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av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然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作为多文本阅读的一种,群文阅读自提出到推广的历史并不算悠久,但是在这十年时间内已经在全国卓有影响力,成为阅读教学改革的一股强有力的潮流。其实,群文阅读教学对中考考点的训练也是很有意义的,而且效果显著。下面举例来谈一谈。
   理清文章线索并分析其作用,这一考点其实是考查梳理文章及作者写作思路的能力,这是比较常见的考点。如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寻找线索》,我所选的篇目为:《阿长与〈山海经〉》《散步》《养花》《我家的男子汉》。
   教学环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观人找线
   《我家的男子汉》围绕儿子来写他的三件事:对事物的兴趣、独立的要求以及面对生活挑战的沉着。由此得出结论:文章描写的对象是儿子,这里的儿子就是线索。这个线索从对象上来看是“人物”,我们可以说:人物是线索。此时总结寻找线索的方法:(1)从题目入手;(2)寻找关键字词;(3)反复出现的人、事、物。
   二、因事取线
   阅读《养花》,寻找线索。通过老师指导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得出结论:《养花》围绕养花,写了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养花的乐趣等。所以养花就是线索,这里的线索从对象上来说是“事情”,所以事件也可以是线索。
   三、双线合一
   阅读《散步》,老师提问:文章写了哪件事?它实际想表达的是什么?得出结论:文章写了散步,很明显能够看出来,文章写的就是这件事。也就是说“散步”(事件)是这篇文章的线索。其实,本文作者的情感变化也是一条线索,只是因为它被隐藏了,好像是在“暗中行事”。这里的两种线索就是“明线”和“暗线”,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嚴谨。由此总结:任何线索都有这样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使结构完整严谨。
   四、定情看线
   同学们再看《阿长与〈山海经〉》,找一找写了哪些事情?“我”的情感又是怎样变化的?将这些散乱的故事串联在一起的是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后,明确是“我”的情感变化贯穿了全文,线索就是“我”的情感变化。课堂小结:同样是线索,但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一篇文章,可能拥有不同的线索。有同有异,这就是线索的魅力。
   这个案例是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训练学生在阅读中梳理文章以及作者写作思路的能力,学生通过对几篇文章的深入探究,懂得了线索的几种表现形式,通过比较整合,发现异同,集体建构,这也是群文阅读的设计要求、方法和目的。
   总之,纵观现在的初中语文试卷中的阅读题尤其是中山市期末考试试题,我们感觉到试题的设计已呈现出多文本趋势。学生在解读文本与答题时必须激活、调动记忆中相关联的隐含文本。这就要求学生有这样的记忆与积累,并能激活与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尤其是比较整合的经验,才能够有思考的正确路径,进而才可能得到阅读题的高分,提升阅读能力。如果学生长时间受到这种训练,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易见效果的。
   参考文献:《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新教育实验的第二项行动是“师生共写随笔”,就是指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受此启发,笔者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贴近统编教材写作要求,以记叙类、想象类散文写作为主体,以现代儿童诗歌写作为辅助,探索师生共写共赏,几经寒暑,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习作和赏析的全过程,写作面貌焕然一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
期刊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三点:关注全体学生,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测性量化。   有效教学主张科学地将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工作实绩。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
期刊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凡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一直被人们称赞为“打虎英雄”。   武松是怎样打虎的呢?简言之,武松走到景阳冈山神庙旁,在一块青石上睡觉休息,一直睡到三更。突然间刮起一阵狂风,有人说,云从龙,风從虎,有风就一定会出现老虎。据说老虎有三威:第一威是虎啸,第二威是老虎用前爪扑向人的左右两肩,第三威是尾巴一扫。如三威落了空,虎威就减少了一半。一只猛虎
期刊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运用以下方法进行課堂切入,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一、精准切入法   “庖丁解牛”之所以神乎其技,主要是他能从最关键的地方动刀切入。老师讲授一篇课文,一定要精心地选好角度,找准切入口。一篇文章知识点很多,抓住关键词、句切入课文,学生的兴趣和精力就能一下子集中在课
期刊
【摘要】陶先生一贯主张“活教育”,反对教师死教书,教死书,教书死。时代发展,现在的教育者也易受环境和学生接受能力等客观因素影响,走向“教死书”的死胡同而不自知,与陶先生所提倡的“活教育”渐行渐远甚至背道而驰。笔者认为,陶先生所求的“活教育”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把文字理论及其隐含的原理变成自己养分的过程。需要我们教育者以人为本、乐育英才,做到“生活教育”——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
期刊
有一种生物,它是大自然的孩子,拥有独一无二的一生,却又难以享受一个月的阳光。   它一睁开眼,米粒般大小的身躯,愚笨地顺着树干向下拱,倏地跌落泥土,沿着泥土的缝隙努力地钻了进去。从此,它被密密层层的泥土包裹着,世界被黑暗充斥着。迷茫的它徘徊游走在这无尽的黑暗中,用嘴巴、鼻头、爪子着急地触摸着。触到了什么?不过是同类的躯体伴着满身潮湿的泥土吧!   腹中一阵乱颤,本能驱使它爬向大树密密匝匝的根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里强调的不仅是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转变,也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自主地学习,才能促进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去。   一、以问激趣,以问设境
期刊
自主性阅读是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进行的,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是中学生迫切需要的、高效率的学习方式。要想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激发兴趣,丰富阅读资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也不例外。我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冲破教科书的局限,带领学生走进书海,使学
期刊
小学阶段是习惯和品德的养成阶段,小学生的突出特点是好奇心强烈、善于模仿。在这可塑性较强的阶段,班主任应该如何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呢?   一、以身作则,以德育人   无论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都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我们自己一定要做到,用自己的日常行为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品格。   以班级自习纪
期刊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而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   回顾教学,我始终习惯于把学生看作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堂目标。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始终没有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重思想教育而缺乏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漠视文化认知;重教材示范而放松表达热情。因此,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是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