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往今来,心理引导工作一直是军事化队伍管理的“生命线”,尤其是在战时,心理引导工作更加彰显其本源意义;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及南宁市消防救援队伍“战时”相关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座谈走访,从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系统论述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策略,为最大化提升消防救援指战员的战时思想能动性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消防;心理引导;生势;系统均衡
《孙子兵法·计篇》云“兵者五事:道天地将法”[1],将“道”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所谓“道”,即为现代部队心理引导工作;消防救援队伍改制转隶后,党中央及应急管理部党委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引导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准现役、准军事化”消防救援队伍中的“生命线”地位。笔者认为消防救援队伍的心理引导工作既要从“思想问题”入手,去解决个人思想症结;又要从“政治问题”入手,去引导并统一共性政治立场;战时心理引导工作是一项策略性系统均衡,需要在战时条件下寻求“个性”与“共性”,“微观”与“宏观”,“务实”与“务虚”,“业务导向”与“政治导向”的平衡点,是消防救援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长久以来面临的一个课题。
《卫公兵法·将务兵谋》云“兵有三势:气势、地势、因势”,分别对应战时的主观情绪、客观条件、不确定因素;笔者认为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通过提振“气势”,去影响“地势”和“因势”,所以重在“生势”;通过对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划分,提出“战前认势、战中造势、战后守势”的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策略。
一、战前认势,预先调研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影响因素
《孙子兵法·兵势篇》云“强弱,形也;勇怯,势也”[1],战前,心理引导工作应综合消防救援指战员思想特点、任务性质与心理引导工作需求、心理引导工作短板等方面的“形”,去分析“形”上之“势”,进而抢占工作开展的“先手棋”。
(一)多层次地调查人员思想的特点。通过对全市1531名消防指战员及政府专职消防员发放调查问卷,对308名各层级代表展开座谈,并对近10年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笔者总结了一些全市消防救援队伍战时思想特点。一是不同层级人员思想的差异性。问卷调查发现,支队针对“厌战情绪的产生原因”,51.2%领导干部倾向于“精神压力过大”,58.5%非领导干部倾向于“体能压力过大”;针对“战时心理引导激励手段”,64.6%干部/消防员倾向于“增加立功受奖名额”,82.3%政府专职消防员倾向于“增加补休或发放补助”;针对“战时是否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极端情绪”,92.4%入职超过2年的指战员表示“不会”,63.7%入职未超过2年指战员表示“会”。由上可知,不同层级的指战员由于其自身属性的差异,会造成战时思想倾向的巨大差异,“样板化”的战时心理引导工作很难满足个性化鲜明的受众需求。二是不同区域人员思想的差异性。座谈了解发现,支队消防救援指战员战时思想倾向呈现出“区域性差异、建制性统一”的特点。例如,虽然全市各消防站对于完成灭火救援、安保勤务量“轻松”“比较轻松”“比较吃力”“很吃力”的态度各不相同,但在消防站内部,消防救援指战员对于主流态度的支持率均超过80%,部分消防站甚至达到100%。由上可知,指战员的战时思想倾向在局部区域内极易发生“传导”,拥有话语权的个体甚至会引领群体战时的思想倾向。三是不同时间节点人员思想的差异性。调查研究发现,从全市消防指战员主观感受上说,每年8月至11月,是战时工作压力最重的时段,每年1月至次年6月,是压力最轻的时段;然而,通过分析近10年支队发生的15起作战训练和队伍管理安全事故,有11起发生在每年12月至次年4月间,占事故总数的73.3%,这些事故的发生固然与队伍指挥决策、管理机制、人员状态、客观条件等诸多因素相关联,但是战后心理引导工作的“断崖式”弱化仍然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诱因。
(二)科学研究任务性质与心理引导工作需求。近10年,支队年均处置的较大以上灭火救援行动539起、处置危机消防员生命的事故现场25次、承担重大消防安保任务105项(时长60个工作日);入职以来,指战员人均经历战时心理负面事件122次。一是重大灭火救援战时心理引导工作需求。首先,此类任务带有实战性,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突出“实”,必须贴合于实战、服务于实战,确保不阻碍战斗、不影响斗志;其次,此类任务通常带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突出“快”,在短时间内预案启动、铺开,即插即用、简明扼要、突出效率;再次,在灭火救援作战遇到重大危险、严重挫折或历时较长的情况下,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突出“激”,要有效地激发指战员的战斗精神、战斗信心和战斗凝聚力。二是重大消防安保战时心理引导工作需求。首先,此类任务通常带有可预见性、周期性,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突出“早”,借鉴经验、提前介入、提前建立心理引导工作机制;其次,此类任务参战对象涉及面广,既有灭火、防火力量,又有后勤、政工力量,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突出“全”,同步推进、全面渗透、不留死角;再次,此类任务参战单位分布较散、工作繁重,所以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还要突出“近”,心理引导工作必须直抵一线,或指导参战单位就地自主开展心理引导工作。三是特殊条件下的战时心理引导工作需求。除上述外,消防救援队伍战时政治工作还面临一些特殊挑战,例如,要員消防保卫的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突出“红”和“秘”,以满足政治性、保密性的任务要求;大规模疫情期间的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突出“稳”和“活”,以解决思潮动荡、出行不便等现实问题;还有一些延续时间较长的任务,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突出“鲜”和“常”,以缓解一线疲劳厌战的情绪。
(三)客观分析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短板。笔者结合20余年消防救援队伍思想政治实践经验,梳理出若干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普遍性短板。一是工作模式不规范。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理论指导局限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试行)》《消防救援队伍遂行重大任务政治工作指导意见》,没有进一步细化、精化、地域化;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组织形式、时间规划难以贴合战时需求,甚至与实战相冲突,常常使一线指战员“背包袱”“添负担”;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和培训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专业理论钻研不深、不细、不实,缺乏“战政兼顾、专兼结合”意识,在战地“光说不练”“甩手掌柜”,导致一线指战员满意度不高。二是辅战效能不突出。战时心理引导工作样板化、程式化、“填鸭”化,没有充分考虑受众的个性思想特点,缺乏重点和针对性,工作抓手没有很好地渗透一线“末端”;没有形成战时“大政工”常态,习惯于政治部门单打独斗、大包大揽,各级心理引导工作“主体”“主责”缺位,导致工作延展性和延续性不强;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缺乏预案和演练,面对骤然而至的战时工作任务,展开效率、效能不高。三是激励效果不明显。在精神激励方面,单凭有限的立功受奖名额难以满足众多参战消防指战员的精神慰藉需求,名额分配不均也会引发不满情绪;在物质激励方面,由于受到政策制约,牵涉部门往往互相推诿,使得物质奖励发放不了了之;在补休激励方面,门槛过低、尺度过大、缺乏规划,造成战后“一走而空”的现象,反而扰乱了队伍战后的日常工作秩序。 二、战中造势,立体突显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战地优势
《孙子兵法·兵势篇》云“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1],战中,心理引导工作应以“造势为上、借势为中、顺势为下”,引导践行习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训词精神,将“精神势能”转换成“实战动能”。
(一)突显战时心理引导正面导向优势。一是巩固党建堡垒。“党建堡垒建设”是历经战火检验的,抓实基层末端的组织形式和机制,在任务周期较长或形势较艰巨的条件下,应适时成立战地临时党组织,抓好“组织建设、党员管理、作风建设”;成立战时心理引导工作专班,配发政工“百宝箱”,提升心理引导工作者能力素质;要抓住战斗前后、间隙及关键节点等时机,见缝插针地组织“战地党旗红”创建活动,通过发动员、宣誓言、学党章、写家书等多样化的形式,将党的领导覆盖到一线,将战斗精神激励到一线。二是突出顶层垂范。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使制度真正生根生效,关键是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尤其是在战时心理引导工作中,领导者必须强化“关键少数”的“头雁”作用[2],要率先强化政治理论武装,稳健把握中央大政方针、任务政治导向、时代教育主题;要高效开展“政治定向”,指导战时心理引导工作机制建立、措施制定,讲清政策、形势、意义、责任,教育引导参战指战员坚守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还要深入战地,与一线指战员“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将情绪危机化解于一线,将组织关怀传递到一线。三是锐化典型牵引。战时,是个体看齐意愿最强烈的时期,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战时思想“同频共振”效应[3],分战线、分类型、分梯次建立先进典型库,深入开展战线选报、媒体挖掘、重点培树等多种形式树立典型;表彰弘扬战时先进典型,做到“战地发掘、火线表彰”,营造创先争优、激励斗志的良好氛围;结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先进典型开展“战地宣讲”,有效激发情感共鸣,将作风形象树立在一线,将忠诚担当传扬到一线。
(二)凸显战时心理引导防范兜底优势。一是强化教育督导。队伍稳定是战斗胜利的“压舱石”,战时要不断增强指战员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强化指战员法纪红线的意识[5];开展执勤战备教育,严格执行战时等级战备制度,不断增强干部履职和全员在岗意识;开展安全“五无”教育,紧盯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涵盖全员额、贯穿全过程。围绕“作战科学化”“执勤正规化”“管理规范化”3个重点开展督查,确保队伍在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战时保持集中统一和高度稳定。二是强化舆论管控。舆论作为一种“催化剂”,是影响战时心理的“双刃剑”,加强舆论管控是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要联合公安网监、大数据发展局及主流媒体,抢占舆论平台,抢先建立高效的舆论发布、引导、监控渠道;其次,要加大舆论造势力度,高密度、高频次、全覆盖地发布积极正面或利于战势发展的舆论信息;再次,及时发现、控制、引导战时谣言、牢骚、非议等负面舆情,防止舆情失控导致指战员士气受挫。三是强化心理介入。心理介入是对战时个体心理活动施加“区别化”影响,使其适应战势发展的必要手段[4]。可通过事先告知任务性质、艰巨性等信息,提升参战指战员心理抗压阈值;适时通过文娱活动,转移指战员注意力,舒缓战时情绪;组织心理培训讲座,强化指战员心理素质,优化集体心理环境;提供心理宣泄条件,外部引导和自主调节相结合,有效排解指战员惊恐、焦虑、烦躁、紧张等情绪;建立并跟踪指战员心理档案,针对既发心理危机或严重心理失衡的个人,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或送医救治,杜绝心理问题引发的战时行为失范、失控。
(三)凸显战时心理引导规范调控优势。一是注重补偿性。一线指战员战时工作压力大、精神负担重,心理引导工作要轻形式、重实效,充分发挥补偿作用[5]。首先,通过改善战时饮食、休息、生活环境保障,去缓解指战员的肌体疲劳;其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去缓解指战员的精神压力;最后,通过科学的指挥决策、规范的管理及一线调研走访,去解决指战员战时健康、家庭困难、争先创优及其他合理的利益诉求。二是注重平衡性。一线指战员战时精神敏感度高,心理引导工作要遵循适度原则,同时要均匀发力,顾及全局的感受。一方面,要结合战时实际,采取适宜的形式、适当的时机、适度的精力消耗开展心理引导工作,防止“过分折腾”引发一线指战员的反感;另一方面,心理引导工作要全面兼顾各战线、各单位的实际诉求,防止“試点式”政治作秀导致的工作偏颇,从而引发局部指战员的不满。三是注重多样性。一线战势和指战员需求差异性决定了心理引导工作多样性。可依托手机APP打造思想、政论、业务、暖心 “四位一体”的战地教育端口;开辟“战地思想学习角”“战地政治文献柜”“战地之星”等自主教育阵地;用活小故事、小笑话、小歌曲、小演讲、小表演等“战地五小”教育形式;畅通网络“抖音”、融媒体等资源,开辟电子橱窗、LED海报、灯箱标语等战地教育渠道;建强手机直播、执勤车载广播等移动教育平台,把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音准”“节拍”精准定格在一线指战员的需求上。
三、战后守势,有效延续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进取态势
《孙膑兵法·延气篇》提出了队伍“延气”的主张[1],即延续队伍战时的态势和效能。战后,是一个队伍气势极不稳定的阶段,通过心理引导工作以战促养、以战促训,能够事半功倍地保持队伍气势常盛不息,否则,极易产生队伍气势“断崖式”衰减。
(一)及时开展战后激励补偿。战后,针对战时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按照“严格标准、按绩施奖”的原则快速开展表彰奖励,第一时间从精神层面向指战员传递正能量慰藉[5];针对指战员战时伤病、经济耗损、休息不足等情况,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公费医疗、公费疗养、经济补偿以及补休,做到据实补偿、关怀备至;从综合性国家消防救援队伍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政策入手,积极为参战指战员争取福利待遇,增强消防救援队伍的社会认同感,全面激发广大指战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及时开展战后复盘讲评。战后,及时组织开展战斗检视,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和存在不足。针对灭火救援行动,战后要切实落实“战评结合、每战必评、即战即评”的战评工作要,实事求是地发现并消除作战行动安全管控漏洞和隐患苗头,伤亡事故案例進行逐一复盘,着重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直接原因,采取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严防类似事故发生。针对重大消防安保,战后要收集整理安保工作开展的成果性资料,汇编成册留档,进一步提升消防安保工作水平,确保“每打一仗,进位一档”。
(三)及时开展战后心理干预。战后,针对参与处置发生惨烈群众伤亡、消防员伤亡及其他易引发心理创伤事件的指战员,要重点跟踪其心理健康状况,可对严重的心理失衡状态从心理层面上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针对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干预应严格遵循“及时、就近、期望 ”的原则采用早期心理干预手段[4];针对战时癔症、战时神经衰弱、战时焦虑症、战时抑郁症、战时惊恐障碍、战时强迫症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分拣和确诊,对轻症者立即实施心理干预治疗,对失去正常行为能力和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及时送医,避免形成或诱发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四、结语
总而言之,消防救援队伍战时精力和气势是有限且相对守恒的,而战时任务的复杂性和战时思想需求的多面性,要求通过心理引导策略运用,精准合理地将队伍的精力和气势调配到战时各环节,平衡各方面需求,维持“队伍战时思想”——这个特定条件下抽象系统的大盘“稳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催生队伍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卜松林.《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中政治工作思想初探[J].军事历史研究,1988(02):162-167.
[2]韩志刚.公安机关强化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实践与探究[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8(1):94-97.
[3]魏国亮.公安机关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探索与创新[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2):44-45.
[4]李卫东.军人战时心理健康模块的应用[J].东方国防医药,2010,12(4):374-376.
[5]孙梓翔.新时代公安机关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困境及解决路径[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8,33(4):111-114.
作者简介:
梁长期(1969.8—),男,广西武宣人,现任广西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政治委员,长期从事消防救援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丰富心理引导工作经验。
刘清云(1988.8—),男,广西钦州人,现任广西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办公室副主任,具有多年消防救援队伍基层工作经验,对队伍管理和思想引导有一定见解。
关键词:消防;心理引导;生势;系统均衡
《孙子兵法·计篇》云“兵者五事:道天地将法”[1],将“道”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所谓“道”,即为现代部队心理引导工作;消防救援队伍改制转隶后,党中央及应急管理部党委进一步明确了心理引导为主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准现役、准军事化”消防救援队伍中的“生命线”地位。笔者认为消防救援队伍的心理引导工作既要从“思想问题”入手,去解决个人思想症结;又要从“政治问题”入手,去引导并统一共性政治立场;战时心理引导工作是一项策略性系统均衡,需要在战时条件下寻求“个性”与“共性”,“微观”与“宏观”,“务实”与“务虚”,“业务导向”与“政治导向”的平衡点,是消防救援队伍思想政治工作长久以来面临的一个课题。
《卫公兵法·将务兵谋》云“兵有三势:气势、地势、因势”,分别对应战时的主观情绪、客观条件、不确定因素;笔者认为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通过提振“气势”,去影响“地势”和“因势”,所以重在“生势”;通过对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划分,提出“战前认势、战中造势、战后守势”的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策略。
一、战前认势,预先调研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影响因素
《孙子兵法·兵势篇》云“强弱,形也;勇怯,势也”[1],战前,心理引导工作应综合消防救援指战员思想特点、任务性质与心理引导工作需求、心理引导工作短板等方面的“形”,去分析“形”上之“势”,进而抢占工作开展的“先手棋”。
(一)多层次地调查人员思想的特点。通过对全市1531名消防指战员及政府专职消防员发放调查问卷,对308名各层级代表展开座谈,并对近10年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笔者总结了一些全市消防救援队伍战时思想特点。一是不同层级人员思想的差异性。问卷调查发现,支队针对“厌战情绪的产生原因”,51.2%领导干部倾向于“精神压力过大”,58.5%非领导干部倾向于“体能压力过大”;针对“战时心理引导激励手段”,64.6%干部/消防员倾向于“增加立功受奖名额”,82.3%政府专职消防员倾向于“增加补休或发放补助”;针对“战时是否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极端情绪”,92.4%入职超过2年的指战员表示“不会”,63.7%入职未超过2年指战员表示“会”。由上可知,不同层级的指战员由于其自身属性的差异,会造成战时思想倾向的巨大差异,“样板化”的战时心理引导工作很难满足个性化鲜明的受众需求。二是不同区域人员思想的差异性。座谈了解发现,支队消防救援指战员战时思想倾向呈现出“区域性差异、建制性统一”的特点。例如,虽然全市各消防站对于完成灭火救援、安保勤务量“轻松”“比较轻松”“比较吃力”“很吃力”的态度各不相同,但在消防站内部,消防救援指战员对于主流态度的支持率均超过80%,部分消防站甚至达到100%。由上可知,指战员的战时思想倾向在局部区域内极易发生“传导”,拥有话语权的个体甚至会引领群体战时的思想倾向。三是不同时间节点人员思想的差异性。调查研究发现,从全市消防指战员主观感受上说,每年8月至11月,是战时工作压力最重的时段,每年1月至次年6月,是压力最轻的时段;然而,通过分析近10年支队发生的15起作战训练和队伍管理安全事故,有11起发生在每年12月至次年4月间,占事故总数的73.3%,这些事故的发生固然与队伍指挥决策、管理机制、人员状态、客观条件等诸多因素相关联,但是战后心理引导工作的“断崖式”弱化仍然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诱因。
(二)科学研究任务性质与心理引导工作需求。近10年,支队年均处置的较大以上灭火救援行动539起、处置危机消防员生命的事故现场25次、承担重大消防安保任务105项(时长60个工作日);入职以来,指战员人均经历战时心理负面事件122次。一是重大灭火救援战时心理引导工作需求。首先,此类任务带有实战性,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突出“实”,必须贴合于实战、服务于实战,确保不阻碍战斗、不影响斗志;其次,此类任务通常带有突发性、不可预见性,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突出“快”,在短时间内预案启动、铺开,即插即用、简明扼要、突出效率;再次,在灭火救援作战遇到重大危险、严重挫折或历时较长的情况下,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突出“激”,要有效地激发指战员的战斗精神、战斗信心和战斗凝聚力。二是重大消防安保战时心理引导工作需求。首先,此类任务通常带有可预见性、周期性,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突出“早”,借鉴经验、提前介入、提前建立心理引导工作机制;其次,此类任务参战对象涉及面广,既有灭火、防火力量,又有后勤、政工力量,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突出“全”,同步推进、全面渗透、不留死角;再次,此类任务参战单位分布较散、工作繁重,所以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还要突出“近”,心理引导工作必须直抵一线,或指导参战单位就地自主开展心理引导工作。三是特殊条件下的战时心理引导工作需求。除上述外,消防救援队伍战时政治工作还面临一些特殊挑战,例如,要員消防保卫的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突出“红”和“秘”,以满足政治性、保密性的任务要求;大规模疫情期间的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突出“稳”和“活”,以解决思潮动荡、出行不便等现实问题;还有一些延续时间较长的任务,战时心理引导工作要突出“鲜”和“常”,以缓解一线疲劳厌战的情绪。
(三)客观分析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短板。笔者结合20余年消防救援队伍思想政治实践经验,梳理出若干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普遍性短板。一是工作模式不规范。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理论指导局限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大纲(试行)》《消防救援队伍遂行重大任务政治工作指导意见》,没有进一步细化、精化、地域化;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组织形式、时间规划难以贴合战时需求,甚至与实战相冲突,常常使一线指战员“背包袱”“添负担”;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和培训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专业理论钻研不深、不细、不实,缺乏“战政兼顾、专兼结合”意识,在战地“光说不练”“甩手掌柜”,导致一线指战员满意度不高。二是辅战效能不突出。战时心理引导工作样板化、程式化、“填鸭”化,没有充分考虑受众的个性思想特点,缺乏重点和针对性,工作抓手没有很好地渗透一线“末端”;没有形成战时“大政工”常态,习惯于政治部门单打独斗、大包大揽,各级心理引导工作“主体”“主责”缺位,导致工作延展性和延续性不强;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缺乏预案和演练,面对骤然而至的战时工作任务,展开效率、效能不高。三是激励效果不明显。在精神激励方面,单凭有限的立功受奖名额难以满足众多参战消防指战员的精神慰藉需求,名额分配不均也会引发不满情绪;在物质激励方面,由于受到政策制约,牵涉部门往往互相推诿,使得物质奖励发放不了了之;在补休激励方面,门槛过低、尺度过大、缺乏规划,造成战后“一走而空”的现象,反而扰乱了队伍战后的日常工作秩序。 二、战中造势,立体突显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战地优势
《孙子兵法·兵势篇》云“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1],战中,心理引导工作应以“造势为上、借势为中、顺势为下”,引导践行习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训词精神,将“精神势能”转换成“实战动能”。
(一)突显战时心理引导正面导向优势。一是巩固党建堡垒。“党建堡垒建设”是历经战火检验的,抓实基层末端的组织形式和机制,在任务周期较长或形势较艰巨的条件下,应适时成立战地临时党组织,抓好“组织建设、党员管理、作风建设”;成立战时心理引导工作专班,配发政工“百宝箱”,提升心理引导工作者能力素质;要抓住战斗前后、间隙及关键节点等时机,见缝插针地组织“战地党旗红”创建活动,通过发动员、宣誓言、学党章、写家书等多样化的形式,将党的领导覆盖到一线,将战斗精神激励到一线。二是突出顶层垂范。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使制度真正生根生效,关键是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尤其是在战时心理引导工作中,领导者必须强化“关键少数”的“头雁”作用[2],要率先强化政治理论武装,稳健把握中央大政方针、任务政治导向、时代教育主题;要高效开展“政治定向”,指导战时心理引导工作机制建立、措施制定,讲清政策、形势、意义、责任,教育引导参战指战员坚守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还要深入战地,与一线指战员“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危患”,将情绪危机化解于一线,将组织关怀传递到一线。三是锐化典型牵引。战时,是个体看齐意愿最强烈的时期,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战时思想“同频共振”效应[3],分战线、分类型、分梯次建立先进典型库,深入开展战线选报、媒体挖掘、重点培树等多种形式树立典型;表彰弘扬战时先进典型,做到“战地发掘、火线表彰”,营造创先争优、激励斗志的良好氛围;结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先进典型开展“战地宣讲”,有效激发情感共鸣,将作风形象树立在一线,将忠诚担当传扬到一线。
(二)凸显战时心理引导防范兜底优势。一是强化教育督导。队伍稳定是战斗胜利的“压舱石”,战时要不断增强指战员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强化指战员法纪红线的意识[5];开展执勤战备教育,严格执行战时等级战备制度,不断增强干部履职和全员在岗意识;开展安全“五无”教育,紧盯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涵盖全员额、贯穿全过程。围绕“作战科学化”“执勤正规化”“管理规范化”3个重点开展督查,确保队伍在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战时保持集中统一和高度稳定。二是强化舆论管控。舆论作为一种“催化剂”,是影响战时心理的“双刃剑”,加强舆论管控是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要联合公安网监、大数据发展局及主流媒体,抢占舆论平台,抢先建立高效的舆论发布、引导、监控渠道;其次,要加大舆论造势力度,高密度、高频次、全覆盖地发布积极正面或利于战势发展的舆论信息;再次,及时发现、控制、引导战时谣言、牢骚、非议等负面舆情,防止舆情失控导致指战员士气受挫。三是强化心理介入。心理介入是对战时个体心理活动施加“区别化”影响,使其适应战势发展的必要手段[4]。可通过事先告知任务性质、艰巨性等信息,提升参战指战员心理抗压阈值;适时通过文娱活动,转移指战员注意力,舒缓战时情绪;组织心理培训讲座,强化指战员心理素质,优化集体心理环境;提供心理宣泄条件,外部引导和自主调节相结合,有效排解指战员惊恐、焦虑、烦躁、紧张等情绪;建立并跟踪指战员心理档案,针对既发心理危机或严重心理失衡的个人,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或送医救治,杜绝心理问题引发的战时行为失范、失控。
(三)凸显战时心理引导规范调控优势。一是注重补偿性。一线指战员战时工作压力大、精神负担重,心理引导工作要轻形式、重实效,充分发挥补偿作用[5]。首先,通过改善战时饮食、休息、生活环境保障,去缓解指战员的肌体疲劳;其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去缓解指战员的精神压力;最后,通过科学的指挥决策、规范的管理及一线调研走访,去解决指战员战时健康、家庭困难、争先创优及其他合理的利益诉求。二是注重平衡性。一线指战员战时精神敏感度高,心理引导工作要遵循适度原则,同时要均匀发力,顾及全局的感受。一方面,要结合战时实际,采取适宜的形式、适当的时机、适度的精力消耗开展心理引导工作,防止“过分折腾”引发一线指战员的反感;另一方面,心理引导工作要全面兼顾各战线、各单位的实际诉求,防止“試点式”政治作秀导致的工作偏颇,从而引发局部指战员的不满。三是注重多样性。一线战势和指战员需求差异性决定了心理引导工作多样性。可依托手机APP打造思想、政论、业务、暖心 “四位一体”的战地教育端口;开辟“战地思想学习角”“战地政治文献柜”“战地之星”等自主教育阵地;用活小故事、小笑话、小歌曲、小演讲、小表演等“战地五小”教育形式;畅通网络“抖音”、融媒体等资源,开辟电子橱窗、LED海报、灯箱标语等战地教育渠道;建强手机直播、执勤车载广播等移动教育平台,把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音准”“节拍”精准定格在一线指战员的需求上。
三、战后守势,有效延续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进取态势
《孙膑兵法·延气篇》提出了队伍“延气”的主张[1],即延续队伍战时的态势和效能。战后,是一个队伍气势极不稳定的阶段,通过心理引导工作以战促养、以战促训,能够事半功倍地保持队伍气势常盛不息,否则,极易产生队伍气势“断崖式”衰减。
(一)及时开展战后激励补偿。战后,针对战时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按照“严格标准、按绩施奖”的原则快速开展表彰奖励,第一时间从精神层面向指战员传递正能量慰藉[5];针对指战员战时伤病、经济耗损、休息不足等情况,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公费医疗、公费疗养、经济补偿以及补休,做到据实补偿、关怀备至;从综合性国家消防救援队伍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政策入手,积极为参战指战员争取福利待遇,增强消防救援队伍的社会认同感,全面激发广大指战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及时开展战后复盘讲评。战后,及时组织开展战斗检视,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和存在不足。针对灭火救援行动,战后要切实落实“战评结合、每战必评、即战即评”的战评工作要,实事求是地发现并消除作战行动安全管控漏洞和隐患苗头,伤亡事故案例進行逐一复盘,着重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直接原因,采取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严防类似事故发生。针对重大消防安保,战后要收集整理安保工作开展的成果性资料,汇编成册留档,进一步提升消防安保工作水平,确保“每打一仗,进位一档”。
(三)及时开展战后心理干预。战后,针对参与处置发生惨烈群众伤亡、消防员伤亡及其他易引发心理创伤事件的指战员,要重点跟踪其心理健康状况,可对严重的心理失衡状态从心理层面上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 针对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干预应严格遵循“及时、就近、期望 ”的原则采用早期心理干预手段[4];针对战时癔症、战时神经衰弱、战时焦虑症、战时抑郁症、战时惊恐障碍、战时强迫症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分拣和确诊,对轻症者立即实施心理干预治疗,对失去正常行为能力和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及时送医,避免形成或诱发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四、结语
总而言之,消防救援队伍战时精力和气势是有限且相对守恒的,而战时任务的复杂性和战时思想需求的多面性,要求通过心理引导策略运用,精准合理地将队伍的精力和气势调配到战时各环节,平衡各方面需求,维持“队伍战时思想”——这个特定条件下抽象系统的大盘“稳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催生队伍战斗力。
参考文献:
[1]卜松林.《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中政治工作思想初探[J].军事历史研究,1988(02):162-167.
[2]韩志刚.公安机关强化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实践与探究[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8(1):94-97.
[3]魏国亮.公安机关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探索与创新[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3(12):44-45.
[4]李卫东.军人战时心理健康模块的应用[J].东方国防医药,2010,12(4):374-376.
[5]孙梓翔.新时代公安机关战时心理引导工作的困境及解决路径[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8,33(4):111-114.
作者简介:
梁长期(1969.8—),男,广西武宣人,现任广西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政治委员,长期从事消防救援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丰富心理引导工作经验。
刘清云(1988.8—),男,广西钦州人,现任广西南宁市消防救援支队办公室副主任,具有多年消防救援队伍基层工作经验,对队伍管理和思想引导有一定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