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aPKC-t和E—cadherin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肝外胆管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例良性胆管组织、35例肝外胆管癌及6例胆管源性转移癌中aPKC-t和E—cadherin表达,分析两者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侵袭性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行单因素预后分析,并经Log-rank检验;选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aPKC-t和E—cadherin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肝外胆管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例良性胆管组织、35例肝外胆管癌及6例胆管源性转移癌中aPKC-t和E—cadherin表达,分析两者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侵袭性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生存率行单因素预后分析,并经Log-rank检验;选择可能对肝外胆管癌病人预后产生影响的临床及生物学因素进行量化,依次引入COX风险比例模型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在肝外胆管癌中,aPKC-t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良性胆管组织,E—cadherin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弱于良性胆管组织;aPKC-t表达与肝外胆管癌组织分化程度、侵袭性呈正相关,而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aPKC-t与E—cadherin的表达经等级相关分析呈显著负相关(r=0.387,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PKC-t高表达组的肝外胆管癌病人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aPKC-c和E-cadherin的表达是影响肝外胆管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aPKC-t和E-cadherin的表达与肝外胆管癌分化程度和侵袭性有关,aPKC-t和E—cadherin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判断因子,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能提高对肝外胆管癌病人预后判断的准确性,aPKGt作为一种极化调节相关蛋白在肝外胆管癌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胰腺因为位置深在,不易被伤及.但是胰腺外伤不仅早期诊断率低,而且处理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是最严重和最复杂的腹部外伤之一.现将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在2002-2007年收治的胰腺外伤23例总结报告如下。
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性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胆汁胆固醇过饱和是胆囊结石发生的必要条件,胆固醇过饱和与胆汁胆固醇含量升高及胆盐与磷脂的下降有密切关系.肝细胞胆小管侧膜上有一些转运蛋白,这些蛋白都属ATP结合盒家族。
术后出血是肝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和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文献报道的术后出血多发生于血管吻合口、胸腔、腹腔以及颅脑等[1,2],其它出血部位的报道很少。
约25%的胆管狭窄是良性胆管狭窄~([1]),造成良性胆管狭窄的主要原因是涉及到肝外胆管的胆囊切除术,可继发于术中钳夹、烧灼、横断胆管等直接损伤,也可因肝外胆管血供损伤间接造成.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推广应用,胆囊切除术变得创口小、恢复快,但胆管狭窄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2,3])。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种少见肿瘤,发生于胆囊的胃肠道间质瘤国内外罕有报道.笔者收治了一例,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期间实施的15例再次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对15例再次肝移植切除的全肝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分析.结果 15例再次肝移植存活者占53.3%,死亡者中严重感染占57.1%.病理组织学变化以慢性排斥反应和胆管、血管狭窄、阻塞为主.慢性排斥反应占20%,胆管病变占46.6%,血管病变占33.3%.结论 再次
笔者对一例肝尾叶13cm巨大肿瘤进行了完整切除,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病人,女,17岁,因右上腹不适1个月入院.入院查血常规WBC 6.3×109/L,RBC 4.10×1012/L,Hb 131 g/L,PLT 23×109/L,HCT 35.6%.
自1991年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成功以来[1],腹腔镜脾切除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于巨脾(B超脾脏长径超过15 cm或重量达1500 g及以上者)[2-5],手术难度明显增加.手助腹腔镜技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HALS)使腹腔镜手术难度大为降低,腹腔镜巨脾切除成为可能.笔者对5例巨脾病人成功实施了手助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取得一定经验,报告如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HIRI)是肝脏外科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临床工作中如严重肝外伤、肝切除、肝移植等均涉及这一过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已逐渐达成共识,在病程早期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在病程后期当继发胰腺感染时,需手术治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