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jspa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需要,是企业生存需要,是成就学生幸福需要。要从学生理念培养、专业技能训练、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家校联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塑造工匠精神,使其成为真正的工匠传承者。
  关键词: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一、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Craftsmans spirit)是职业精神的一种集中体现,也是各行从业人员的价值倾向和追求,它与人们的职业理念、人生追求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和相融性,同时也指导着人们从业的实践行动和准则。无论是哪行哪业,对产品的终极追求,都离不开精雕细琢、精心培育、精益求精的理念,同时,它也贯穿在人们职业精神、职业理念和职业信仰的过程中。一个秉持工匠精神的职业人,要有精深的技艺、精湛的技能、精巧的工艺,同时还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于作品中,将职业使命当作自己至高无上的追求,从而创造性地开展自己的工作,并在某领域拥有自己的专长。因此,工匠精神既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孜孜不倦的求艺过程。
  二、 中职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现实意义
  国家领导人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订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学问,而是贴着地面行走的艺术,需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最终被人们悦纳。因此,掌握并精通某一领域的“独门绝技”,为职业立人,产品立人创造良好的开端。同时,从社会背景来看,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也是社会进步、企业生存、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能。
  1. 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精細化,但人口红利消失,环境成本加大也在倒逼着我们应该转变生产方式,并以供给侧改革为突破口,让产品提质增色,放眼国际视野,很多国家也不同程度地提出了新思维和新理论来提升他们的产品质量。因此,在国际国内的双重背景叠加下,工匠精神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促进中国产品的服务的升级,使产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当下,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2. 企业生存的现实需要
  企业的发展说到底是一种价值的追求,是企业人精神的追求,反映到生产生活中,就体现出一种精益求精、好上求优的产品理论和态度,从而带动服务、生产、研发和创新等一系列过程的突破。但其核心是产品的精细化品质,是产品和人品的一种内在融合。企业要从大规模投资到小批量订制,为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可能,人们才会信任产品,并对产品进行长线投资。精细化生产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红利,比如节约环境成本,重视人力资源,从而真正将企业打造成人才的聚集地和制高地。企业也只有做到每一个细节,换位思考,从消费者角度去思考,才能在提升产品技术含金量和品质的同时赢得人们的口碑,为创造有人情味的产品开疆拓土。
  三、 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
  1. 校园文化弘扬工匠精神
  中职学校也将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加强工匠精神的渗透。通过宣传标语、观看大国工匠影片、辩论赛、演讲赛等方式用“大工匠”精神来熏陶学生的心灵;另外,也可以依托德育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德育的教育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价值,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2. 专业教育渗透工匠精神
  不论哪个专业,不论采取何种授课模式,在专业课程的上课过程中,绝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必须将专业特点以及以后学生可能从事职业的特点,在各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考核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促进职业精神培养和专业课程学习相结合,使“工匠精神”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维和行动中去,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和实践水平。以电子专业为例,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创设良好的职业环境以完成对以后职业的场景认识、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体验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所在、渗透真实的职业场景,通过这种途径完成对学生工匠精神的渗透。
  3. 现代学徒制实施传递工匠精神
  在学徒制教学过程中,在朝夕相处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中,通过师傅手把手的指导,学徒不仅能学到师傅的专业技艺和经验,更潜移默化地传承了耐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且在企业学习期间,学生通过在真实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中,更容易对产品品质、工作态度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也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专注谨慎、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对其个人职业生涯以及企业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实践教学塑造工匠精神
  一个人拥有一门技术,可以走遍天下。拥有技术,就业的时候就有保障。一个拥有高超技艺的人,是未来人才市场的香饽饽。所以,国家也要加大技能培训,这也是人才战略的根本措施,提高技术人员的劳动素质。近年来,职业学校技能训练、竞赛热况空前,以技能比赛带动技能训练,以技能训练促进技能提升。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劳动者素质,用工匠精神要求劳动者,要劳动者精益求精,迎难而上,追求一种卓越的技能,在实践中塑造中职学生的品格,在实践教学中塑造中职学生的工匠精神。
  5. 家庭教育传承工匠精神
  在家庭的教育方法上,我们历来注重言传与身教的结合,我国家庭教育非常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在争取家长合作时,如果说提高认识是基础,积极参与就是重点,家教方法则是关键。通过家长学校、信息卡、反馈卡等形式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是加法。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践,从需求和借给两个角度出发,不断将“工匠精神”培植到学生的思想里,形成“钉钉子”精神,并使之内化为中职学生的一种职业意识,从而以敬畏的姿态对待自己的职业,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注入不竭动能。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作者简介:
  姚志娟,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宜兴市张渚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的高级阶段,有着普通教育的共性更有其自身特殊性质。同时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初成期。外界的动态和现象都会对大学生的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从而引发学生的心理和思想上的波动,产生突发事件。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求辅导员必须根据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变化,不断提升工作素质和能力,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寻找解决危机事件的途径。因此,研究新形势下辅导员在
摘 要:高校科研水平提升,科研人员需要一个可以随时使用、脱离校园网环境、官方权威的科研考评平台,来获取相关科研任务、评定、制度和新闻。本文基于用户需求,设计实现基于沈师科研业绩考评系统的微信运维平台,通过方便快捷的操作、清晰明了的页面,使教师科研业绩一目了然,更加实时准确地管理信息。  关键词:科研考评系统;微信公众号;运维平台;开发与实践  一、 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微信运维平台成为
摘 要:小学是教育初级阶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主要是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阅读是一种常见的学习的方法,在文科领域重视程度较高,但是在科学教学中却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中还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和不足,教学形式十分陈旧,严重影响到小学科学教学成效。故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小学科学教学中阅读重要性,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本文就小学科学教育中阅读对提升学
摘 要:针对MATLAB的特点及以往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了改进教学各环节的方法。实践表明,采用文中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MATLAB;教学环节;任务驱动式教学;教学模式  一、 引言  MATLAB自诞生以来,随着其功能的逐步增加和完善,在众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国内外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MATLAB课程。该课程内容庞杂、实践性强但是课
目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本病预后不良,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本研究旨在早期准确、客观的评价TO BS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