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光和颜色的几个问题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三物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jun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直角平面反射及其应用
  如图1,平面镜M与N垂直,只要入射到M上的光能再经N进行二次反射,或入射到N上的光能再经M进行二次反射,则二次反射后的光必与原入射光线反向平行. 同学们可结合图、反射定律及几何知识证明.
  
  各种机动车辆为提醒它后面尾随车或行人的注意,其车后都装有红色警示尾灯. 这些尾灯由于白天和晚上都要使用,因而其内确实有发光的灯泡. 自行车也有尾灯,说是“灯”其实它并没有发光的灯泡,白天不起作用,而晚上在公路上行驶时,后面的汽车灯一照,自行车尾灯就通红透亮,从而引起汽车驾驶员的注意. 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呢?
  打开自行车尾灯表面的透明塑料片看,里面有红色的玻璃片,其表面有凸出的若干个小三角形,任意的小三角形表面与相邻的小三角形的表面互相垂直,如图2所示. 只要有光照射它的都能将光“反向射回”,由于反射面是红色的,所以反射出红光. 可见,自行车的尾灯应用了图1的原理.
  
  二、 物体置于互成角度的两平面间能成几个像
  
  引例1设两平面镜互成90°角,如图3所示. 问: 物点S经两平面镜后能成几个清晰的像?
  分析将平面镜延长,如图4所示. 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S经平面镜AO成像S1;S经平面镜OB成像S2;将S1看作物,经OB成像于S3. 将S2看作物,经AO也成像于S3. 即物点S经两平面镜能同时成像于S3,结论: 当两镜面重直时,物点S经两平面镜共能成三个(S1、S2、S3)清晰的像. 若以镜面交点O为圆心,以O点到物点S的距离为半径画圆,所成三个像恰好在同一圆周上.
  引例2设两平面镜互成60°角,如图5所示. 问: 物点S经两平面镜能成几个像?
  
  分析S经AO成像于S1;S经BO成像于S2;由于连续反射——将S1视为物点,经OB成像于S3;将S2视为物点,经OA成像于S4;将S3视为物点,经OA成像于S5,将S4视为物点,经OB也成像于S5(两像重合). 结论: 物体处在互成60°的两平面镜间时共成5个像. 同样,这五个像与物同处在一圆周上.
  说明 以上两例是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镜面对称性)作图的,其中还运用了将像点视为物点再成像的知识(此点为同学们不了解),但它的正确性可以通过一一作光路图得到证明. 本文未采取一一作光路图的办法,是因为在同一幅图上作那么多像的光路图显得杂乱,反而不易说明,也不易看清楚. 同学们若有兴趣,可取一一作光路图的办法尝试一下.
  归纳以上两引例,可推出以下的一般性结论:
  (1) 保证每一个像都清晰的条件是,两平面镜夹角θ与180°的比值为整数,即180°/θ°=整数.
  (2) 当θ角满足上述条件时,所成清晰像的个数为N=360°/θ°-1,且N个像同处在一圆周上.
  例 若两平面镜互成45°,物体S经两平面镜能成几个像?
  解 因为180°/45°=4为整数,所以能成的像个数为N=360°/45°-1=7(个).
  
  三、 从凸镜、凹镜说到“哈哈镜”
  
  我们知道,凸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它有虚焦点,有点类似凹透镜,凸镜有增大观察范围的作用,如汽车上的观后镜. 凹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它有实焦点,有点类似凸透镜,汽车头灯内的“发射镜”、太阳灶、医生检查耳道时戴在头上的反光镜,都是利用了凹镜的会聚作用. 事实上,凸镜和凹镜也都能成像. 如图6所示,凸镜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凹镜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果把一块大的镜面,部分做成平面、部分做成凹面、部分做成凸面,那就成了“哈哈镜”了. 如图7是一块“哈哈镜”,上面是平面,中间是凹面,下面是凸面. 你站到这样的镜前一瞧,热闹啦: 头是正常的头;躯干变得又长又大(腰变粗了,肚子挺起来了……);腿却变瘦、变短了……各部分不成比例,整个儿是个丑八怪. 若是不懂事的小孩会吓一跳;知道个中原理的人会哈哈大笑,“哈哈镜”由此得名.
  四、 汽车头灯玻璃罩的奥秘
  汽车头灯和手电筒大同小异. 手电筒的灯罩是平玻璃,而汽车头灯的玻璃罩是凸状的,且上面有横竖条纹式的棱,如图8所示.
  
  汽车头灯在灯泡后面有一个凹镜(反射镜),灯泡的灯丝就处在该凹镜的焦点上. 灯泡发出的光经此凹镜反射会聚成一束平行光射出,从照亮车前方路面这方面看,这是优点. 但是,驾驶员还必须顾及其它,如路边的行人、路标、岔路口等,还有前方路边设置在较高处的各种标志牌等. 这些也都需要有适当的光照才能看清. 汽车头灯的灯罩做成图8的形状,就是为了照顾这些方面. 这个灯罩可看作是由一个透镜和若干个棱镜的组合体. 利用它们对光线的折射可以起到散光的作用,既能均匀柔和地照亮路面,又能分散一部分光照亮路边景物及各种标志牌,确保行车的安全.
  
  五、 视觉暂留与电影
  
  看电影时,我们看的是逼真的活灵活现的“活”画面,而再去看看电影的胶片,却是一个个“死”照片,“死”的照片映现到银幕上怎么就“活”起来了呢?原来,电影技术是利用了人的视觉生理特点——视觉暂留. 当景物从人的眼前消失后,视神经对它的印象还会保留0. 1秒的时间. 在黑暗中,迅速地移动一支燃着的烟头,会看到一道亮线,就是由于视觉暂留.
  拍电影时,摄像机每秒钟拍24张照片,相邻两张照片的景物或动作相差很小. 放映时,这些照片依次从镜头处通过,每秒钟也通过24张,当前一张给人的视觉印象还未消失后,后一张又跟上来了,因而会看到连贯的“活”的动作.
  每秒拍24张,每秒也放24张,因而从银幕上看到的与实际上动作的快慢是一致的,电影技术中还广泛使用“慢镜头”和“快镜头”. 例如,一个跳水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时间很短,为了看清楚她动作的细节,可以采用慢镜头. 原理是: 如果拍摄时加快拍摄速度,每秒钟拍得的照片多于24张而放映时仍每秒放24张,那么银幕上的动作就比实际动作慢. 相反,如果拍摄时每秒钟少于24张,而放映按正常速度,那么银幕上的动作就比实际动作快,这就是“快镜头”.
  
  六、 光的颜色和物体的颜色
  
  1. 色光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
  可见的颜色有七种: 红、橙、黄、绿、蓝、靛(平常人称“青”)、紫. (注: 这七种颜色的顺序要记清楚).
  七种颜色的光(七色光)混合为白色光. 其实,把等量的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就可以得到白光. 因此,我们把“红、绿、蓝”称为三基色,也称光的三原色.
  七种颜色的颜料混合为黑颜色. 其实,把等量的红、黄、蓝三种颜料混合,就可以得到黑色. 因此我们把“红、黄、蓝”称为颜料的三原色.
  利用三原色光适当配制可得到其他色光;利用三原色颜料适当配制可得到其他颜色的颜料.
  2. 物体的颜色与视觉
  关于物体的颜色应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非透明体,一种是透明体. 光射到非透明体上,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如果光射到透明体上,则一部分光透过,一部分光被吸收. 不同的物体,对不同色光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为了说清楚光所引起的人眼的视觉,让我们来观察以下三组实验:
  实验 1 光的色散实验——自然光(如太阳光,燃烧火焰的光)又称白光. 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可见光混合而成的,它可以利用三棱镜的折射分开,这一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如图9所示.
  
  实验 2 如果在上述实验,即图9的棱镜和白屏之间插一块无色玻璃(如教室的窗玻璃),则它并不影响白屏上七种色光的分布,无色透明体能够让各种色光透过. 反过来说,能够让各种色光透过的透明体是无色的. 若在棱镜与白屏之间插一块红玻璃,则白屏上就只出现一条红光带(如图10);换句话说,只让红光透过,而其它光被吸收的透明体是红色的. 同样,如在棱镜与白屏之间插一块蓝玻璃,则白屏上就只出现一条蓝光带. 因此,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实验 3 如果在图9实验中的白屏上贴一张绿纸,如图11所示. 则只能观察到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呈绿色),而其它地方是暗的. 这说明绿色物体只能反射绿色光,而其它光被吸收. 反过来说,若物体只反射绿色光,而把其它光吸收,则物体就呈现绿色. 结论是: 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注意两点: ① 在白屏上能看到各种色光,说明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 所以,白色物体在红光照射下呈红色,在黄光照射下呈黄色. ② 不论什么色光照射到黑色物体上,物体都呈黑色,没有亮光. 说明黑色物体对各种色光都是吸收的.
  
  责任编辑/南冲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题2分,共26分,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首先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 )。  A、托里拆利实验 B、马德堡半球实验  C、阿基米德原理实验 D、奥斯特实验    2、下列机器中,电能转为机械能的是( )。  A、汽油机 B、柴油机  C、发电机 D、电动机
期刊
2007·中考模拟试题(七)    1、C 2、A 3、B 4、B 5、D 6、B7、D 8、C 9、C 10、C 1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2、超声波碎石 改变弦的松紧,从而调节音调,改变弦的长短和粗细, 13、(1) 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14、增大压强 省力杠杆10J 2W 15.55 1.584×105 22016、用手挤压时,瓶中液面上的气压增大,浮沉子中的水
期刊
鱼洗    洗净双手,有节奏地摩擦盆耳,使其受迫振动当你的节奏与盆的固有频率接近时,就会产生谐振,水花飞溅。  鱼洗,是科学技术、艺术欣赏和恩辨哲理三者的巧妙结合,它是我们祖先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的结晶。    空中音乐    空中音乐又叫排箫,听众依次将耳朵贴近管口,可听到不同音阶的乐音  管子短,空气柱的固有频率高,听到的声音就高;管子长,空气柱的固有频率低,听到的声音就低所以,设计好长度不同,
期刊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物质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时,就可以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在研制电学材料、光学材料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纳米是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  A、长度 B、体积 C、密度 D、速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一、 (14分)  王伟同学研究了均匀拉紧的琴弦发音频率与弦长的关系,并记录了实测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记录表格中的有关数据,分析并估算出他有意留出的空格中应该填写的数据(要求写出估算的过程).    二、 (14分)  类比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李楠同学猜想,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也需要一定的压力差来维持.假设血液匀速通过长度一定的血管时,受到的阻力f与血液的流速v成正比,即f=kv.那么,
期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小燕同学在观看了2004年奥运会后描述了下面几个运动员的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A、长跑运动员的体温可达46℃  B、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可达72km/h  C、足球运动员的质量可达70kg  D、举重运动员的举力可达5000N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体育运动中,科研人员经常利用频闪摄影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与指导(如图1),频闪摄影就是摄影光源在有节奏的闪光时,从光源射出的光线照射到运动员身上发生______射,又通过摄影机前的______镜形成______像。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约翰·纳什,1928年6月13日出生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布卢菲尔德,纳什从小就养成了喜好读书的良好习惯,尤其喜爱科普读物,他善于独立思考,他的房间里有各种小仪器和工具,成了个小实验室,  纳什在高中时就显示出了超常的才华,什么难题都难不住他,成了“解题高手”,17岁时,他就步入了卡内基工学院,已是一位早熟的数学天才,有一天,纳什去听达芬教授给研究生讲《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在证明希尔伯特空间时,突然
期刊
一、(10分)    如图1,东湖中学想用离心泵将湖中的水抽到C处的养鱼池中,要求在30min内至少向养鱼池中输水120m3,学校领导将以下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交给了科技小组。  (1)A,B处各有一个平台,离心泵应放在什么位置,请说明理由,  (2)如果某型号离心式水泵的扬程为15m,功率为17kW,效率为0.6,试通过计算说明这台水泵是否可满足东湖中学的需求?  (3)为了节约资金,有人提出全部
期刊
一、 理解与领悟  1. 功——用来表示力使物体的能量变化了多少的物理量  我们知道力有两种作用效果: 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其实,从能量的角度说,力还有改变物体能量的效果. 例如: 使物体速度变化——动能变化;使物体高度变化——重力势能变化;使物体形状变化——弹性势能变化等等. 物体能量发生变化的多少,在物理学中用“功”来表示这种“变化量”. 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