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in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为培养专业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本文简述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理论以及课程体系的构建,并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工作过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筑工程技术
  
  一、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综述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研究者们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提出后迅速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南。从最初在德国大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实施的“在经营和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教育”试点实验,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德国广泛推行的“学习领域”方案,都是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1]
  21世纪初,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被零星地介绍到我国。其中一些核心思想已被我国职业教育界所接受,并对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课程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概述
  
  根据以Rauner教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家的研究,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2]工作过程知识是一种与情境相关,即与实践工作结合的知识,涉及企业整个的工作过程。它首次实现了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的相互关联,理论知识一旦能引导行为并能解释行动,它就成为了工作过程知识。它不是从学科知识中引导出来的第二手知识,而是具有自己的品质,并且隐含在具体的实际职业工作中。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从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专业劳动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它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设计上解构了传统学科体系的职业教育,建构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为深化我国的职业教育的教学与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指导。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构架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只有当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内容的序化都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要求时,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才算成功。姜大源教授认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其实质是一个学科系统的解构和一个行动体系的重构的过程。[3]
  课程内容的选择其实质就是要解决内容的取舍,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应该以工作过程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具体的内容选择应遵循科学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人本性原则,在职业教育中,要以情境性原则为主,以科学性原则为辅。[4]
  职业教育课程所选取的过程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不能简单代数相加,而必须有机地融合,这就需要一个能将其进行排列组合的参照系,以便能以此为基础对知识实施序化。序化是建立在反思的基础之上,序化建立了事物间的关系,并指明了其内在的关联(结构)。所以,职业教育的关键是对所选择知识内容实施序化的过程,也即一个重建内容结构的过程。
  
  四、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我院于1993年创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职教育,2003年升级为高职高专层次教育。在开办的初期阶段,课程体系沿袭的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学科体系模式,只是对课程的难度和要求进行了适当的降低。过于强调专业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忽略了专业理论教学的适用性。这样一种课程结构,直接导致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的分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分割,知识排序方式与知识习得方式的分割。这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也与职业教育追求的整体性学习相悖。
  早在2003年,笔者和本专业教改课题的团队成员就曾提出以建立虚拟建筑工程公司、虚拟工程项目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并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基本思路是学生从入校开始便以职业者身份通过面试进入组建的虚拟建筑工程公司,并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工程项目的各阶段的工作,如应聘、面试、市场调查、招标、投标、工程施工等工作,在这样一种工作情境下展开课程学习。这一思路,符合后来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大力开发虚拟工厂、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的指导思想,更符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路。但当时,基于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撑和可行性研究,该思路在萌芽状态就以被认为是照搬财会专业的模拟财会室而夭折。
  2005年,根据相关调研与论证,本专业教改课题团队创造性地提出在企业参与下的“三通一平”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必需”“够用”为原则,贯彻“项目教学法”教学思路,坚持以工作岗位为导向进行课程模块化设置,以课程模块确定课程设置,根据知识结构进行课程整合。以岗位技能要求确定技能培训方案,初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项目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即情境),要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要突出专业技能教学,既要考虑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就业的适应性(专业适应性与相近专业的转移性),又要考虑到专业(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为此,我院立足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以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为出发点,构建了“三棱锥” 型课程体系。这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引入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是符合这一理念要求的,但是在对课程内容的排序上仍然摆脱不了传统学科体系下“已知序列”的束缚。
  2008年,我院再度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将课程划分为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提高和专业核心4个模块。其特色是突出核心模快的主导地位,并以《建筑施工技术》作为核心课程。提出了“T—P—T—P”循环教学模式,以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经过“理论初步、实践初步,理论提升、实践强化”四个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无到有、不断提升,并达到一个较高(即具备专业创新能力)的层次。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环境的距离,在课程内容的排序上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职业教育中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的状态,没有完全突破以学科体系为主导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五、结束语
  
  培养高职学生专业创新能力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为培养专业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如何应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构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还有待同行们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2] 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3] 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职教通讯,2006,(1).
  [4] 姜大源.学科系统的解构与行动系统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序化的教育学解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其他文献
总结了生物农药在防治黄瓜常见真菌性病害上的应用,为无公害的黄瓜生产及生物农药的选择推广提供参考。
秋水轩唱和是中国词史上一件盛事,是由一次一次的唱和活动组成。与康熙初年其他词唱和活动相比,在唱和类型与唱和题材特征方面,秋水轩唱和独具特色。在当时的词学环境下,也有独特
今天上午我跟王扬俊副秘书长、晓军、松华等几住同志到海南出版社调研,收获很大。海南出版社曾经辉煌过,又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后来通过改革,有了新的、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现在,与
以基于多Agent的二级电压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为基础,提出了基于多Agent的二级电压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案.根据Agent理论模型和电力系统二级电压控制的要求,设计了控制系统中电压
国有林区既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也是国家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由于国有林区特殊的生态价值和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决定了林区经济的特殊发展定位。即保护好森林资源成为
根据城市绿地的特点,结合长春市绿地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述绿地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对今后的城市绿化工作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