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十九大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引领社会思想和发展的重要导向。本文探索如何以学习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使用手机微终端,共建教工学习型党组织。通过增强个人学习意识,培养持续性学习习惯,构建整体学习环境达到组织成长目的,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让党员聚集在党组织周围。
关键词:十九大;微;学习;聚
十九大的召开,全面展示了党的改革决心,也必将指引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向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1]。更是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明确了要求。高校肩负德育为先重任,是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所谓学习型党组织,是指党组织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注重学习、传播、创新知识,具有持久创新能力去创造未来的党组织[2]。探索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首先要找准新形势下的时代特征这个切入点,其次要增强个人学习意识,培养个人长期学习习惯,构建团队学习共同目标;同时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将学习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开展多载体学习形式,不断推进党组织凝聚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1]。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落脚点要放在每一个支部,充分考虑每个党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背景,把学习的普遍性要求与特殊性要求结合起来;增强党员对学习形式的新认识,从关注个体到关注团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处党支部党员均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工作者,理应率先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落到学生管理工作实际,才能做好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一、支部学习现实状况
(一)传统学习的弊端
重业务学习,轻政治理论学习。支部党员日常学生管理任务重,国家对学生“奖惩勤助贷”方面的政策多,变化快,这些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更需要面面俱到,党员往往使用更多时间用于业务培训提升,认为自己的业务抓好了,水平自然也就上去了,认为理论学习的必要性不强,甚至觉得学习理论挤占了工作时间,在遇到现实问题时,凭经验主义处理,更不能在实际中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相结合,形成重业务轻理论的心态。
(二)队伍年轻化,学习时间碎片化
学生处党支部现有党员32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25岁以下党员5人,占比15%,25岁至30岁党员20人,占比62.5%。大多数青年党员走上工作岗位时间不长,部分党员存在理论学习层次浅,认知不到位情形。党员分布在学生公寓区和机关办公点,支部大多数党员均是担任学生管理的班主任,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主题班会、评奖评优、安全教育等工作。学习时间很难统一,如果只采取集中进行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三)学习形式单一、积极性不高
受网络普及化的冲击,当下年轻人主动购买传统纸质书籍、报刊比例急剧下降,阅读思想政治理论书籍、调查研究报告的比例则更低。支部学习方式多数为集中开会宣读,学习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同时是否能做到有效学习也难以考核认定。
二、“微”聚学习模式探索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不仅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是全体党员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报告全长3.2万字,共分为13个部分,包含了大會主题、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4个伟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4条基本方略”等要点,涵盖了中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教育、民生、文化等方方面面,勾画了中国未来5年乃至30多年的发展目标。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教师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不仅能够坚定对党的信念和对党员身份的自我认同,还能培养坚定的职业自信和行动底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积极传递正能量,也才能站稳主流宣传教育的主阵地。
结合本支部党员的特点,初步探索“微”聚学习模式,即:集中一段时间,专注一个主题学习(以学习十九大精神为契机),人人都能参与、个个有反馈(智能手机端+app),定时(每天固定时间),公开主题发布(辐射周围、影响群体)形成以“微”学习的模式把党员聚集在支部周围。
(一)“微”聚学习平台建设
据美国Zenith最新研究报告,到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量还将稳步上升,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13亿人次;龙叶、王跃虎的研究表明,随着手机的高度普及,成人日均手机的阅读时长超过半小时。移动阅读逐步成为全民阅读的主流模式,其中90后成为移动阅读的主体[2]。数据表明,我们探索的构建本支部学习平台的两个客观条件,手机终端设备和阅读时长都具备要求。
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移动阅读的内容主要涉及阅读新闻和查询各类信息,34.4%的人每天使用微信阅读,另外约17.6%的人关注“阅读网络书籍和报刊”[3]。结合本支部党员日常使用习惯,选择使用微信应用作为“微”聚学习平台。
第一,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建立一个由全体党员和本年度拟发展对象组成的微信群;
第二,以此微信群为平台,以十九大报告为主要内容,结合习党章和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集中一个主题学习;
第三,集中50天专题学习,由所在支部的5个党小组轮流负责一个阶段,每个阶段由该组每位党员轮流接力进行学习分享,其他党员参与讨论,并定期进行阶段小结和学习总结。
第四,以点带面,鼓励党员把学到的内容发在朋友圈分享。
(二)“微”聚学习模式特点
2017年底,十九大报告出台后,党支部进行了为期50天的专题学习。32名党员人人都参加学习分享和讨论回复。每次学习分享,党员们积极参与,平均可以达到25人参与讨论回复,构建起了整体学习的学习环境。 “微”聚学习模式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从过去的每月的单次、长时间、线下学习转变为每天的经常性、短时间、线上学习。由于每次学习内容少,学习时间相应变短,不会造成过重负担,有利于党员养成持续性学习习惯,形成长期、渐进学习模式。
“微”聚学习模式突破了学习主体限制。从过去的仅由支部书记、支委宣讲转变为让每位党员都成为政策的讲解员、理论的传播者。这就要求党员同志在每次学习分享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要锻炼表达能力准确阐述观点,还要精读十九大报告,就自己分享的内容做好多角度的讨论、反馈、引导,包括对新媒体功能的熟练使用也成了必备的技能。人人是学习主体,个个能讨论交流,在个人学习的同时带动了全员学习。
“微”聚学习模式突破了传统学习限制。从过去的宣读文件、写学习心得转变为形式丰富多彩,载体灵活多变。例如转发中国青年报的《一张图,带你看懂十九大报告》、手绘《党章》、时政小测验(十九大精神专题)“中纪委拍广告了,文案句句直戳人心”、“纪念毛泽东诞辰124周年”诗词接龙、“划重点,2017习近平十大金句热点”、“欢乐过节也要严肃过节纪律”等;年轻的党员同志们更具创新意识,抓重要时间节点,抓时政热点,将视频、歌曲、绘画、测试等多种形式引入支部学习,对重要理论多视角学习,让全员学习理解更深刻。
“微”聚学习模式凝聚支部力量。学习过程中的阶段小结围绕“如何更好的学习”集思广益。党员们结合实际积极建言,调整了学习时间,增加了学习载体等,党员共建学习平台,更好的体现了党内民主;学习个体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激发了个人的创造力,从个人成长到集中团队智慧,共同参与组织建设,实现了组织成長;学生处党支部的党员都肩负着学生管理职责,微信是和学生沟通的常用、有效方式,每位党员的微信上都有数十到成百学生好友,定期进行主题展示,不仅能起到教师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而且能宣讲政策,让学生和周围群体真正聚在党组织周围。
三、“微”聚学习模式初效
“微”聚学习模式中学习时间的确定很关键,直接影响是否能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学习时间调整几次,由原来的上午10点调整至晚上19点,后又调整20点。参与讨论的时间集中在1小时内效果最好,交流反馈及时,易激发创新性。周末集中讨论周期变长,往往延长至2-3小时,讨论效果较平常工作日变弱。
“微”聚学习模式中学习内容篇幅、阶段性主题很重要。每次学习分享内容长篇累牍的,在讨论的过程中,观点分散,很难做好引导总结。这次的专题学习是以个人为单位,每个人确定的学习主题之间连贯性不强,容易浅尝即止。可以考虑党小组召开集中学习讨论会,确定1-2个重点主题,党员围绕重点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集中学习引导,学习能更系统化,深入化,不会流于表面。
“微”聚学习模式中对个人学习没有下达硬指标,部分党员学习时间相对偏少。可以考虑将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联系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党日活动,在主题展示上做文章。例如开展“如何做好学生精准资助”主题党日活动,收集工作中典型事件,发挥党员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从科学认定、暖心帮扶、动态管理,诚信育人多个环节,提升学生管理的效益,把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扎扎实实落到实处,真正推进教育公平;组织“踏访英烈足迹、重温入党誓词”的学习活动,教工党员到乐山市五通桥丁佑君烈士纪念馆参观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我和党旗合个影”活动,并在要求七一当天全体党员微信朋友圈晒图,通过主动作为,发挥主题党日活动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将个人理论学习发表感想引导到实践应用于工作中,解决党员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切身问题,凝聚人心。
四、结语
学生处党支部是一个以年轻的学生管理者为主的教工党支部,党员有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又有学业提升的学习压力,支部要找准教职工的特点、解决教职工工作和生活中关切的问题,让党员们愿意投入到理论学习中来。支部学习要紧跟时代特征,创新方法,便于操作,能推广应用,形成连续性、系统性,让党员们喜欢投入到理论学习中来。
通过“微”聚模式在十九大精神学习中的初步尝试,支部希望发挥党员们参与的主动性和热情,采用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形成品牌化、项目化。不断提高党员理论水平,总结凝练工作成果,提高团队学习实效,增强党建工作的感染力和凝聚力。通过坚持持续性学习,潜移默化地将十九大精神内涵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拉近党员与组织的关系。通过个人和集体的不懈奋斗,共建人民的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王兵.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思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3]谢鉴.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推动学校继续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石[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5-7.
[4]龙叶,王跃虎.我国移动阅读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7,37(1):112-115.
[5]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6-04-30.
作者简介:林娟(1980—),女,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关键词:十九大;微;学习;聚
十九大的召开,全面展示了党的改革决心,也必将指引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向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1]。更是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明确了要求。高校肩负德育为先重任,是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所谓学习型党组织,是指党组织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注重学习、传播、创新知识,具有持久创新能力去创造未来的党组织[2]。探索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首先要找准新形势下的时代特征这个切入点,其次要增强个人学习意识,培养个人长期学习习惯,构建团队学习共同目标;同时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将学习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开展多载体学习形式,不断推进党组织凝聚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1]。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落脚点要放在每一个支部,充分考虑每个党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背景,把学习的普遍性要求与特殊性要求结合起来;增强党员对学习形式的新认识,从关注个体到关注团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处党支部党员均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工作者,理应率先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落到学生管理工作实际,才能做好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一、支部学习现实状况
(一)传统学习的弊端
重业务学习,轻政治理论学习。支部党员日常学生管理任务重,国家对学生“奖惩勤助贷”方面的政策多,变化快,这些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更需要面面俱到,党员往往使用更多时间用于业务培训提升,认为自己的业务抓好了,水平自然也就上去了,认为理论学习的必要性不强,甚至觉得学习理论挤占了工作时间,在遇到现实问题时,凭经验主义处理,更不能在实际中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相结合,形成重业务轻理论的心态。
(二)队伍年轻化,学习时间碎片化
学生处党支部现有党员32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25岁以下党员5人,占比15%,25岁至30岁党员20人,占比62.5%。大多数青年党员走上工作岗位时间不长,部分党员存在理论学习层次浅,认知不到位情形。党员分布在学生公寓区和机关办公点,支部大多数党员均是担任学生管理的班主任,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主题班会、评奖评优、安全教育等工作。学习时间很难统一,如果只采取集中进行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难以保证。
(三)学习形式单一、积极性不高
受网络普及化的冲击,当下年轻人主动购买传统纸质书籍、报刊比例急剧下降,阅读思想政治理论书籍、调查研究报告的比例则更低。支部学习方式多数为集中开会宣读,学习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同时是否能做到有效学习也难以考核认定。
二、“微”聚学习模式探索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不仅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是全体党员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报告全长3.2万字,共分为13个部分,包含了大會主题、十个方面历史性成就、“4个伟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4条基本方略”等要点,涵盖了中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教育、民生、文化等方方面面,勾画了中国未来5年乃至30多年的发展目标。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教师学懂弄通做实十九大精神,不仅能够坚定对党的信念和对党员身份的自我认同,还能培养坚定的职业自信和行动底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积极传递正能量,也才能站稳主流宣传教育的主阵地。
结合本支部党员的特点,初步探索“微”聚学习模式,即:集中一段时间,专注一个主题学习(以学习十九大精神为契机),人人都能参与、个个有反馈(智能手机端+app),定时(每天固定时间),公开主题发布(辐射周围、影响群体)形成以“微”学习的模式把党员聚集在支部周围。
(一)“微”聚学习平台建设
据美国Zenith最新研究报告,到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量还将稳步上升,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达到13亿人次;龙叶、王跃虎的研究表明,随着手机的高度普及,成人日均手机的阅读时长超过半小时。移动阅读逐步成为全民阅读的主流模式,其中90后成为移动阅读的主体[2]。数据表明,我们探索的构建本支部学习平台的两个客观条件,手机终端设备和阅读时长都具备要求。
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移动阅读的内容主要涉及阅读新闻和查询各类信息,34.4%的人每天使用微信阅读,另外约17.6%的人关注“阅读网络书籍和报刊”[3]。结合本支部党员日常使用习惯,选择使用微信应用作为“微”聚学习平台。
第一,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建立一个由全体党员和本年度拟发展对象组成的微信群;
第二,以此微信群为平台,以十九大报告为主要内容,结合习党章和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集中一个主题学习;
第三,集中50天专题学习,由所在支部的5个党小组轮流负责一个阶段,每个阶段由该组每位党员轮流接力进行学习分享,其他党员参与讨论,并定期进行阶段小结和学习总结。
第四,以点带面,鼓励党员把学到的内容发在朋友圈分享。
(二)“微”聚学习模式特点
2017年底,十九大报告出台后,党支部进行了为期50天的专题学习。32名党员人人都参加学习分享和讨论回复。每次学习分享,党员们积极参与,平均可以达到25人参与讨论回复,构建起了整体学习的学习环境。 “微”聚学习模式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从过去的每月的单次、长时间、线下学习转变为每天的经常性、短时间、线上学习。由于每次学习内容少,学习时间相应变短,不会造成过重负担,有利于党员养成持续性学习习惯,形成长期、渐进学习模式。
“微”聚学习模式突破了学习主体限制。从过去的仅由支部书记、支委宣讲转变为让每位党员都成为政策的讲解员、理论的传播者。这就要求党员同志在每次学习分享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要锻炼表达能力准确阐述观点,还要精读十九大报告,就自己分享的内容做好多角度的讨论、反馈、引导,包括对新媒体功能的熟练使用也成了必备的技能。人人是学习主体,个个能讨论交流,在个人学习的同时带动了全员学习。
“微”聚学习模式突破了传统学习限制。从过去的宣读文件、写学习心得转变为形式丰富多彩,载体灵活多变。例如转发中国青年报的《一张图,带你看懂十九大报告》、手绘《党章》、时政小测验(十九大精神专题)“中纪委拍广告了,文案句句直戳人心”、“纪念毛泽东诞辰124周年”诗词接龙、“划重点,2017习近平十大金句热点”、“欢乐过节也要严肃过节纪律”等;年轻的党员同志们更具创新意识,抓重要时间节点,抓时政热点,将视频、歌曲、绘画、测试等多种形式引入支部学习,对重要理论多视角学习,让全员学习理解更深刻。
“微”聚学习模式凝聚支部力量。学习过程中的阶段小结围绕“如何更好的学习”集思广益。党员们结合实际积极建言,调整了学习时间,增加了学习载体等,党员共建学习平台,更好的体现了党内民主;学习个体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激发了个人的创造力,从个人成长到集中团队智慧,共同参与组织建设,实现了组织成長;学生处党支部的党员都肩负着学生管理职责,微信是和学生沟通的常用、有效方式,每位党员的微信上都有数十到成百学生好友,定期进行主题展示,不仅能起到教师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而且能宣讲政策,让学生和周围群体真正聚在党组织周围。
三、“微”聚学习模式初效
“微”聚学习模式中学习时间的确定很关键,直接影响是否能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学习时间调整几次,由原来的上午10点调整至晚上19点,后又调整20点。参与讨论的时间集中在1小时内效果最好,交流反馈及时,易激发创新性。周末集中讨论周期变长,往往延长至2-3小时,讨论效果较平常工作日变弱。
“微”聚学习模式中学习内容篇幅、阶段性主题很重要。每次学习分享内容长篇累牍的,在讨论的过程中,观点分散,很难做好引导总结。这次的专题学习是以个人为单位,每个人确定的学习主题之间连贯性不强,容易浅尝即止。可以考虑党小组召开集中学习讨论会,确定1-2个重点主题,党员围绕重点主题,从不同角度进行集中学习引导,学习能更系统化,深入化,不会流于表面。
“微”聚学习模式中对个人学习没有下达硬指标,部分党员学习时间相对偏少。可以考虑将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联系工作实际,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党日活动,在主题展示上做文章。例如开展“如何做好学生精准资助”主题党日活动,收集工作中典型事件,发挥党员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从科学认定、暖心帮扶、动态管理,诚信育人多个环节,提升学生管理的效益,把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扎扎实实落到实处,真正推进教育公平;组织“踏访英烈足迹、重温入党誓词”的学习活动,教工党员到乐山市五通桥丁佑君烈士纪念馆参观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我和党旗合个影”活动,并在要求七一当天全体党员微信朋友圈晒图,通过主动作为,发挥主题党日活动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将个人理论学习发表感想引导到实践应用于工作中,解决党员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切身问题,凝聚人心。
四、结语
学生处党支部是一个以年轻的学生管理者为主的教工党支部,党员有繁重的学生管理工作又有学业提升的学习压力,支部要找准教职工的特点、解决教职工工作和生活中关切的问题,让党员们愿意投入到理论学习中来。支部学习要紧跟时代特征,创新方法,便于操作,能推广应用,形成连续性、系统性,让党员们喜欢投入到理论学习中来。
通过“微”聚模式在十九大精神学习中的初步尝试,支部希望发挥党员们参与的主动性和热情,采用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形成品牌化、项目化。不断提高党员理论水平,总结凝练工作成果,提高团队学习实效,增强党建工作的感染力和凝聚力。通过坚持持续性学习,潜移默化地将十九大精神内涵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拉近党员与组织的关系。通过个人和集体的不懈奋斗,共建人民的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王兵.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思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3]谢鉴.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推动学校继续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石[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5-7.
[4]龙叶,王跃虎.我国移动阅读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7,37(1):112-115.
[5]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6-04-30.
作者简介:林娟(1980—),女,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