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品课程建设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1。近两年,我们学院按照这一要求进行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精品课程的开发建设,现对该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加以总结。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工程;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正是按照这样的理念来进行开发建设的。
1.课程的定位与设计
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分析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职业目标与要求为依据将课程教学单元组合,强调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形成围绕职业工作需要的核心教程,突出了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的特点,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有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资料员等,主要的任职要求需要掌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质量验收,建筑材料检测,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安全管理与生产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应的动手操作能力。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把一个单位工程划分为地基与基础、主体、装饰装修、屋面等分部工程,其中地基与基础、主体、屋面等均会涉及到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所以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是我们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职业技能。为此,我们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对《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传统结构系列课程进行了解析和重构,通过系统的整合、配置和优化,把相关内容整合成《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保证教学过程与施工过程的一致性,使课程结构更具有职业针对性。
2.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
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建筑施工中占有很大比重,现在常见采用的框架和框剪结构都会存在很大比例的钢筋混凝土施工,从基础(独立基础、条基、筏板基础),到主体结构的梁、板、柱、梯,再到屋面,都离不开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就体现在钢筋混凝土基础、梁板、柱、楼梯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添加相应的季节性施工内容。
教学组织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教学,一般分为三个分项工程,即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我们只要看看通用的建筑施工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这种模式来组织教学的,这种做法虽然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对分部分项工程划分的要求,但对于实际施工流程是一种割裂,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进行教学组织时,力求打破传统的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熟悉和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各构件的施工图识读、图纸会审、资源使用计划编制、抄平放线、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浇筑、质量验收标准及安全控制等方面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3.教学模式与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師讲授式,学生被动的接受,无法体现学习的主动性。新的精品课评估指标体系要求要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所谓行动导向教学,实质上是创造一种学与教互动的职业交往情境,它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通过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而达到学以致用效果的教学方法4。
该精品课程基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工作过程,以岗位分析为基础进行设计。行动导向是学习该领域课程的教学实施原则,这一原则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我们根据本课程内容和本校学生(高职民办院校)特点,选取了本市4个典型的实际工程案例来组织教学,这4个案例综合了框架、框剪结构,多层、小高层、高层建筑,办公楼、住宅楼、医院、商住楼等项目类型,经过我们的技术处理,更具典型性。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又灵活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4.“双师”素质教学队伍的建设
国家精品课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工学结合课程的建设理念,这样的要求无疑是合理的,但对于高校来说,要想真正实现是很困难的,一方面我们教师由于传统教学的束缚,一般和工程实际接触的机会较少,工程经验匮乏是正常的现象;另一方面工程实际施工人员的收入水平要比教师高,而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知识的人其收入更是高的很,所以要想让这些人加入专职教师队伍是很难的。
作为一所民办院校,我们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更是困难重重,但近几年,经过学院和我们老师的努力,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2009年我作为第一批外派教师到施工现场挂职锻炼,先后经历了本市几个项目的施工和监理工作,取得了相当的实践经验;我们教师自己也加紧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现在我们主讲教师中,有四人具有国家注册建造师证书。整个教师队伍中,有十人具有国家注册建造师证书。
与此同时,我们又在几家要好的施工监理单位聘请了相关企业的总工、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可谓说在“双师”素质教师建设方面已经初具规模。
5.校内外实践条件的创建
对于校内实训基地,我们以近年的教学评估为契机,购置了大量设备,本课程所在的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八个校内实训实验室,是集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建筑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推广应用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其中,混凝土实验室总体建设,能满足各学科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能为学生开设开放选修实验。同时,还能满足部分专业教师的科研工作需求。
校外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对此我们主要选择长期以来与学院和教师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具体合作企业的选择上,力求布点合理,实习实训功能也尽量明确,主要以本市企业展开,有建筑工程公司、建筑安装工程公司、钢结构幕墙工程公司、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设备安装公司,建筑装饰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园林工程公司等。企业覆盖面广泛,为学生实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企业承诺每年为我院提供不少于20个真实环境下的实习岗位,提供不少于100人赴企业内部及企业下设的施工现场参观实习,完全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工程实际的需要。
6.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
精品课程建设至今,主要参与老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校内督导专家及学生都给予了我们相应的好评。校外专家、企业行业专家通过对教学组织及过程的观摩,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更值得我们欣慰的是,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提高和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也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由于学生在社会上的良好口碑,我们学院连续两年举行了建筑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许多企业慕名参加,极大地扩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这在我们整个学校尚属首例。
总之,该精品课程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我们要按照国家精品课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继续完善,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2011.10.12
[2] 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键词
[3] 010年国家精品课评估指标体系(高职)
[4] 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作者简介:
1.赵光磊,河南周口人,商丘工学院专职教师,助教,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工程施工与管理。
2.李海涛,河南商丘人,商丘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施工管理、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等。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工程;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正是按照这样的理念来进行开发建设的。
1.课程的定位与设计
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分析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以职业能力、职业目标与要求为依据将课程教学单元组合,强调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形成围绕职业工作需要的核心教程,突出了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的特点,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要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有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资料员等,主要的任职要求需要掌握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质量验收,建筑材料检测,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安全管理与生产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应的动手操作能力。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把一个单位工程划分为地基与基础、主体、装饰装修、屋面等分部工程,其中地基与基础、主体、屋面等均会涉及到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所以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是我们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职业技能。为此,我们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对《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等传统结构系列课程进行了解析和重构,通过系统的整合、配置和优化,把相关内容整合成《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保证教学过程与施工过程的一致性,使课程结构更具有职业针对性。
2.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教学内容的选取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
混凝土结构施工在建筑施工中占有很大比重,现在常见采用的框架和框剪结构都会存在很大比例的钢筋混凝土施工,从基础(独立基础、条基、筏板基础),到主体结构的梁、板、柱、梯,再到屋面,都离不开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就体现在钢筋混凝土基础、梁板、柱、楼梯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添加相应的季节性施工内容。
教学组织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施工教学,一般分为三个分项工程,即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我们只要看看通用的建筑施工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这种模式来组织教学的,这种做法虽然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对分部分项工程划分的要求,但对于实际施工流程是一种割裂,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进行教学组织时,力求打破传统的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熟悉和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各构件的施工图识读、图纸会审、资源使用计划编制、抄平放线、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浇筑、质量验收标准及安全控制等方面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3.教学模式与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師讲授式,学生被动的接受,无法体现学习的主动性。新的精品课评估指标体系要求要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所谓行动导向教学,实质上是创造一种学与教互动的职业交往情境,它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通过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而达到学以致用效果的教学方法4。
该精品课程基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工作过程,以岗位分析为基础进行设计。行动导向是学习该领域课程的教学实施原则,这一原则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我们根据本课程内容和本校学生(高职民办院校)特点,选取了本市4个典型的实际工程案例来组织教学,这4个案例综合了框架、框剪结构,多层、小高层、高层建筑,办公楼、住宅楼、医院、商住楼等项目类型,经过我们的技术处理,更具典型性。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又灵活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4.“双师”素质教学队伍的建设
国家精品课评估指标体系中要求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工学结合课程的建设理念,这样的要求无疑是合理的,但对于高校来说,要想真正实现是很困难的,一方面我们教师由于传统教学的束缚,一般和工程实际接触的机会较少,工程经验匮乏是正常的现象;另一方面工程实际施工人员的收入水平要比教师高,而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知识的人其收入更是高的很,所以要想让这些人加入专职教师队伍是很难的。
作为一所民办院校,我们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更是困难重重,但近几年,经过学院和我们老师的努力,也取得了相当的成绩,2009年我作为第一批外派教师到施工现场挂职锻炼,先后经历了本市几个项目的施工和监理工作,取得了相当的实践经验;我们教师自己也加紧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现在我们主讲教师中,有四人具有国家注册建造师证书。整个教师队伍中,有十人具有国家注册建造师证书。
与此同时,我们又在几家要好的施工监理单位聘请了相关企业的总工、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可谓说在“双师”素质教师建设方面已经初具规模。
5.校内外实践条件的创建
对于校内实训基地,我们以近年的教学评估为契机,购置了大量设备,本课程所在的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八个校内实训实验室,是集建筑工程类专业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建筑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推广应用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中心。其中,混凝土实验室总体建设,能满足各学科教学大纲对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且能为学生开设开放选修实验。同时,还能满足部分专业教师的科研工作需求。
校外实训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对此我们主要选择长期以来与学院和教师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在具体合作企业的选择上,力求布点合理,实习实训功能也尽量明确,主要以本市企业展开,有建筑工程公司、建筑安装工程公司、钢结构幕墙工程公司、建设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筑设备安装公司,建筑装饰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园林工程公司等。企业覆盖面广泛,为学生实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企业承诺每年为我院提供不少于20个真实环境下的实习岗位,提供不少于100人赴企业内部及企业下设的施工现场参观实习,完全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工程实际的需要。
6.精品课程的教学效果
精品课程建设至今,主要参与老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能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校内督导专家及学生都给予了我们相应的好评。校外专家、企业行业专家通过对教学组织及过程的观摩,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更值得我们欣慰的是,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提高和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也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由于学生在社会上的良好口碑,我们学院连续两年举行了建筑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许多企业慕名参加,极大地扩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这在我们整个学校尚属首例。
总之,该精品课程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今后我们要按照国家精品课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继续完善,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2011.10.12
[2] 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键词
[3] 010年国家精品课评估指标体系(高职)
[4] 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9
作者简介:
1.赵光磊,河南周口人,商丘工学院专职教师,助教,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工程施工与管理。
2.李海涛,河南商丘人,商丘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施工管理、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