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净的街路、错落有致的楼房,生活废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流入鱼塘,鱼塘水质清澈如镜,鱼虾成群,就连畜禽粪便也变废为宝,经过特殊处理成为有机肥。这就是白山市江源区育林新村,一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后令人耳目一新的美丽乡村。
近年来,白山市在大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生态示范创建中,细化研究示范区域整治村庄、治理任务、预期成效和保障措施等,科学编制整治实施方案,因地制宜选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污染治理模式,建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机制,实现“整治一片、改变一片、巩固一片”的目标,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目前,全市133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已建成水源地防护围栏1.6万延长米、设置警示牌126个,建设水源保护房23座、垃圾分类间109座、垃圾池383个、人工湿地3.6万平方米、畜禽粪便堆肥场3.31万平方米,配备垃圾箱3249个、专用车辆550台,受益人口3.5万余户、10万余人。还为57个村争取省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运行经费补助。
畜禽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投资1634万元建成畜禽粪肥堆放场42座,整治各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67个,采取清污分流、粪尿干湿分离和废渣、污水综合利用等措施,实现了畜禽粪污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还对辖区内的畜禽养殖项目严把环保审批关,严格按照畜禽养殖行业标准要求,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养殖废水不外排,实现养殖污物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农肥和能源,推行健康养殖的清洁生产模式。今年还将完成18户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不断加强畜禽规模养殖业日常环境监管,强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提高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水平。
生活垃圾得到规范处理。投资4936万元,在整治示范村建设垃圾分类间109座、垃圾池383个,配备垃圾箱3249个、专用车辆550台,实施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转运市、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狠抓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环卫车辆和人员配备、垃圾处理网络完善等工作,做到环环紧扣、层层负责。每个村民小组建造两个以上垃圾池或配备满足日常需要的垃圾箱;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垃圾中转站,配备一台垃圾清运车、一台铲车;在每个行政村配备两人以上的环卫队伍,基本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率达到90%以上。
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将临近村庄污水并入城镇污水管网,不断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同时,注重污水综合利用,将利用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作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投资357万元,针对人口规模在3000人左右、居住相对分散、污水排放量小的村庄,结合自然条件,建设污水收集管网1750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3.6万平方米。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可作为农业种植、养殖水源。
饮用水源安全得到保障。投资468.8万元,建成水源地防护围栏1.6万延长米、设置警示牌126个,建设水源保护房23座,并要求各镇、村制定完善饮用水源环境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清理影响饮用水安全的污染和隐患,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还定期开展了饮用水源地专项检查和水质监测,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依法进行查处,确保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生态示范创建扎实推进。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加强对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管,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市累计完成国家级5个生态镇、省级4个生态镇和20个生态村、市级115个生态村创建,市级以上生态镇、村达到144个。积极向上争取“以奖代补”资金,2014年为13个乡镇(村)争取生态示范创建补助资金80万元,提高了有关乡镇(村)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在白山,像江源区育林新村这样的美丽乡村还有许多。随着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供水和饮用水水质得到了保障,生活垃圾实现了分类、收集、转运和集中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得到了全面治理,建设美丽乡村的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
近年来,白山市在大力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和生态示范创建中,细化研究示范区域整治村庄、治理任务、预期成效和保障措施等,科学编制整治实施方案,因地制宜选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污染治理模式,建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机制,实现“整治一片、改变一片、巩固一片”的目标,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目前,全市133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已建成水源地防护围栏1.6万延长米、设置警示牌126个,建设水源保护房23座、垃圾分类间109座、垃圾池383个、人工湿地3.6万平方米、畜禽粪便堆肥场3.31万平方米,配备垃圾箱3249个、专用车辆550台,受益人口3.5万余户、10万余人。还为57个村争取省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运行经费补助。
畜禽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投资1634万元建成畜禽粪肥堆放场42座,整治各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67个,采取清污分流、粪尿干湿分离和废渣、污水综合利用等措施,实现了畜禽粪污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还对辖区内的畜禽养殖项目严把环保审批关,严格按照畜禽养殖行业标准要求,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养殖废水不外排,实现养殖污物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农肥和能源,推行健康养殖的清洁生产模式。今年还将完成18户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不断加强畜禽规模养殖业日常环境监管,强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提高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水平。
生活垃圾得到规范处理。投资4936万元,在整治示范村建设垃圾分类间109座、垃圾池383个,配备垃圾箱3249个、专用车辆550台,实施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转运市、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狠抓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环卫车辆和人员配备、垃圾处理网络完善等工作,做到环环紧扣、层层负责。每个村民小组建造两个以上垃圾池或配备满足日常需要的垃圾箱;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垃圾中转站,配备一台垃圾清运车、一台铲车;在每个行政村配备两人以上的环卫队伍,基本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率达到90%以上。
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将临近村庄污水并入城镇污水管网,不断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同时,注重污水综合利用,将利用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作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投资357万元,针对人口规模在3000人左右、居住相对分散、污水排放量小的村庄,结合自然条件,建设污水收集管网1750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3.6万平方米。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可作为农业种植、养殖水源。
饮用水源安全得到保障。投资468.8万元,建成水源地防护围栏1.6万延长米、设置警示牌126个,建设水源保护房23座,并要求各镇、村制定完善饮用水源环境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清理影响饮用水安全的污染和隐患,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还定期开展了饮用水源地专项检查和水质监测,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依法进行查处,确保饮用水源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生态示范创建扎实推进。大力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加强对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管,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市累计完成国家级5个生态镇、省级4个生态镇和20个生态村、市级115个生态村创建,市级以上生态镇、村达到144个。积极向上争取“以奖代补”资金,2014年为13个乡镇(村)争取生态示范创建补助资金80万元,提高了有关乡镇(村)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在白山,像江源区育林新村这样的美丽乡村还有许多。随着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供水和饮用水水质得到了保障,生活垃圾实现了分类、收集、转运和集中处理,畜禽养殖污染得到了全面治理,建设美丽乡村的愿景正逐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