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代建制是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方式深化改革的产物,它改变了传统的建设管理方式,引入了专业化管理,极大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我们在充分肯定代建制的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到代建制所可能存在的风险。本文对国内代建制风险管理研究进行了综述,以了解目前国内研究代建制风险管理的现状。
关键词代建制 风险管理 防范措施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015-02
2004年7月16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工程项目管理“代建制”。代建制是政府主管部门对其基本建设项目,采用委托代理的合同设计方式,将工程组织与建设的全部或部分职能交由通过公开招标选定或直接指定的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项目管理公司,由后者完成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或两阶段代理的管理制度。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源于厦门,然后在宁波、北京、深圳等城市开始实行。与传统建设工程的运作模式相比,代建制在形式上的变化是由过去的建设、管理、营运三合为一变为投资、建设、使用相分离的全新运作模式,它对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进行体制创新和流程再造。我国代建制还属于发展初期,其机制和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风险。因此对代建制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就显得有必要了。国内学术界针对代建制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一、对代建制模式本身的风险进行分类,并对分类风险逐一提出防范措施
朱桂荣、邹德欣(2006)指出代建管理费过低、履约保证金与约束机制、建设资金划拨管理方式都可能使代建人在代建项目中面临经济风险。应通过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机制、加强合同管理、提前制定项目风险应对策略加以应对。宋兵臣(2008)在分析了一般工程项目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委托代理风险、项目前期风险、合同履约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是代建制项目的特有风险。何琴(2006)指出要充分发挥代建制的优势,委托人还必须高度重视委托一代理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惠国辉、王学东(2008),肖天明(2006)等人提出在代建制模式下对招标风险的防范是关键,对招标风险的表现形式以及规避形式进行了分析。
这类研究一般认为代建制管理模式本身存在风险因素,因而通过研究这些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类,然后依据分类逐一提出风险管理的措施。此种视角对代建制模式本身存在的风险分析较透彻,但是对代建制风险的分析往往更集中于代建制内部风险因素,而忽略了外部风险因素。同时可能会出现将外部风险因素强行归结于内部因素的情况,没有找到风险出现的症结之所在,从而使提出来的风险防范措施失效。
二、从外部制度或机制层面探讨代建制推行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向强,杜蕾(2005)认为如果制度不配套,则代建单位可能与施工、监理、材料供应等单位串通,将本该由纳税人获得的工程节约非法据为己有。分析代建制配套制度的具体作用、现状以及我国实行代建制可能产生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邓中美(2007)认为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推行的关键环节在于通过招标选择较好的代建单位,因而通过对政府主管部门招标阶段的风险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招标制度设计和风险防范的合同条件设计。
申月红(2005)认为代建制是一种代理关系,存在风险,在相关配套政策和配套制度的共同作用下,代建制的风险有可能降到最低。为代建制风险降到最低,应该做到:发挥竞争机制确定代建单位、让代建单位成为法人主体、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发挥使用单位监督作用、明确代建制各方的责权利、明确代建费收取标准等。蒋川(2006)分析了各地推行代建制实践中所出现的垄断风险、责权风险、履约风险等。并提出通过建立企业准入机制、完善法规、建立執业保险制度等方法一一加以应对。
一般认为代建制风险的产生与我国相关配套制度和机制不完善密切相关,或者认为代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配套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来规避,因而主张完善制度体制以防范风险。这类研究的主张毋庸置疑,但是一味依赖制度体制,可能会忽略代建制本身管理模式、操作过程中的很多问题。
三、通过内外部机制结合进行风险管理
翁谦(2005)指出代建制将项目实施风险转移到了代建单位,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代建单位来进行项目管理,可以降低风险。但又出现新的风险因素,包括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外部监督风险等。实施代建制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切实保证法律的落实、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整合咨询业等问题。潘俊文(2006)提出目前代建制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代建制的风险主要为来自代建制自身机制的风险(道德风险)和制度不完善带来的风险。从代建人招标的评价体系,合同的激励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信息沟通和风险监督及建立合理的风险分配和转移对策四个方面提出风险管理对策;并提出了代建制制度建设的相关建议。张超(2010)将代建项目的风险分为实施前的风险与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代建项目实施前的风险主要指选择代建人的风险,建立了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依据代建人的评判因素进行关联度计算,关联度最高者确定为最优代建人。对于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建立了风险指标模型,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个风险指标的系数,最终求得代建双方的风险分配比例。同时还提出了强化监督的措施。
内外部结合机制研究一般对代建制风险不进行严格的内外部因素分类,只指出整体存在哪些风险,并通过完善内外部机制来进行风险管理。这类研究将代建制的内外部风险因素的防范都进行了考虑,较为全面,但缺乏针对性。
四、对代建项目风险进行分类识别、构建量化模型进行风险评价、探讨风险管理策略及其控制方法和工具
黄永光(2007)深入分析代建制项目的风险因素构建代建制风险指标体系;建立代建制项目的风险评价模型以确定代建制项目各风险指标的权重;运用考虑专家信任度的德尔菲法确定风险指标的风险度;由风险指标的权重与其风险度得到项目各风险指标的综合风险度;最后根据风险指标等级标准,评定项目风险的等级。戴大双、李铮等(2010)通过对国内15个典型代建制项目案例的汇总分析,提炼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实施障碍因素,运用跨案例分析方法,识别出代建制项目的8个关键风险因素。
刘俊、方俊(2007)运用前馈神经网络模型,根据BP算法调整其权值和阈值,进行系统训练并结合输入数据,最终得到风险估计系数作为风险管理决策依据,为政府投资工程的风险分析提供一种现代算法的新思路。王雪青、刘珊珊等(2008)采用AHP法与三角模糊数结合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量化和分析,认为代建单位的财务风险和项目风险是诸类风险中最为显著的,其次是经营管理风险,而自然风险、政策法律风险和社会风险的风险程度较低。南天星(2009)论述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风险来源,并从阶段性、系统性、目标性等多个角度对风险因素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提出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下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其中代建制综合评标体系就是风险源头控制的重要措施。
这一视角的研究一方面着重于从代建制的实践出发识别代建制风险;另一方面研究风险评价体系,以确定代建制项目的风险水平,通过以上两方面的研究再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研究更重视实证研究,利用案例进行分析或者利用案例验证识别体系和风险评价体系,更为具体、贴近实际。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代建制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看法、意见,但是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和论证;多数研究是定性分析,少有定量分析;提出的风险管理措施偏向理论化,实际运作中可能存在问题。因而关于代建制风险管理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陈志华,成虎,周红.代建制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策略.经济问题,2006第4期.
[2]向强,杜蕾.代建制的风险与防范措施.建筑经济,2005第4期.
[3]黄永光.代建制风险评价研究.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07.
[4]张超.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
关键词代建制 风险管理 防范措施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5-015-02
2004年7月16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工程项目管理“代建制”。代建制是政府主管部门对其基本建设项目,采用委托代理的合同设计方式,将工程组织与建设的全部或部分职能交由通过公开招标选定或直接指定的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项目管理公司,由后者完成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或两阶段代理的管理制度。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源于厦门,然后在宁波、北京、深圳等城市开始实行。与传统建设工程的运作模式相比,代建制在形式上的变化是由过去的建设、管理、营运三合为一变为投资、建设、使用相分离的全新运作模式,它对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进行体制创新和流程再造。我国代建制还属于发展初期,其机制和相关制度还不完善,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风险。因此对代建制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就显得有必要了。国内学术界针对代建制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一、对代建制模式本身的风险进行分类,并对分类风险逐一提出防范措施
朱桂荣、邹德欣(2006)指出代建管理费过低、履约保证金与约束机制、建设资金划拨管理方式都可能使代建人在代建项目中面临经济风险。应通过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机制、加强合同管理、提前制定项目风险应对策略加以应对。宋兵臣(2008)在分析了一般工程项目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委托代理风险、项目前期风险、合同履约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是代建制项目的特有风险。何琴(2006)指出要充分发挥代建制的优势,委托人还必须高度重视委托一代理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惠国辉、王学东(2008),肖天明(2006)等人提出在代建制模式下对招标风险的防范是关键,对招标风险的表现形式以及规避形式进行了分析。
这类研究一般认为代建制管理模式本身存在风险因素,因而通过研究这些风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类,然后依据分类逐一提出风险管理的措施。此种视角对代建制模式本身存在的风险分析较透彻,但是对代建制风险的分析往往更集中于代建制内部风险因素,而忽略了外部风险因素。同时可能会出现将外部风险因素强行归结于内部因素的情况,没有找到风险出现的症结之所在,从而使提出来的风险防范措施失效。
二、从外部制度或机制层面探讨代建制推行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向强,杜蕾(2005)认为如果制度不配套,则代建单位可能与施工、监理、材料供应等单位串通,将本该由纳税人获得的工程节约非法据为己有。分析代建制配套制度的具体作用、现状以及我国实行代建制可能产生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邓中美(2007)认为代建制项目管理模式推行的关键环节在于通过招标选择较好的代建单位,因而通过对政府主管部门招标阶段的风险进行细致的分析,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招标制度设计和风险防范的合同条件设计。
申月红(2005)认为代建制是一种代理关系,存在风险,在相关配套政策和配套制度的共同作用下,代建制的风险有可能降到最低。为代建制风险降到最低,应该做到:发挥竞争机制确定代建单位、让代建单位成为法人主体、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发挥使用单位监督作用、明确代建制各方的责权利、明确代建费收取标准等。蒋川(2006)分析了各地推行代建制实践中所出现的垄断风险、责权风险、履约风险等。并提出通过建立企业准入机制、完善法规、建立執业保险制度等方法一一加以应对。
一般认为代建制风险的产生与我国相关配套制度和机制不完善密切相关,或者认为代建制本身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配套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来规避,因而主张完善制度体制以防范风险。这类研究的主张毋庸置疑,但是一味依赖制度体制,可能会忽略代建制本身管理模式、操作过程中的很多问题。
三、通过内外部机制结合进行风险管理
翁谦(2005)指出代建制将项目实施风险转移到了代建单位,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代建单位来进行项目管理,可以降低风险。但又出现新的风险因素,包括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外部监督风险等。实施代建制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切实保证法律的落实、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整合咨询业等问题。潘俊文(2006)提出目前代建制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代建制的风险主要为来自代建制自身机制的风险(道德风险)和制度不完善带来的风险。从代建人招标的评价体系,合同的激励机制和风险约束机制,信息沟通和风险监督及建立合理的风险分配和转移对策四个方面提出风险管理对策;并提出了代建制制度建设的相关建议。张超(2010)将代建项目的风险分为实施前的风险与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代建项目实施前的风险主要指选择代建人的风险,建立了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依据代建人的评判因素进行关联度计算,关联度最高者确定为最优代建人。对于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建立了风险指标模型,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个风险指标的系数,最终求得代建双方的风险分配比例。同时还提出了强化监督的措施。
内外部结合机制研究一般对代建制风险不进行严格的内外部因素分类,只指出整体存在哪些风险,并通过完善内外部机制来进行风险管理。这类研究将代建制的内外部风险因素的防范都进行了考虑,较为全面,但缺乏针对性。
四、对代建项目风险进行分类识别、构建量化模型进行风险评价、探讨风险管理策略及其控制方法和工具
黄永光(2007)深入分析代建制项目的风险因素构建代建制风险指标体系;建立代建制项目的风险评价模型以确定代建制项目各风险指标的权重;运用考虑专家信任度的德尔菲法确定风险指标的风险度;由风险指标的权重与其风险度得到项目各风险指标的综合风险度;最后根据风险指标等级标准,评定项目风险的等级。戴大双、李铮等(2010)通过对国内15个典型代建制项目案例的汇总分析,提炼出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实施障碍因素,运用跨案例分析方法,识别出代建制项目的8个关键风险因素。
刘俊、方俊(2007)运用前馈神经网络模型,根据BP算法调整其权值和阈值,进行系统训练并结合输入数据,最终得到风险估计系数作为风险管理决策依据,为政府投资工程的风险分析提供一种现代算法的新思路。王雪青、刘珊珊等(2008)采用AHP法与三角模糊数结合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量化和分析,认为代建单位的财务风险和项目风险是诸类风险中最为显著的,其次是经营管理风险,而自然风险、政策法律风险和社会风险的风险程度较低。南天星(2009)论述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风险来源,并从阶段性、系统性、目标性等多个角度对风险因素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提出了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下的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其中代建制综合评标体系就是风险源头控制的重要措施。
这一视角的研究一方面着重于从代建制的实践出发识别代建制风险;另一方面研究风险评价体系,以确定代建制项目的风险水平,通过以上两方面的研究再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研究更重视实证研究,利用案例进行分析或者利用案例验证识别体系和风险评价体系,更为具体、贴近实际。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代建制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已有一定的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很多学者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看法、意见,但是缺乏系统性的分析和论证;多数研究是定性分析,少有定量分析;提出的风险管理措施偏向理论化,实际运作中可能存在问题。因而关于代建制风险管理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陈志华,成虎,周红.代建制的风险分析与控制策略.经济问题,2006第4期.
[2]向强,杜蕾.代建制的风险与防范措施.建筑经济,2005第4期.
[3]黄永光.代建制风险评价研究.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07.
[4]张超.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的风险管理机制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