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玉的国度”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xy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仅在良渚反山和瑶山两处墓地,出土玉器就达六千件
  近日,浙江良渚遗址受到了普遍关注。2018年1月26日,经国务院审批,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申遗的最终结果,将在2019年7月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公布。
  对于良渚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关心。他在浙江工作时,曾两次到良渚调研,并指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在发现良渚遗址之前,对于“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说法,国际学术界一直有争议。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溯到黄帝蚩尤的年代也只有四千多年,从有确切考古实证的殷商算起,则只有三千多年。
  从1936年良渚遗址被发现至今,良渚遗址的发掘工作走过了82年漫長而艰辛的探索之路。这82年来,经过四代考古人严谨的考察,人们发现了五千年前的水坝遗址以及光辉灿烂的玉文化。
  在近期播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中,专家向观众介绍,在良渚发现的大量碳化米、有刀砍火烤痕迹的动物骨头,经过碳十四断代法的测量,均证明是五千年前的遗物。
  五千年前的良渚人,还是世界顶尖的水利专家。他们用芦荻、茅草把泥土裹起来,将这种“草裹泥”横竖堆砌,来增加坝体的抗拉强度,让水坝不易崩塌。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大坝系统。
  良渚考古发掘中出现的房屋建筑地基、水利系统、粮仓与动物骨头、玉器、近三百万平方米的王城遗址,无不指向一个有力的结论——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曾经存在过一个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出现明显社会分化和具有统一信仰的区域性国家。
  这一发现,将古中国文明的起点推到了和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同一时间段上,是惊艳国际考古界的大事。
  五千年前的良渚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玉的国度”,这证明了它和后续文明的联系。
  “玉”在国人心中地位非凡,象征着君子之风度、天地之瑞气。在中华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玉文化”“玉精神”,都可以追本溯源到良渚文明。仅在良渚反山和瑶山两处墓地,出土玉器就达六千件。其数量之庞大、工艺之高超,令人惊叹不已。
  在良渚出土的玉器中有一件玉琮,形式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复,是目前发现的所有玉琮中体量最大、品相最佳的一件,被称为“玉琮王”。浙江省博物馆在《国家宝藏》中拿出的三件国宝,便包括“玉琮王”。近期热播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中,“玉琮王”也作为良渚文明的代表亮相。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璧、琮、圭、璋、琥、璜,被称为“六器”,其中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用来祭祀大地。
  可见,良渚文明的重要标志物玉琮,在商周礼制中作为一种主要的玉制礼器被继承了下来。而在商周青铜器上常常出现的饕餮纹,也被考古学界认为是源自良渚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从良渚文明到商周文明,已隔一千余年,文化符号却一脉相承。
  2017年,有关良渚文明的内容进入了人教版全国统编历史教科书。而近期“玉琮王”在公众视野中的频繁亮相,以及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都让人们对五千年前的良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申遗,人们在满怀祝福的同时,更坚定了成功的信心。
  五千年前这个“玉的国度”,的确令人神往。对于史前文明,人们更多是基于考古发现和文博科普,进行一种面目模糊的想象。要让五千年前的良渚“活起来”,在申遗的同时,还有许多工作可做。
  良渚目前正在建设100多平方公里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届时,良渚会完成生态修复,在绿洲的环绕中,宫殿区、王陵墓地、古代河道都会呈现在公众面前。
  考古学的核心内容是考察人本身。先民通过器物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恨?他们追求的愿望是什么?那个时代的美是什么?他们的欢乐和恐惧是什么?通过考古的发现,今人看到古人作了何种选择,这些选择又如何影响了后来的文明发展?
  在呼唤文物“活起来”的当下,无论申遗成功与否,良渚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都不禁让人有更多的期待——基于更加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复原,以生动的展陈方式和先进的视听技术,展现良渚先民的生活和情感,让人们真的看见一个更加立体的“五千年前”。
其他文献
互聯网财险投保者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关于中国医疗体系缺失之处和未来走向的大讨论。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一段时间,政府和民间资本将会大笔投资于医疗体系及其相关产业,这也将是疫后“大基建”的重要内容。  未来5年,我们最可能看到中国医疗生态发生哪些变化?  很多人感觉,互联网医疗将借此东风进一步驶入快车道。  我們已经看到,疫情发生后的短短两个月间,在线医疗App注册用户迅猛增长,线下实体医疗机构也陆续开通了互联网医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陈碧信/摄)  “洲爱琵琶风外语,沙怜茉莉月中香”。这是广州人熟悉的珠江。  岁月并非始终静好,硝烟弥漫的历史仿佛就在昨日。71年前,伴随着解放军战士解放广州的脚步,从黄沙车站直到沙面,江水澎湃,涛声如歌,珠江岸旁一个个红色地标串成一条“红色记忆带”熠熠发光。  黄花岗起义、沙基惨案、省港罢工……屡次作为革命策源地的广州,曾经以熊熊烈火唤起沉睡的中华民族,用鲜血映照为
郭广昌 天津  5月22日,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考察天津开发区,天津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郑伟铭与之会见。郑伟铭说,天津开发区是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具有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两大优势,希望能够与复星集团在相关领域加强合作,为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贡献力量。郭广昌表示,复星集团将紧抓天津开发区加速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拓展相关领域业务,与开发区加强交流合作。吴秀江 连云港  5月29日下午,江苏
8月4日,在株洲市中心医院的集成式自动化核酸检测实验室内,医护人员模拟将核酸标本放入分杯处理系统设备内(陈泽国/ 摄)  从7月开始,在南京、扬州、郑州、荆门等地引发聚集性疫情的本轮新冠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而人类对病毒的认知边界,仍在不断拓展。  在和病毒作战的经历中,人类已获得哪些确定的经验?未来病毒将有哪些演变?疫情防控还将面临哪些挑战?带着以上问题,《瞭望东方周刊》采访了病毒学家和公共卫生
3月25日,杭州梅家坞村的茶农在采摘西湖龙井“明前茶”(徐昱/ 摄)  杭州的春天,一定要有一杯茶。  今年春天的杭州茶事,也应当在其中写上一笔——因为疫情影响,采茶工都是特意安排车辆去外地接来的。譬如龙井村就安排了64辆大巴,从各地接来1593名采茶工。为让采茶工有地方住宿,村民除家中辟出专门房间,龙井村还搭建近二十个集装箱住宅,作为他们的休息场所。  在龙井茶园里,采茶工们一排排戴着口罩,双手
广州市恩宁路永庆坊(卢文/摄)  2020年5月,“上海最美书店”钟书阁进驻永庆坊,与老西关文化“迎面相遇”,恩宁路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又一次在社交平台刷屏。作为广州城市更新的知名样本,永庆坊已为旧城微改造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路子。  作为全国城市更新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从第一个完成整村改造的城中村琶洲、到万众瞩目的猎德村、徘徊十年的冼村,再到目前297个已经获批在建的城市更新项目,城市更新已成
近日,极光大数据发布《2018年成人英语学习用户研究报告》。具有英语学习需求的职场人士  ●以30岁以下人群为主  ●个人月收入3000~6000元之间的是主力居住地  ●一线城市、华南地区居多职业分布  ●教师、医生、文员、服务业从业者居多学习目的  No.1商务沟通需要  No.2职业晋升需要  No.3求职面试需要成人英语学习的方式  No.1背单词  No.2看英语电视剧、电影、视频  N
如今,美国的“千禧一代”已逐步取代他们的父辈“婴儿潮”一代,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代际更迭之时,美国年轻人猛然发现,激励了数代人的“美国梦”,似乎有些褪色了。  这不仅是感觉,也是事实。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柴缇不久前组织了一项基于大数据的“量化美国梦”研究。研究显示,上世纪40年代前后出生的美国人中,92%的人收入都能超过自己的父母,绝大多数人比父辈生活富足。但“80后”及此后出生的美国人就
中年人的尷尬处境在《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人们普遍关注青少年生长发育情况和老年人基础性健康状况的同时,中年人则被卡在了最细的“腰部”而受到忽视。  中年人一边羡慕年轻人鲜衣怒马挥洒青春,一边艳羡年长者广场曼舞红霞满天,他们只能藏起期盼的心思,默默扛着房贷、车贷、养老金、攒学费等几座大山蹒跚行走,不敢有半点差池,唯恐一步踏空就可能被压在山下透不过气来。  然