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TGF-β1基因多态性在SARS-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及愈后肺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5例SARS康复人员、37例医护人员和66例健康人员,进行TGF-β1基因多态性与SARS-CoV易感性及与SARS愈后肺问质纤维化关系的分析.采用病例一病例研究设计,在SARS康复患者中分析TGF-β1基因多态性与SARS愈后肺间质纤维化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PCR
【机 构】
:
300162,天津,武警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300162,天津,武警医学院科研部,300162,天津,武警医学院科研部,300162,天津,武警医学院科研部,300162,天津,武警医学院科研部,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TGF-β1基因多态性在SARS-冠状病毒(SARS-CoV)感染及愈后肺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5例SARS康复人员、37例医护人员和66例健康人员,进行TGF-β1基因多态性与SARS-CoV易感性及与SARS愈后肺问质纤维化关系的分析.采用病例一病例研究设计,在SARS康复患者中分析TGF-β1基因多态性与SARS愈后肺间质纤维化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PCR-SBT)进行TGF-β1基因多态性检测,数据行t榆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TGF-β1基因+869和+91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在SARS康复人群、医护人员和对照人群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该基因两位点的多态性连锁与SARS-CoV易感性有关.SARS愈后人群的肺间质纤维化改变与FGF-β1基因+869和+91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无关,也未见该基因+869和+915位点的多态性连锁与肺间质纤维化相关.结论 TGF-β1基因+869和+915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SARS-CoV易感性无关;SARS康复人员的肺间质纤维化可能与TGF-β1+869和+915基因多态性无关。
其他文献
摘 要:延安时期的图像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不仅具有丰富的实用价值与美学内涵,而且也蕴涵着鲜明的政治意味与文化考量,是革命现实环境、经济水平、文化策略等多种因素合力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有关党的图像,无论是普通战士、党员,还是党的干部、领袖,为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与把握中国共产党员的形象提供了多元而独特的视角。而且,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日报》上所刊登的有关共产党员的图像,也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定于2010年第4季度召开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感染性疾病中青年学术会议。会议研讨的内容主要是各种感染性疾病、艾滋病、新发突发传染病及肝病的流行病学、病原学、病因学、发病机制、预防和诊治等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还以各种形式介绍国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会议将设专题报告、大会发言和书面交流3种形式,欢迎从事感染病(传染病)、肝病、消化病和检验等领域的各级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
患者男,50岁,因间断发热、关节疼痛20 d,加重伴神志恍惚3 d人院.患者于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发热,体温38.5~40.0℃,无咳嗽、咳痰、胸痛、咳血、关节疼痛、多汗,无腹胀、腹泻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头孢他啶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前3 d患者出现神志恍惚,无复视、肢体麻木、肢体活动障碍、抽搐。
随着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广泛应用,耐药菌株在各种新型抗菌药物的压力下不断被筛选出来,现在几乎所有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均陆续产生了耐药株,使原来有效的抗菌药物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些细菌的感染.为了解安徽省临床感染就诊患儿革兰阳性菌感染现状及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我们对2005年至2008年安徽省细菌耐药监控中心网络医院门诊或住院就诊患儿分离的革兰阳性菌进行细菌培养及耐药性情况分析,旨在掌握儿童感染常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病,也是预后较差的一种疾病.对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树突状细胞(DC)是已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DC表达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以及DC分泌的IFN-γ、IL-12、IL-18等细胞因子,反映了DC的分化成熟程度[1]。
细胞凋亡为急、慢性肝病的主要特征之一.近来研究表明,Bcl-2家族蛋白在细胞凋亡的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1-3].目前发现,Bcl-2家族蛋白有20余种,其中Bcl-2、Bcl-xL蛋白具有抗凋亡作用,而Bad、Bax和Bid等具有促凋亡作用[2-4]。
李铮(以下简称“李”):雷老师您好,很荣幸受《文艺论坛》杂志委托对您进行一次访谈。在访谈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功课,阅读了您的全部著作以及发表的论文,发现您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生态文学、边地叙事文学、乡土小说等几个领域,还发现您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都在五六篇,而且几乎全是CSSCI来源期刊,想就此请教一些问题。 雷鸣(以下简称“雷”):感谢《文艺论坛》给予这次交流机会。辛苦你阅读了我的全部著作和论
目的 研究人埃里希体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人埃里希体病临床诊断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以及预后.结果 本次人埃里希体病流行地区位于湖北、河南两省交界区,疫区蜱活动性高.病例均为农民,年龄最大69岁,最小19岁,中位数为50岁,男女比约为2∶3.病例均无类似病例接触史,3例在起病前1周有明确蜱咬史.常见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咳痰;并发症包
摘 要:《民谣》是一部借个人记忆的触角、以日常化碎片化的方式重述和反思革命历史的小说。作家采用私人视角和日常化叙事,建构起一段既残酷而又充满人性温情的革命历史,充分表现出“私化历史”、重建“我”与历史联系的努力。这种“私化历史”艺术效果的形成,得益于作家在叙事和结构等形式方面的探索,从中不难看出作家在将“怎么写”“真正由形式成为内容”所做出的努力,这也是《民谣》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民谣》;王
摘 要: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学产生于新时期以后。把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文学样态置于当代文学谱系中观察,其为中国当代文学带来了诸多变革维度及新的意义。对工业文明的检视与批判,对人之主体性与科技的反思,为当代文学建构了以往不同的价值向度;塑造尊崇自然、淡漠物质生活、主张人与万物共同在家的统一性的后现代特征的“生态人”,为当代文学建构了一种不同以往的人物类型;以现代生态立场,激活远古神话及民间宗教,为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