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煤矿机电设备概述
1.1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现代矿井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煤矿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使矿井作业对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如何提高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使设备在作业中始终处于良好、可靠的运行状态,成为了摆在矿井施工管理者与技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然而,由于机电设备目前已经普及在矿山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角落中,井上、井下作业条件复杂,涉及的范围广、技术要求高、检修项目多且相互影响,因此对其管理维护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维修理念与技术,通过健全和落实科学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保障各设备的运行状态,尽可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矿山生产的效率与安全性。
1.2目前煤矿机电设备在管理、维护方面的不足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多欠缺综合配套能力,更新速度较慢,设备老化现象比较严重,虽然近年来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已开始受到重视,但管理维护工作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首先,管理观念相对落后。一些煤矿企业过分重视短期生产效率,常继续使用本应报废的设备以降低成本,或过度使用机电设备,导致很多设备“带病运转”,加之井下施工条件较为恶劣,湿度、粉尘以及腐蚀性气体对设备的防锈防尘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企业对设备运行可靠性缺乏自上而下的重视,常造成设备管理缺失,使相应部门职能淡化,工作中(特别是井下)对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不当,例如系统缺少的拖罐和缓冲装置的提升,在制动和电控系统保护不周,井筒等设备没有做好定期的防腐工作,使得部分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旧的绞车以及防爆开关没有及时地进行更新,高压的开关防护措施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不仅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使矿井工作的安全性失去了保障,事实证明,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形成的事故量占到全部矿井施工事故总量的1/3左右,因此必须引起各方的重视。其次,从检测、维修方法上看,传统的定期强制维修检测主要凭借检修人员的个人经验,存在很多无效维护的情况,增加了工作量,也不利于对随机事故的预防,事后采用被动的处理对策,一方面无法挽回已经造成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很难将维修养护工作进行得彻底、到位。此外,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操作、维护、监测、检修等现代采煤设备方面的技术,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电设备管理维护的难度。
2 提高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水平的途径
2.1建立并完善的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应建立在深化设备管理意识、全面掌握各种机电设备性能的基础上,依据我国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制定技术、维护、成本等方面的管理标准体系。制度的订立应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其运行的可靠性为标准,严格执行矿井停产检修计划,计划应包括检修内容、施工组织、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等,并重视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为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信息和数据。检修间隔的时间,要按照設备的运行状况、可靠性程度、工作环境等因素确定,检修周期有日检、周检、旬检、月检、季检、年度检修等。根据设备运行功能、状态(连续运行或频繁停启等)编制设备检修计划,明确设备检修的部位、要实现检修目的所需的方法与时间、检修质量、人员配置、检修进度、备品配件等内容。大型设备的检修,要编制专门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经有关部门审签后方可进行。可把某些设备指定由专人负责维护和日常检修,使责任落实到个人,增强维护人员的责任和使命感,有效降低设备的事故率。一旦发生机电设备事故,无论大小,均要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和追查,尤其是对人为造成的重大事故必须进行认真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2加强机电设备运行的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应体现在设备设计、选择、安装、操作、养护以及维修等各个阶段。企业应在能力范围内增大资金投入的力度,提高机电设备的先进性和配套能力,并重视零配件的质量。生产中应重视对设备的升级、改造和更新,对应报废的设备坚决不予使用。设备应遵循安装操作规程,并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安全装置,保证其在工作环境中达到防锈、防尘、防腐、防振的技术标准,并确保良好的照明和通风。
机电设备的使用方法直接影响着其性能、运行状态及故障发生的几率,因此必须严格贯彻设备操作规程。技术人员在编制操作规程时,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设备的性能,编定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包括操作设备前对现场的清理和设备状态检查的内容和要求、操作设备要求使用的工作器具等。作业中管理人员要经常到现场检查情况,发现违章操作时必须立即制止,在监督的同时,也可发现操作规程本身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修改和完善。
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的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与传统检测手段相比更重视对事故的预防,通过参考历史故障、对设备运行中电流、温度、压力等的实时记录,可以在线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对潜在风险及其原因进行诊断,有利于对设备采取预先、定点的维修,极大地提高了检修效率。因此应从重点设备开始逐步对这一技术进行普及,以实现早期故障的判别与修复。
2.3加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队伍的人才建设
应对有一定机电知识与机电管理经验的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技术,合理使用、科学管理、高效维护矿山机电,发挥先进设备的技术优势。培训应包括行业要求、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常识、操作规程、安全知识与管理理论实践等内容。管理人员应在熟知设备性能、作业条件、使用范围等前提下安排作业负荷与运行时间,使各运行环节安全、合理、有序地进行。
1.1煤矿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现代矿井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煤矿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使矿井作业对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如何提高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水平,使设备在作业中始终处于良好、可靠的运行状态,成为了摆在矿井施工管理者与技术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然而,由于机电设备目前已经普及在矿山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角落中,井上、井下作业条件复杂,涉及的范围广、技术要求高、检修项目多且相互影响,因此对其管理维护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维修理念与技术,通过健全和落实科学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保障各设备的运行状态,尽可能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矿山生产的效率与安全性。
1.2目前煤矿机电设备在管理、维护方面的不足
我国煤矿机电设备多欠缺综合配套能力,更新速度较慢,设备老化现象比较严重,虽然近年来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已开始受到重视,但管理维护工作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首先,管理观念相对落后。一些煤矿企业过分重视短期生产效率,常继续使用本应报废的设备以降低成本,或过度使用机电设备,导致很多设备“带病运转”,加之井下施工条件较为恶劣,湿度、粉尘以及腐蚀性气体对设备的防锈防尘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企业对设备运行可靠性缺乏自上而下的重视,常造成设备管理缺失,使相应部门职能淡化,工作中(特别是井下)对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不当,例如系统缺少的拖罐和缓冲装置的提升,在制动和电控系统保护不周,井筒等设备没有做好定期的防腐工作,使得部分出现严重的腐蚀现象;旧的绞车以及防爆开关没有及时地进行更新,高压的开关防护措施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不仅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使矿井工作的安全性失去了保障,事实证明,由于管理不到位而形成的事故量占到全部矿井施工事故总量的1/3左右,因此必须引起各方的重视。其次,从检测、维修方法上看,传统的定期强制维修检测主要凭借检修人员的个人经验,存在很多无效维护的情况,增加了工作量,也不利于对随机事故的预防,事后采用被动的处理对策,一方面无法挽回已经造成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也很难将维修养护工作进行得彻底、到位。此外,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操作、维护、监测、检修等现代采煤设备方面的技术,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机电设备管理维护的难度。
2 提高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水平的途径
2.1建立并完善的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应建立在深化设备管理意识、全面掌握各种机电设备性能的基础上,依据我国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制定技术、维护、成本等方面的管理标准体系。制度的订立应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其运行的可靠性为标准,严格执行矿井停产检修计划,计划应包括检修内容、施工组织、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等,并重视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为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信息和数据。检修间隔的时间,要按照設备的运行状况、可靠性程度、工作环境等因素确定,检修周期有日检、周检、旬检、月检、季检、年度检修等。根据设备运行功能、状态(连续运行或频繁停启等)编制设备检修计划,明确设备检修的部位、要实现检修目的所需的方法与时间、检修质量、人员配置、检修进度、备品配件等内容。大型设备的检修,要编制专门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经有关部门审签后方可进行。可把某些设备指定由专人负责维护和日常检修,使责任落实到个人,增强维护人员的责任和使命感,有效降低设备的事故率。一旦发生机电设备事故,无论大小,均要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和追查,尤其是对人为造成的重大事故必须进行认真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2加强机电设备运行的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应体现在设备设计、选择、安装、操作、养护以及维修等各个阶段。企业应在能力范围内增大资金投入的力度,提高机电设备的先进性和配套能力,并重视零配件的质量。生产中应重视对设备的升级、改造和更新,对应报废的设备坚决不予使用。设备应遵循安装操作规程,并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安全装置,保证其在工作环境中达到防锈、防尘、防腐、防振的技术标准,并确保良好的照明和通风。
机电设备的使用方法直接影响着其性能、运行状态及故障发生的几率,因此必须严格贯彻设备操作规程。技术人员在编制操作规程时,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设备的性能,编定出正确的操作方法,并包括操作设备前对现场的清理和设备状态检查的内容和要求、操作设备要求使用的工作器具等。作业中管理人员要经常到现场检查情况,发现违章操作时必须立即制止,在监督的同时,也可发现操作规程本身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修改和完善。
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的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与传统检测手段相比更重视对事故的预防,通过参考历史故障、对设备运行中电流、温度、压力等的实时记录,可以在线分析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对潜在风险及其原因进行诊断,有利于对设备采取预先、定点的维修,极大地提高了检修效率。因此应从重点设备开始逐步对这一技术进行普及,以实现早期故障的判别与修复。
2.3加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队伍的人才建设
应对有一定机电知识与机电管理经验的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技术,合理使用、科学管理、高效维护矿山机电,发挥先进设备的技术优势。培训应包括行业要求、设备管理制度、设备常识、操作规程、安全知识与管理理论实践等内容。管理人员应在熟知设备性能、作业条件、使用范围等前提下安排作业负荷与运行时间,使各运行环节安全、合理、有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