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治疗重度烧伤18例休克期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g770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总结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在重度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经验。方法:通过临床18例重度烧伤患者全程采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治疗,同时加强休克期的观察与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8例重度烧伤患者全部治愈。结论: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治疗重度烧伤疗效显著,预防和及时抢救休克,做好休克期的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和后续治疗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重度烧伤;MEBO;皮肤再生;护理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67-01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治疗烧伤,从根本上解决了烧伤创面疼痛、创面感染、创面进行性坏死以及深Ⅱ度烧伤瘢痕愈合的四大国际性技术难题,这项技术在挽救病人生命的同时,能大幅度降低致残率[1]。我院自2006年6月-2009年5月收治18例重度烧伤患者,在休克期经密切观察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6年6月-2009年5月共收治重度烧伤18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12岁,最大68岁。烧伤深度:以深Ⅱ度浅型为主者8例,以深Ⅱ度深型及混合度为主者9例,以Ⅲ度为主者1例。最大烧伤面积86%,最小烧伤面积57%。烧伤原因:火焰烧伤5例,烫伤10例,沥青烧伤2例,化学烧伤1例;5例合并吸入性损伤,3例行气管切开。
  2 结果
  18例重度烧伤患者全部临床治愈,Ⅱ度创面愈后无瘢痕;Ⅲ度创面愈合后创面留有轻度条索状瘢痕,但无功能障碍。
  3 护理
  3.1 休克期补液
  3.1.1 在重度烧伤患者的抢救中,尽早补液是防治休克的关键。患者入院后视伤情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路:大量临床实践提示[2]成人烧伤面积≥15%,小儿烧伤面积≥10%,就可发生低血容量休克,必须迅速进行液体复苏,以恢复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本组患者有6例在入院时已发生休克,入院后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按照徐氏补液公式进行予以液体复苏,6例患者短时间内休克得以纠正,平稳度过休克期。我们全部采用静脉留直针进行输液,避免反复穿刺,以保护静脉。常用复苏液有胶体液、晶体液及等渗葡萄糖液和碱性液体。静脉输液应按医嘱有计划地进行,分配好单位时间内应输入的液体量,胶体、电解质与水分三者应交替输入。一般我们将伤后第一个24小时的输入液体量分为三个8,第一个8小时输入总量的1/2,余量在后两个8小时输完;同时根据尿量和心率等生命体征适当调节输液速度。并保证各种治疗用药的准确输入量,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根据医嘱应用西地兰、654-2、甲氰咪呱、利尿合剂等药物以强心和改善脏器微循环,保护肾脏和肠胃功能。对有心、肺、肾功能不良者应控制或减缓补液。加强补液的临床观察,根据病情变化随时给予调整。
  3.1.2 常用观察指标: (1)精神状态:神志清晰,安静合作。(2)心率和脉搏:心律规整,脉搏有力,成人心率维持在120次/min以下,儿童心率维持在140次/min以下。(3)血压:收缩压维持在11.97kpa以上,脉压差约为2.6 kpa 以上。(4)呼吸平稳,频率28次/min以下。(5)尿量:不用利尿剂的情况下,成人应维持在30—50ml/h;小儿尿量维持在1.0ml/kg/h。(6)末梢循环:皮肤红润而富有弹性,静脉充盈,肢端温暖。(7)其他:无明显烦渴,无恶心呕吐等水中毒征象[2]。达到上述标准说明补液充足,低于或超过此限提示补液不足或过量,应及时调整补液速度。
  3.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休克期因病情变化急骤,应有专人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行心电监护,对于四肢及胸部严重烧伤不能安置心电监护仪的患者,则每0.5-1h测量T、P、R、Bp一次,并行动态监测中心静脉压。对上臂烧伤患者,测血压时可用无菌纱布将袖带与创面皮肤隔开。记录24h液体出入量,警惕脑、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合并伤,如颅脑损伤、骨折、内脏损伤等情况,并应尽早给予“超快”救治。
  3.3 吸入性损伤的护理: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以改善机体缺氧状态。对于重度烧伤伴有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喉梗阻的发生。注意呼吸变化,做好气管切开准备。对于进行性声嘶加重、吸气出现哮鸣音及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超过35次/min以上者,应立即行气管切开。做好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注意套管应固定牢固以防滑脱造成窒息,同时要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及时给予吸痰、吸氧、雾化吸入等护理措施。密切观察口唇有无紫绀,有无呼吸困难等情况[3]。本组3例气管切开患者病情恢复良好,均无并发症发生。
  3.4 导尿管护理:休克期需留置导尿管,及时应用利尿剂。尿是观察血容量是否补足、休克是否纠正及肾功能的重要临床指标。应观察每小时尿量、尿色、有无血红蛋白尿,同时测量尿比重和PH值,记录24h尿量。必要时可给予利尿合剂或速尿注射。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处理。
  3.5 病房管理”重度烧伤患者应住单间,病房应保持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限制探视人员进入。保持室温在28℃-30℃,55%-65%。每日定时紫外线照射消毒3次(每班一次),每次30min。照射时应遮挡病人。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喷雾每日2次,喷雾半小时后应开窗通风,用2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桌面及床具;床上用品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及时更换、并保持床单平整干燥。严格控制病房内出入护理人员的相对固定,工作人员要更衣入内。
  3.6 创面护理:创面护理是烧伤治疗成败的关键之一,贯穿着烧伤治疗的全过程。烧伤创面的处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愈后。烧伤早期应积极保护创面,避免创面再次受损,尽量保留腐皮,在处理创面时衣物应用剪刀剪下,避免脱除。烧伤后6~48小时创面肿胀明显,应根据烧伤的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尽量避免创面受压。创面全程采用烧伤再生医疗技术综合治疗,应用正规的湿性烧伤清创换药技术,做到无损伤、无疼痛、无浸渍。对重度烧伤患者的创面处理,我们安排经过正规湿性医疗技术培训的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清创换药,正确掌握其涂药技术,并根据创面的变化过程改变涂药量、次数及涂药厚度。涂药时使用无菌压舌板轻轻涂匀,厚约1.0mm,超出创缘2cm,每4-6h涂药一次,对创面水疱应低位剪开引流,创面未污染者保留疱皮。对污染创面残留污物,脱落的坏死组织,应争取尽早清除干净,应采用无刺激性的消毒液,如1‰新洁尔灭清洗创面。涂药前应去除创面渗出物及液化物,并视创面情况及渗出量增加或减少换药次数。始终保持创面湿润,且不浸渍为度。对Ⅲ度创面,我们采取早期耕耘药刀结合的方法。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室内温度在28-30℃,以有利于药物的正常液化,更有效的发挥MEBO的作用,促进创面愈合。
  3.7 心理护理:烧伤多为突发事件,患者毫无思想准备,由于骤然受伤导致其极为痛苦,感到自身安全有潜在危险,常表现恐惧、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耐心细致的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介绍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病例,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给予最好的心理支持,使其获得安全感,情绪逐渐稳定,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疗及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力求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操作时动作轻柔,并设法分散其注意力,使其精神放松,减轻恐惧,使良好的情绪反应和治疗效果同步发生,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永翀等翻译.从烧伤外科植皮治疗学到烧伤皮肤再生医学[J].中国烧伤疮疡杂志,2005,17(2):160
  [2] 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95-196
  [3] 王华,李连芝,冉丽等.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行超声雾化吸入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10):75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57-0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退行性变为前提的膝关节病变,早期膝关节炎常伴积水,多见于中老年人,以肥胖和妇女居多。我院外科近三年来中西医结合,使用中药熏洗、外敷,配合微波照射治疗早期膝关节炎伴积水10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统计103例患者中,男40例,女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3月~2008年6月期间应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26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25~64岁,按Neer分型,2部分骨折10例,3部分骨折14例,4部分骨折2例,均给予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5个月,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肩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