喜欢参加的一项有益的科普活动,它为同学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插上了艺术想象的翅膀,对培养孩子的创意力和创造力以及倡导科学和艺术的融合与交流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幻画是小学生描绘科学幻想的艺术新天地,是小学生科学幻想的启蒙、科学创新的摇篮、未来科技发明的前奏,是科学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新星。科幻画能给小学生从小插上科技艺术的翅膀。  在教学和课外辅导活动中,我把美术知识和科学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求教师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其次要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实施一套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保障。  关键词:课堂教学 主动学习 有效课堂  “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这句话体现了人们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度重视。的确,就学校而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
期刊
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很多同学都感到迷茫,不知道在这个關键时刻应该看些什么、还该不该做题,也不知道该如何调节心态。下面我就以自己的教学经验向大家介绍一下物理的考前复习准备。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体现了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女生看来,这是很难的一门课。因为没有头绪,乱糟糟的,记的公式理论一大堆,却不知该怎么用,考完后,自己都不知道考了些什么。还有不少学生在做题时,就是想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下面,本人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些认识:
期刊
科学思维就是主体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高效率地达到既定目标的思维。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如何才能达到科学思维的理想境界呢?近年来,心理学、思维学、创造学等学科的学者曾就此提出过许多有益的模式,归纳起来有几十种。在这里,就其中几种常用的模式,作如下探讨:  一、联想展开法  这是根据事物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由此而推测出它们在其它方面相似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在帮助人们记忆和理解知识、沟通知识间
期刊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复杂,土的种类繁多,需要处理的地基大多为软弱土和不良土,包括软粘土、杂填土、充填土、湿陷性黄土、泥炭土、膨胀土、多年冻土、岩溶和土洞等。建筑物的地基问题可包括:(1)强度及稳定性问题;(2)压缩及不均匀沉降问题;(3)渗漏、潜蚀及管涌;(4)动荷作用下的土体液化等。当建筑物的天然地基存在上述四类问题之一或其中的几个时,则必须对地基进行人工处理,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