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学习不只是片面接受知识,而是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去体验和实践,拥有建构知识的过程和感受,而不仅仅是结果。体验学习是数学教学生命力所在,学生需要在情境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在探究与实践中体验数学的应用,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体验学习 实践探究
教学中我们会有这样的感悟:让学生“亲身”尝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让学生成为“当事人”,学生获得的知识往往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可能转化为个体能力的。亲身体验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学习状态。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在经历中去感悟,留下难以忘却的学习印象,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探究和获取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数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1.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需要做的只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体验、探究、感悟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一位教师这样设计:请仔细听老师的要求,然后按老师的要求做动作。“如果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1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学生都难住了,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的欲望。此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心中的分数,再揭示数学上是怎样表示分数的。整个过程学生体验了“分数”的产生,虽然自己创造的分数不一定准确,但正是因为经历了,所以印象会格外深刻。
2.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感受“做数学”的过程。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这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能力。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开展折一折、撕一撕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更丰富了对轴对称特征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对称轴的教学。再如教学《认识分数》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学生在操作中更能体会到只要是将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长方形纸的1/2,深化了他们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教师要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做数学”的过程。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思维碰撞的过程。
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感受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以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间的交流,使他们互相促进。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的情境中体验,他们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彼此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例如,在教学了《百分数的应用》后,教师出示了下面一题:某校五年级学生有178人,在野炊活动中派一名学生去商店购买果汁,商店规定:单盒买每盒2元,买40盒装一箱9折优惠,买50盒装一箱8.6折优惠。你觉得怎样购买比较合算?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并分析解答,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种购买方案:(1)买单盒178盒:2×178=356(元);(2)买40盒装四箱,再买单盒18盒:2×40×0.9×4 2×18=324(元);(3)买50盒装三箱,再买单盒28盒:2×50×0.86×3 2×28=314(元);(4)买40盒装五箱:2×40×0.9×5=360(元);(5)买50盒装四箱:2×50×0.86×4=344(元)。每个学生的认识角度不同,出发点也不同。这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
陶行知说:“我们的真正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地解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经历“用数学”的过程。例如,教学简便运算“135-98”,可结合“购物付款经验”来理解:买一件98元的上衣,妈妈有一张百元大钞和35元零钱,她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妈妈还剩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妈妈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她2元,妈妈最后剩的钱是35 2=37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了运算规律。再如,教学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学生认识了“圆”以后,让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身边哪些物体是圆的?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让学生尝试写数学小论文,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车轮、杯口、窨井盖做成圆形的好处……学习“统计”以后让学生参与家庭的经济管理,统计家庭一周、一月的收支情况,体验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乐趣。
总之,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去学习,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随着体验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体验学习 实践探究
教学中我们会有这样的感悟:让学生“亲身”尝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让学生成为“当事人”,学生获得的知识往往是最有效的,也是最可能转化为个体能力的。亲身体验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学习状态。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在经历中去感悟,留下难以忘却的学习印象,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探究和获取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数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1.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再创造”的过程。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需要做的只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通过体验、探究、感悟等方式,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一位教师这样设计:请仔细听老师的要求,然后按老师的要求做动作。“如果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1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学生都难住了,有的学生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的欲望。此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心中的分数,再揭示数学上是怎样表示分数的。整个过程学生体验了“分数”的产生,虽然自己创造的分数不一定准确,但正是因为经历了,所以印象会格外深刻。
2.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感受“做数学”的过程。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这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能力。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开展折一折、撕一撕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更丰富了对轴对称特征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对称轴的教学。再如教学《认识分数》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一张长方形纸的1/2,学生在操作中更能体会到只要是将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长方形纸的1/2,深化了他们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教师要能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做数学”的过程。
3.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思维碰撞的过程。
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感受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以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间的交流,使他们互相促进。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的情境中体验,他们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彼此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例如,在教学了《百分数的应用》后,教师出示了下面一题:某校五年级学生有178人,在野炊活动中派一名学生去商店购买果汁,商店规定:单盒买每盒2元,买40盒装一箱9折优惠,买50盒装一箱8.6折优惠。你觉得怎样购买比较合算?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并分析解答,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种购买方案:(1)买单盒178盒:2×178=356(元);(2)买40盒装四箱,再买单盒18盒:2×40×0.9×4 2×18=324(元);(3)买50盒装三箱,再买单盒28盒:2×50×0.86×3 2×28=314(元);(4)买40盒装五箱:2×40×0.9×5=360(元);(5)买50盒装四箱:2×50×0.86×4=344(元)。每个学生的认识角度不同,出发点也不同。这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价值。
陶行知说:“我们的真正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地解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经历“用数学”的过程。例如,教学简便运算“135-98”,可结合“购物付款经验”来理解:买一件98元的上衣,妈妈有一张百元大钞和35元零钱,她怎样付钱?营业员怎样找钱?最后妈妈还剩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妈妈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她2元,妈妈最后剩的钱是35 2=37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了运算规律。再如,教学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学生认识了“圆”以后,让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身边哪些物体是圆的?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让学生尝试写数学小论文,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车轮、杯口、窨井盖做成圆形的好处……学习“统计”以后让学生参与家庭的经济管理,统计家庭一周、一月的收支情况,体验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乐趣。
总之,体验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去学习,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随着体验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