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人都有烦恼,我也不例外,我千丝万缕的烦恼都因为一个人——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呀,那简直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他是大人眼中最完美的孩子,当然有可能也是所有人孩提时代最“恨”的人。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感受过“别人家的孩子”带来的压力。那时的我很淘,整天出去疯玩,每次回家就像个泥猴。妈妈在给我洗衣服时,总是絮絮叨叨:“你說说你,整天疯玩,也不学学隔壁家那个孩子,人家天天宅在家里,安安静静的,你说,谁像你这样整天在外面疯跑?”我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后来,我终于变成了宅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天到晚“抱”着电视看。没想到妈妈又拿“别人家的孩子”跟我比。“你说说你,整天‘抱’着电视看,恨不得钻进电视里,就不怕把眼睛看坏?你咋不学学隔壁家那个孩子,出去玩会儿……”伟大的“别人家的孩子”,你是如何完美地处理好宅在家里和出门玩耍的关系的呢?
“别人家的孩子”还有许多长处,比如:成绩好。
我上四年级的时候,班级“排名大战”已愈演愈烈。我的成绩不算拔尖,排到中上等。有一次,我没有复习好,考了第九名。于是,妈妈再次拿“别人家的孩子”跟我比。“你这次是怎么回事,考了第九?你怎么不学学隔壁家那个孩子,人家考了班里第一名,语文、数学两门功课都考了满分。你就不能学学人家,争争气吗?”伟大的“别人家的孩子”,请告诉我你考第一的秘诀好吗?
为此,我也曾奋起直追,改掉了一些坏毛病,也曾努力提升自己的成绩,和“别人家的孩子”并驾齐驱。上了初中之后,“别人家的孩子”以新的面孔出现,他更加优秀了。为了缩小我们之间的差距,我一次又一次奋起,幻想着有一天能超越他。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现在渐渐明白:我这一路的成长,多亏了“别人家的孩子”相伴相随。他在最恰当的时候出现在我的面前,激励着我不断向上。我想说:“谢谢你,‘别人家的孩子’。尽管你曾经给我带来许多烦恼,但正因为有了你,我才变得更加优秀!”
(指导老师 金振月)
简 评
千丝万缕的烦恼源于“一个人”——“别人家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因为“宅”与“不宅”,“别人家的孩子”给“我”带来压力;四年级时,因为成绩排名,“别人家的孩子”让“我”压力倍增;上了初中,“别人家的孩子”依然与“我”相伴相随。文章以时间为序展开,从生活、学习等不同方面选材,条理清晰。“别人家的孩子”是“我”的苦恼之源,但文章的感情基调并不灰暗,对自己每个阶段的烦恼的介绍均以问句作结,向那个“伟大”的“别人家的孩子”请教“伟大”的秘诀。文中有向上的动力,还有一丝无奈,更多的是幽默。文章结尾处直抒胸臆,写正是“别人家的孩子”激励“我”不断成长为优秀的“我”,表达对其的感激,为文章添上了一抹亮色,彰显了正能量。
(余东芳老师)
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呀,那简直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他是大人眼中最完美的孩子,当然有可能也是所有人孩提时代最“恨”的人。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感受过“别人家的孩子”带来的压力。那时的我很淘,整天出去疯玩,每次回家就像个泥猴。妈妈在给我洗衣服时,总是絮絮叨叨:“你說说你,整天疯玩,也不学学隔壁家那个孩子,人家天天宅在家里,安安静静的,你说,谁像你这样整天在外面疯跑?”我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后来,我终于变成了宅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天到晚“抱”着电视看。没想到妈妈又拿“别人家的孩子”跟我比。“你说说你,整天‘抱’着电视看,恨不得钻进电视里,就不怕把眼睛看坏?你咋不学学隔壁家那个孩子,出去玩会儿……”伟大的“别人家的孩子”,你是如何完美地处理好宅在家里和出门玩耍的关系的呢?
“别人家的孩子”还有许多长处,比如:成绩好。
我上四年级的时候,班级“排名大战”已愈演愈烈。我的成绩不算拔尖,排到中上等。有一次,我没有复习好,考了第九名。于是,妈妈再次拿“别人家的孩子”跟我比。“你这次是怎么回事,考了第九?你怎么不学学隔壁家那个孩子,人家考了班里第一名,语文、数学两门功课都考了满分。你就不能学学人家,争争气吗?”伟大的“别人家的孩子”,请告诉我你考第一的秘诀好吗?
为此,我也曾奋起直追,改掉了一些坏毛病,也曾努力提升自己的成绩,和“别人家的孩子”并驾齐驱。上了初中之后,“别人家的孩子”以新的面孔出现,他更加优秀了。为了缩小我们之间的差距,我一次又一次奋起,幻想着有一天能超越他。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现在渐渐明白:我这一路的成长,多亏了“别人家的孩子”相伴相随。他在最恰当的时候出现在我的面前,激励着我不断向上。我想说:“谢谢你,‘别人家的孩子’。尽管你曾经给我带来许多烦恼,但正因为有了你,我才变得更加优秀!”
(指导老师 金振月)
简 评
千丝万缕的烦恼源于“一个人”——“别人家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因为“宅”与“不宅”,“别人家的孩子”给“我”带来压力;四年级时,因为成绩排名,“别人家的孩子”让“我”压力倍增;上了初中,“别人家的孩子”依然与“我”相伴相随。文章以时间为序展开,从生活、学习等不同方面选材,条理清晰。“别人家的孩子”是“我”的苦恼之源,但文章的感情基调并不灰暗,对自己每个阶段的烦恼的介绍均以问句作结,向那个“伟大”的“别人家的孩子”请教“伟大”的秘诀。文中有向上的动力,还有一丝无奈,更多的是幽默。文章结尾处直抒胸臆,写正是“别人家的孩子”激励“我”不断成长为优秀的“我”,表达对其的感激,为文章添上了一抹亮色,彰显了正能量。
(余东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