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体育学科体系的发展以及体育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得出我国学校体育学发展过程中存在学科发展的原创性不足、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不强、学科的本土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创新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形成系列研究是今后学校体育学的发展方向。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6年发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现象,揭示学校体育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学校体育学科发展的历程进行剖析,总结历史经验,探讨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体育学科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学校体育研究概述
1.1 研究数量较多,但总体呈锐减趋势
以“学校体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指数检索发现:有关学校体育的研究自2000年以来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但自2012年“学校体育”研究数量达到顶峰以来,研究数量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自2000年以来,“学校体育”研究数量不断增加,但研究内容的变化并不大,缺乏与新事物的结合,研究者研究视角单一,创新性缺乏,致使目前有关“学校体育”的研究数量递减。
1.2 学校体育学主要研究内容
该研究主要选取了2010年以来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313篇文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自2010年以来有关学校体育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思想、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外学校体育对比、学校体育场馆、学校体育政策等方面。这是由于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全民健身”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学校体育必然要进行一系列的变革,学习国外先进的学校体育思想与经验,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 学校体育学科发展的困境
2.1 学科发展的原创性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始终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横向上,表现在受其他学科和母学科的深刻影响;纵向上,表现为对国外体育教育理论的依附。在70年的萌芽与发展历程中,学校体育学始终未能完成对多种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有机整合与消化吸收,真正从本学科的语境出发去揭示学校体育的本质与规律。加之社会、文化等多种原因交互作用,使得我国学校体育学学科自身理论体系建构缺乏整体性与原创性。
2.2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不强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学科对学校体育实践的问题未能给予有力回应,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实践的学校体育学新研究、新成果始终难以得到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认可,对学校体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第二,学校体育改革理论研究滞后于学校体育改革实践的现实需要,对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无法及时做出回应,难以推动深入改革。
2.3 学科的本土特色不突出
我国学校体育学科的发展一直借鉴苏联、欧美以及日本等国家的经验方式,由于学习引进国外相关体育教育理论时,只是一味地机械化引进,忽视中国传统体育、教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使得我国学校体育学科本土特色不够突出,从而影响了中国特色学校体育学科体系的建构。
3 学校体育学研究的完善措施
3.1 创新研究方法
该研究所选取的文献均发表在核心期刊,但仍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的问题。大多数研究采用纯质化研究的方法,文献资料法是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而纯质化研究对研究者的学术水平要求较高,把握不当容易造成研究成果质量不佳。部分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但少有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缺乏实地研究、个案研究、实验等研究方法。因此,学者们应加强学习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了解更多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在后续研究中根据相关研究目的与性质选择更为合适的研究方法,提倡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克服研究方法单一的局限。
3.2 提高研究质量
虽然有关学校体育的研究数量较多,但总体来说质量不高,大多数研究停留在问题表面,对实际问题的深度挖掘明显不足。此外,现有的学校体育研究与实际联系不足,研究成果少有能用于实际学校体育改革。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鼓励更多的一线体育教师参与学校体育研究工作,从实际出发,拓宽研究视野,寻找新的研究视角。
3.3 形成系列研究
学校体育研究内容比較集中,缺乏系列研究,即缺乏对优秀研究成果的继承。随着多学科融合趋势的不断加强,学科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因此很难用单一视角简单地对一个问题进行描述、解释,系列研究已然成为学术研究的一大趋势。因此,提倡对研究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重视对优秀研究成果的继承,系统、深入地进行学术研究。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国际足球学院)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6年发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现象,揭示学校体育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学校体育学科发展的历程进行剖析,总结历史经验,探讨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体育学科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1 学校体育研究概述
1.1 研究数量较多,但总体呈锐减趋势
以“学校体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指数检索发现:有关学校体育的研究自2000年以来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但自2012年“学校体育”研究数量达到顶峰以来,研究数量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自2000年以来,“学校体育”研究数量不断增加,但研究内容的变化并不大,缺乏与新事物的结合,研究者研究视角单一,创新性缺乏,致使目前有关“学校体育”的研究数量递减。
1.2 学校体育学主要研究内容
该研究主要选取了2010年以来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313篇文章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自2010年以来有关学校体育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学校体育思想、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外学校体育对比、学校体育场馆、学校体育政策等方面。这是由于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全民健身”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学校体育必然要进行一系列的变革,学习国外先进的学校体育思想与经验,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2 学校体育学科发展的困境
2.1 学科发展的原创性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始终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横向上,表现在受其他学科和母学科的深刻影响;纵向上,表现为对国外体育教育理论的依附。在70年的萌芽与发展历程中,学校体育学始终未能完成对多种学科理论与方法的有机整合与消化吸收,真正从本学科的语境出发去揭示学校体育的本质与规律。加之社会、文化等多种原因交互作用,使得我国学校体育学学科自身理论体系建构缺乏整体性与原创性。
2.2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力不强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学科对学校体育实践的问题未能给予有力回应,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实践的学校体育学新研究、新成果始终难以得到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认可,对学校体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第二,学校体育改革理论研究滞后于学校体育改革实践的现实需要,对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无法及时做出回应,难以推动深入改革。
2.3 学科的本土特色不突出
我国学校体育学科的发展一直借鉴苏联、欧美以及日本等国家的经验方式,由于学习引进国外相关体育教育理论时,只是一味地机械化引进,忽视中国传统体育、教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使得我国学校体育学科本土特色不够突出,从而影响了中国特色学校体育学科体系的建构。
3 学校体育学研究的完善措施
3.1 创新研究方法
该研究所选取的文献均发表在核心期刊,但仍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的问题。大多数研究采用纯质化研究的方法,文献资料法是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而纯质化研究对研究者的学术水平要求较高,把握不当容易造成研究成果质量不佳。部分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但少有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缺乏实地研究、个案研究、实验等研究方法。因此,学者们应加强学习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了解更多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在后续研究中根据相关研究目的与性质选择更为合适的研究方法,提倡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克服研究方法单一的局限。
3.2 提高研究质量
虽然有关学校体育的研究数量较多,但总体来说质量不高,大多数研究停留在问题表面,对实际问题的深度挖掘明显不足。此外,现有的学校体育研究与实际联系不足,研究成果少有能用于实际学校体育改革。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鼓励更多的一线体育教师参与学校体育研究工作,从实际出发,拓宽研究视野,寻找新的研究视角。
3.3 形成系列研究
学校体育研究内容比較集中,缺乏系列研究,即缺乏对优秀研究成果的继承。随着多学科融合趋势的不断加强,学科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因此很难用单一视角简单地对一个问题进行描述、解释,系列研究已然成为学术研究的一大趋势。因此,提倡对研究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重视对优秀研究成果的继承,系统、深入地进行学术研究。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国际足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