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蚕祠寻“纺”之旅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o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伙伴们,你们知道第一个养蚕的人是谁吗?你们想知道蚕丝是怎么抽取的吗?……那就赶紧跟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绸都小学的同学们去一探究竟吧!
  小伙伴们,你们好,我是耿昱宸,本期特约播报员。不晓得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学校的名字——绸都小学。
  苏州是我国的绸都之一,而我们学校所在的盛泽镇更是苏州吴江区有名的丝绸名镇,曾以“日出万绸、衣被天下”闻名于世。
  作为绸都一分子,了解绸缎的历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事情。所以,学校组织同学们一起去镇上的先蚕祠游览学习。
  誰是“养蚕第一人”?
  远远地,我们就被雄伟壮观的先蚕祠给震撼了,让人生出一种庄重感。迫不及待地戴上蚕宝宝的头饰,我们的寻“纺”之旅就此开始了。
  跨入大门,穿行于一道长廊,长廊一侧是碑刻,记载了先蚕祠的修缮历史,一侧布满了古代文人所写的关于“蚕”“丝织”的诗句:“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坐睡觉来无一事,满窗晴日看蚕生”“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正当我们欣赏这些诗句时,一位爷爷走了过来,他便是我们的导游黄爷爷。黄爷爷带领我们来到了雄伟的正殿,这里供奉着黄帝、炎帝和嫘祖。黄爷爷告诉我们,相传黄帝发明了车船,炎帝教会人们种植五谷,而嫘祖则发明了养蚕。来先蚕祠必须先拜勤劳智慧的他们,尤其是嫘祖。
  养蚕第一人——嫘祖
  相传有一天,嫘祖在桑树下烧水。树上白色的蚕虫正在吐丝作茧,忽然一阵风吹过,一只蚕茧从树上落下,掉进锅里。嫘祖赶忙用一根树枝去捞,谁知蚕茧没捞上来,反而捞起一根洁白透明的丝线,而且丝线越拉越长,没完没了。于是嫘祖只能又用一根短树枝将丝线绕了起来,绕成一团。嫘祖忽然灵机一动,便试着用这丝线织布料,没想到真织成了一块白白的丝绸,既柔软又漂亮。后来嫘祖开始采桑养蚕缫丝织绸,并将这一技能教给大家。因此,蚕农们就尊称她为“先蚕神”,又叫“蚕神娘娘”。
  没想到吧,一个蚕茧无意的“跳水”运动,外加嫘祖的聪明才智,成就了如今历史悠久、繁荣昌盛的丝织产业。
  小小蚕儿贡献大
  接着,黄爷爷带领我们来到旁边的小亭子,这里正播放着纪录片《蚕的故事》,讲述着蚕的奉献之路,以及丝绸的历史文化。我们都睁大了眼睛,生怕错过细节。
  张筱易:小功臣的整个成长过程好神奇啊!一粒粒小小的蚕卵,长成一条条可爱的蚕宝宝。它们很努力很努力地吃桑叶,把自己养得白白嫩嫩,可爱极了。当身体变得透明时,它们明白,自己该完成使命——上山吐丝结茧了。
  正常情况下,一段时间后,它们会破茧成蛾,但遗留的蚕茧茧层破损,无法缫丝。
  为了保证茧层完整,人们无可奈何,只能“残忍”地杀死蚕茧中的蚕,然后经过剥茧、选茧、煮茧等一系列工序,缫出质量上乘的蚕丝。
  看完了纪录片,我们脑海中情不自禁地冒出这么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小小的蚕宝宝吐丝结茧,牺牲自己造福人类,让人心生感慨。
  怀着敬佩之情,我们动手用黏土捏蚕宝宝。
  王思捷:蚕宝宝奉献了自己短暂的一生,让我们拥有如此轻柔美丽的丝绸,多么伟大啊!我也想给蚕宝宝缤纷的蚕生。于是,我特地选择了各种颜色的黏土,搓得圆圆的,给蚕宝宝的身子来了个颜色大拼接。如此色彩跳跃的蚕宝宝,看起来真的又可爱又漂亮呢!
  当我们捧着可爱的蚕宝宝进行展示和合影时,老师走了过来,带我们吟诵一首与蚕有关的诗:“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我们仿佛走进了江南的农田,蚕农们种桑养蚕、收茧插秧……好生热闹啊!
  纯手工的魅力
  以前没有现代化的纺纱机器,古代人是怎么把蚕丝纺织成丝绸的呢?
  黄爷爷带我们来到了一个展厅,这里有一幅非常巨大的画作,将纯手工织造的“秘密”描绘得淋漓尽致。
  在整个流程中,最让大家感兴趣的,莫过于“摇纡车”了。
  花瑜:摇纡车,它可是丝绸织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将丝线转化为可供织造的纬线。我们都很好奇,它是怎么进行转化的呢?为了解开答案,黄爷爷给我们展示了清末民初的老古董。
  它看起来简单极了,一个手柄,一个转轴,一个转化装置。轻轻转动手柄,纬线便慢慢被“吐”了出来,这神奇的一幕,让我们对古人的智慧佩服不已。
  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大家一本正经地坐下来,缓缓摇动着手把,像模像样的,连黄爷爷都夸赞我们,说将来可以成为专业的纺丝工。这可把大家给乐坏了!
  最后,黄爷爷为我们拿来了由蚕丝纺成的真丝布料。摸着质地滑爽的布料,想象着它们的织造流程,我们这群土生土长的绸都孩子内心倍感自豪。
  真希望更多的小伙伴能来先蚕祠学习一番,了解丝绸传统文化的前世今生,感受蚕宝宝的伟大奉献精神,相信大家一定也会跟我们一样,为之骄傲自豪的!
其他文献
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漫长的童年中,我们有时会落入困境,有时会遇到麻烦,还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成为这些问题的制造者,扮演着制造麻烦的角色。  比如,在一个集体里,你有没有捉弄过、孤立过别人?又有没有体验过被捉弄、被孤立的感觉?  在《一百条裙子》中,旺达·佩特罗斯基就是那个被捉弄的角色,而旺达的同班同学玛蒂埃,则是捉弄她的女孩们中的一员。在小说的开头,旺达已经离开了原来的班级,整个故事通过玛蒂埃的
期刊
春节临近了。在农村,家家都要准备掸尘,干干净净地过新年。掸尘,通俗地说就是大扫除,平时不大注意的角角落落都要扫到。在这样的大扫除中,有一个地方往往被人忽略,这就是烟囱。  现在城里人的厨房,很少有冒黑烟的烟囱了,只有在皖南农村美丽的照片里还可以看到。每每看到图中袅袅的炊烟,我的心里总有一种特别温暖的感觉。炊烟下,妈妈在烧饭了。自己想想也会笑出声来。  小时候,家里的灶烧的是柴草,而且以稻草居多。一
期刊
“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走走。”路过不同的城市,欣赏不同的风景,认识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故事,总能让人感受良多,收获颇丰。  “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我哼着歌儿,迈着欢快的步子,跟爸爸妈妈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玉龙雪山。  远远地,我们就瞧见了玉龙雪山。直插云霄的它,终年顶着白晃晃的雪帽子,在阳光的照射下亮闪闪的。也不知白云是不是雪的好朋友,它们经常“交头接耳”,让原本高大
期刊
如果问最可爱的冬之使者是谁,你们的小脑袋瓜中第一个跳出来的,恐怕非雪花莫属了。这不,小使者还没降临,就有同学踮着脚尖儿翘首期盼了。  我喜欢“花”,比如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最喜欢的,还要数冬天的雪花。雪花是冬天的使者,是洁白的象征,用自己独特的身姿,把这世界装点得分外美丽。  漫天飞舞的雪花,晶莹剔透,像一只只六角形的精灵,轻盈,飘逸;也像一只只纯白无瑕的小蝴蝶,在空中飞舞着、嬉戏
期刊
严寒冬日,钟沁昱收到了一份让他热血沸腾的惊喜。他顾不得外面呼啸的北风,带着礼物便冲了出去。  小区里,经常有小伙伴踩着平衡车,从我身边灵活“飞”过,像哪吒踩着风火轮那样潇洒、威风,让我羡慕不已。什么时候我才能拥有一辆平衡车呢?  这天,哥哥扛着一个大箱子来到我家,神秘兮兮地让我先闭上眼睛。我捂住眼睛,急不可耐地数了20个数。当睁开眼睛时,我忍不住尖叫起来,因为立在我眼前的,是一辆崭新的平衡车。  
期刊
“发现南京猿人化石的山洞,因形似平卧的葫芦而被称为葫芦洞,支洞(小洞)位于主洞(大洞)的南端……”  到达南京江宁区汤山镇的猿人洞后,吴领队一边指挥大家进洞参观,一边为大家讲解。  苏悦他们走进洞中,发现走道两边陈列了一些猿人雕塑,有的在打造工具,有的架起火堆在烤制食物。至于有名的猿人头骨化石,则陈列在玻璃展柜里。据吴领队介绍,这两枚头骨化石,是1990年汤山镇居民采石时在小洞里发现的。  洞内空
期刊
当初孟尝君把两个“鸡鸣狗盗”之徒收入门下的时候,其他宾客无不感到羞耻,觉得与这样的人为伍,脸上无光。可是孟尝君在秦国遭到劫难时,却是这两个人立下大功,帮助他成功脱离险境。  齐湣王因为派遣孟尝君去秦国而感到内疚,所以孟尝君安全回到齐国后,便让他做了齐国的宰相,执掌国政。  有一次,孟尝君的侍从魏子替他去收封邑的租税,去了三次,结果一次也没把租税收回来。原来,魏子遇到了一个贤人,所以就借孟尝君的名义
期刊
小小的镇里居住着一位心眼特别好的宠物医生。  不管谁来找他帮忙,他都乐呵呵地答应。  “肖医生,快快,我们家小猫生病了,您赶紧来瞧瞧。”  “好,好。这是拉肚子,着凉了,问题不大。”  “肖医生,我们家狗狗这两天吃不下东西,您看是什么问题?”  “不好好吃饭是因为有虫,要定期吃打虫药。”  这么多年,镇里所有的宠物几乎都是肖医生看的,这一方面是因为镇上就这么一家宠物诊所,另一方面是因为肖医生技术好
期刊
我去过许多美丽的地方,赏过风平浪静的大海,爬过地势险峻的高山,游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到过繁荣城市的街头,可最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藏龙百瀑”。  它是浙江省最大的瀑布群,有落差达60米的三折重叠“长龙飞瀑”,有彩虹横卧的“虹贯龙瀑门”,有神形具备的“神龟听瀑”……光听这些名字,就让人兴趣盎然。  特地挑了一个日子,我们开始了“藏龙百瀑”之游。驱车来到景区外,抬头便看到那山峰披着翠绿的外衣,直插云霄,
期刊
“快跑啊,快跑啊!”我一边跑,一边向“寻镜小队”大声呼喊着。  他们好像没有意识到危险,一脸诧异地问我:“小主人,你怎么啦?”  “那边来了一只超大的怪兽,比铜铃还大的眼睛里冒着危险的光,太恐怖了!”  “小主人,你别跑啦!”一个小人偶拉住了我,“那不是你自己买的蝸牛造型的多肉花盆吗?你可宝贝它了,说它跟整个阳台很搭。”  “什么?”我定睛一看,哎呀,还真是,太丢脸了。本来很迷你、可爱的它,现在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