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教育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初级阶段,小学体育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包括多个方面,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对小学生的智力培养模式、激励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等等。
中图分类号:G613.7
小学体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体育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有积极意义,对培养与提高小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如下三个方面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一、智力培养模式
(一)体育教改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基础
体育教学是体育工作的重点,是学校能否完成体育任务的形式,同时也是发展学生能力和智力的重要途径。目前,体育教学还受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长期以来,体育教学的重心,或以技术教学或以增强体质为中心[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机械练习和机械记忆,对体育的精髓不是很清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发展学生能力和智力的任务、方法方式,对过程缺少考虑。体育教师应当明确发展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在学生看、听、练、想的学习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对“听、看、练”的积极性,达到齐心协力的目的。
在确立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的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体育教材中那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和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体育教材应当重视那些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记忆、形象思维和决断思维等因素。学生在开展竞赛性的游戏、对抗性的球类活动、跳远、跳高、技巧等项目练习中的时候,都需要多种智力因素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时教师应当做好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有心人,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从而达到增强体力和智力的目的。
(二)體育教学要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他们还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的东西,这个未知晓的东西,对学生来说就是问题。体育教学中要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在教“象形”教材时,教师先不告诉学生教材的名称,而是设下“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是智力的摇篮。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就特别强烈。
二、激励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需要更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对体育教师而言表扬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表扬。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的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表扬。
(一)情感通融激励式
教学的民主对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是一种粘合剂,也是一种催化剂,是促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保证。学生虽然小,但是也有感情需要,他们尤其看重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希望被老师重视和肯定,来自老师的尊重和鼓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拥有这种鼓励和肯定,会激发他们无穷的潜力,他们便会以超越常规的激情进行体育课的学习,进而上好体育课。
在课堂教学中如碰到一些问题应当婉转处理,并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让每一组通过努力都有获得胜利的希望。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比赛中,多给表现不太好的同学机会,在他们取得胜利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殷切期望激励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所处的位置特殊,所以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老师对每一名学生的鼓励和肯定,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中燃起一把火,给他们提高了学习的劲头[2]。学生以得到老师的夸奖为荣,以得到老师的肯定为进步和成绩的标准。所以老师的期望和夸奖,往往会给学生一个心理暗示:我能行,老师等着表扬我呢。老师满怀期望的肯定,对学生是一个莫大的鼓舞,会促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如果老师冷言冷语,都是否定和打击,那么学生是不会进步的。
三、情境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内容。情境教学主要是将教材内容融入各种具体的、有趣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去,将教材内容形象化、趣味化,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心理、兴趣、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目的[3]。另一方面是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情境。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再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总的而言,小学体育课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能使单调的课堂教学和枯燥的体育教材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冰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2]王劲松.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03期
[3]周春辉.浅探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年09期
中图分类号:G613.7
小学体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体育教育对培养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有积极意义,对培养与提高小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小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如下三个方面对小学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一、智力培养模式
(一)体育教改是发展智力和能力的基础
体育教学是体育工作的重点,是学校能否完成体育任务的形式,同时也是发展学生能力和智力的重要途径。目前,体育教学还受传统教学理论的影响。长期以来,体育教学的重心,或以技术教学或以增强体质为中心[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机械练习和机械记忆,对体育的精髓不是很清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发展学生能力和智力的任务、方法方式,对过程缺少考虑。体育教师应当明确发展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在学生看、听、练、想的学习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对“听、看、练”的积极性,达到齐心协力的目的。
在确立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的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体育教材中那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和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体育教材应当重视那些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记忆、形象思维和决断思维等因素。学生在开展竞赛性的游戏、对抗性的球类活动、跳远、跳高、技巧等项目练习中的时候,都需要多种智力因素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时教师应当做好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有心人,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从而达到增强体力和智力的目的。
(二)體育教学要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他们还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的东西,这个未知晓的东西,对学生来说就是问题。体育教学中要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引起学生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例如在教“象形”教材时,教师先不告诉学生教材的名称,而是设下“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是智力的摇篮。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就特别强烈。
二、激励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需要更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对体育教师而言表扬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表扬。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的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表扬。
(一)情感通融激励式
教学的民主对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是一种粘合剂,也是一种催化剂,是促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保证。学生虽然小,但是也有感情需要,他们尤其看重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希望被老师重视和肯定,来自老师的尊重和鼓励,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拥有这种鼓励和肯定,会激发他们无穷的潜力,他们便会以超越常规的激情进行体育课的学习,进而上好体育课。
在课堂教学中如碰到一些问题应当婉转处理,并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面临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让每一组通过努力都有获得胜利的希望。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比赛中,多给表现不太好的同学机会,在他们取得胜利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殷切期望激励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所处的位置特殊,所以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老师对每一名学生的鼓励和肯定,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中燃起一把火,给他们提高了学习的劲头[2]。学生以得到老师的夸奖为荣,以得到老师的肯定为进步和成绩的标准。所以老师的期望和夸奖,往往会给学生一个心理暗示:我能行,老师等着表扬我呢。老师满怀期望的肯定,对学生是一个莫大的鼓舞,会促使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如果老师冷言冷语,都是否定和打击,那么学生是不会进步的。
三、情境教学模式
情景教学模式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内容。情境教学主要是将教材内容融入各种具体的、有趣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去,将教材内容形象化、趣味化,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心理、兴趣、能力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目的[3]。另一方面是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情境。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再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总的而言,小学体育课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能使单调的课堂教学和枯燥的体育教材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韩冰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0)
[2]王劲松.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03期
[3]周春辉.浅探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