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fu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血管内治疗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12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血管内治疗,对患者进行18个月的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价患者预后,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果

126例患者中,92例患者预后良好(mRS 0~2分),34例患者预后不良(mRS 3~6分)。单因素分析表明,血钠水平、CT Fisher分型、并发症及Hunt-Hess分级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入院Hunt-Hess分级Ⅲ级(OR=14.729,95% CI:1.521~142.645,P=0.021)与Ⅳ级(OR=99.351,95% CI:6.820~1 448.564,P=0.002)、术后并发症(OR=13.421,95% CI:3.022~59.625,P=0.002)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术后并发症与Hunt-Hess分级可以影响进行血管内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确诊为心房颤动患者121例,其中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1例(阵发性房颤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持续性房颤组),另选取同期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窦性心律患者39例(窦律组)。收集并比较受试者一般资料、Galectin-3水平,采用Sp
目的比较70岁以上岁高龄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80例高龄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5.53±2.93)cm]
目的探讨改良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于龙岩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3例,随机分为改良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改良组行改良夹板外固定法,对照组给予传统夹板外固定法,比较两组肿胀消退时间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改良组肿胀消退时间[(5.19±0.73)d]短于对照组[(6.53±1.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并比较腹腔镜保守及根治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确诊为输卵管妊娠的妇女100例,随机分为保守组(腹腔镜保守治疗)和根治组(腹腔镜根治治疗)。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情况及术后2年生育率。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和根治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无大出血。保守组和根治组术中手术失血、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